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江南的虹吸效应,已经很明显了啊。
李荩忱心中感慨一声,他当然知道这个隐患,但是没有想到杨坚竟然通过报纸上的只言片语都感受到了。
江南的繁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这些来客多半都选择留在江南寻找安身立命的机会,这自然就导致北方、巴蜀等地本来就不富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江南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断地吸纳着四方的人力物力。
但是李荩忱自己清楚,江南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江南的土地终究是有限的,江南的工坊也终究不可能漫山遍野。
当人都汇聚在这里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社会隐患发生,对于朝廷维持秩序也是很大的压力。至少现在的大汉,应该还没有做好迎接一个庞大城市群出现的准备。
管理一座大城,倒并不是什么难事。
华夏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一座庞大的城池,西汉之长安,东汉之洛阳,应该都算。只要规划的好、又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城池就是可以稳定运转的。
但是城市群不一样。
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之间,需要大量的道路勾连,需要大量的工坊和居住区填满道路之间的空白,以让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现在大汉的财力和物力,足以支撑在江南打造出来这样的一个城市群,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天下的财富都将汇聚于此,朝廷的赋税也将完全仰仗于此。
明朝的皇帝可以这么干,清朝的皇帝也能这么干。
但是现在的李荩忱,必须要阻止这种趋势。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五六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
“朕知晓。”李荩忱径直说道,“不过朕当谢爱卿心忧社稷。”
杨坚当即辟席行礼:“臣不敢当。”
脚步声响起,独孤氏和杨丽华母女此时正一前一后走进来,看到这番景象,顿时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两个在说什么,一个“感谢”,一个“不敢当”的。
独孤氏的脸色更是微微有些变化。
陛下那一句“心忧社稷”,若是用来称赞任何一个大汉臣子,都没有问题。
心忧社稷,本来就应该是大汉臣子应该做的。
可是用来称赞杨坚,那可就大大有问题了。
杨坚,可不是应该心忧大汉社稷的人,他应该乖乖的蹲在自己的茅舍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才对。
不然的话,你一个前朝权臣、摄政王级别的人物,心忧社稷是想要干什么?难道打算等着朝廷的政策出现问题之后,直接取而代之?
独孤氏轻轻跺脚,自家这个夫君,虽然总是做一些争权夺利、令人不耻的事情——实际上纵观杨坚的整个上位史,所有的计谋基本还都是堂堂正正的,毕竟也是后人多加称赞的隋文帝,要是只会投机取巧、趋炎附势,那也没有本事引动天下大势、还世间太平。只不过在独孤氏的眼中,自家儿女显然更重要,所以杨丽华婚姻的不幸以及自家几个孩子的身死,都是自家夫君不知好歹,这只能说千人千面,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了——但是至少在独孤氏看来,杨坚的性情是非常稳重的。
怎地还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对着陛下指手画脚?!
自家夫君千般好,万般好,怎么此时冒冒失失的?
自家母亲情绪的波动,杨丽华自然察觉到。
她心里很清楚,在母亲的心中,父亲从来不是什么一代枭雄、只手遮天的人物,而是一直都是当年那个一身胆气、见识非凡的赘婿。
独孤氏欣赏他的气质和胸怀,并且也真的像是一个大姊姊一样一直张开手臂想要保护他,害怕他在权力的浪潮下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殊不知阿爹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年轻人,历经风雨,历经大起大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杨坚肯定比独孤氏更清楚。
更何况······
杨丽华进来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陛下脸上的若有所思,以及随即做出的手势。
微微向下压,那是后宫姊妹都清楚的意思,陛下表示让她安心。
所以杨丽华远比独孤氏镇定,此时她轻轻拽了拽独孤氏的衣袖,独孤氏也不是傻子,当然会意,当即快步向前:“这是丽华刚刚带来的茶叶,民女沏了茶,还请陛下和夫君饮茶解渴。”
用杨丽华带来的茶叶,自然是表示并无毒害陛下之心。
独孤氏到底是世家出身,在这上面自然注意的很。
李荩忱当然明白独孤氏的意思,说句实话,他并不怀疑杨坚或者独孤氏真的打算对他有所不利。
这里不管怎么说也是江南。
杨坚和独孤氏在这里都是没有任何根基的。
李荩忱宁肯相信萧岿等人有可能作乱。
更何况现在大汉的发展日新月异,杨坚等人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或许能够察觉到社会上逐渐显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但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大汉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实际上已经是猛虎出柙,凭借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认知,是不可能控制住这头猛虎的。
唯一能够控制住的,只有李荩忱。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位置上,都有可能导致动荡而不是安定。
既然如此,那么杨坚等人可以提出建议、发表看法,但是绝对不会亲自上阵。
这些家伙们一个赛一个机灵着呢。
去和李荩忱争夺权力,或许可能会胜利,可能会赢得一时的威名,但是这头猛虎的失控,只会让整个华夏再一次陷入战火之中,到时候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历史的罪人!
任何一个曾经走到杨坚他们这个层次的人,都不会再挂怀什么金银珠宝,因为那些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
他们在意的,都是生前身后名。
杨坚现在的声名还没有坏的彻底,所以他没有必要去趟浑水。
“这是明前龙井,爱卿夫妇不妨试一试。”李荩忱含笑道。
李荩忱先喝了之后,杨坚也跟着品了一口,点头:
“有清气回荡,的确是好茶!”
独孤氏和杨丽华也跟着露出笑容,话题自然而然的就偏到了茶叶上。
龙井,又名衍圣寺茶,历史上的龙井茶广为人知,要在宋代以后。
这也让李荩忱不禁感慨于自己到底对这个社会做了什么。
原本这是一个喜欢喝油茶的时代,结果陛下喜欢喝清茶,带动着后宫、外廷风气也随之改变,进而又影响到了整个社会。
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下,谁不想尝一尝陛下喝的茶是什么滋味?
龙井,作为绿茶中的代表作,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当然闽地进贡的大红袍,还有湘州进贡的君山银叶、吴郡进贡的碧螺春等等,李荩忱都已经见到过了,甚至这些名字都是他亲自拟定的。这也算是李荩忱对于这已经被自己改变的面目全非的历史一点儿小小的敬意。
当然了,也是为了自己听的舒服。
“今日之景,正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李荩忱忍不住笑道,“新朝新气象,爱卿眼界高远,依然愿意看这世界风起云涌,朕心甚慰!不枉当年朕真正把爱卿当做对手。”
杨坚怔了一下,有些惭愧。
他和宇文宪当初闹分裂的时候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真正把南方崛起的李荩忱当做对手,结果被人家渔翁得利了。
不过李荩忱话里毫无怪罪自己之意,更是让杨坚彻底松了一口气。
且将新火试新茶,陛下这是在鼓励自己尝试去接受新的想法、新的思潮,用崭新的眼光看待这时代。
杨丽华则伸手轻轻点了点母亲的手背,意思自然是“就说让娘亲放心嘛”!
独孤氏脸上的神情也轻松了很多,笑着拍了拍自家女儿,同时心中忍不住感慨,你的夫君,的确比我的夫君强。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
杨丽华对着李荩忱眨了眨眼。
李荩忱张了张嘴,对着她做了一个口型。
杨丽华默默地撇过头。
就知道向这家伙示好就没有什么好事。
不过看阿爹和阿娘都是一副心结解开的样子,今天便是······便是满足他又怎样!
李荩忱也同样注意到了独孤氏和杨坚的神情,自然明白他们的想法,不然也不会趁机跟杨丽华开个玩笑。
当然她要是当真了也无妨,反正朕又不亏。
至于独孤氏他们的想法,李荩忱只能表示他们想多了,不过自己也没法阻止人家这么想。
独孤氏的神情变化,李荩忱都是看在眼里的,心中自然也是忍不住想到了当年的乐昌和自己。
当年的乐昌在建康府也是想要这么保护自己的吧?
只不过当时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晋升之道放在从建康府获取机会上。
李荩忱知道凭借乐昌的本领以及当时在陈顼心中超出常人的地位,自己想要获得什么,应该还是很轻易就能得到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需要抱紧陈叔宝的大腿,并且少不了有谄媚之举。
李荩忱并不打算这么做。
威望,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地盘,都是自己用血汗换来的。
因此他选择孤军入蜀,最终开创了皇图霸业。
这个中艰难,虽然远远胜过李荩忱以南陈皇室女婿的身份向上爬,但是李荩忱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甚至任何人不给他面子,他都可以一巴掌扇过去。
看什么看,有本事来打我啊,打不过就只能挨揍!
而且李荩忱心里也清楚,自己在南陈就算是位高权重,就算是能执掌一切,终归掌握不了军心,也没有办法打造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大军队。在乱世之中,没有军队而说其余的抱负,都是说着玩。
历史上的杨坚是先爬上了北周的高层位置,然后又通过多次随军,以监军或者高级幕僚的身份在军中刷经验的。
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宇文邕是不可能允许杨坚成为朝中大将,一个麾下文武齐全的朝廷权臣,随时都有可能把持朝政,至于什么联姻关系,在宇文邕看来,显然是没有办法束缚住杨坚的。甚至就连宇文赟这个荒唐皇帝都能够看的明白。
杨坚最后还是在文臣夺权的路上走了下去,也的确成功了。
可是这样导致的结果自然就是隋朝军队的战斗力属实是有点儿堪忧。
纵观隋朝两代对外征战,除了进攻南陈那是典型的捏软柿子——经过吕梁之败的南陈根本就没有回过元气来,不然战线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被隋军推过了大江——之后不管是和突厥还是高句丽,都只能说是两败俱伤。
尤其是到了隋炀帝这一代,为了进攻突厥,结果把自己陷入包围之中,为了进攻高句丽更是不用说,把整个帝国都硬生生的拖垮了。
至于历史上只是盘踞在高原上、甚至还没有资格进入河西的吐谷浑,都能够和隋朝打得有来有回,虽然最后成就了史万岁等人的威名,但是吐谷浑丢掉的也只是抢占的西北土地,这些本来就应该是华夏故土才对,吐谷浑在高原上的核心区域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不然也不可能在唐朝建立、突厥覆灭之后又跑出来怒刷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李荩忱从一开始做出的选择,就是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支绝对服从于自己命令并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
而事实证明,李荩忱最后能够平定天下、镇压四方,让曾经强大的一个个世家也只能俯首称臣,和军队有很大的关系。
还好当初没有选择当咸鱼、吃软饭。
不过想一想历史上乐昌所经历的颠沛流离,李荩忱本身也不可能心安理得的去吃软饭。
他和杨坚,几乎相似的出身,可是最后却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成王败寇,目前来看,自己应该是对的。
杨坚倒是并没有注意到李荩忱、杨丽华等人之间的小动作。
就算是注意到了,他也只会更加欣慰。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现在早就已经看开了,只要自家两个女儿快乐,不比什么都要好么?
李荩忱则接着之前的话题:
“南方发展,吸引天下人才,朕亦看在眼里。不过这只是一时,北方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朝廷内政资金充足,朕便要着手规划北方之复兴了,以洛阳为心,向东北建设邺城、向西建设长安,同时修通运河直达幽州、建立驰道深入西域,到时候从北方各地而来的财富和人才亦当汇聚在这些地方。”
杨坚也来了兴致,连连点头:“归根结底还是朝廷的资金要到位,另外朝廷还应该注重于宣传,现在江南能够发展的这么好,和这些商贾们都注重于把自己的人才招纳方式和丰厚的薪水广而告之有很大的关系。”
一边说着,杨坚一边从身后的架子上抽出来两张报纸:
“陛下且看,这报纸上现在已经有专门的一个版面用来让各个工坊发布告示,他们把这个命名为‘广告’。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招募人才的方式,不少人都是拿着报纸前去工坊应聘的,现在甚至书院都已经开始采取相同的方式招生,以及宣传自己的一些面对朝野士民的讲座。”
李荩忱的嘴角抽了抽。
广告,还真的就这么出现了。
不过广告的本意就是“广而告之”,因此这个名称登上历史的舞台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发誓,这打广告之类的方法,还真不是自己指导的。
之前内府在宣传上也有采取类似的方式,不过还是以张贴告示之类的为主,“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和宣传名称,之前李荩忱都没有听过。
不过旋即,李荩忱便露出笑容。
总归是好事。
说明这个时代正在向着自己规划之中的方向发展。
独孤氏看着有些激动的自家夫君,不安的攥紧手,欲言又止。
陛下虽然对你没有太多的提防和敌意,但是你也不能这么积极主动的表示自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还凑上去献谋献策啊!
李荩忱接下来的话,更是让独孤氏大跌眼镜。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
“这确实是新奇,朕日理万机,往往注意不到这些细枝末节,殊不知往往社会之发展,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就已经彰显出来。
之前的确是朕失察了,看来朕以后也得多看几份报纸,了解一些天下士民的想法,不然以后再接见一些士民代表,怕是连共同话题都找不到喽!”
李荩忱大笑着说道,同时看向杨丽华。
杨丽华急忙颔首:“臣妾记下了。”
李荩忱亦是感慨万千,自己平日里有那么多奏章要看,闲暇之余自然也不想把太多的心思都放在国事上,去陪一陪老婆孩子、逗一逗小秘书什么的,不是很快乐么?
报纸,李荩忱也有看,只不过都是《大汉时报》、《河洛日报》这些高等级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是不折不扣的朝廷喉舌,负责解读新政策、宣扬社会稳定和平以及负责给下一轮新政吹风。
李荩忱看这些报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了解现在社会上的主要舆论风向,并且看一看这些报纸的宣传方式有没有偏差。
因为背后有内府和礼部双重财力保障,这些报纸当然是不需要拓宽自己财路的。
甚至越是这样掌控舆论的敏感部门,越是不能有什么外来钱财投入,不然到时候这报纸到底为谁说话还说不准呢。
这也就意味着“广告”这种东西,李荩忱还真的没有见到过。
看来自己以后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看看本地的报纸了,朝廷的总体舆论风向,也不能代表着某个地方的风向,毕竟不同的州府也都在因地制宜,在朝廷给定的框架内完成自己的规划和发展。
“爱卿当真是费心了。”李荩忱又含笑鼓励一句。
杨坚怔了一下,有些紧张。
独孤氏的心更是一下子提了起来。
费心,费什么心?
帮着陛下费心,你想干什么,为了以后当陛下而先适应适应么?
自家爹爹的神情,杨丽华自然是看不到,但是自家母亲的神情变化,她尽收眼底,一时间哭笑不得。
如果说之前她还有所犹豫,那么在看到李荩忱的手势之后,杨丽华有一百个信心确定,陛下并没有这个意思。
你们两个就不要一直给自己加戏了。
明摆着陛下根本就没有把杨坚真的当做一个威胁。
李荩忱显然也察觉到他们两个的神情不太对,瞥了杨丽华一眼,有些无奈,似乎在表示,朕也不是有意的。
旋即,李荩忱说出了自己更深层的想法:“此次前来,本来就有一件事想要和杨爱卿商量,结果朕看到杨爱卿如此关心时政,并且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甚是欣慰,看来这一份工作是真的要交给杨爱卿了。”
“啊?”杨坚诧异。
还有什么事是自己能做的?
“朝廷是通过报纸来宣传自己的政策的,这一点爱卿也看到了。”李荩忱缓缓说道,“但是政策宣传来宣传去,只会把一切都吹得天花乱坠,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隐患呢,又有多少不足的地方呢?当乱花迷眼之后,谁人能够看得清?便是如爱卿这样曾经身在高位、执掌大权的人,所看到的也都是片面的。”
杨坚正襟危坐,他突然有一种预感,天上真的要掉馅饼,而且就要砸在他的头上了。
“朕需要有一些人,分析朝廷政策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针砭时弊,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革方式。”李荩忱盯着杨坚,“这肯定需要书写这一切的人有足够的胸襟和眼界,能够洞察朝廷政策中的不足。”
“陛下打算让微臣去做这件事?”杨坚登时难掩激动。
在山中隐居的日子,实在是太无趣了,他早就想做点什么了!
李荩忱这么一说,杨坚甚至连“草民”都不自称了,大有陛下今天给任务,今天我就能去上班的架势。
旁边的独孤氏则默然,心中难免叹息。
此时她已经不再担心李荩忱是想要怪罪杨坚,而是真的需要杨坚去做些什么。
杨坚激动地神情,已经在告诉独孤氏,任何人都拦不住已经下决定的他。
实际上独孤氏也没有打算拦着他。
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终老山中,这其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这家伙三天两头的就往萧岿那里窜,还不是两个家伙凑在一起,讨论各种天下大势?
独孤氏虽然很想说,天下大势怎么变化,和你们两个还有啥关系,一个个每天对着报纸瞎激动。
但是看着丈夫脸上发自内心流露出来的笑容、愤怒和叹惋,独孤氏又没有办法也不舍得拦着他。
嫁给他这么多年,看着他一步步的往上爬,身为一个汉人却和一群鲜卑人虚与委蛇,整个人都像是带着一个面具、与世隔绝,独孤氏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家夫君挂在脸上的神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而她可以肯定,现在他每天的喜怒哀乐,都很真实。
现在李荩忱甚至打算把他们每天都在偷偷干的事合法化,什么叫“正中下怀”,这就叫!
所以独孤氏知道自己拦不住杨坚的。
“放眼天下,可有胜过卿家者?”李荩忱含笑。
杨坚霍然起身,当即郑重的对着李荩忱行礼:“臣必不辱使命!”
李荩忱起身虚扶,换上严肃的神色:“针砭时弊不假,但是也是要在朝廷能够允许的范围内,需要交给内府和礼部审核才可。朕的目的是为了让地方官员警醒朝廷政策上的一些漏洞,绝对不是给一些有心人可乘之机。”
杨坚正色说道:“愿为陛下马前卒!”
“朕的马前卒很多,少的正是爱卿这种眼光锋锐之人。”李荩忱哈哈大笑,“马前卒就不用了,朕更在乎的是爱卿的笔杆子。”
“陛下放心,臣心中有数。”
李荩忱点头。
大家都是聪明人,再说多的就没用了。
杨坚怎么能不知道李荩忱让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又应该怎么做?表表忠心,大家心里都舒坦,就可以了。
他说心中有数,那就是真的已经有所想法。
“朕犹然事务繁忙,不能久留。丽华,你可要留在这里?”
杨丽华虽然不舍和父母短暂的团聚,不过还是起身:“臣妾既是陛下身边女官,自当跟着陛下。”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李荩忱颔首,大步向外走去。
杨坚和独孤氏急忙送出。
“这件事也不用自己去做,书院里还有不少先生,和他们一起讨论讨论。另外朕会让丽华负责此事,到时候你们父女还有重逢的时候。甚至保不齐还要共事呢,到时候爱卿可要听女儿的话。”李荩忱在门口顿住脚步,笑着说道。
杨坚和独孤氏本来也有些不舍女儿,但是也知道女儿是打算跟上李荩忱,替他们问一问,陛下到底是什么打算。此时听到李荩忱所说,自然都松了一口气。
“女儿长大了,臣老了,听她的也应该。”杨坚心情很好。
李荩忱给他的任务并不难,甚至实际上正是杨坚每天在做的,平日里甚至和萧岿凑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也没有少发表过一些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1...618619620621622...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