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南洋开发,应该加快了。”李荩忱径直说道,“另外还有西北丝绸之路,必须要尽快恢复。”
李荩忱不管大汉现在需要多少时间和多少钱,这是户部应该去关心的问题,李荩忱需要去做的,就是在国家战略的层次上,尽可能的为户部、为天下争取到更多的钱财,自然也就缩短了发展所需的时间。
陈叔慎和沈君高都是颔首。
南洋开发、丝绸之路,说得好听,但是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然的话朝廷群臣之前也早就已经全力推动了。
跟着陛下这么多年,他们的眼界也早就已经不再拘泥于华夏不说,南洋那边带来的实打实的好处,大家也都是看在眼中的。
开发南洋,前期可能需要投入,但是后期绝对血赚。
沈君高打起精神,南洋,化外之地也。
若是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将南洋真正化为己有,那也是能够青史留名的。毕竟史书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经世济民的大佬——和平时代的功臣往往会被忽视——而是那些开疆拓土的英雄豪杰。





权倾南北 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
人们只会夸赞说千百年前,谁谁谁为华夏打下了多少江山,所以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而很少会说,正是因为谁谁谁的努力,所以几十年没有丢掉一点土地,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的很。
因为在当世人或者后人看来,老祖宗留给你的地盘,推动下来的发展政策,你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便是了,这有何难?
萧规曹随的事都做不好,那就是奸佞祸国了。
沈君高很清楚世间人的想法,当年身在南陈朝堂上的他,所想的不过是这个王朝终究不能葬送在自己这一代人的手中,而后来在大汉朝堂上的他,所想的是北伐、天下一统这种大事,或许要完成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了。
此时,追随着陛下一路走过南北的风雨,他心中的想法,也终于又有了变化。
开疆拓土、名垂青史,正其时也!
“南洋,荒蛮之地也,臣以为欲开拓南洋,当以兵船在前,教化在后,所教化者,有本地听从大汉调遣之蛮夷,亦有之后留于此地的华夏子民后裔。”沈君高慨然说道,“教化,乃是礼法。臣认为礼部、刑部和书院应该勠力同心,推动此事,让南洋彻底为大汉所有。”
李荩忱抚掌:“不错!”
他知道沈君高嘴皮子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无论是沈君高,还是朝中其余臣子,都没有真的把那些南洋岛屿上的荒蛮部落放在眼中。他们真正关心的还是对南洋汉人的教化。
要让现在移民到南洋去、在南洋生根发芽的汉人,依旧能够接受来自于中原的最正统的教育,依旧保持“根正苗红”。
如此一来,他们的后人,也依旧会以汉人自居,这南洋,也将会彻底变成汉土。
“另外南洋之大,南洋之富饶,各地书院之中也应当多加宣传,让每一个读书人都知道,南洋已然为我大汉所有,当齐心守护、传之千百代。”沈君高又补充一句。
南洋的汉人自认为是汉人那没用,关键还得本土的汉人也坚决认为南洋是自家地盘,那里的百姓也都是自家兄弟才可以。
李荩忱默默看着他,忍不住感慨:
咱们华夏,需要的就是您这种一手促成“自古以来”的大佬啊!
就算是以后华夏经受挫败,又丢了南洋,等到重新站起来之后,就能够翻着史书说,当年南洋都是我们的人、说的都是华夏语言、接受的都是华夏最正统的教育,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
至于之前盘踞在岛上的那些蛮夷?
搞笑呢,未开化的民族不算数。
他们还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为他们带来知识和财富呢!
李荩忱的目光,看的沈君高有些发毛。
自己难道说的不对么?
“爱卿,任重而道远。”李荩忱提醒一句。
难得见沈君高如此上头,还是得让他冷静一下。
不要太莽撞。
历史上这货就是因为岭南叛乱,一时上头亲自坐镇岭南,结果水土不服,就再也没回来。
主持沈家事宜和朝堂事务这么多年,沈君高看上去很稳重,但是只有李荩忱知道,他骨子里实际上还是个中二青年,只不过被迫承担起了兄长去世后的偌大家业罢了。
李荩忱有点儿怕这家伙会上头之后亲自跑到南洋去。
连岭南的水土你都受不了,南洋还是算了吧。
朕还不想让沈姊姊伤心。
“不过此事,爱卿可以和礼部商议,派遣得力人手。”李荩忱接着说道。
正想要表忠心、扯两嗓子“微臣不辞辛苦”的沈君高,连忙拱手答应。
而李荩忱微微一笑。
沈君高的表现,实际上让他很满意。
朝中群臣把最终的奋斗目标放在开疆拓土上、放在教化万方上,自然总比放在压倒对方上来得强。
平时的南北斗争、文武互相扯后腿之类的,李荩忱是允许的,而且也知道这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李荩忱并不想看到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到大汉的发展。
之前大汉有北方的敌人,又有自己冒出来的吐谷浑吸引朝堂上下的注意力,而现在这些敌人都被消灭干净,辽东、西域等地的敌人,在朝堂群臣眼中也已经不具备非常大的威胁。
所以他们的注意点会转移到对内的争斗上,也在情理之中。
可李荩忱很清楚,现在的大汉,远远不是可以内耗的时候。
外面的敌人虽然并不强大,但是胜在数量很多。
内部的发展也刚刚只是开始,若是此时内耗,只会导致本来就珍贵的大量资源被直接浪费掉。
所以深入开发南洋策略的提出,也是李荩忱在转移国内矛盾。
你们不是都说没钱么,南洋有钱,那我们来开发南洋吧!
你们不是说没人么,南洋有人,那我们来开发南洋吧!
李荩忱负手微笑。
没有人比我更懂转移矛盾。
至于陈叔慎,不在沈君高的位置上,当然不会想着我一个管刑罚的还能在南下战略中帮上什么忙。
因为陈叔慎本身就有最重要的任务去做。
赚钱!
丝绸之路,南洋战略,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
陈叔慎只要负责把这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而李荩忱悠悠感慨一声:“果然是不管走到什么位置上,都摆脱不了穷这个字啊。”
陈叔慎和沈君高都瞥过来,旋即心中忍不住吐槽一句:那是因为您老人家花钱的地方太多。要是换做别的君主,此时天下已定,只要休养生息、鼓励鼓励农桑,过个三四十年,元气自然就恢复了。
可是您老人家弄得这些工商啊之类的,固然是让大汉转眼就展露出了勃勃生机,可是这背后也是在烧钱啊。
能不穷嘛?!
不过他们两个也不得不承认。
正是因为陛下做的这些,才让大汉以大家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让这世界就此换了新颜。
能够亲身参与到此等大事之中,正是他们之荣幸。
若非如此君主,又如何能让这么多人才甘心受其驱使?
李荩忱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当下江南经济,应当尽快稳定,不可无序发展,还有有关经济、工商方面的律法,刑部也要加把劲了,朕不希望看到这些参天大树,野蛮的生长。”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斗志昂昂。




权倾南北 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
御驾并**在建康府停留太长时间。
视察过建康府商贸之后,李荩忱又乘船再转回京口、沿着运河一路南下,视察了晋陵、吴郡等江南重镇,泛舟进入太湖,又考察了太湖南岸的吴兴、钱塘、会稽等旧有或者新兴的海上和陆上贸易中心,接着又沿着海岸北上,抵达松江郡这个大汉现在的沿海重要码头。
江南重镇,几乎都被陛下走了一圈。
沿途商贸、工业、教育、风土等等,都在李荩忱视察范围内。
而李荩忱并**在钱塘郡等新兴的南方沿海港口停留,偏偏选择了松江郡,并不是因为这里是大汉在南方沿线最重要的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番禺,而终点则在钱塘郡。运河从钱塘一路北上抵达京口,再穿过大江北上中原。因此钱塘和会稽这几个在港湾两侧的城镇,自然而然就成了现在大汉江南地区,甚至是整个大汉规模最庞大的港口。
名字虽然是钱塘和会稽,但是李荩忱清楚,这实际上就是后世杭州、绍兴和宁波的位置,只不过宁波地区此时只是会稽下的一个县罢了。
历史上南宋海运发达的时候,宁波便一跃成为最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货物都在此地装卸之后经过浙南运河抵达临安。
不过现在钱塘郡外的这个广阔海湾,现在还**经过千*的淤塞和堆积,海湾的面积大上不少,水也更深,所以港口完全**必要设在历史上宁波所在的位置,现在那里还不过是一片滩涂。海湾内侧的会稽和钱塘郡显然就能代劳了。
不过李荩忱当时看着钱塘和会稽发展的情况,心中就已经有定数,估计用不了几十*,港口就会向两侧扩展,逐渐把整个海湾都覆盖进去。
港口发展的很好,自然也说明大汉海上贸易正在高歌猛进。
李荩忱并**必要继续停留太长时间,他更关心的是松江郡。
因为这里这是大汉造船厂云集之处。
之前大汉的造船厂就集中在建康府外侧大江岸边,但是这些造船厂能够打造的不过只是江上楼船,大型的海船总归让人觉得江面不够开阔。因此这几*中,造船厂不断沿着大江向下游迁移,逐渐选定了松江这个地方。
此地是大江入海之处,又有一条松江直接向西连接太湖。
松江就是黄浦江的前身,也是松江郡的名称来源。
两江入海,意味着这里的造船厂可以同时打造满足于大江上、大海上以及诸如松江这种类似于现在大汉各条运河宽度的内河上航行的船只。
造船业在此地欣欣向荣,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李荩忱便带着陈叔慎、沈君高等人穿行在造船厂中。
一侧的码头上,一艘又一艘巨大的海船正在进行着紧张的舾装。而另一侧的岸边船坞中,“叮叮当当”,不少海船正在维修。
至于码头的末端,堤岸上,可以看到不少小型船只的龙骨,刚刚铺开,另外还有很多又高又大的工棚,这些工棚里面自然就是一个个干船坞,大型船只的龙骨就铺设在那里。
远处可以看到一些身着短打的*轻人正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小心的搬运着东西或者敲敲打打,看他们生疏的样子,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造船厂的学徒或者松江郡造船学院前来实**学生。
松江造船学院,是大汉目前设立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学院之一。
大汉的书院现在已经在李荩忱的操控和鼓励下分为两种类型,一个便是金陵书院、龙门书院这种,以培养全能的人才为主要目的,人才出来之后首要的也是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即使是科举考试失利,他们也会转而去参加朝廷招募吏员的考试。
吏员和**不同,往往并不要求全才,只要你能够在某个方面很是突出,那么自然也可以被录用。这对于很多偏科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大汉的吏员并非永远都是吏员,只要取得了足够的成就或者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限而**什么差错,自然就可以向上晋升。
当然肯定不比**一步就位来得好。
可是有的时候对手真的很强大、自己真的比不上,也是必须得承认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已然有机会,自然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这种书院自然而然受到大家的追捧,民间都以自家孩子能够进入这样的书院学**荣。
毕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总归不会混的太差。
相比之下,诸如造船学院以及龙门工学院等等培养工商业专业人才的学院,自然就**那么受欢迎了。
*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时代虽然还**极端到这个程度,但是刚刚从乱世之中走出来的人们,自然能够意识到手中有权力的重要性。再加上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于工商之类的学院**什么兴趣,甚至还不如其余部门开设的学院,比如刑部开设的刑法学院。
刑法学院毕业了之后,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被分配到各地去充当府衙中的律法顾问,现在大汉的律法不断推陈出新,地方**们也很是头大,平日里要负责的事情也不少,***那么多时间系统的学习?
因此有了这些律法顾问,他们自然记住一些关键的法律条文就可以了,别的细节就由这些顾问们负责补充,有点儿像是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师爷,不过是朝廷指派的罢了。
而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出来之后也可以利用自己对律法的了解,帮人打官司,总归是从事的文化工作,动的是脑子,赢得的是人家的尊重。
而工商学院出来的,到底都是跑腿的、干活的。
三教九流之中,工商在末端。
李荩忱知道百姓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也不见得是坏事。
有资格挑来挑去的,基本上也都是社会的中层,家中还算是富裕。还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根本**资格挑选,除非自己有条件潜心苦读,或者天赋异禀,不然的话至少在目前,书院之中是很难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权倾南北 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
私塾之类的,虽然朝廷也已经在推动公有化、费用廉价化,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得起的。
因此这些孩子自然会选择进入学费低、能够学得一技之长的专业学院,比如此时不远处的那些造船学院学生。
不管他们以后是选择让自己的后人子承父业,还是自己通过双手创造出来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去学院读书,这都是他们的选择,而李荩忱相信,至少从造船学院毕业,他们不会后悔的。
现在大汉正筹备进一步推动南洋战略,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而不是现在的沿海岸线探索时代即将开启。
所以到时候整个国家上下,对于船只,尤其是大型海船的需求,将会是惊人的。
对于这些造船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自然亦是前程似锦。
不过这些李荩忱**必要告诉他们。
*轻人,脚踏实地一些总**坏处。
不要总想着跟他们的陛下一样,一步登天。
整个造船厂的工作并**因为陛下的到来而受到阻碍,这是李荩忱亲自下旨。
**这个必要。
而且李荩忱想要看到的,也是一个真实地、正在运转中的造船厂。
一堆人乌泱泱的挤在两边山呼*岁,那能够看出来什么?
自己是来视察的,不是来攒声望、功德的。
这道旨意,造船厂上上下下都清楚,所以虽然时不时的有目光瞄过来,但是所有人手头上的活都**停,而且干劲十足。
陛下就在不远处看着,我们不能给造船厂丢人。
李荩忱走到码头的尽头,看着远方的海天,在他的两侧,一艘艘商船或者战船,高昂雄伟。
陛下张开手臂,仿佛这天地都已经在他的胸怀中。紧接着他回首大笑:“诸位爱卿,如何?”
走入造船厂之后,陈叔慎他们实际上就都在恍惚中。
震撼,还是震撼。
来自于近现代工业的震撼!
工坊,大家平日里见的虽然不多,但是总归还是见过的。
那高耸的烟囱,发出轰响的冶炼炉,还有工坊外往往伴随着的巨大水车、整齐的号子声等等,这是大家对于工坊的普遍印象。
而眼前的造船厂,和冶炼工坊自然大不相同。
一艘有一艘能够装下千百人的艨艟巨舰在码头上排开,而岸上的船坞一个连着一个,这里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些船只已经出现的体型。
那些庞大的顶棚,似乎比皇宫的殿宇还要大,而船只上竖起来的桅杆,仿佛能够直接刺破苍穹。
再看看码头外的大海。
茫茫无涯。
即使是在他们看来已经足够大的这些商船,放在海洋上,也不过只是一叶孤舟罢了。
至于另外一边用于内河运输的船只,更像是趴在猛虎脚下的一条狗罢了。
而人,站在这船下,或许只能用渺小来形容了。
这是怎样的一个伟大工程?
而这个工程,现在正在源源不断的为大汉打造出来一艘艘战船和商船,广袤的南洋,就这样被这些船只征服、被这些船只联系。
世界之大,不只在于陆地之大,更在于海洋之大。
只有真正见到了大海,才知道世界之无垠。
华夏乱世三百*所发生的那些争斗,所抢夺的那些土地,在这广阔的世界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打造船只,去征服外面的一切,这才是一个华夏儿郎应该做的。
似乎也是配合李荩忱的工作,外海上来了一支商船队,数十艘大大小小的商船排开,几乎铺满了半边地平线。而外侧还有海军的战船随行护航,桅杆上大汉龙旗猎猎舞动,向人们宣告这是大汉的船只,敢侵犯者,死!
大家更是一个个被这场景震惊住。
良久之后,沈君高叹服:“臣今日方知,世界广阔,我等未知者众;前路漫漫,自当上下求索。”
别的大臣们也是纷纷颔首。
李荩忱一笑,目的这不就达到了么?
他专门带着这些人来视察造船厂,就是为了开拓他们的胸襟。
看看海,有的时候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
不过李荩忱还真得有点儿隐隐担忧,用力过度的话,这些家伙会不会反过来升起对大海的畏惧之心?
而当他们看到海上那一支支船队遮天蔽日的时候,李荩忱就知道自己**必要担心了。
大海广阔又如何,大汉的船队就这样劈波斩浪而来,也带来小山一样的财富。
任何人,看到那庞大的船队,看到那舞动的大汉旗帜,一种骄傲和奋斗之意都会油然升起。
生在这个国家,生在这个时代,幸事也!
至于造船厂本身,李荩忱知道也肯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震撼,不过李荩忱自己心里清楚,真的论工坊发展的重要性,他还是看重冶炼工坊。
因为现在的造船业不管再怎么发展,终究还是局限在木头上。
而冶炼带动的钢铁的制造和应用,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进入到工业社会的必需。
李荩忱期待着蒸汽机和钢铁船只出现的那一天。
那才是大汉的造船业真正发生跨时代发展的时候。
只可惜这些秘密,李荩忱此时也只能按在心底。
大家都在好奇的讨论着这周围的一切。随同而来的造船厂**和工匠们知无不答。
李荩忱又转过身,负手,面向大海。
陈叔慎缓步走到他身侧:“陛下之志,臣今日知之。”
“是什么?”李荩忱含笑问道。
不少人也跟着竖起耳朵。
“无论海天,皆为汉土,皆为我华夏百姓所居、为我华夏创造财富之处。”陈叔慎缓缓说道。
李荩忱一笑:“不假。”
当然也不全对。
陛下还有另外的志向,比如“好大的被子一起什么”的,不过这就涉及到让陈叔慎不断地在“大舅哥”和“小舅子”之间切换了,李荩忱可没脸说出来。
当下他伸手,指向远方:“诸位,看向那边,那就是我们的征途!”
身后的神州已经完整,西域、辽东等地也都已经快要落入囊中,大海,的确应该是大汉接下来前行的方向。
群臣轰然应诺。
之前很多反对海洋发展战略的臣子,此时也都激动地面红耳赤。
如此苍茫的天地,就应该为大汉所有!
自古以来都应该是!
老祖宗**来得及动手,那就我们来。




权倾南北 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
船队经过造船厂外,船上的人纷纷挤在船舷一侧,挥动着手,高声欢呼。
他们并不知道站在码头上的那个身影就是大汉的皇帝。
远航万里归来,他们看到了家乡故土,看到了岸边的人们,自然会觉得亲切,所以他们的欢呼,他们的挥手,是向着这久违的乡土。
李荩忱也笑着向他们挥手。
不只是李荩忱,还有群臣,还有造船厂上上下下所有的人。
欢迎这些在大汉另外一方领土上征战的英雄们归来。
而看看造船厂中这一条条船只,可想而知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会有更多这样的船队出现,航行在大海上,将南洋、东瀛等等海外岛屿都笼罩在大汉的武力威慑之下,并且纳入到大汉的商贸网络之中,让它们的一切都脱不开大汉的影响,最终和大汉融合在一起。
李荩忱相信,这个时代,还真的没有谁能够对抗大汉贸易和文化的联手输出。
如果有谁能对抗,那就让他们尝尝火器的威力。
目送这支庞大的船队离开——一般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大江上建康府或者京口的码头——李荩忱方才带着群臣沿着堤岸走向那几个巨大的工棚。
1...621622623624625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