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怡江

    ”这八匹俊马才是这御厩的主人,不仅小内监好好地伺侯它们,就连老李头也得要看它们的脸色咧!“王之心一边对马“指指点点”,一边笑着向胡子睿介绍道:”一般来说,名字中有赤、白、黄的马,身上的颜色也和名字相同,但也有例外,你看名字叫绿耳的是马,身上的颜色却是青黄色,跟绿色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之心又指着这匹华骝小声地道:”这匹马是外番进贡的,你看它黑鬃黑尾,却又是一匹红马,额头上还有块天生的斑,它身上的色彩灿丽无比,跑起来‘光芒四射’,一日能行千里呢!相马师说这是尊贵的象征,后来果然在御马中‘出类拔萃’,成为万岁爷的专用骑乘,他心目中的宝贝呢。“

    &nb




第四十六章 最宝贵的财富(求推荐)
    王之心忙道:“王爷,小的没有这个意思,你听我说跟你解饰,此马刚进御厩的时侯,相马师曾经说过,此马额上有白斑,恐怕会妨主,要不是看它奔跑的速度快,能一跃几丈宽,恐怕早就把它逐出御厩了。”

    胡子睿多聪明的一个人啊,他转变一想,额上有白斑,骑上会妨主,这不是三国里面的的卢马么。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曾经作过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形容马的很有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胡子睿乐了,他斩钉截铁地道:“王公公,本王还告诉你,我就要这匹的卢马了!”

    王之心急道:“王爷,它可是真的会妨主啊!”

    “所谓妨主一说,虚无漂渺,自古宝马良驹都是宝物,自然引起众人争夺,那些平庸之辈守不往宝马,为了自己的失败把借口放到马的身上,所以的卢马就同美女一样,只有英雄才能驾驭!“

    胡子睿慨然道:”话说回来,三国时汉昭烈帝刘备曾经被人追杀,他在逃亡的途中骑的就是的卢马,当时他隔着檀溪有几丈远,他被妨碍了么,没有啊!要不是的卢马载他过檀溪,他早就没命了!所以本王爷读三国时,就对这匹的马‘情有独钟’,在本王看来,的卢就是一匹宝马,它不在吕布的赤兔马之下!“

    胡子睿这一番话“有理有据”、立据严密,说得王之心连连点头称是道:”王爷果然是高人,‘见多识广’,说起来来‘引经据典’,怪不得皇上如此信任王爷,咱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胡子睿得了的卢马,心中十分高兴,就把外面的袍服脱掉,在跑道上试骑了一下。胡子睿前阵子专门跟李春练过骑马的技术,此刻他不敢放开缰绳,全力驰骋,只是将所学的技艺尽情地展露出来,一会来个“镫里藏身”,一会又在马背上来个倒立,他的精彩骑术惹得小内监们齐声叫好。

    王之心表情激动地道:”咱家今天可是‘大开眼界’了啊,先帝爷时,蒙古有个骑师,号称什么”半天云“的在御前献艺,整座京城都轰动了,‘万人空巷’的跑去观看他献艺,咱家那时侯也和几个小太监挤在人群里去看,那个’半天云‘那有王爷的技艺高超!“

    按照大明王朝礼仪制度,天启皇帝赐马给胡子睿,是有一套极有琐碎的“繁文缛节”,胡子睿等了几个时辰,直到傍晚时分,才看到内监们按制祖制把的卢马从头到身上,都按宫廷的规程,重新打扮了一番,这才让胡子睿骑上它,往回信王府的路上走,内监们一路簇拥着胡子睿,显然是让路人都看到胡子睿受到了皇帝赏赐宝马的殊荣。

    此时天色渐晚,路人如炽,胡子睿其实对内廷的这套“繁文缛节”,感到十分厌倦,经过一天的劳累,他只想早点回到家中休息。可是,王之心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早就叮嘱过内监们,越是在人多的时侯、越是在岔口之处,越要放慢速度,让胡子睿和的卢马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尽情地炫耀。

    有好事的人高声喊彩道:”快来看啊,皇上赐给信王爷御马了!“街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胡子睿和的卢马,随声附和着,人群的包围圈竟让胡子睿这一行人挪动不了。内监们用手中的鞭子开道,可是团观的人聚而复散,他们仍然被包围在圈子里“寸步难移“。

    &nbs



第四十七章 插在建虏软肋之上的利剑(求收藏)
    王承恩急道:“王爷你身份何等尊贵,怎么能站着你等他!”

    胡子睿”斩钉截铁“地道:“你不用多说了,我就站在这儿等袁先生起床!”

    胡子睿立在门外,想着心事,不知不觉中就过了一个时辰,这期间,王承恩几次准备前去敲门,都是被胡子睿止往。袁可立此时已经睡醒了,小童告诉他,信王殿下一直在门外等着他,袁可立一惊之下,连忙穿戴整齐,前来拜见胡子睿道:“小人如今不过是一介草民,却让王爷在门前久等了,实在惶恐之至。”

    胡子睿看着袁可立一身乡村蒙学先生打扮,心中也很感动,连忙掺扶道:“老先生实乃大明的擎天之柱,本王一向对先生仰幕得很,因为俗务缠身,一直到今天才来拜访先生。”

    袁可立感谢道:“微臣不过一介草民,姿质平庸,如何能承蒙殿下如此抬爱呢”

    胡子睿笑道:”老先生太谦虚了,我们进去谈话吧。“

    袁可立拍了拍脑袋道:”罪过,罪过,殿下快请。“

    两人”一见如故“,谈的非常投机。胡子睿”开门见山“地问道:“孤久闻老先生一向熟习兵事,孤有一事想问下老先生,以先生之见,建虏应该如何应对”

    袁可立闻言,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问道:“小人请问王爷对建虏到底是怎样看的“

    胡子睿慨然道:”自奴酋野猪皮(努尔哈赤)叛明以来,逐步统一满洲各部落,沈阳、辽阳等多地皆遭其荼毒,辽东有丰沃的土地,可以充分发展农桑、足够养活几百万人口,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以来,势力越来越强,奴酋野猪皮虽死,其子皇太极继位后,发奋图强,振兴百工,此为我大明一个强敌,不可小视。“

    袁可立如遇知已般,露出喜悦之色道:“王爷能够如此重视建虏,是我大明之福,天下人之福啊!”

    胡子睿欣喜的道:“看来老先生也赞同本王的想法了”

    袁可立顿了顿,续道:“小人想给王爷讲个故事,当日隋唐之时,在辽东之地有一个高丽国,此国就像是小一号的建虏,隋炀帝杨广当政之时,曾经发动百万大军,三征高丽,却惨遭失败,杨广正是因为征高丽损失太大,沉迷酒色之中,再也无心理政,才使本来‘如日中天’的隋朝二朝而亡,白白让李唐检了个便宜。”

    胡子睿也笑道:“李唐‘走大运’得了天下后,还拼命黑杨广,真是不厚道。”

    袁可立道:“想那杨广原来也是少年英才,二十岁便兴兵五十万讨平陈朝,此举结束从魏晋至南北朝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南北分裂格局,自东汉以后,全国复归一统,执政时修建东都洛阳、大运河也都是‘功在千秋’之事。”

    “可笑的是,李世民一边拼命黑杨广,一边学了他的样子拼命攻打高句丽。当时的大臣们拼命阻止他征讨高句丽,他拼死拼活也要征讨高句丽,还喊出一句口号‘朕今天不取高句丽,他日必为子孙之祸!’可惜在他有生之年也没有能彻底征服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执政时,经历中国三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才最终消灭高句丽。“

    胡子睿慨然道:”辽东确是一块可以‘称王称霸’的热土,对中国的危胁也极大,然而唐朝之后,中国君主一直没有占据辽东这片热土,反倒是契丹、女真相继从辽东之地崛起,在



第四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求推荐)
    胡子睿拿过袁可立所汇的地形图,沉思起来,袁可立都主张建立山海关--宁远--锦州这条防线,这条防线从理论上来说的确也是明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强基地,然而,以胡子睿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条防线仍然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这条防线自建成之后,明军仍然没有主动进攻过,”建虏善于野战,明军利用大炮来守坚城“,成为明军共识,但是问题来了,以明末朝庭的财政困境,年年花费天文数字来维护这条防线实在不智,须知一味防守总会有破绽露出,进攻才是最佳的防守;

    其次,当皇太极攻下了蒙古之后,这条防线就沦为二战后的“马奇顿防线”一样的摆设,建虏绕过这条防线,直接危胁京城;再次,自李成梁时代,逐渐形成辽东军阀,先有萨尔浒之战李如柏遇建虏未战先溃,后来浑河血战,三万辽军坐视三千戚家军血战覆灭,而不救援;最后吴三桂在“走投无路”的形势下,宁肯降清而不肯降闯王,就可以看出辽人与建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依仗着”辽人守辽土“这样的口号,其实并不现实,辽人只能当做抗击建虏的辅助,而不是主力。

    当然,胡子睿明白自己不能把这些事情全盘托出,如果,袁可立问自己一句,你怎么知道的,自己总不能说我是从几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吧。毕竟,现在还是天启末年,有好多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自己这支”蝴蝶“肯定会改变历史的,那么,历史还会不会自我调整,不像原来的历史进程那样发展么,这也难说啊!

    胡子睿指着宁远道:”如果我大明军队只守宁远和山海关呢,此二处沿海,不论从补给,还是从军队的调度来说,都更为方便。“

    ”山海关几经修缮,确实为天下第一雄关,只是如果弃辽东于不顾,恐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舆情不利啊。“

    袁可立不愧是沙场老将,他立刻明白胡子睿的主张,实际上重点还是在守山海关这个上面,他沉思片刻后道:“还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只守山海关,将辽东军民尽数迁入关内,几十万人如何安置,这件事如果处置不好,可是会引起大祸的。”

    胡子睿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马上懂了袁可立的意思。大明帝国从开国起直至亡国,一直不妥协、不和谈,其实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明人一直在借鉴着宋朝亡国的经验,他们认为宋朝只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先和辽人讲和,后来又和金人讲和,所以明人一直主张硬抗到底。

    前世的崇祯皇帝有意和皇太极讲和,他派当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秘密和皇太极联系,这件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就在快要达成和议的时侯,陈新甲的家人不小心把和议的内容泄露出去,一时朝野之间议论纷纷,都说不能跟满清讲和,崇祯皇帝迫于无奈只好把陈新甲推出去当”替罪羊“,从此以后,议和这个选项,终崇祯一朝,再也没人敢提起。

    胡子睿还知道议和也是需要实力的,当清军入关,一片石之战击破李闯精锐,占据京城时。南明朝廷打起了”联寇灭贼“的小算盘,准备割让准河以东的的土地给满清



第四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求推荐)
    ”如此微臣就跟殿下说说那些往事。“袁可立顿了下,双目露出光彩,回忆道:“那是万历十九年的事情,说起来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那时我刚刚中举,蒙先皇恩典,被任命为苏州府推官。”

    胡子睿笑道:”苏州的推官可不好当啊!我听说苏州富甲天下,正因为苏州富裕,所以那里的官司也比别的地方多啊。“

    ”殿下所言甚是,我当时一上任的时侯,胥吏们没有处理完的文书那真是‘堆积如山’啊,我当时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处理这些文书。”袁可立顿了理道:“后来苏州发生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原来当时的苏州府知府乃是石昆玉,此人是个难得的清官,为人也非常直率,有一次石昆玉在追查当地土绅强占民田的案件中,士绅诬陷石昆玉,在应天巡抚李沫那里告了一状,李沫听信了士绅之言,把石昆玉关押起来。

    应天巡抚李沫这个人与当时苏州籍宰辅申时行(万历朝的名臣,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书友应该清楚这个人,当然他与本书无关,不展开说)交往甚密,民间甚至有种说法,李沫的后台就是申时行,所以当时的人因为惧怕李沫的权势,无人敢为石昆玉出头。

    “当时苏州府的人公推我出来,为石知府写状子,我当时也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侯,慨然应允。”袁可立笑了,脸上露出一丝缅怀的神态:“我当时对大家说,就算你是巡抚大人,也不应该冤枉我们的好太守--石大人。”

    原来当日袁可立写好了状子后,面呈给应天巡抚李沫,他早就背诵起来了,当着李沫的面,大声朗读,面对袁可立的朗朗正气,李沫羞愧不已,举起屏风遮蔽自己,然而这没有什么用,袁可立反而读得更大声了,李沫做下亏心事,再也没法在巡抚的位置上做下去了,事后他乖乖地辞去了巡抚之职。

    胡子睿道:”本王不才,愿为万世开太平,区区议论如果都放在心里,还能做成什么大事,故请先生出山,为大明王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袁可立笑道:“好,好啊,殿下果然’气吞万里如虎‘,微臣蒙殿下如此垂青,那敢不从命!”

    一直谈到太阳下山,胡子睿才回了王府。

    自胡子睿来过之后,村里人都听到风声,原来来拜访袁老先生的竟然是信王爷,他乃是当今万岁爷的兄弟,朝堂公认的皇位继承人,信王爷如此赏识袁先生,朝廷很快会征召袁老先生出来做官。

    开始只有一二个人这么说,后来村子里的人都这么说,袁可立却不以为意,仍旧像往常一样做他的蒙学先生。

    过了几日,朝廷果然差遣一名官员前来,捧了御赐的官服、彩缎等物,后面跟了好多人马,“吹吹打打”地来到村长家门口,村长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柱着拐杖。那个官员见他年纪这么大,连忙给他行礼。村长将官员请到中堂坐下,那个官员开口问道:“袁节寰公在村里么,下官特地奉了口诏前来。”村长道:“他正在村子里住,奉过了茶后,我带天使前去。”

    那个官员见了袁可立,满面笑容地道:“奉特旨:立刻宣袁可立入朝进见。”

    袁可立忙更衣随着官员入朝,天启皇帝在偏殿接见袁可立



第五十章 单刀赴会(求收藏)
    明朝援朝战争时,丰臣秀吉计划在福建、浙江沿海大举登陆,将战火引到中国本土,来个南北夹击,打到京城去。万历皇帝侦察到这个消息后,不敢怠慢,调遣精兵强将在福建、浙江沿海布置防守,同时,也准备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派军队去攻打日本本土,此时沈有容也被调到福建、浙江一带。

    丰臣秀吉没来得及扩大援朝战争的规模,就病死了。他死后,日本军队逐步撤出朝鲜,援朝战争结束,登陆日本的计划也就此终止。然而虽然大仗没有打起来,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并不太平,时常有小股的倭寇、海盗入侵,于是沈有容便在这里驻扎下来。

    沈有容在福建驻守时,听闻有一股倭寇从浙江流窜到福建,他于是加强防备,倭寇见占不到便宜,便从福建流窜到台湾,设立据点驻扎下来,四处掳掠人口,抢劫商人,台湾土著居民及福建沿海居民深受其害,于是向福建巡抚报警。

    福建巡抚认为沈有容智勇双全,又熟悉海战、火器,便派他前去台湾剿除倭寇。沈有容出发的时侯带了二十四条战船,不料途中遇到了大风浪,只有14条船能出战。当时,有人劝沈有容说,既然天意不利于作战,不如先回福建再作打算。沈有容慨然道:“福建居民饱受倭寇所害,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我大明王师去解救他们,如何能一拖再拖;再说我们如果齐心协力,还怕什么倭寇。”

    沈有容于与倭船相接之时,提刀飞身跳入敌阵,亲手格杀倭寇数人,当者披糜,正所谓“将是兵的魂!”,有如此勇猛善战的将军统领,明军无不以一当百,奋勇杀敌,于是倭寇大败,投水淹死、被烧死的无数,侥幸没死的也“抱头鼠患”、“逃之夭夭”,沈有容此役缴获倭寇辎重无数,救出被困在倭营的渔民数百人,台湾土著“箪食壶浆”,犒劳王师,从此倭寇不敢再侵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随沈有容出行的文人,将此行的见闻整理成《东蕃记》,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台湾史料。

    袁可立笑道:”王爷,你可知沈将军立此大功,回到福建得了什么奖励么“

    胡子睿慨然道:”如果他在本王账下,本王给他官升三级!“

    袁可立道:”王爷气量宏大,微臣佩服,可是当时的沈将军可没有遇到王爷这么好的上司,他只得了六两白银而已。“

    胡子睿叹道:”我大明‘重文轻武“之风居然如此严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袁可立道:“是啊,这股风气是应该冶一冶了。”

    胡子睿顿了下,续道:“台湾地理位置何等重要,我大明王朝居然没有开府设县,也没有驻军,这不是‘开门迎盗’,长久以后必有祸患啊!”

    袁可立脸上露出赞同的表情,附和道:“王爷见识深远,非常人可及,可谓一句话就说中了要害之处啊。在沈将军驱逐倭寇两年之后,台湾又迎来了一伙荷兰舰队,他们首领自称是什么东印度公司,名叫韦麻郎。”
1...8910111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