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之伐魔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康庸
何裕和父亲的面貌,有八分相似,就是父亲皮肤较黑,一脸的憨厚,看向儿女的目光充满了慈祥。
父亲在家里面,也是典型的“妇唱夫随”,连教育儿女都成为了母亲的责任,父亲一心扮演慈父的角色。
集市离何裕家里,大约有十几里地,因为有多条小溪在这里汇集成河的地方,故名水口山。
但
第五章 机遇
第五章机遇
何裕的哥哥何清,上了三年私塾,学习成绩是属于出类拔萃的,经常得到先生的夸奖!
自从何裕爷爷故去以后,大水洞再就没有了先生办私塾,读书的小孩,要送到邻村的私塾读书,最近的也有近十里路,需要寄宿,费用增加不少!
何清读了三年书,家里实在供不起了!这不,从去年开始,他去城里当学徒学手艺了。
离开集市后,何裕父亲一直低着头沉思,一声不响地往家走,显示出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虽然他走的不是很快,但也不是一个八岁小孩能跟上的,何裕一路都是小跑,没多久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
父亲回过神来,歉疚的看着儿子,回手抄起何裕,放到背上,大踏步往前走。
黄昏时刻,何裕看到了山边那座熟悉的自家小院。
或许真的是心有灵犀,何裕的父亲和母亲,几乎同时手搭凉棚看向了对方。
母亲站在阶基上,左手牵着妹妹,落日余晖给她全身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的美丽!
连憨厚的父亲,都露出了一抹惊艳的目光。这美丽的一幕,也永远定格在何裕的脑海里!
何裕的母亲,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大户人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美丽大方而又聪明能干,是一个合格的“内当家”。
何裕的大哥何清,今年已经十六岁,他现在可是一家人的骄傲!听说在城里当学徒学手艺,不但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三十个铜板可拿。
等到他正式出师被人雇用时,挣的钱可就更多了!而他的师傅,对他的期望很高!已经放出了让他继承衣钵的风声,有望成为靠手艺吃饭的、体面的城里人。
何清站在母亲的后面,温和地看着何裕,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又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何裕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大哥后,拉上妹妹何元英,进他的小屋,显摆他这次赶山的收获去了。
何裕一样样拿出了收藏的野果,逗得妹妹银铃般的笑声不绝于耳。
今天是一家人难得的一次团员,何裕的母亲很高兴,特意下厨做了几个拿手的好菜,何裕吃的很香甜!
大水洞的夜晚很是安静,一般没有人出门。乡下人几乎家家养狗,看家狩猎都能用上。
如果夜间有人走动,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准确的告诉了来人的行踪。
普通的人家,夜晚点桐油灯都是一种奢侈,大部分孩子们都是在对神鬼故事的恐惧中,用被子蒙头进入梦乡,因而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何裕因为长途跋涉比较疲劳的缘故,早早就上床睡着了,居然还打起了呼噜,让隔壁的大哥何清,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中午时分,当何裕满头大汗,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牵着大黑牛,背着一捆干柴回到家里时,他非常崇拜的三叔,紧跟着走进了家门。
就是何裕三叔的这次到来,给他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改变他一生命运。
何裕的这位三叔,个头不算太高,双目炯炯有神,一脸精悍之色。何裕大哥在城里当学徒的工作,就是他三叔给介绍的。
三叔对何裕他们这些侄儿很是喜爱,每次回家,都要教他们认字、背诗,还讲一些外面的事情和出一些题目考他,答得好的人,还可以得到几块糖果的奖励。
所以,当何裕见到三叔时,心里兴奋极了!便走到三叔跟
第六章 杨家宗堂
第六章杨家宗堂
何裕虽然从小就比其他孩子要成熟的多,但毕竟还是个八岁多的小孩,难免恋家。
何裕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出远门,让他的心里充满了彷徨,好在还有他熟悉的三叔在身旁,这让他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何裕看着渐渐模糊的家人身影,暗暗下定了决心,等以后挣到了大钱,就马上回到家里,和父母妹妹一起过好日子,再也不分开了。
在三叔的杂货铺的小凉床上,将就了一个晚上,何裕很早就起来了,三叔从他自己的面馆端来了一碗肉丝面,笑眯眯地看着何裕吃面!
何裕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胃口可不小,很快就把一大碗面,连汤带水,吃的点滴不剩!
何裕在三叔的引领下,走到了杨家宗堂的门房。
门房是一个五十余多岁的老人,因为和三叔是紧邻,显得相当的熟悉,寒暄几句后,门房交给何裕一个写着三十八的铜制号牌,让他自己进去参加考试。
其所以不让三叔送何裕进去,其实考核现在已经开始了,考的就是小孩独立生活能力!
何裕小心翼翼的走进了杨家宗堂,里面环境优美,占地很大,是一个曲径通幽的三进大院。
因为房屋是依山而建,建筑风格很有特点。
一进大门,有一足球场大小的广场,往后有一进一升高的三排二层木楼。
这三进的院子,分别是学堂、书堂和祖庙。具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院子是以对称的中轴线布局,体现了名门望族门第的气质和特色礼序。
进入大院,左右两侧是学舍,也是一进一升高的格局。
正对大门的高楼,被一个通道一分为二,两面各有二个讲堂,右侧的两个讲堂,传来朗朗读书声。
何裕心想,那应该是杨家的弟子在晨读。而左侧第一个讲堂的门外,有大约三十多个儿童,都是单独排队,等待着测试。
两面学堂的中间,那条通响二进的道路,至少有八尺宽左右,有一个石梯,通往第二进的地坪。
排队儿童的前面,有一个貌似先生的中年人在叫号——不是叫名字,而是叫号牌上的号码。
有几个小孩,因为注意力分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叫的是自己的号码,被先生大声呵斥。
何裕走到队列末尾,安静的等待测试。他注意到,前面经过测试的小孩,出来以后都是一脸喜色,连被呵斥几个小孩也不例外,看样子是被录取了。
他估摸着测试并不难,每一个人测试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快就轮到何裕了。
他走进了测试的房间,在房里的一张书桌后面,坐着一个和善的中年人,黑亮的头发一丝不苟,干净的蓝色长袍,一点皱痕都没有。
他安静的看着何裕,如此的一本正经,让何裕有点紧张,嗓子有点发硬,说话也不太利落了!
那先生伸手要过何裕手中的号牌,温和地问了姓名、年龄、父亲姓名等问题,何裕虽然紧张,但还是一点不差的说出来了。
先生并没有进行登记,这个先生只是核实了登记本的信息,看来三叔已经办好了登记手续,这先生只是对上号罢了!
然后先生要求何裕从一数到二十,再在屋子里面跑了一圈后,就宣布他的测试合格,已经被录取。
交代了一些在这里生活的常识和注意事项后,这先生把号牌还给了他。
近乎儿戏的测试,并不太高的录取标准,何
第七章 书堂
第七章书堂
老大李谢苏,在邻村上了一年私塾,还不会写自己名字。
老二李学苏,也上了一年私塾,名字倒也能板板正正写下来,但数数还到不了十。
老三李德苏,七岁还在吃母乳,送他上私塾,去了三天,死活不肯再去。还振振有辞地说:
“一家人吃饭,大哥不去私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二哥不去私塾,跑到杨家宗堂去了;这么辛苦的事情,不能让他这个年龄做小的弟弟去做”!
于是,他也不用去私塾读书了,李德苏在家里倒也不招惹麻烦,还能帮李大江做些农活,但在村人的无心传播下,还是成就了村子里“三苏”的“鼎鼎大名”!
李学苏上了一年私塾,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居然还考上了杨家宗堂的外姓弟子,让他的家人很是风光了一把。
尤其是他太爷爷李二,八十多岁的老人,耳聪目明的,还能自己煮饭,逢人就说:“我们家学苏,如何如何的!”
一转眼,何裕来到杨家宗堂半年了,因为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
虽然年龄偏小,但很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敬重,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学霸”之姿尽显。
“学霸”在同学们中间,还是很是有市场的!虽然拳头还是硬道理,但在这学堂里,“学霸”才是主角,是老师的宠儿。
何裕作为几个人之中学习最好的,当仁不让地成了小圈子的老大,享受到了被人尊敬和倚重的滋味,他的学习就更加努力了。
课堂上的知识,已经远不能满足何裕的学习,杨家宗堂的书堂,就成了他吸取知识的好地方。
书堂也不是每天都开放的,逢五逢十才开放,每个月一共开放六天,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两个时辰,时间相当的宝贵!
书堂开放的时间,刚好是学堂的自习课,杨家宗堂的弟子们,大部分人都会到这里来看书,也有同学在学舍偷偷睡觉的,李学苏就是其中的一员!
书堂的藏书,在穷人的眼里,那是相当珍贵的!外姓弟子是不能借走的,只能在里面翻看。就算是能够借走,敢借的外姓弟子也没有几个,万一书坏了可赔不起!
所以,书堂开放时,何裕都是手拿一个小板凳、二块薄木板、一根黑炭条,准时进入书堂,不到关门的时间,是决计不会提前出来的。
进入书堂后,有三个长廊通道,右面的通道挂着“文修阁”的牌子,左面通道挂着“武偃阁”的牌子,中间的通道,听说可以通往二楼,就是没见打开过门。
何裕一直在文修阁看书,有不认识的字,就用黑炭条描在薄木板上,出去再请教老师。
从书本上,何裕知道了很多事情,知道了这里只是大楚国的边陲之地。
往外走有桃花镇、落日城、湘州府等等,湘州府算是很大了,但还不到大楚国的十分之一。
大楚国之外,还有大汉、大齐、大秦、大理等国家,每一个都不比大楚国小。
其中大汉国和大楚国既是邻国又是世仇,几乎每年在边境都要发生战争,大楚国输多赢少,前景堪忧,等等。
今天一大早,何裕照例在一个窗下,靠着墙壁坐在小板凳上,看起书来,时间过得是很快的,转眼到了午餐的时间。
何裕把书放回原处,拿上东西往外走,正好和一个叫韦米田的同学并排走出。
韦米田身材中等,较之何裕要壮实不少,但看向何裕目光不太自然,有些躲躲闪闪,很是自卑的样子。
&
第八章 巧遇
第八章巧遇
何裕在学堂的一切,都已走上正轨,学业上更是游刃有余。偶尔也会去三叔铺子里玩玩。
说是去玩玩,其实也是想去打打牙祭,杨家宗堂的集体伙食,虽然一日三餐能够吃饱,但毕竟油水不够,对何裕这个正长身体的半大小子来说,还是饿得很快的!
每次到三叔家,都是何裕激烈运动后饥饿的时间,三叔都会专门端来一碗肉丝面,看何裕吃的津津有味,三叔也是非常享受这种气氛。
何裕父母在赶集的时候,也会专门来看望他,看到何裕各方面都很好,父母虽然还有几分不舍,却也彻底放心了。
山里的孩子闲不住,早上起来跑步,就成了何裕的一大爱好和锻炼身体的手段。
今天清晨,他从杨家宗堂大门出来,跑到桥头,再顺着河堤小路,一直跑到了山脚下。
在山脚下的斜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杉树林。
靠近河边,有几株芭蕉树,芭蕉树和杉树林的中间,有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杂草丛生,三三两两长着不少三月泡树,现在刚好是挂果的时间。
三月泡是一种酸中带甜的野刺莓,虽然离成熟还有不短的时间,也引得何裕咽了几口口水。
这里的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何裕打了一套自学的、不伦不类的十字拳,再活动了一番手脚,然后漫步往回走!
回到桥头的时候,意外的遇到了书堂里经常见面的小女孩。
她站在桥头往河里扔小石子,显露出平常难得一见的活泼形象。
何裕举起手很自然地想要打招呼,但嗫了嗫嘴却没有说出话来,因为他还不知道小女孩叫什么名字!
何裕只好用手摸着后脑勺,尴尬地冲着小女孩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他清楚的看到,小女孩眼里有短暂的惊喜,旋即变为警惕的目光,然后板着小脸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有了第一次的偶遇,何裕就变得有些期待了!期待再次遇到小女孩,也期待山脚下的三月泡成熟。
何裕每天准时起床,沿着老路晨跑,隔了几天以后,终于在相同的地点,又一次遇见了小女孩。
这次是由杨念秋老师领着,何裕规矩的向杨老师问好,二人则默契的微笑着点了点头。
以后的相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且是特别频繁的巧合,几乎每天都能碰到,这让何裕的心中窃喜!
两人开始熟络了,打招呼也由点头变成了“吃饭了没”、“天气真好”之类的问候语。
终于有一天,何裕壮起胆子邀请小女孩到山脚下玩,小女孩似乎也是期待已久,非常爽快地和他一起,顺着河堤小路,走到了山脚下所谓草地旁。
草地里的三月泡,大部分还是青涩的,每棵树上面也有三两个透露出淡红色,给有点凌乱的青草地,平添几多春色。
小女孩静静地观看这里的景色,文静中带着惊奇,何裕则走到芭蕉树下,轻轻地摘下一面芭蕉叶,麻利的做了二个小篮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