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娘子山里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枝上槑
他已经得知了关山和季妧的关系,自觉他俩应该礼遇自己。
结果呢,不就拿了一根鸭脖嘛,她就让人把自己绑成这样。
也忒没良心了。
“你们的三清道祖,知道你在坑蒙拐骗之外,又开展了月老业务吗还有,提醒一句,你那不是偷,而是拿。”
最忙的那会儿,一只手趁乱从缝隙中伸出,在长案上东摸摸西摸摸,然后摸到了一根鸭脖。
尴尬的是,鸭脖的另一端,正好握在季妧手里。
季妧从盆里随便挑了一根,正要斩断给客人打包,没成想就钓了个老糊涂鱼。
扬声喊关山,话音方落关山就从后院过来。
老道士丝毫没发觉危险已经降临,还躲在别人背后在那一个劲儿的拽鸭脖呢。
结果自然是束手就擒。
老道士笑出一脸褶子:“修道之人行事,怎么能说是偷呢居士你善心善意,就当贫道化了个缘……”
季妧哼笑:“我听说过和尚化缘,可没听说过道士化缘。而且你这不是第一回了吧。厨艺比拼那天,如果我没看错,人群中数你抢的最欢,还端走了我们一个盘子,是也不是”
当日她在台上看的清清楚楚,这老道士在人群中鬼鬼祟祟、穿来梭去,第一轮两道菜经过他面前时,他一脸不为所动,到第二轮直接就露了虎狼相,等闲没几个人抢得过他的,还差点跟人打起来。
“你这道士可真够六根不净的。”
老道士面露讪讪:“六根不净说的是出家人,不是我们道士……”
这会儿又知道自己是道士了。
“还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话吧,莫非你真想剃光头当和尚”
老道士一噎:“居士你年纪轻轻,煞气深重,实在不该、不该……做人何妨善良点。”
季妧若有所思的点头:“善良啊,那我现在就善良给你看。”
老道士被这话唬了一跳,眼见她一脸不怀好意的走近,还以为真要给自己剃头,顿时吓的胡子直抖。
心知求季妧没用,扭头去看一旁的关山。
“年
第426章 先下手为强
“季牧、季牧他找回来了!”
季秀娥说出这句话时,脸上虽有惊慌,但更多的是切齿的恨意。
她是真的没想到,季牧竟然还活着。
在她的设想中,季牧早就该死了,早该被活活折磨死了!
可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找回来了……
“不可能!”黄骏才想都不想道,“你不是把他卖到南方了这天南地北的,他怎么可能还找的回来。还有,那个梅大娘不是答应过你,会把他卖到苦窑工地为奴作隶,那他还能有命活就算他命大,那他被卖时还是个不记事的婴孩,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会记得出生地……”
黄骏才每分析一句,季秀娥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其实她把季牧卖去的地方,既不是苦窑工地,也不是为奴作隶。
因为怕污了儿子的耳朵,她没有跟儿子说实话。
当初她趁卫氏疏忽,将季牧抱走,交给了即将要跟儿子去南方生活的梅大娘。
她一文钱都没要,要求只有一个——把人卖进欢馆。
听说南地盛行那个,有些暗楼会专门买些年纪小的男孩,打小培养,等到十一二岁挂牌,或是送进一些达官贵人府上……虽为男子,活得就如娼妓一般。
死有什么挨打受苦又算什么,欢馆才是真正的地狱。
只要想到季连柏和卫氏的儿子在那个地方长大,一生受尽屈辱,活的不人不鬼,她就痛快,痛快到做梦都能笑醒!
梅大娘也答应得好好的,当晚也坐船离开了邺阳。
那是哪里出了岔子
季牧又是怎么知道自己身世的莫非是梅大娘告诉他的
这个老虔婆!
做了一辈子人口生意,原以为是个靠得住的,难不成老了老了,还成了菩萨心肠。
“娘,季牧在哪你在哪看到他的。”
“我没见着他本人……你记不记得,前些时候,有一行人骑马来了咱们村”
黄骏才倒是还有印象。
听说为首的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下马踩了脚狗屎后大发脾气,一刻也没多待就走了。
季秀娥当时不在场,但她事后打听过,所以知道的更为详细些。
“那为首的少爷走后,小厮模样的人紧跟着就追了上去,另有一个随从模样的青年稍留了片刻,跟村口看热闹的乡亲打听了一件事,问咱们村十一年前有没有哪户人家卖过或丢失过男婴。”
寻常百姓,谁家得个男婴不跟命根子似的,不到天灾贱年、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谁肯卖儿子
尤其十一年前好像还是个丰收的大年,有吃有喝,连卖女儿的都少了,更何况是儿子。
也没听说过哪家有丢孩子的。
那青年没时间细问,上马追小少爷去了。
村里人当个乐子到处说。若是心里没鬼,听听也便罢了,偏偏进了季秀娥的耳朵里。
“没准是巧合,不一定就是季牧……你也说了,打听消息的是个成年男子,年纪对不上。唯一能对上号的就是那个华服少爷,总不能是他吧这也太可笑了。”
“不!”季秀娥语速飞快,“我原本也这样想,可是今天,那个男的又来了。”
“又来了他在哪村口”黄骏才豁然起身。
“不是村口,这次他找到了梅大娘兄弟家……”
正巧当时季秀娥也在,她想知道这些年梅大娘有没有捎过音信回来,只可惜梅大娘去了南方后,就和娘家这边彻底断了消息。
那青年目的和她一样,也是来问梅大娘的。
这下子季秀娥心底的怀疑彻底落实。
十一年前、丢失的男婴、经手人梅大娘……除了季牧还能有谁。
季秀娥跟着青年从梅家出来,装作一副热心肠的模样上前搭话。
那青年没打听到有用的消息,心情差极,原懒得搭理一介村妇。
直到听说季秀娥家里是开磨坊的,对附近几个村的情况比较熟悉,才耐下性子聊了几句。
青年似乎一点也不避忌,直言自家少爷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后,一心想找到生身父母,感谢一下生养之恩。
&n
第427章 一头雾水
“明天我就不来店里了,靠你和小舟支撑有问题吗”
脱水蔬菜交货的日子到了,要清点,要结算,有的忙,季妧必须在场。
“没问题,我让我娘过来帮一天忙,平安没事的话也会过来。”
经过头三天热乎期,卤味的客流量已经没那么疯狂,基本趋于稳定了,三四个人手完全能招呼得过来。
“那好,后天要卖的卤味,我明天下午在家卤好,后天早上捎过来。”
临上马车,季妧又想起一件事,将徐来福叫到一边。
“我知道冬天的气温条件不太适宜酿造酱醋,但存货一天天减少,春暖之后再酿的话,只怕续接不上。”
“你是想让我现在开始”
“可行吗据我所知,冬天最难的地方在于发酵。拿酱油来说,黄豆蒸熟冷却后,还要把它摊铺在席子上,然后搁在屋里发霉,对吧若是室温不够,发酵不均匀……”
按说温度要在三十七摄氏度以上,经过发酵的黄豆,表面才会出现黄绿色的曲霉和酵母菌。
徐来福想了想,道:“这倒不是难事,屋里不够暖的话,有炕。”
这个季妧也想过,热炕确实可以提高温度、促进发酵,只是炕温不易控制,万一热过了头……
“去年冬天我试过,只要找人长盯着、把握住火候就行……大不了用炭炉,烧炭。只要黄豆发好,问题就不大,搅拌均匀后装进缸里密封,晾晒得等到三四个月以后,那时候早已春暖花开了。”
“那行,你自己看着办。地点的话,最近盯着季氏味业的眼睛不少,所以不适合在后院,就还在你家,等明年酱醋坊盖起来再挪地。平日你还要来店里,期间肯定少不了你娘劳神,给她算一份工钱,这个我说了算,不许推辞。采买原料等一切费用都从账上支取,还有……”
季妧从小包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他。
“我这有个方法,或许可以缩短曝晒时间。之前要在阳光下晒制好几个月,按照这个法子,只需二十天左右……有没有用我也不敢保证,做的时候你可以单独匀一小缸出来,先试试看。”
如果真能把曝晒时间缩短一大半,那一年能多出产多少酱油
徐来福大致估算了一下,顿时喜形于色。
“放心吧东家,交给我了!”
和前几天一样,回到大丰村,天早已黑透。
季妧先去了一趟胡家。
胡家院子里灯火还亮着,隐约能听到杂乱的说话声。
门开后,发现季雪兰、高婶子以及冯六嫂等人都在。
明天就要交货了,一个个都紧张的睡不着,即便早都已经装筐打包好,清点了不下四五遍,还是怕有疏漏。
见季妧回来,就跟见了主心骨似的,七嘴八舌把情况各自交代了一番。
季妧心里差不多有了数,又问在场的季连松和史勇:“车队找好了吗”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军中有人也一样。
如今贞吉利去了京城,还想像去年那样等人家专程上门来取货……还是别想了。
虽然平添了很多麻烦,但这才是正常做生意的流程。
不就是送货上门嘛,多大点事。
“我和你史勇叔把村里有板车的人家都跑了个遍,差不多都愿意来帮忙,等回头咱们请大家伙吃个饭就成。”
“这么远的路,辛苦钱还是要给的。”
又商量了些琐事,众人各回各家。
翌日吃过早饭,留关山和大宝在家,季妧一个人出了门。
先去了西河沟,正和大家伙一起装车呢,胡细妹气喘吁吁的跑了来。
“别装了小妧姐!军营来人了!”
季妧一愣。
心想没熟人了还给特殊照顾
不错不错,她对这个韩文广老将军的印象愈发好了。
军营不但来人了,还来了不少。
在孟里正和季妧的招呼下,人马分成四下。两队去了高婶子和冯六嫂家,一队留在胡家,一队去了西河沟。
村民们不敢走近,站得远远的往这边看,说话都不敢高声,脸上写满了敬畏和羡慕。
帮工们不同,个个容光焕发。
平生第一次和军爷距离这么近,还一起干活,一起称重装车,就觉得,这些人似乎也不是那般吓人。
再想到很快就能领工钱,更是干劲十足。
这边忙的热火朝天,没人注意到,一个身影悄悄脱离了队伍,顺着西河沟直往东北方而去。
直到视野中出现一座宽敞的大宅,那道身影才停下。
屋后马棚。
关山正站在马厩前喂疾风,右耳突然动了动。
他垂下眼睫,并没有第一时间回身,只肩背微不可查的绷了起来。
&n
第428章 赚钱的能力
“你们军中有没有规定过多大年纪才能退休就是解甲归田。”
正吃着饭,季妧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关山夹菜的动作顿了下。
“若朝中有将可用,又自感年老体衰,便可还禄于君辞官归乡。若朝中无将可用,即便解甲多年,也可能因一纸诏书重返沙场,这个并没有一定之数。”
“那普通士卒呢”
“若是军户,上了沙场就是一辈子的事,真有幸能活到拿不动刀枪的年纪,便可由儿孙接替。若只是服兵役的平民百姓,役满即可,前提是没有战事、兵源充足,否则怕是永无还家之日。”
在古代,军户的地位相当之低,虽然不是最底层,但也差不远了。
低就低吧,还世袭。一日为军户,代代为军户,子孙后辈想不当兵都不行。
太平时,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该耕田耕田,该上税上税。
一旦烽烟起,就要拿起武器上阵杀敌。
有时候甚至还要自备武器、盔甲和战马,上了沙场基本就是炮灰的存在。
很多人豁出命去打仗立功,就是为了能让后代脱离军户。
再对比后世,多少年轻人想从军还不一定能通过筛选。
这坑爹的制度……
“怎么想起问这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