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徐海摇了摇头,提醒北条道三道。
“呵呵,那是徽王识人不明,竟然令中村幸二负责统领指挥。中村幸二不过是一个私生子而已,他有什么能耐,若是我去统领指挥,结果就不一样了。”
北条道三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而且,祭海那次,由于怕暴露行踪,不能派大军,我们跟徽王总共派过去五百多人而已,而现场的明军足足有两万大军,这还没有算明人的水军以及在不远埋伏的大军,五百多人对两万多大军,再加上一个猪头指挥,不败才怪呢。”
“中村幸二他们去祭海袭击前,在我们这休整了三日,这三日时间,我与其多有接触,观其言行举止,他并非无能之辈。”徐海摇了摇头。
“呵呵,又一个纸上谈兵之辈罢了,嘴上厉害,可是手底下没什么本事。”
北条道三不以为然。
北条道三来自倭国关东豪族北条氏,北条豪族势压关东,几乎占据了关东八国。
虽然北条道三只是北条氏旁支家族的一个庶子,但是也是名正言顺的北条族人,骨子里看不起身为私生子的中村幸二,认为私生子就是家奴。
区区一介家奴而已!
再加上中村幸二在拓林休整时,自视甚高,自傲自大,对北条道三不够尊敬,令北条道三对其不满至极,听到中村幸二死翘翘的消息时,北条道三甚至高兴的喝醉了。
“北条,咱们也都探查到了,当初在祭海现场令中村功败垂成的浙军,正在苏州城外枫桥大营驻扎呢,他们的火器可是很凶。”徐海再次提醒道。
“浙军只有两千而已,火器再凶又能如何,只能远战逞凶而已,装填又麻烦,一旦接战,火器就是一根烧火棍。”北条道三不以为然的说道。
“况且,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祭海时,我们只派了五百多人,他们有两万人,人多势众。现在,我们有三万多兵马,浙军两千,苏州城内兵马也不万人而已,兵力优势在我们。更不用说,我们还是在黑夜突袭,他们都还在睡梦之中呢。呵呵,睡着的人,可不能算人,只是等着被宰的两脚羊而已。”
北条道三很是自信。
“总之,不要掉以轻心就是了。”徐海见状,微微眯了眯眼睛说道。
“放心,徐君。我可不是轻敌之人,对付每一个明人,我都用尽全力挥刀。”
北条道三昂首道。
徐海微微扯了扯嘴角,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对身后的手下吩咐道:“快了,前面河道转个弯,苏州城就近在迟尺,只有三十里了。吩咐下去,令小的们噤声,不要喧哗,不要打草惊蛇。这附近的城镇也不要浪费时间劫掠了,我们直扑苏州城!苏州城里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等着我们去取,有无数肤白貌美、屁股大胸大的娘们等着我们去上......”
“遵命。”手下领命而去。
苏州城我们来了!
金银珠宝,我们来了!肤白貌美的小娘子,我们来了!
北条道三、麻叶、陈东等人看着苏州城的方向,眼睛里充满了兴奋。
徐海也很激动,拿下苏州城,他们这伙倭寇可就是最亮眼的倭寇了!
声势比汪直也不差了。
汪直也不曾拿下过如此巨城!
到时候,慕名来拓林老巢投奔的贼子和倭寇将会成倍增加,到时候与汪直分庭抗礼也不在话下。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着火了
“哈哈哈,起风了,还是东风,真是天助我也,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徐海在倭船上感受着猎猎东风,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来,大呼得之天助。
“我们此行有天助,必定成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苏城,哈哈哈......”
“看来我们能比预计更早抵达苏州城下,哈哈哈,他们还没从梦乡中醒来,我们就已经来了。”
北条道三、麻叶、陈东等人也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所有倭寇都很乐观,他们二更上船,三更至太仓海口,四更就已经到苏州眼皮子底下了,这个河道转个弯,苏州就近在迟尺,只有三十里了。
现在又起东风了,他们倭船顺风,能比预计中更早抵达苏州城下,守军定然还在睡梦之中呢。
他们突然袭击,定然能轻而易举的夺取苏州城。
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数不清苏州小娘子,都等着他们去夺取呢。
倭寇越想越激动,划桨的手充满了力量,怎么使劲都不累,船如飞一样。
嗖嗖嗖
一艘艘倭船顺着河道的弧度转向,转了一个弯,距离苏州只有三十里了。
倭寇们更加激动,已经在畅想杀入苏州城后烧杀抢掠的美好生活了。
然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他们的倭船刚在河道转弯的时候,河道边上枯木丛深处,有六个人正趴在地上,眼睛正眨也不眨的盯着他们。
夜色浓如墨,伸手不见五指,枯木丛又茂盛,这六个人又趴在地上,嘴里面衔着草,一点声音也不发出,埋伏的很好,没有一个倭寇发现他们。
这六人正是朱平安派出的十五支游骑兵中的一支。
等到倭船从河道转弯后,六人匍匐着缓缓退入身后的树林,解开拴在树上的马匹。
马匹嘴里面也都咬着棍子,用绳子固定在马脸两侧,避免马匹发出声音。
六人骑上马,马不停蹄的飞速向一里处的高坡烽火台策马而去。
烽火台前有四个将士正在值守,两个人躺在用干草铺上睡觉,两个人在值夜。
值夜的人很快就发现了策马而来的六人,你们怎么来的话还没问出口,便听到策马的六人大喊道,“快快点火,晚上示警的那堆烽火,倭寇来了!”
“倭寇来了?!”
值夜的两人一听,二话不说,连忙用火折子点燃了火把,将火把伸向一堆早就备好的木楼一样的烽火堆。
这会在草铺上睡觉的两人也都听到动静,连忙起身了帮着点燃烽火。
烽火堆有干草、干柴等堆成,还淋上了油脂,火把一碰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很快就火光冲天。
“好了,烽火已经点起来了,所有人快快骑上马,敲锣示警,提醒老百姓们,倭寇来了!”
“倭寇是从河道来了,足足有七八十艘倭船,人数得有两三万之多。”
“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他们有不少人都在说鸟语,肯定是倭寇无疑了。”
“快点提醒老百姓们,躲藏起来,别被倭寇给堵到村子里。”
骑马的游骑兵看到烽火燃起来了,顿时松了一口气,烽火燃起来,他们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策马示警,提醒附近的老百姓了。
所有游骑兵全部上马,人手一面铜锣,在队长的安排下,两两一组,朝着附近的村镇策马疾驰。
“咣咣咣”
响亮的锣声连连敲响。
“倭寇来了,父老乡亲们快快收拾东西,躲起来啊。”游骑兵的示警声此起彼伏。
很快,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便被惊动了,人们听到倭寇来了,慌忙收拾了起来。速速的将吃的干粮穿的衣服,装到包袱里,携老扶幼的往外跑。
倭寇可是杀人不眨眼,一来村子,那就是杀光,抢光,烧光,没人性的畜生一样。
村子外可供藏身的地方很多,野外地里,树林子里,山洞里,草甸子里,河沟子里......
只要不被倭寇堵到村子里,跑到野外藏起来,只要运气不是太差,一般也不容易被倭寇找到。
倭寇一般奔着村子来,不会费功夫去野外找人,他们没有哪个人力和精力。
河道倭船上徐海等人还在船头畅想神兵天降、奇袭拿下苏州城,忽然听到有人喊什么着火了。
“什么着火了?!哪艘船着火了?!混蛋,找死是不是,老子不是已经交代了吗,船上不许生火!马上就要到苏州城了,这么点功夫就忍不住吗?!”
徐海等倭酋听后,生气怒骂道。
“头领,不是咱们的船,是岸上,差不多距离河道一里多远的地方着火了。”
手下倭寇指着后面岸上的方向解释道。
徐海等人顺着看去,果然看见岸上一里多远的一个高坡子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火光至少有七八米高,火光传的很远,在船上清晰可见。
“谁家的柴火垛被点了吗?还是谁家的房子被烧了?”倭寇们幸灾乐祸了起来。
徐海皱眉,隐隐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听,怎么感觉有敲锣的声音?”又有耳朵尖的倭寇隐约听到敲锣的声音,疑惑道。
“估计是村里打更的发现着火了,敲锣叫人救火吧。”有倭寇如是道。
“嗯,有道理。”听到锣声的倭寇点了点头,感觉解释的很有道理。
“快看,前面好像也有火光,前面也着火了吗?不是吧,怎么回事,今儿这是中了什么邪,怎么有这么多地方着火了?!”
不一会,又有好几个眼尖的倭寇陆续发现在前方七八里远的方向也起火了。
还不止这个地方。
很快,又有人发现了遥远的南边也有一个地方起火了。
倭寇们感觉有些不对了,怎么回事,怎么今天这么多地方着火啊?!
“不好!不是着火了!是烽火!该死!我们暴露了,有人发现我们,点了烽火示警!该死的,苏州府什么时候设置烽火台了,还设了这么多!”
徐海第一个反应过来,身躯勐然剧震,充满野望的脸瞬间变的铁青,咬牙切齿的骂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庆幸不已
“烽,烽火?头领你说那些不是着火了,而是烽火?!我们暴露了?!”
一众倭寇听了徐海的话,禁不住僵住了,他们上一秒还在畅想夜袭苏州城,麻袋装银子,麻绳捆女人的美好生活,可是下一秒就被头领徐海告知苏州烽火燃起来了,他们暴露了,全苏州都知道他们来了?!
一时间,一众倭寇的脑袋瓜子都接受不了,前一秒还处于火山爆发前的兴奋状态,下一秒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大脑cpu都快被激炸了。
我们大晚上二更上船,三更至太仓海口,四更到了苏州城前三十里。
一路上抹黑行船,在大海里还有艘船撞了礁石,折到海里十来个弟兄,怎么就暴露了呢?!苏州府的人是怎么发现的我们?!该死的苏州,怎么设了这么多烽火台?!那我们这起早摸黑、顶风喝霜的算什么?!
顿时,倭船上,一众倭寇像是被晴天霹雳霹中的沙凋一样,呆若木鸡。
不管倭寇如何想不通,当第一个烽火台燃起熊熊烽火后,不到一盏茶时间,苏州辖区内十五个烽火台就全都燃起了熊熊烽火,加上游骑兵敲锣示警,没一会苏州城方圆四十里左右的村镇都知道倭寇来了的消息。
倭寇在江南犯下的罪行那可是罄竹难书,造下的孽数不胜数,尤其是临近的松江府可是活生生的惨剧。老百姓们都知道,倭寇是杀人不眨眼的畜生,一进村,那可是男的杀光,女的霍霍光,钱财抢光,房子烧光。
所以,一听到倭寇来了的消息,苏州府的老百姓都扶老携幼踏上了躲藏之路,距离苏州城近的百姓逃往苏州城。距离苏州城远的百姓,则躲藏进了坞堡、野外、山林等地。
苏州城上有专人瞭望烽火台,第一时间看到了远方燃起的烽火,本来还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烽火还是谁家失火了。
但是,很快第二个烧炎便燃了起来,这个烽火距离更近一些,能看到冲天火光。
两个烽火台的方向都燃起了大火,毫无疑问定时示警的烽火无疑。
值夜的人知道事情严重性,连忙大喊示警,“倭寇来了,倭寇来了,快快关闭城门。“
一听到倭寇来了,苏州城守兵顿时陷入一阵慌乱,好在倭寇还远在二三十里外,不至于失守,守兵们慌乱了一阵后,才在校尉的喝骂声中,手忙脚乱的关上了城门。
“幸好有子厚的烽火示警,不然就凭这些酒囊饭袋,倭寇杀到府衙了,他们还没关上门呢。”
闻讯赶来的苏州知府尚维持远远的看到城门口慌乱关门的这一幕,禁不住脸黑,在心里怒骂不已。
同时,心里面又庆幸不已,幸亏朱平安弄了游骑兵和烽火台,不然就凭苏州兵备司的兵,那可就天塌了,怕是倭寇冲进了他的府衙,苏州城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府尊,您来了。”城门的卫兵们看到知府尚维持驾到,慌忙上前行礼。
“嗯,烽火起,倭寇将至,你们都打起精神来,不要给倭寇可趁之机。”苏州知府知道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还要靠他们守城呢,和颜悦色的点了点头。
“是是。”一众卫兵连连点头。
“诸位将士,我们的俸禄、饷银是朝廷发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来自于老百姓,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所以说,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现在,城里面有我们数十万衣食父母,我们要死守苏州城,不教倭寇踏进城中一步,不教倭寇祸害一个衣食父母!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时候!”
苏州知府伸手指着城内,一脸严肃的对一众守卫兵说道。
“大人放心,我们死守苏州城,绝不放一个倭寇进城。”一众守兵大声表态。
“很好,诸位将士也不容易,守住城池,等倭寇退了,每人额外十两银子饷银。本官说话算数,但凡有一个守城将士没有领到十两饷银,唯我是问!”
苏州知府尚维持对一众守卫兵许诺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更古不变的真理。
“多谢大人,我等必死守苏州城,死战到底,守住苏州城,不教倭寇踏进城池半步!”
一众守卫兵被十两银子的重赏刺激的嗷嗷叫,比刚才声音更大更洪亮也更真诚。
“侯主事,每个城门再增派三百援兵,务必精兵强将。城门事关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没有本官的命令,除了守军外,其余一干人等,不得靠近城门百米之内,违者,先警告训戒,令其离开,若是执迷不悟,授予你们先斩后奏之权。关键时候,容不得一点心慈手软!”
苏州知府扭头,一脸严肃的对身后跟随的兵房主事候主事吩咐下去。
“遵命。”候主事拱手领命,小跑着下去安排。
倭寇来了,这可不是小事,松江府的那伙倭寇可是打下过好几个县城了,松江府全境几乎都沦陷了。听说这伙倭寇利用在松江府抢掠的金银珠宝还有粮草招兵买马,倭寇队伍壮大了不是一倍两倍,兵力都膨胀到四五万人了。
四五万的倭寇,这是什么概念,整个苏州城的兵力加上差役也才万把人。
这还是府尊大人英明,几日前从地方兵备司抽调了一千精兵兵协助守城的结果。
好在城外还有朱平安大人统领的浙军,虽然浙军只有两千人,但是........
浙军就在枫桥大营驻扎着,如果倭寇不把城外的浙军全灭了,就不能全力攻打苏州城。毕竟浙军在后面,他们总得担心腹背受敌,如何能全力攻打苏州城呢。
浙军有两千人呢,而且前些时候祭海现场还斩杀了一百多倭寇呢,战斗力比本地兵备司的兵强不少呢,怎么着也能给苏州城争取些缓冲时间吧。
候主事在去安排援兵的途中如是想到。
在苏州城第一时间关闭后,城外还有很多很多的百姓扶老携幼的赶来了。
他们都是附近方圆十里左右的百姓,得知倭寇杀来的消息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躲进苏州城里。苏州城有高大坚固的城墙,还有精兵把守,绝对是苏州府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只要进了苏州城,命就保住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绝望的百姓
苏州城门外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都是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前来逃难的。
一路担惊受怕、草木皆兵,惊慌失措的逃到苏州城,看到苏州城已经在眼前了,他们禁不住脸上露出了笑容,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子里。
“苏州城到了,我们得救了,不用担心被突然出现的倭寇杀死了。”
“娘,咱们到苏州城了,咱们安全了。”
一众逃难到苏州城下的老百姓,此刻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可是还未等他们脸上的笑容完全绽放,就从前面早到苏州城下老百姓那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给激动兴奋的他们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苏州城关门了!
后来的老百姓不相信的上前,果然城门紧闭,用力推门,也是纹丝未动,无论他们怎么推门,怎么拍门,怎么叫门,怎么撞门,厚重包铁的城门都纹丝未动。
“倭寇杀来了,为防止倭寇突袭夺门,城门紧闭,不许进也不许出。”
“你们速速退散吧!”
城门里面传来守卫们警告的话语,令聚集在城门外的老百姓速速退散。
“军爷,大老爷,救命啊,快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啊。倭寇马上就要杀来了,你们要是不开城门,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求求你们了。”
“求求你们了,打开城门啊,我们可不想死,打开门让我们进去。”
“军爷,大老爷,我们给你们磕头了,倭寇马上就要杀来了,行行好,让我们进城,救我们一命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我们这么多人的性命,军爷、大老爷你们的功德都够你们一家子仙成佛的了。”
城门外逃难的百姓用力的拍打着城门,苦苦哀求里面的守卫,求他们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城,很多老百姓为了进城,都跪地上磕头了,磕的咣咣响,额头都磕出血来了,可是好话说尽,哀求的话也说尽,也没有用,城门依旧紧闭。
“城内还有数十万百姓,我们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万一你们中间混入了倭寇,或者在给你们打开城门时,倭寇突然出现夺门怎么办?!”
“你们快走吧,去别的地方逃命去吧,不要在城门前聚着了。”
城门里守卫越来越不耐烦了,解释了太多次了,最后都懒得再解释了,直接赶人。
“开门啊,开城门啊……”
“再不开门我们砸门了啊……”
城外的老百姓越来越绝望,从一开始的哀求,到威胁,再到付诸行动,用手砰砰砸门,用脚哐哐踹门,甚至从地上捡起砖头、石头用力砸门。
可是,他们再怎么砸门也没有用,苏州城门太结实了,还包着铁皮呢,这可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就是用用撞车、撞木都难以撞开城门,更别说他们赤手空拳拿几块砖头了。
他们的手砸出血了,城门也纹丝未动,只有些浅浅的痕迹而已,连皮毛都没伤到。
“开门啊,开门啊,求求你们了,哪怕只让我老娘和孩子进去也好啊。”
“娘,娘,我害怕,我们是不是要死在这了,我还想过年看烟花呢,呜呜呜……”
城门外的老百姓绝望的哀嚎,一开始是小孩哭,后来妇女、老人也哭,最后很多老百姓都绝望的哭了,整个城下哭声一片,汇成了一片哭泣的海洋。
苏州城外每一时每一刻都有背井离乡的老百姓前来逃难,源源不断,到了城门下,得知城门紧闭、不会开门的消息后,也都加入了绝望痛哭的海洋。
一时间,城外男女老少哭声不断,哭声震天,都快要把城墙给掀翻了。
“城下怎么回事?”
苏州知府尚维持正在上城墙视察防务,还未走上城墙就听到了城下震天的哭声,不由加快了脚步,走上城墙,往下张望,看看发生了何事。
这一张望,顿时就看到了城下数万逃难的百姓在城下绝望痛哭的情形。
“这是附近村镇逃难来的百姓?!”
尚知府看着城下痛哭的百老百姓,看着他们携老扶幼、大包小包的情况,顿时了然。
“该死,怎么不打开城门,放老百姓们进城。”尚知府顿时大怒了起来。
“大人,开不得啊,倭寇最是狡诈,谁知道下面百姓里面有没有混入倭寇,倭寇装作百姓诈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城下这么多百姓,足有数万人,即便打开城门,一时半刻也进不来。万一倭寇突然杀出来,有这么多百姓挡着,再想关上城门也不容易,很容易被倭寇夺取了城门。那时候,可不只这数万百姓了,城内的数十万百姓也将落入倭寇虎口之中,毁于一旦。”
“城内有数十万百姓,城外不过数万百姓,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还请府尊以城内数十万百姓为重,以顾全大局为重,城门开不得。”
尚知府身后跟随的官员,还有守城的将军,听到尚知府要打开城门放老百姓进城,顿时脸都吓白了,连忙上前苦苦劝说尚知府不要开门。
“如若不开,岂非置城外百姓于不顾?!倭寇若是杀来,他们在城外焉有活路,不行......”尚知府用力的摇了摇头,实在是于心不忍。
“大人,若是开门了,那就是至城内百姓的性命于不顾了啊。城外最多不过两万百姓,可是城内足足有数十万百姓呢,足足是城外的三十余倍。”
“方才大人也注意到了,这倭寇还没杀来呢,城门守卫都吓得惊慌失措,半天没能关上城门。若是我们现在打开城门,放城外百姓进城,而倭寇突然杀出来的话,后果那可是不敢想象,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跟随官员连忙劝道,唯恐尚知府坚持要打开城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