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唉,这......”
尚知府闭目沉思良久,禁不住一声长长的叹息,不再坚持要开城门了。
城外百姓一边哀求一边唾骂一边痛哭,有的老百姓见当前的城门实在是不会打开,便顺着城墙,去另一个城门碰碰运气,结果可想而知,连换了两个城门,都是一模一样大门紧闭,没有一个肯开门的,禁不住绕城而哭。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子厚啊子厚,你给我出了难题啊
两万多百姓绕城而哭,请求开门,哀哭声震天,听着伤心,闻着流泪。
城墙上的苏州知府尚维持听着城下老百姓的哭声,禁不住一声长叹泪满襟。
手心手背都是肉。
权衡轻重,为了城里数十万百姓的安危,只能委屈城外的数万百姓了。
“我愧对城外父老啊......”尚知府涕泪长叹道。
“府尊,这不是您的责任,千错万错都是倭寇的错。”身后跟随的官员连忙安慰道。
就在这时,听着城外传来一阵马蹄声,远处有一队骑兵举着火把向着城门而来。
城外老百姓顿时慌乱了起来,还以为是倭寇来了,哀哭声更响了,焦急的拍打城门。
城墙上的守军也紧张了起来,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慌乱,尤其是城门的守军,更是紧张,连连抬起几个柱子,顶在城门后,防止倭寇撞门。
“父老乡亲们,不用紧张,不用害怕,我们是浙军,自己人,我们不是倭寇。”
“我们是浙军,我们是自己人。”
在众人惊慌之中,驰来的骑兵连连高声大喊,降低人们的紧张,安抚人们的情绪。
“浙军,是浙军,我听过,前几天,马车拉着的倭寇尸首就是浙军的斩获......”
“是咱们的人,不用跑了、”
“爹,娘,不用哭了,这是咱们自己的军队,不是倭寇,是打倭寇的。”
人们听了骑兵们的高声喊话,再定眼一看,果然在火把的照耀下,看见骑兵都穿的是整齐划一的明军盔甲,个个都是全副甲胃,从头盔到护档军靴,一应俱全,一看就是正规军,个个面色和善。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鸟头光脚、倭服、汉服杂乱的倭寇,人们顿时放下心来。
先认出来的人们忙不迭的告诉身边的人,很快,慌乱的人们就平静了下来。
“浙军不在枫桥大营拦截倭寇,怎么骑马来城下了?他们是想要进城躲避倭寇吗?如果浙军也都进城的话,那城外可就没有人阻拦倭寇了,城内城外的掎角之势可就打破了。如果倭寇杀来的话,直接就扑到城下了。”
城墙上有一个官员看着城下策马而来的七八百骑兵,不由皱着眉头,担忧的说道。
“不行啊,不能开门让他们进来,要是他们进来的话,那城外的百姓肯定也跟着抢着进来,数万百姓,一时半会可进不来,倭寇马上就杀来了。”
“不行,绝对不行!”
“放他们进城,就是资敌!放他们进城,就是自毁长城!绝对不行!”
旁边几个官员连连摇头,坚称不能放浙军进城。
“你们傻啊,浙军战斗力不差,比一般的卫所军强多了,上次他们在祭海还斩获了百来个倭寇首级呢,让他们进城,能加强我们守城力量,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有人不同意前几个人将浙军拒之城外的意见,提出了不同意见,让浙军进城增强防守力量。
“你才傻呢,让浙军进城,城外的百姓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浙军进城,他们肯定要一起进城!外面有不下两万人呢,到时候城门肯定乱成一团,倭寇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来,那咱们苏州城可就完蛋了,城里的妻儿老小也都完蛋了!”
立马就有人反唇相讥,性命攸关呢,这个时候他们可不会保留意见。
“只让浙军进城,不让百姓进城,不就完了!”刚才的官员立马回道。
“呵呵,你说的怪轻巧,城外的百姓是摆设吗,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浙军进城吗?”
不同意的官员反驳道。
“呵呵,城门守卫是摆设吗,就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百姓跟着混进城吗?养他们干什么吃的!只要浙军进城,就第一时间驱赶百姓,关闭城门!”
方才的官员呵呵笑了笑,云澹风轻的说道。
“嗯,如此也不是不行......”不同意的官员听到这,不由点了点头。
只是让浙军进城,浙军进城后,第一时间关上城门的话,他们是乐见其成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嘛,他们的安全还能增加几分呢,何乐而不为呢。
城墙上的苏州知府尚维持,看着策马而来的浙军,听着身边官员的交谈,神情不由复杂了起来。
浙军不在枫桥大营驻防阻拦倭寇,来城下做什么?
如果浙军要进城,让不让他们进?浙军才烽火示警,立下了示警之功,他们说要进城,就关着门不让他们进吗?!会不会寒了浙军将士的心?
另外,松江府的倭寇有四万多人呢,浙军只有两千人,兵力差距太大了,浙军进城躲避倭寇锋芒的话,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如果让他们进城,那城外的老百姓怎么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可是如果此时倭寇突然杀来了怎么办?!城里还有数十万百姓呢。
子厚啊子厚,你让我怎么办啊,你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
尚知府深吸了一口气,心里天人交战,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见互相交锋,一时瑜亮,场面很焦灼,两个意见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能让尚知府满意。
就在尚知府天人交战的时候,忽地看见城下骑兵向两侧驱马,闪出了一个过道,一个年少的戎装主帅在十余精锐骑兵的簇拥下,驱马上前,来到城门前一众百姓面前。
正是朱平安!
虽然距离还有近百米,可是尚知府还是从身影还有盔甲,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朱平安身上的盔甲明显比浙军其他将士的盔甲华丽一些,盔顶枪长一些,红缨鲜艳。
这也是为了指挥方便,能让将士们一眼就认出主帅,传达、遵守主帅的作战指令。
“诸位父老乡亲,我是浙军主帅朱平安,还请让出一条路,让我近前与城上对话。”
朱平安翻身下马,在刘大刀等人的簇拥下,抱拳躬身向面前的百姓说道。
数万百姓聚集在城门前,堵得水泄不通,差不多占据了近百米的空地。
一百米呢。
这么长的距离,在通信靠喊的古代,朱平安不是张飞,想要跟城上有效对话,是做不到的。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一切责任由我朱平安承担
“大人,你们是不是要进城啊?真是太好了,能不能带上我们啊?”
拥挤在城门前的老百姓听到朱平安的话,顿时一个个不由的兴奋了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大帅要进城了,咱们有救了,可以跟着一起进城了。”
“让路,让路,快快让路。”
一众老百姓激动了起来,好像溺水的人遇到了一根浮木一样,欢呼雀跃。
朱平安摇了摇头,正要开口,一众老百姓看到朱平安摇头,脸上的笑容和激动就枯萎了,不过顾不得失望,又都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嚎哭哀求道:
“大人,实在不行,您把我娃带进去也好,我娃才两岁,她还没见识这个花花世界呢。我还有我家婆娘就不进去了,只求您带我娃进去吧。”
“呜呜呜,大人,您把我媳妇带进去吧,这婆娘,我早就看不顺眼了,现在就休了她,让她给您暖被窝、端茶倒水也行啊,就是,就是,别把她往那些腌臜的地方卖......”
“大人,您把俺娘带进去吧,我是个不孝子,这辈子总是粗茶澹饭,没大鱼大肉孝顺过俺娘,可是我这条命是我娘给的,总不能让我娘跟着我在这等死啊,求求大人将我娘带进城吧,我身上的银子全都给您了。”
......
老百姓跪在地上磕头的,举起奶娃的,掏出钱袋子的,用各种方式苦苦哀求。
“诸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我来此不是为了进城,而是为了送你们进城......”朱平安连忙上前扶起身边的老人,大声对跪地的百姓说道。
“啊?什么?你们来这,不是为了进城,是为了送我们进城?”
“来送我们进城?!”
“真的假的?你们不进城?!送我们进城?!”
一众老百姓听了朱平安的话,全都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不合常理!
不李姐!
倭寇杀来了,大家都想躲进城高池深的苏州城,你们竟然不想进去?!在这种危急的时刻,你们来此不是为了进城,而是为了送我们进城?!
真的假的?!
你这么高尚?!
人们怀疑的看着朱平安。
“闪开,闪开,都闪开,让他过去!你管他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咱们遇到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了,如果是假的,那咱们也不吃亏,等他们进城的时候,咱们就跟着进去。”
一个汉子大喊。
“对头,对头,是这个理,咱们快快给他闪开一个过道。”
人们觉得很有道理,很快就给朱平安闪开了一条小道,直通城门下。
“诸位父老乡亲稍安勿躁。”朱平安拱手向老百姓们一礼,快步向城门走去。
“苏知府可在城上,在下朱平安,有事求见。”朱平安来到城门下,抬头高喊道。
“朱大人,我在城上。”苏州知府尚维持从城头探出脑袋。
“朱大人,倭寇将至,您们浙军不在枫桥大营戒备,来此有何贵干啊?朱大人可是要进城吗?”苏州府的兵部主事紧跟着探出脑袋先声发问道。
城上的人皆将目光看向朱平安
“尚知府,诸位大人,我此来不是要进城,我们浙军不进城,我是为了城下的这个数万百姓而来。”
朱平安用力的摇了摇头,伸手右手指着城下的百姓,一脸认真的回道。
“啊?你们不进城?你们是为了城下的百姓而来?”
苏州知府尚维持还有一众官吏、将士们顿时愣住了,众人难以置信的张大了嘴巴,万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不是为了进城而是为了城下百姓。
“朱大人,你是为了城下的百姓而来?此话何意?”尚知府连忙问道。
“还请尚知府令人打开城门,放城外的百姓进城。”朱平安拱手道。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如果是朱大人麾下的浙军入城,还说得过去,放老百姓入城,万万不可!”
“城外这么多百姓,一时半刻进不了城,万一倭寇杀来了,趁机夺门,谁能承担得起责任?城内还有数十万百姓呢,朱大人,我们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
苏州知府尚维持还未开口,身旁的一众属官就迫不及待的大声反对了起来。
尚知府一脸为难的看着朱平安,虽然未开口,但是看其脸色,意思不言而喻。
“还请尚大人还有诸位大人放心,我浙军会在城外列阵严阵以待,倭寇若来,要先从我浙军的尸体上踏过去,我们必定誓死阻击倭寇,为关城门留下充足时间。”
“为了尽快放百姓入城,还请尚大人令人打开东、南、北各打开一个城门,供百姓入城,我浙军每个城门分派四百将士在城门前三百米严阵以待,誓死阻击倭寇。”
“我浙军密切监视倭寇行踪,倭寇距此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程,这段时间足够百姓入城了。”
“有我浙军在城外阻击,必不会给倭寇夺门之机,到时再关门也不迟。”
朱平安向着城上拱手,大声说道。
听了朱平安的话,尚知府明显意动,不过旁边一众属官持反对意见。
“浙军人少,能挡住倭寇吗?”
“倭寇来了,他们骑马跑了,不是把我们卖了吗?还请府尊为了城内数十万百姓着想,不可开门啊。”
一众属官连连反对道。
“尚大人,诸位大人,我辈衣食俸禄全赖老百姓供给,安能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如今倭寇尚在二十里外,还有时间开门放百姓入城。我浙军在城外列阵,誓死阻击倭寇,必不使一个倭寇在关门前过阵。”
“我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切责任由我朱平安承担!”
朱平安伸手指着自己的项上人头,在城下高喊,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
“好!朱大人有此担当,我尚维持也不是无卵之辈!我这颗人头,与你一起作保!”
“打开城门!打开东、南、北三个城门!请百姓入城!”
尚维持听后,犹豫片刻,咬了咬牙,用力的一拍城墙,不顾属官的反对,大声下令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逆行
很快,苏州城东南北三个城门嘎吱吱打开了,供城外的老百姓们入城。
“各位父老乡亲,不要争,不要抢,排队入城,大家放心,所有人都能入城。”
“非常时期,哪个敢争敢抢,不听指挥,扰乱秩序,本官就有理由怀疑他是倭寇奸细......”
“所有人入城后,按照城内指挥至安置区接收甄别检查,以免有倭寇混入其中。”
朱平安在城门前大声立下规矩,并在每个城门前安排了三十名浙军维持秩序,防止老百姓争抢入城。
在这种生死关头,如果不维持秩序的话,老百姓肯定争先恐后的抢着入城,很容易发生推搡踩踏等次生事故,导致严重后果。上一世就有多起这种事故。
所以,朱平安吸取了经验教训,第一时间立下了规矩,令人维持秩序。
老百姓在维持秩序的浙军指挥下,排队入城。由于浙军指挥得当,老百姓都排着队,入城速度很快,老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快速入城。
朱平安则是带着其余的浙军将士,逆着人流,往前走,一直走到城门前三百米,布置了简易工事,严阵以待,火铳装填待发,虎蹲炮也都装填待发。
一众老百姓看到朱平安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不仅不入城,还带着浙军在前方严阵以待,防范倭寇突袭,为他们入城保驾护航,顿时感动不已,泪目了。
“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啊。”
“爹啊娘啊,老天爷开眼,咱们运气好,遇到真正为咱老百姓做事的好官了。”
“感谢青天大老爷啊。”
很多老百姓入了城,一个接一个的向城外逆行的那个身影,跪地磕头。
三个城门大开,不到半个小时,城门外的数万百姓就全部进入苏州城了。
“尚大人,诸位大人,百姓已经全部入城,还请速速关闭城门,我们就返回枫桥大营,严阵以待倭寇了。”
老百姓入城后,朱平安就策马至城门前,抱拳向城上的苏州知府尚维持等人拱手告辞。
“朱大人,你们浙军也撤回城内吧......”城头上的尚知府扬声道。
这个时候,城外是抵抗倭寇的第一线,孤立无援,是最危险之地,而城内城墙护城河的保护,城内有数十万百姓,有足用数月的粮草物资,安全多了。
城上的一众属官顿时紧张起来了,如果浙军撤回城内,那苏州城就成了第一线了。
一众属官正要想着开口阻止,还没组织好词汇,就听到城下的朱平安已经拒绝了。
“多谢尚大人好意,我们浙军就不入城了,我们浙军在城外发挥的作用更大,你们在城内,我们在城外,互为犄角之势,定让倭寇无功而返!”
“尚大人,诸位大人,苏州城的父老百信,就此别过,待驱逐了倭寇,我们再入城,痛饮庆功酒。哈哈哈,到时候尚大人可别舍不得好酒,我们后会有期。”
朱平安毫不犹豫摇了摇头,拒绝了尚知府的好意,然后调转马头,策马向枫桥大营而去。一众浙军也都立马调转马头跟上,没有一人入城。
看着一众浙军策马远去,看着那个挺拔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尚知府不由的感慨万千,“心中有百姓,肩上有责任,时刻铭记忠君报国,如此才是我大明朝廷命官该有的气度!朱平安,他在,我苏州城就平安!”
尚知府感慨完,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一众属官,不由摇了摇头,“你们差远了。”
“我等惭愧。”一众属官忙不迭的低下了头。
“当然,本官也差远了,没想到本官也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天啊。”
尚知府说着惭愧的摇了摇头。
“听到子厚方才说的了吗,严格甄别检查入城百姓,防止有倭寇混入其中。”
“所有人,提高警惕,加强防备。要是哪个敢掉以轻心,本官就要他掉脑袋!”
尚知府感慨过后,大声下令道。
“遵命!”
一众属官和将士纷纷领命应声,整个苏州城顿时进入了战时戒备状态。
闾门里福禄街,朱府,大门口。
大着肚子的李姝,在包子小丫鬟画儿、琴儿的搀扶下,站在门口,张望。
若干膀大腰圆的护院在街道警戒,防止有不长眼的宵小冲撞了李姝。
忽地,街头跑来了一个身影,穿着朱府护院衣服,李姝等人眼睛顿时亮了,未等那人跑来,包子小丫鬟画儿就忙不迭的问道,“怎么样,怎么样,刚才不是打听说姑爷叫城门了吗?姑爷入城了吗,还有多久来府上?”
“小姐,画儿姑娘,姑爷叫开城门,并不是为了入城,而是为了送城外逃难来的老百姓入城。为了防止倭寇突袭夺门,姑爷领着浙军在城门外两百米列阵,为老百姓入城保驾护航。等到老百姓都进城后,姑爷一刻也没停留,就返回枫桥大营布防倭寇去了。”护院跑来后,气喘吁吁的回道。
“啊?!姑爷不入城?!”包子小丫鬟失望极了。
“我就知道是这样。他那样骄傲的人,怎么会抛弃责任,躲进城里呢。”李姝苦笑着,失落的转身,虽然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可是还是禁不住失落。
“从今天起,府里面一律不许杀生,买回来的鸡鸭鹅还有鱼等等,全都放生了吧。这些时日,一直到朱哥哥打退了倭寇,平安来府上,不要吃肉了,不要见荤腥,我要吃素,所有人也都要吃素,为朱哥哥祈福。”
李姝转身吩咐道。
“小姐,小姐,您都九个多月了,正是需要营养滋补的时候,不吃肉怎么行啊。”
“就是啊小姐,您也要为小公子着想啊。我们都吃素为姑爷祈福,小姐您就不用了。”
琴儿、画儿等丫头听到李姝要吃素,不由劝说道。
“没事,大鱼大肉补了那么长时间,清澹些时日,也委屈不了他们。再说了,他们爹爹在外刀林箭雨,他们要是大鱼大肉,那不成不孝子了。”
“扶我回去吧,趁倭寇还没到,我多抄基本佛经、道典,供给佛祖和三清......”
李姝摆了摆手,坚持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铁锁横江
天色还没破晓,依旧漆黑一片,远处的蜿蜒的河道出现一个又一个猩红光点出现,像是一条又一条剧毒的眼镜蛇一样,这是倭船桅杆上的风灯。
“倭寇来了!”
朱平安站在枫桥上看到远处河道一个又一个猩红光点,就知道是倭寇乘船来了。
为了阻止倭寇船只通过运河直达苏州城下,朱平安令人在枫桥前三里处河道连续拉上了六条锁链。
这些锁链是几十年前,苏州府修河道的时候安置的,预留了锁扣,平时不用,一旦苏州城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铁索横江,阻止船只通过运河。
横江的铁索,都是手臂粗细的,可不是那么容易破坏的,即便倭寇想要效仿王浚用火烧断锁链,也不容易,因为智慧的劳动人民吸取了王浚大火烧断铁索的经验,有两根铁索置于了水面之下,他就是想烧也烧不到,这年头可没有能在水下燃烧的火。
另外,即便他们千辛万苦终于把这六条铁索弄断了后,后面一路河道上这样的设置,总共设置了十三处呢,朱平安令人全拉上铁索了,够倭寇折腾两天的。
远处河道上,倭船接踵而至,在最庞大的旗舰上,徐海看着前方遥遥在望的苏州城,不由一股雄心壮志涌上心头,征服了这座巨城,他徐海可就不是今日的徐海了,他就有资本也有声望,向徽王汪直看齐了。
他汪直能做的,我徐海也能做到!他汪直做不到的,我徐海能做到!
我徐海的人生,从今天起,将会再度走上一个台阶!波澜壮阔的历史,怎么能少了我徐海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想到这,踌躇满志的徐海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对着麾下的一众倭寇振臂高呼:“哈哈哈哈,儿郎们,被明人发现了又能如何,我大军有三万余人,明军不过万余人而已。既然他们发现了我们,我们也索性不隐藏了,直捣黄龙,强攻就是了。”
“分开双腿的娘们,固然能让人舒爽,但是拼命反抗的娘们才更有味道不是吗?!她越反抗,越挣扎,压倒她,趴上去,最后哆嗦的那一刻,才更有征服感,才更有成就感,才更尽兴。现在苏州城就是那么一个反抗挣扎的小娘子,就等着我们扑上去,压倒她,趴上去,哆嗦那么一下子!”
徐海伸手指着前方遥遥在望的苏州城,极尽蛊惑的煽动麾下的一众倭寇。
1...702703704705706...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