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这话要是说出来,情况就有点儿严肃了,群臣们少不了又要黑压压的跪下一片,叩头请罪。
所以大家干脆不说,您老人家想要去,那大家就陪着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的有人想要对您老人家不利,那我们也能先挡一挡。
李荩忱当然不知道群臣们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只会表示你们真以为白袍和羽林骑是吃干饭的?人群之中,还不知道混着多少白袍,正盯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顺便带动一下气氛呢。
干这事,白袍太拿手了。
当然,群臣也不可能知道李荩忱之前关于“万岁”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只会举双手赞同表示他们的皇帝陛下真的是“离经叛道”。
一时间大街上,皇帝和他的百姓们其乐融融,君臣之间,却是大型离心现场。
李荩忱并没有在街上停留太久。
因为听闻消息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逐渐整个钟离城外的道路上都挤满了人。为了防止混乱,李荩忱果断的下令离开。
他也有点儿害怕狂热的百姓们做出来点儿什么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之后,陛下的车驾前往钟离内府,而群臣先行返回驻地。
毕竟陛下是带着沈婺华和陈宣华一起去的,两位妃嫔当面,群臣们跟着就有点儿当电灯泡的意味了。
尤其是随驾南下的官员,以刑部尚书沈君高和户部尚书陈叔慎为首,这两位,还有另一层身份,自然是沈婺华的叔叔和陈宣华的哥哥。
自家人还要去当电灯泡,属实是没脸啊。
更何况于私如此,于公亦然。
内府和外廷还没有到亲密无间、什么事务都互相不隐瞒的地步。甚至双方能够争的时候还得争一争呢。
陛下去视察内府,外廷群臣就不要跟着凑热闹了。刚才陛下去视察钟离城内各处府衙的时候,沈婺华和陈宣华也都没有露面,算是给足了外廷面子。
外廷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给内府添堵。
尤其是钟离城的发展,也给了这些外廷官员们很多启发。说句实话,大汉建立的时间虽然不是非常久,开国也不过五年时间,但是有一些问题已经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今日大家明显能够感觉到的和基层脱钩。
朝廷的衮衮诸公,身在云端之上的时间也已经不短了。
这其实倒不是因为群臣们没有想要接地气、真正了解大汉发展状况的心思,之前也曾经说过,这一代的大汉官员,基本上都是上一代和新一代官员,所谓的上一代,就是指的以萧摩诃、沈君高这些人为代表的前朝年轻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已经成长为更加稳重的中坚,能够完成一个朝廷管理和运转的几乎所有任务。
而新一代,自然指的是以陈叔慎这种为代表的年轻皇亲国戚、以李渊这种为代表的天子门生、以鲍兴这种为代表的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假如“新一代”的概念再扩大一些而不论入年龄的话,那么房彦谦这种年纪虽然大一些,但是思想却很新潮的人实际上也应该在这个范畴之内。
至于他们所对应的,自然是以吴明彻这些人为代表的上一辈。随着萧摩诃抵达汉中并且取代淳于量指挥汉中兵马向西挺进,宣告着这些老一辈人已经彻底退入二线。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想法已经跟不上这些年轻人的了,再加上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出身都比较复杂,本来就很难获得陛下以及朝廷的完全信任,自然也没有必要厚着脸皮非得去和小辈们争夺建功立业的机会。
有这个心思,还不如去培养一下自家的年轻一代呢。
因此,单纯从思想上而言,现在这些朝廷的管理者们是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份工作,而且事实也足以证明,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汉的确正在蓬勃发展。
不过繁多的事务也的确限制了他们和外界的交流,大家只知道某个地方发展的如何如何好,也知道自己制定的政策得到了怎样怎样的落实,可是这些都是奏章上写出来的,都是前来汇报的官吏们口中说出来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大家不清楚,全靠想象。
想象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往往不切实际。
今日呈现在大家眼前的钟离城,显然就和想象之中的不一样。
假如大家能够在此之前就亲眼见到钟离城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恐怕绝对不会在陛下提出的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时,一个赛一个的表示反对。
陛下的想法,按照大家的想象,那自然并不贴切实际,因为大家认为社会并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百姓对于这些政策的接受能力有限。结果谁曾想到,实际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百姓的思想变化都已经超乎大家的想象。
这对于很多官员来说,都是颠覆性的。
因此他们现在无比渴望着交流和······吐槽。
目送陛下离去之后,沈君高率先忍不住说道:“钟离城有地利,得天独厚,发展成今日之规模,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顿时都皱了皱眉,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啊。
大家都在感慨变化之大,结果沈老哥你怎么在吐槽这都是应该的?
不等陈叔慎等人开口,沈君高话锋一转:“可是自从大汉开国以来,一条条道路建设,一条条运河开通,又有多少城池因为地利、因为贸易而发展成和此相差无几的规模?诸位可清楚?”
百官齐齐摇头。
“我们原本对于整个天下的认知已经改变。”沈君高缓缓说道,“而我们对于旧有九州城池的认知也应该有所改变了。做到了这一切的,实际上不是老天爷,而是我们所有的大汉百姓在陛下的带领下齐心协力,这一点希望诸位心里清楚。”
大家不由得一笑,我们就说嘛,沈君高怎么可能真的和陛下唱反调,又是一次欲扬先抑。
情理之中。
不过沈君高所说的,还是让群臣们都打起精神。
老天爷也或许真的在冥冥之中保佑着这传承千百年的华夏,但是三百年乱世,老天爷真的时时刻刻都在让华夏享受太平和发展么?恰恰相反,灾难从未少过。这些灾难给了华夏后人以警惕,但是也说明天道昭昭,不会因为你是什么民族、有什么出身和历史就会有所偏颇。
天道给予万族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华夏只不过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罢了,一个也是从炎黄二帝开始,无数的前辈们披荆斩棘、东征西讨换来的好基础。
假如不好好珍惜的话,那么其余民族也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趁虚而入。司马一朝的灭亡以及五胡乱华的这三百年,已经足够给所有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在此之前,从春秋到秦汉,外族,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存在,汉代一开始因为秦末的多年战乱而导致国力空虚,一时间在边境上只能和匈奴人僵持甚至主动退让,这是必然的。但是匈奴人再怎么强大,也没有看到他们一路杀入中原和江淮等腹地。
经过两代的缓和,汉武帝时期,匈奴不还是被汉军给吊着打?
所以华夏民族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种天之骄子、得天独厚的自信。然而经过五胡乱华和南北朝这三百年,大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优势,并不是老天爷的眷顾,而是列祖列宗们的之前打下的基础好罢了。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三七章 安抚江南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因此现在大家应该认识到,外敌还很强大,并且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又会冒出来新的敌人。
只有紧跟着陛下,真正的带着大汉在废墟中站起来,才能让大汉有更多的资本去应对新的威胁,去和其余的民族争夺那为数不多的崛起的机会!
别人,至少现在还没有证明自己具有这个能力。
事到如今,想一想自己之前对于陛下的质疑,又是多么的可笑。
看来各部真的要组织一下,到下面各地州府去走一走看一看。
能够发展成钟离这个样子的,应该好好鼓励,甚至可以让本地官员前去别的地方讲授一下经验。而要是发展的还是和之前大家印象之中的南北朝时期一个普通的城池没有什么区别的,那抱歉了,吏部和御史台就要磨刀霍霍,看看你们这些主官是干什么吃的。
时代变了啊,所有人的目光交错,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深意。
现在的大汉,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了,假如大家还在用旧有的眼光去打量这个时代,那么被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被淘汰。而他们惊恐的发现,之前的自己,好像还真的是这样的目光。
还好,这一次跟着陛下南下。
还好,自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
甚至大家心中更加感慨的是,陛下应该是早就已经回阿飞了解了他们的想法,甚至看穿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才专门带着他们下江南,不让他们再继续站在北方百废待兴的废墟上无病呻吟,而是让他们亲眼看一看,那奏章上只言片语描绘不出来的繁荣,那怎么说都显得词穷的盛世!
没错,盛世,在大家看来,一个钟离城,已经算是盛世的象征,而可想而知,现在的江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所以说大汉的江南已经进入了盛世,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大家更是要坚定一个想法:
开拓、发展、进取,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自己要学、要做的还有很多。
牙牙学语的小儿,又有什么资格去驳斥圣人言说?
陛下没有跟他们一般见识,甚至还愿意带着他们去看,这才是真正的胸怀博大。
————————
李荩忱并不知道群臣们的心中现在已经经历了怎样的震动。
因为在他看来,这钟离城也就是那个样。
他带着这么多臣子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江南士民,好好的收拢一波人心。
至于臣子们内心的感慨,李荩忱若是知道了,恐怕只会吐槽一句:诸位请不要自行加戏。
说得好像你们要是跟不上时代了,跟不上朕的思路了,朕还能把你们都换掉,转眼又去找一批什么都能胜任的臣子来!
你们跟不上,朕还不是得等着。
说回江南的事。
大汉的都城本来在建康府,结果现在洛阳抢走了都城的位置,建康府一下子沦落成了和长安、邺城并列的陪都位置,甚至说起来还不如成都府人天天挂在嘴边的“龙兴之地”来的好听呢。
我们巴蜀人不和你们江南、中原还有关中人争夺什么,反正陛下是从我们这里起家的!
对此,江南人很想说,陛下当初要不是靠着我们江南子弟入蜀,又怎么打下来的偌大江山?不过这话还是在心里嘟囔两句就好了,真要说出来了,未免有点儿在说陛下能力不够,是靠外力。
因此江南士民们,尤其是当初那些从龙积极的人们,心中还是有些小情绪的。江南人投入了这么多,洛阳你个浓眉大眼的,凭什么?
尤其是自从陛下北伐之后,建康府虽然是陪都,陛下却从来没有来过,就像是已经把这个都城给忘了一样,自然更是让江南百姓们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多。
当然这种不满里,更多的还是叹息和失落,但是李荩忱身为皇帝,绝对不能允许这种情感影响到了江南士民们和大汉之间的情感。
巴蜀是龙兴之地。
而实际上真正对李荩忱北伐帮助最大的还是江南。李荩忱是在入江南之后,才算是真正拥有了一块物产丰饶、人口众多的土地,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基本盘,之后南征北讨,有了今日的偌大王朝。
嗯,是为了深厚的感情,才不是为了江南的赋税和物产呢。
陛下的诚意,毋庸置疑!
所以这一次李荩忱不但亲自到江南走一遭,而且和去邺城的御驾亲征、去长安的轻车简从不同,他这一次是带着船队、百官从洛阳沿着运河浩浩荡荡的南下,视察沿线州府以及整个运河的运行状况,声势可谓是浩大,充分的表明了皇帝陛下对于江淮和江南州府的重视程度。
而随驾的妃嫔也很多,沈婺华和陈宣华是跟在李荩忱身边的,她们出身江南,此次也算是回家。贴身带着两个江南妃嫔,自然也是李荩忱在不断释放着套近乎的信号,表明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女婿。
与此同时,还有杨丽华和徐素,分别带着人马从另外两路南下,分别走襄阳入沔水进入大江和走青州下楚州。
这两队人马不但同样有大量的工匠随同,沿途考察开辟运河或者道路的可能性,前者是为了加强荆州和中原之间的联系,后者泽是为了加强青州、徐州等淮北重地和江南之间的联系。
李荩忱很清楚,至少后者的范围内是可以修通另外一条运河的,也就是后世的明清运河。
现在的运河依托邗沟-鸿沟,实际上是从江南斜斜连接了洛阳等中原重镇,而青州和徐州等地想要南下,就必须要到淮水岸边才能转为水路,这显然是不利于交通的。
尤其是未来冀州和幽州还要被纳入运河体系之中,这条运河一旦修通,自然可以直接让江南的货物向冀州和幽州等地运输,快速的促进这些地方的发展,而且还不需要专门到洛阳兜一圈。
至于杨丽华和徐素的任务,自然是带着内府沿途巡查。内府的监察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现在就是整合各地内府机构、清查贪污腐败,以彰显内府权威的时候,杨丽华和徐素生性稳重,自然比较适合这个工作。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总归是需要有稳重的人来拿捏一下尺度,免得弄成了大清(*)洗。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而沈婺华的一切柔情与爱,都已经归属这个男人。
人生之中第一次,她知道了什么是爱情。
就像是干旱的田地骤然受到春雨的滋润。
回首当年,沈婺华可以肯定的说,眼前的这个钟离慈善堂,也是大汉的第一个慈善堂,便是自己的心彻底和陛下连在一起的地方。
陈宣华虽然眼神之中带着些许醋意,但是并没有什么嫉妒和怨愤。沈姊姊能够敞开心扉,和陛下真心相爱,这是她们都很乐意见到的。
不然在深宫之中,她们总觉得自己见到的是一具莫得感情的尸体。
尤其是沈婺华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副模样,陈宣华心里还是有数的,总归是陈叔宝的过错,总归······是陈氏对不起她。
无论是乐昌还是陈宣华,虽然出身帝王家,但是到底还是女儿家,女儿家的感性和相比于男人不太容易被权色所消磨掉的人性,让她们更同情沈婺华,甚至愿意代替她们的兄长来尽可能的弥补沈婺华所遭受的这些精神损失。
沈婺华并不怪罪她们,甚至还愿意和她们姊妹相称,实际上陈宣华就已经很感激了。
当然乐昌和陈宣华也感激李荩忱,她们清楚,陛下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钟离城慈善堂已经不是当初刚刚建立时候几间茅草屋的样子。
这里现在生活并且教育着上百个大汉英烈的孤儿。
另外还有其余孤儿数量更多,足有两三百个。
钟离常年在南北朝对峙的前线,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无家可归的孩子还有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三百年的乱世,已经给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造成了太悲惨的影响。
假如没有慈善堂的干涉,这些从小浪荡于街头巷尾,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是长大之后也依旧会变成社会发展的阻碍,不给社会添乱就算谢天谢地了。
所以慈善堂看上去只是收拢社会上的孤儿并且帮助那些温饱尚且还成问题的穷人,真正明白慈善堂任务的沈婺华和陈宣华等人心里却很清楚,陛下是在通过慈善堂从根源上消除社会的一些隐患,甚至还把这些隐患转变为忠诚于大汉的一股力量。
不说别的,单单是这些孤儿们,在感受到慈善堂以及慈善堂背后的陛下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之后,这些孤儿们肯定更愿意肯定更愿意在大汉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一些从小就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长大之后必然会变成某些行业的中坚力量。
总之不可能站在社会的对立面。
别看内府现在铺开的场面很大,但是后宫妃嫔们知道,掌控社会上的这些方面,都是李荩忱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府做不到或者内府没必要去做的,李荩忱根本不会交给内府。
对于后宫之中的妃嫔们,他虽然不可能给予她们自己全部的爱,但是也绝对不可能和古往今来的众多冷血帝王一样完全把她们当做工具人。
而内府最先开始推动的事业,肯定就是在李荩忱心中份量最重的。医院是一个,书院是一个,现在外廷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两者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而之后便是慈善堂。
陛下背后的深意,大家不见得都懂,但是大家清楚,慈善堂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李荩忱挽着沈婺华,向慈善堂内走去。
大小官吏以及不少选出来的慈善堂学生代表,都在两侧静静等候。
沈婺华下意识的想要拒绝在这么多人面前和陛下如此亲密,多少有点儿不符合礼法,不过李荩忱并没有容她拒绝的余地。
沈婺华索性就任由李荩忱挽着,还轻轻扯住了他的衣袖。
众目睽睽下,终究还是不敢做别的。
而且对于沈婺华来说,慈善堂,尤其是眼前这个钟离慈善堂,显然有着额外的重要意义。
她突兀的有些紧张。
背后的陈宣华撅了撅嘴,却还是微微放慢脚步。
看着眼前的一对身影,有一种神仙眷侣,自己不能去破坏气氛的感觉。
旋即陈宣华摸了摸自己的头顶,按照陛下平时开玩笑的话,总感觉自己头上······绿绿的?
携手进门,两人便看到一个个身着汉家衣冠、挺胸抬头的孩子们,在先生们的带领下,齐齐拱手向前一推,同时躬身九十度行礼。
虽不是跪拜,但是也是不折不扣的大礼。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如果说朝夕相处的这些先生们既是老师又是父母,那么眼前的这一对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和地,是让他们能够活下来并且学习知识、让人生完全步入正轨的神仙。
李荩忱抬手。
孩子们平身,一个个看着李荩忱和沈婺华,笑得很开心。
显然他们之中大多数的年纪还太小,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行礼,对方又是什么人,只是觉得这一对大哥哥大姐姐看上去和蔼可亲。
笑,似乎是孩子的天赋,总是在无意中流出。
看着这些孩子的笑,李荩忱心中也是一阵心潮澎湃。
建设慈善堂的目的,很多人都能够解读到陛下想要避免隐患这一点上。
而李荩忱很清楚,自己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积极向上、与人为善。
连被遗弃的孤儿朝廷都不会放弃,甚至还能带着他们成才。那么其余双亲聚在的人,还有什么好不努力的?而朝廷甚至就连这些边边角角都能够关怀到,那还有什么不值得信任的?
而且就连孤儿们都能够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看到这一幕的人们,还担心人生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
看看身边的沈婺华,再看看那些随驾的内府官员,在这笑容的影响下,似乎一个个心情都出奇的好。
这些孩子们传递出的,是最纯真也最能牵动人心的善意。
李荩忱先对着先生们含笑夸奖几句。
先生们忙不迭的表示陛下谬赞了。
李荩忱自己心里清楚,他们当得起自己的夸奖。
自己所提出的无数的想法,终归只是想法、只是理论。
就是这些人,把这一切变成现实。
空谈,终究只是提供一个理论指导。
他们,才是真正实践的人。
慈善堂的山长冒昧的请沈婺华题字,沈婺华不由得瞥了一眼李荩忱。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三九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若是李荩忱能够来题字,自然是最好,更能够体现陛下,而不只是内府对慈善堂的重视程度。
这其中的意义自然完全不同。
李荩忱捏了捏沈婺华的手,传递了一个两个人都懂得信号。
要么是晚上多换几个姿势,要么是拉上陈宣华一起。
反正没好事。
沈婺华很想啐他一口,但还是忍住了,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这家伙挥毫泼墨,写下一句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在李荩忱看来,放在这个地方显然非常合适,告诉这些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都要通过实践去证明。
空谈,永远不可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尤其是在这慈善堂,每一个慈善堂培养出去的孩子,都应该是李荩忱现在所主张之想法的践行者,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在李荩忱的期望中,他们应该积极投身于工业、商业、科学研究、地理探索等等各行各业,进一步证明李荩忱所说的一切是正确的,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悠游林下、坐而论道。
1...612613614615616...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