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矿业大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鱼一星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又听说他在八公山、舜耕山下开发了煤矿,到淮陵发现了金矿,总之,各种震惊的消息传来,让桥蕤很想再见见这个小家伙,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嘿呀!”桥蕤一见袁耀,果然比从前精神多了,也高了一点,壮了一点,“大公子果然越长越有左将军风采。”
袁耀听惯了老好人桥蕤的客套话,也不当回事,回答道:“桥叔叔,我给你带礼物来了。”
“什么礼物”桥蕤问道,“快拿来我看。”
袁耀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楮皮纸,递给桥蕤。桥蕤狐疑得打开一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袁耀给桥蕤看了什么,让他那么开心。桥蕤把纸张递给大家看,华歆等人看了,全都大笑起来。
原来,袁耀在那张纸上,画了一个系列的素描漫画,把大乔小乔和大滚滚小滚滚的日常生活画给桥蕤看,里面有她们跟俩萌货一起在草地上打滚的,有她们枕着俩萌货休息的,有她们被俩萌货抱腿挣不开急得大哭的,有俩萌货追着她们跑的,有俩萌货爬树她们在下面托着屁股的……
看到女儿在寿春生活得那么幸福开心,桥蕤自然也就感到开心。众人传看完,桥蕤将纸张小心折叠好,收进怀里,说道:“大公子,谢谢你啦。”
从龙亢到徐州彭城,大约三百五十里,因为不带辎重,大军日行六十里(约25公里),共走六天时间。
每天安营下寨之后,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袁耀解说天地万物。周瑜和鲁肃听惯了不觉得惊讶,虽然他们依然每次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其他人第一次听到这些理论,难免各种惊讶、怀疑,甚至愤怒。比如郑浑听袁耀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就觉得高贵的灵魂受到了伤害,很不以为然道:“大公子此话大谬,人岂能以禽兽为祖宗”
“那郑叔叔能说一说人从哪里来吗”
虽然郑浑只比袁耀大几岁,但是他大哥郑泰跟袁术同辈,而且交情颇深,所以袁耀称他“叔叔”。
郑泰曾与荀攸、何颙等人谋划铲除董卓,事泄失败,郑泰逃到南阳,被袁术表为扬州刺史,准备给他带兵来多去扬州,结果还没行动就病逝了。郑泰之子郑袤年仅四岁,与郑泰家属一起养在寿春官司之中。
郑浑没想到袁耀反将一军,想了一会儿,想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尽管他对神话传说也不太相信,但还是用来搪塞:“古人传说女娲抟土造人。”
“那郑叔叔说一下,女娲又从哪里来”袁耀紧追不舍。
郑浑发现自己掉入陷阱,总之没办法彻底解释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女娲也是别人造的,那么造女娲的人又从哪里来。
“那么,大公子说人是猿猴进化来的,又有什么证据”郑浑只好以攻为守。
“证据就是生物是可以被驯化的,也是可以自动进化的。例如人类,数千年前,我们祖先衣不蔽体,如今我们衣冠楚楚,说明我们
第84章 初见刘关张
刘备这人怎么能不得人心呢。他此时只有一千多骑乌丸杂骑,虽然名为平原相,实力连个县令都不如,不少大县县令手下还能有两三千人马呢。可刘大哥硬是要率这一千多乌丸杂骑到徐州帮陶谦抵抗曹操十几万大军。
刘大哥大概担心这点人马到徐州不受重视,所以一路上凡是见到饥民,流民,就忽悠人家说:“我是大汉皇叔……”
不对,这时候刘大哥还不是皇叔,他说:“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平原相刘备,前去徐州视察工作途经此地。各位与其流离失所,风餐露宿,不如给备做个仪仗,同去徐州混碗饭吃。”
信息如此闭塞的时代,很多流民饥民根本不知道徐州要打仗,刘大哥这是忽悠大家去当炮灰的,一听有饭吃,稀里糊涂就跟来了。刘大哥来到徐州时,人马已达数千人。
可是陶谦也是打过仗的人,一看这群拄着拐杖,衣冠蓝缕,骨瘦如柴,手中还拿着破碗的队伍,就知道被刘备忽悠来壮大声势的。
尽管如此,陶谦还是很感动。这一千杂骑面对十几万大军,简直螳臂当车,可是刘大哥收到求援,立马就来了,这份恩情太大。所以陶谦不但没有小看刘备,反而将自己从老家丹阳带来的四千丹阳精兵全部交给刘备指挥。
这也难怪,这场仗过后,刘备就留在徐州跟随陶谦了。刘备是公孙瓒的老同学,可是在公孙瓒帐下,从未得到过这么多兵马。
与陶谦相见后,袁耀又与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刘备相见。
袁耀发现刘备身后的关二哥老是一副俾睨天下的表情,分明是在说:“袁术小儿,怎么派这种弱鸡来徐州助战!”
袁耀与刘备见完礼,对关羽和张飞拱手道:“这二位一定就是名闻遐迩的虎将关云长和张翼德吧。”
袁耀发现关羽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果然瘙到二爷的g点了。
快言快语的张飞大喜问道:“袁公子也知道我二人的名头”
“怎么不知道”袁耀道,“我早就听说,天下有位英雄叫刘玄德,他身边两员虎将,自黄巾之乱起始终追随身边,即使当年刘使君鞭打督邮落魄逃亡,两位义士也是不离不弃。天下不乏勇将,也不乏义士。但要论忠勇信义齐全,天下首推二公。”
袁耀这番马屁,感动得三人差点热泪盈眶,要不是众目睽睽之下,立刻上来就抱住袁耀每人亲上一百下。
其实在参加徐州之战前,除了幽冀一带,天下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就连不久前孔融被黄巾所困向刘备求助,刘备都还大喜道:“孔文举也知天下有刘备”
知道刘备不多,知道关羽和张飞的就更少了。二人此时的职务,只不过是刘备帐下两名司马,这样的军官职位在这个战乱时代天下至少有数百名。如今袁耀不但知道刘备的经历,还对关羽张飞了如指掌,三人如何不感动。
听了袁耀对三人这一番宏论,关二爷此时心想:“果然是累世公侯之家,见识也是天下第一。”
张飞则突然张开双臂,袁曜以为他要拥抱亲吻,正准备叫道:“张三哥不要,你的胡子太扎人!”却见张飞拱手一拜:“谢袁公子抬举。”
不止刘关张,陶谦、麋竺等人,就连袁耀身边的周瑜鲁肃等人也感到震惊,袁耀小小年纪,对天下英雄竟这么熟悉,真是始料未及。桥蕤带兵这么多年,都没听说过关羽张飞的名字。
可是,袁耀注定是要给徐州带来狂飙的。
当晚在彭城临时州牧府晚宴上,袁耀带来的一百刀楮皮纸、三百册雕版图书和大量鹅毛笔、算盘等礼物,让徐州名士全场沸腾。
彭城名士张昭拿到雕版图书,激动地问华歆:“子鱼,这纸张是丹阳春谷楮皮纸,昭曾买到数张。只是这书,是谁发明的”
华歆道:“这楮皮纸、雕版书、鹅毛笔,还有算盘,都是袁公子发明的。”
“这么说,丹阳春谷新港铁场日产铁数万斤的炼铁技术,也是袁公子发明的”徐州典农校尉陈登问道。
“也是袁公子发明的。”
整个大厅顿时陷入沉静。
如果这话不是出自大名士华歆之口,绝对没有人相信,这一切都
第85章 曹操的两难抉择
曹操将名刺递给戏志才道:“陶谦会派这个人来行刺我吗”
戏志才接过看了一眼:“舒县周瑜”
“原雒阳令周异之子,前太尉周忠从子。”曾在汉灵帝死前担任守宫令的荀彧说道。
不一会儿,经过全身体检,连蛋蛋也难逃魔爪的周瑜,得以进入会客厅单独会见曹操。
又一个时辰之后,周瑜从会客厅出来,返回彭城。
曹操帐下文武在账外经过漫长等待,早已心焦如焚,见周瑜离开,立刻涌入会客厅内,却见曹操一脸沉郁坐于案前。
“使君,发生什么事了”荀彧觉得似乎有点不对劲。
曹操道:“把周瑜的礼物送进来。”
曹仁到厅外,把周瑜被拦在外面的一箱礼物提进来。
曹操道:“文若和志才留下,其余人全部退下。”
众人出去后,曹操命戏志才打开盒子看看,戏志才揭开盒盖,只见箱子中有一沓纸张,几册图书,一副马镫、马掌等礼物。
荀彧拿出楮皮纸看了看说道:“这纸我见过,数日前公达(荀彧从子荀攸)从荆州给我寄来数张,说是丹阳春谷所产新纸。此纸平滑柔顺而又坚韧,可代替木简书写保存,从此木简可以休矣。”
戏志才将一册图书取出来翻了一下,疑惑道:“这书是怎么做出来的”
曹操道:“雕刻成版印出来的,一版可以印刷上万册。”
“啊!”荀彧和戏志才眼珠子几乎掉出来,戏志才道:“这么说,以后再也不用一卷书一卷书去抄写了”
曹操拿出马镫马掌问道:“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用吗”
二人摇摇头。
“据说这个叫马镫,挂在马匹两侧,脚踩在上面,骑马如履平地。这个叫马掌,钉在马蹄下,可以保护马蹄不受磨损开裂。”
荀彧道:“使君,周瑜送来这些东西,是何意思”
“宣示力量,劝我退兵。”
戏志才轻蔑一笑:“这些东西就想要挟我退兵”
“你们还记得上次陶谦打算用一百万斤铁锭跟我和解的事吗”
“记得。”
“那铁锭也是来自丹阳春谷县,据说那里日产钢铁数万斤,炼铁技术和这些东西,全是一个人发明的。”
“谁”戏志才道,“刚才来访的周瑜”
曹操摇摇头道:“是周瑜还好,是袁公路长子袁耀。”
“啊!”荀彧和戏志才同时惊叫起来。
新纸、图书这些也就罢了,如果袁耀能够做到日产铁数万斤,而且质量这么好,那么,袁耀将垄断天下所有钢铁买卖,淮南势力在经济上很快超越所有群雄。
“使君,这也未必可怕。”戏志才道,“拿下徐州之后,我们与袁本初联合起来,未必不是袁公路的对手。中原是产粮之地,他有钢铁,我有粮食,只要休养生息数年,足以决一雌雄。”
“只怕来不及了。”曹操道,“周瑜说,那袁耀还发明了新的水稻技术,可以一年两熟。今年在庐江试种三千亩,单季亩产三石半,两季可达五石半以上,呵呵,若真如此,你我可以卸甲归田了。”
“会不会是疑兵之计”戏志才道,“听说袁公路长子年纪不大,怎么会懂得发明这么多东西”
“我也怀疑有诈,但是,这里有华子鱼的书信。”曹操将案上一封信函递给二人,“连袁耀的表字稷德,也是忠义将军给起的。”
荀彧看了一下书信,说道:“忠义将军何等耿直高傲,怎么会屈服于袁术。华子鱼先生也不会拿这种事来欺骗我等,我看此事恐怕千真万确。”
戏志才道:“使君,若真如此,更应该快速进击消灭对手,退兵罢战岂不等于坐以待毙”
“这正是我更加想不通的地方。”曹操道,“袁耀给出的条件是,若我退兵罢战,他可以支援兖州一百万斤钢铁用以发展生产,还可以派农技人员到兖州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兖州偏北地寒,不能做到一年两熟,但是一年单季也可以做到亩产近四石。”
荀彧道:“这就奇了,难道还有帮助敌人发展壮大的道理”
“我也如此问过周瑜,他说袁公子并不支持任何一方独霸天下,他希望尽快结束战乱,各州郡安于本州,发展生产,和平相处。”
荀彧道:“这想法倒也不错。”
曹操和戏志才对望一眼,都不说话。二人之志,在于霸业。但是荀彧之志,只在安民。他之所以一生支持曹操,只是需要一名强者结束战乱,他本身是不希望战乱的。
戏志才道:“我疑此事有诈,故意用粮食增产的鬼话来吓阻我大军,为的是争取时间备战。况且,袁公路若成霸业,最大受益者正是袁耀,他又为何反对霸业。”
曹操道:“我亦疑心有诈。周瑜与我约定不公开此次谈话和交易,为的是不让袁公路知道其子与帮助对手,如此煞有介事,难道他们父子二人有什么问题”
&nbs
第86章 贾汪煤矿
彭城出铁,在秦汉时代就是主要产铁区之一,彭城铁矿在彭城东北三十多公里,即今日的利国铁矿。
但是出煤炭就要晚得多,历史第一次记载彭城(今徐州市)出煤矿,是在北宋时期。
当时大文豪苏轼担任徐州知州,有山民在今日萧县白土镇山中伐木捡到石炭,苏轼派人前去勘探,发现矿苗,并挖出煤矿。苏轼在《石炭歌》诗中写道:“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可以想见当时百姓见到煤矿欢呼雀跃的场景。
更重要的是,苏轼挖出煤炭之后,用来炼铁,结果“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用煤炭来炼铁打造兵器,比普通兵器更加犀利)。徐州煤炭有含硫高达5%的高硫煤,也有含硫低达0.4%的低硫煤,苏轼能用来炼铁,说明苏轼他挖出的是低硫煤。
遗憾的是,袁耀虽然知道白土镇煤区的大致位置,但是,前世他没有绘制过该矿区的地形和地质图,想要准确找到露天矿床的矿苗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袁耀只能带领大家去找另外一个更著名的煤矿——贾汪煤矿(韩桥煤矿)。
贾汪煤矿的发现也是一个偶然。
1880年,贾汪一带发生水灾,有个叫周勉的人发现了被洪水冲刷露出的矿苗,于是跟人合伙开发一个露天煤矿。两年后,洋务大臣左宗棠上奏朝廷“请开江苏利国煤矿”。贾汪煤矿开采一百多年,最多时候有252个矿井同时采煤,累计开采3.5亿吨煤炭。
袁耀和鲁肃、陶应在刘关张一千余乌丸杂骑护卫下,走了将近一天的路,袁耀观察地形,确定这里就是后世的贾汪地区,勒马对陶应说道:“恭喜陶公子,此地三面环山,中间是个聚煤盆地,很可能有浅层煤矿。”
“吼!”与陶应同来的十几名卫士、从官顿时欢呼起来。
刘关张三人大眼对小眼,没想到袁耀找矿这么容易。这事放在谁身上,谁知道茫茫大地哪里有矿哪里没矿,哪里深埋哪里浅埋。
袁耀让陶应派人到附近聚邑安排今晚的食宿,自己开始观察地形,绘制地图,以便确定矿点。
尽管袁耀对这块区域地下煤层埋深、走势了如指掌,但是由于贾汪地区很大,而浅埋矿点所在的地方,又没有很明显的地标(例如山地),所以,袁耀必须依靠远处的山丘地形来确定矿点位置。而最主要的参考地形,则是东边的后宝山,煤田正好在后宝山西部4.5公里左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