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哑姑玉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白子袖

    “不一样都是填饱肚子吗,你为什么总是抱怨呢再说,抱怨也没用啊,还不是白白给自己胀气,与其这样,不如多想想武官教给我们的那些上阵杀敌的技巧。”身后,黑小白慢悠悠说道。

    气得周三翻白眼,这个黑小白,总是不慌不急不争不抢不抱不怨,一副娘们脾性!

    吃饭的时候周三叹息,“唉,我们甲子兵啊,就是处处吃亏,难道是后娘养的”

    黑小白还是慢悠悠,“下午训练用点心啊,那些临阵的技巧,记住了可是大大有用呢,我看你怎么总是心不在焉的。”

    周三还是翻白眼:“吃不好,受虐待,心里气不顺啊。”

    下午的训练刚结束,周三悄悄喊黑小白,“哎,有个秘密告诉你,不许随便乱讲的。万一泄露可是有杀头之祸!”

    黑小白扭头就走:“既然是秘密,不告诉也罢。我不想听。”

    周三拽住他,“你呀——告诉你,今晚午夜时分有重要头领来西南大营会见甲子兵的弟兄们,我们最好也去见见。”

    黑小白一脸淡然:“什么重要头领,这么神秘!不见。”

    周三气得翻白眼:“没出息,就一辈子在乙丑队的压制下窝窝囊囊地熬吧。”

    午夜到了,整个大营里静悄悄的,除去被秦简带出去迎战摩罗军的三万人,其余人都遵守部队作息准时入睡。

    周三悄悄起身出门,身后黑小白默默跟着。

    周三回头看看影子一样的黑小白,偷偷笑了:小样儿,就是嘴硬,还不是跟出来了。

    军营里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一盏盏风灯在哨杆上照亮。

    似乎连值夜的哨兵都站着睡着了。

    很多人聚集在营后一片空地上。

    大家齐刷刷站立,姿势、气势、情绪,竟然比白天训练时候还认真严肃。

    周三和黑小白挨着大家站了。

    人群越聚越多。

    很快便黑压压一大片。

    “你知道吗,今晚这个头领,可是很重要呢,我们这些新入伍的小兵,能有幸看到一面,真是一辈子的福分呢。”周三回头悄悄告诉黑小白。

    黑小白还是一副迟钝嘴脸,“哦。”

    “你别那么不在意啊,我告诉你,这个人可是我们东凉国当兵吃粮的人没有不想见的,而摩罗大军却是闻风丧胆,听到他的名号都能吓得浑身颤抖。”周三给黑小白上课。

    黑小白还是软硬不吃,“哦,你说的是人还是神”

    周三吐舌头:“跟神差不多。我听联络我的老兵哥哥说,他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个头领了,要不是现在时局所迫,我们才有了这次机会。你要知道,他老人家可是隐居乡野十多年呐——”

    黑小白脸色在暗处变幻,却不吭声。

    气得周三只能抛出自己所掌握的最后一点资源:“他是白峰,白老将军,白帅,现在你知道我们有多幸运了吗”

    黑小白没有被周三抛出的惊天秘密砸晕,他还是慢吞吞的,“哦,这老头儿啊,也是,他出现在这里一点都不奇怪。”

    什么,这老头儿

    周三简直要气晕。转过脸借着昏暗的风灯好好打量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黑小白——听听这小子的口气,好像你跟那老头挺熟似的。

    唉,不说了,跟这三棒子打不出个闷屁的呆小子理论什么呐,反正他不懂!

    这时候人群一片死静,接着,一阵脚步从前门响起,几十个人黑压压簇拥着一个人走过来。

    “来了来了——”周三喃喃。

    周边很多人都是同样的反应。

    只有黑小白傻乎乎没反应,只是念叨一句:“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崇拜男神的特有方式吧——”

    一个高个老头笑呵呵走了过来,一路走,一路给大家招手,充满磁性的老年男性声音穿透耳膜,“大家好啊,终于见到你们了——”

    黑小白瞬间走神。

    周三在背后捅他,“傻眼了吧这才正常,说明你小子没有傲到不可收拾!这就是白帅,我们大家心目中的神!”

    黑小白借着灯光看了看,忽然叹息:“猛然老了这么一大截须发全白了看来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不是古人杜撰了。”

    大家扯长脖子看,每个人都很激动。

    人群在轻微地骚动着。

    只有黑小白像一块石头,静静定在原地。

    “身为男儿,生在天地之间,就当志存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身为东凉国男儿,如今摩罗大军进犯数月不退,东罕、荒水、白沙又开始骚扰边境,还有青尼、南谯,蠢蠢欲动。而我们,能做什么

     




450 情义
    “你不是孤苦无依一个人竟然嫁为人妇了”太后吃惊。

    哑姑点头,双膝跪得端端正正,“小女子是灵州府柳家的童养媳妇,出身微贱,还好小时候跟着老祖父学了一点医术,老祖父去世后,小女子独自为乡亲们施针治病。也算是积累了一点经验,这次看到皇宫贴出的榜文,就斗胆进宫来了。既然五皇子已经平安无事,小女子该回去了,侍奉公婆,照顾亲夫,都是小女子的分内之事,还请太后恩准。”

    太后听得出神,点点头,“起来吧,难得你这么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这样吧,哀家可以放你回去,但是有个要求你得答应。”

    哑姑点头,心里骂了一句娘,还是太后呢,这么无赖,居然还有附加条件。

    “以后,我们宫里有了大病重病,尤其是太医院都没法医治的病,还请你再来治疗。当然,不会亏待你的。”

    哑姑一颗心这才落了地,心里说好歹先答应下来再说,至于出了宫,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再说皇宫里像五皇子这样凶险的伤病,毕竟不是经常都有的。

    晚饭时候皇帝被专门请到了太后宫里。

    “灵州府柳家媳妇柳姓,这姓氏有点熟悉啊,柳丁卯,朕好像在哪里听到过。”正禧皇帝皱着眉头,想了想,想不起来,不想了,目光终于落到了这个叫白玉的小女子身上,显得漫不经心,“既然执意要走,就送她走吧,刘长欢,叫人准备一千两银子,哦不,三千两吧。绫罗绸缎等,宫中的赏玩之物,多多准备一些,再给送回去。”

    太后急了,“皇上,三千两银子,是不是有点少了,我们皇榜上不早写着重赏吗,三千两的话,应该是金子而不是银子吧”

    皇帝似乎很累,摆摆手,“现在是特殊时期,战事吃紧,军中粮饷筹措越来越艰难,朕的日子不好过啊,先这么定了吧,以后,朕可以再做补偿。”

    太后还想说什么,白玉已经跪在地上,先给皇帝磕头,再给太后磕头,“小女子谢皇帝赏赐,谢太后关怀,愿太后、皇帝、皇后、皇子们,永远健康,永远开心,小女子回到灵州府一定好好过日子,不会让太后、皇帝挂心。”

    这番话其实就是在和稀泥,把皇帝改变赏赐数额的尴尬给化解了。

    太后亲自来扶白玉,“懂事的孩子,以后生活里有了过不去的困难,记得一定来找哀家。哀家和皇帝会帮你的。”

    正禧皇帝竟然也点了点头。

    白玉再次谢恩,刘长欢办事麻利,竟然已经备好了三千两银票,一乘轿子,轿子里果真塞满了宫里的吃喝玩耍穿戴之物。

    哑姑认定皇宫这种地方还是尽早离开的好,越是逗留越有麻烦,所以拜别皇帝、太后准备上车走人。

    忽然远远跑来一群人,前头一个老头儿跌跌撞撞跑着,喊:“姑娘——白玉姑娘,怎么就不辞而别呢,老朽这里差点就错过了跟你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是王太医,他身后还跟着几位太医。最后面是那位年轻学徒。

    大家齐刷刷赶来,竟然是为哑姑送别的。

    王太医也不顾什么男女有防的说法,一把抓住哑姑胳膊,一个劲儿摇晃,“为什么不留下来呢,你给五皇子疗伤的那些药方,老朽虽然知道其中几味,但是老朽把药渣研究多少遍,就是找不出剩余的几味道,还有药量,我都还没跟你请教呢。”

    他急得额头都冒汗了,本来预料皇帝会把这小姑娘留下来,至少会是宫廷的御用大夫,如果陛下能打破自古无女子进太医院任职的旧规,那么她就是进太医院来夺了他王太医的饭碗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王太医现在已经接受现实了,毕竟这小女子很懂事,还很有人情味,她至今没有当面揭穿太医们在五皇子伤势上保留的那一份自私,五皇子活过来后她也没有独自霸占所有功劳,而是首先把他们几太医推到前头,口口声声说是太医们协助治疗的结果。他们几位太医才算没有被陛下问罪。

    她这么做,是傻呢,还是太世故

    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子,世故的可能性不大,那就是本性单纯善良了。这样的人,就算真的进了太医院,并且凌驾在大家之上,王太医首先觉得自己能接受,他毕竟是一个浸淫医术几十年的老太医,最最看重的还是医术,所以他首先打算跟这小女子讨教那些看似平常,其实太医院目前谁都没有掌握的医术。

    没想到人家根本没有留下来的意思,而是匆匆要走。

    既然要走,那些医术王太医是再也没机会学习了。

    王太医遗憾得简直想用头撞墙。

    叫白玉的小女子笑了笑,深深看了每位太医一眼,伸手从袖管里摸出几



451 灵州
    灵州府城外的一个小镇街头,百姓们纷纷逃离,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灵州南边全部沦陷,现在传来消息说,摩罗铁骑在向梁州踏进的同时,也开始也开始到北边来掠夺财物、粮食和农夫。所以这一片守着故土难离的黎民百姓终于开始纷纷抛离家园,踏上了逃难之路。

    乱纷纷的人群都是从西往东逃,只有到东边去,过了梁州,到清州,到京城,那里是东凉国的腹地,是目前摩罗大军尚未攻打到的地方,是暂时比较安全的地方。

    奇怪的是,向东集体奔跑的人群中,也有人向着相反的方向赶路。

    那是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他把一个孩子塞进一个妇女的手里,伸手摸摸孩子嫩生生的脸蛋,“千儿,乖乖听你娘的话,跟娘去灵州府柳家吧,找你的柳万哥哥——你哑姑嫂子人很好的,一定会接待你们母子,好好安置你们,你们等着我,等摩罗贼子被驱赶出我东凉国土地的那一天,我就会回去找你们。”

    抱着孩子的妇女一脸温良恭俭的贤惠模样,很听话地给丈夫点头,“夫君你一定多保重啊,妾身等着你回来。”

    刘秀才点头:“去吧,过了这里就是灵州府,到街头打听柳家很容易做到的,他们是当地大户。见了哑姑把这封信交给她。就说我刘秀才弃文从武上阵杀敌去了,将你们孤儿寡母拜托给他们照顾。”

    这时候更多的难民跑了过来,乱纷纷的人群里,刘秀才推一把依依不舍的女人,“快走,万一后面真有摩罗兵杀过来就完了——”

    女人抱紧孩子,跌跌撞撞走了。

    刘秀才也不迟疑,将一直背在身后的一个书箱从脊背上扒拉下来,打开,里头全是书卷,他捡起一本,一看是李白的诗抄,丢下,再找,是杜甫,也抛开,等翻到一本辛弃疾,笑了,哗啦啦抖开,大声唱读起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将那一本诗抄塞进怀里,其余书籍连同书箱都不要了,拔腿向着相反的方向跑去,嘴里吟诵的诗句已经变成了他自己的随口之作:“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七尺男儿也从戎,杀敌报国立战功,有朝一日……有朝一日……”

    后面的诗句被风吹散,化在风里。

    那一箱书被风翻动,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乱世生存艰难,人命贱如草芥,除了御寒的衣服、果腹的粮食丢了会有人抢着捡拾,书籍这些没用的物什,被风卷得四处乱飞,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拾。

    难民中有人目送那秀才毅然向西南而去,一个老汉摇头,“念书把脑子念坏了啊,明明知道去那边就是送死,还是去了,临走还唱着歌儿——”

    两个年轻人却迟疑起来,“爷爷,他是投身战场上阵杀敌去了,他一个秀才都敢去,我们俩这身强体壮的为什么不去呢,被摩罗贼人这么一天天地驱赶着,逃难的日子到哪一天才是个头儿呢——我们也想去参军!”

    老汉急了:“那就是个死啊——刀枪不长眼——”

    俩孙子一起喊:“逃难也是死啊——与其累死吓死饿死冻死,窝窝囊囊地死,还真不如上了战场和摩罗兵面对面地砍杀而死来得痛快!”

    说完哥俩不再犹豫,拔腿就跑。

    气得老汉在身后跺脚,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年轻人也跟着走了。

    这一走,竟然像唤醒了沉睡的人群,更多的男子不再愿意跟随逃难队伍东躲西藏地苟且偷生,而是转身,奔向相反的方向。

    灵州府柳家的日子,只是随着柳万等人的归来,稍微热闹了两天,很快就恢复了一潭死水的状态。

    日子还是那种过法,刻板,沉闷,日复一日地重复。

    红泥筑内,六姨太坐在桌子前掰着指头数数,时间距离女儿柳眉上次回娘家又过去了两个月,她想女儿了。

    “我们小姐回来了。”丫环风风火火跑进来,笑着喊。

    六姨太自然高兴,站起来赶紧往门口跑,但是不见柳眉。

    “刚见过老爷了,现在去中院见大太太。见完就会到我们红泥筑来的。”丫环笑眯眯地提醒。

    六姨太笑了,手扶着门,“是啊,是该先去见他们的,我怎么糊涂了——”

    一个身影蹬蹬蹬冲进来,一把推开门口的丫环,冲满脸等待的六姨太嗤一下鼻子,“又扯着脖子等你的心肝宝贝呐一天到黑就知道偏心,你的柳眉难道真就那么好我柳沉就是臭狗屎哼!”

    是柳沉。

    她一天到黑和柳映泡在一起,跟在屁股后面给人家做跟屁虫,这会儿肯定是受了人家的闲气,跑回来了。

    六姨太气得翻白眼,跟过去坐在柳沉床边,“你呀,也老大不小了,你说你一天不好好跟着




452 重归
    六姨太和柳眉相对而坐,愁眉苦脸。
1...140141142143144...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