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通过了解,宣传部门知道关云天不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便不好直接联系,而是把问题往上反映,得知这个情况后,周县长也是觉得关云天这个人很有意思,很多人为了出名,不惜花钱找媒体宣传,关云天却恰恰相反,主流媒体上门采访,却被他拒绝了,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但宣传部门反映的情况也引起了周县长的重视,毕竟接受采访,是配合县里宣传北部山区脱贫致富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县里的政绩,不大肆宣传怎么行

    于是,周县长跟刘副县长打电话,让他给关云天做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接受主流媒体的采访。

    刘副县长的性格跟关云天类似,对关云天也很了解,所以他理解关云天的想法,一个潜心做实业的人,对这些玩意一般都没有多大兴趣。但一把手安排的工作,刘副县长就得去落实,他打通了关云天的移动电话,“关总,我是县里的老刘。”

    “刘县长你好!又有一段时间没跟你见面了,请问有什么吩咐”关云天对这位专家型官员一向尊重有加。

    “刚才周县长打电话,为了大力宣传北部山区的脱贫致富工程,他的意思还是请你接受媒体的采访报道。”

    “刘县长,你知道我曾多次拒绝媒体的宣传报道,不想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这个情况我知道,但这次跟以往不同,不仅是你愿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事,还关系到县里对扶贫工作的宣传,所以请你配合一下。你知道我对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也不看重,但出于某种目的或需要,有时候也得违心地做事。”看来,刘副县长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n




第181章 探讨棘手问题
    除了就业与税收,即使是民营企业,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企业越大,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这一点,关云天完全认同。实际上,开发北部山区的农业项目,协助县里帮扶山区村民脱贫致富,改善他们的出行条件,这一系列举措,不正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吗

    身处一个大变革时代,即使企业经营搞得再好,要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

    北部山区的农业项目,在经过了四五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精心管理以后,从田间管理、初加工到深加工,千头万绪的工作,总算理出了头绪,整个项目在第六个年头进入高产稳产期,项目经营完全步入正轨。

    这天上午九点左右,关云天听见办公室外有敲门声,他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习惯性地随便应了一句“请进!”

    “关老师,这么忙呀”来人进屋后,见关云天还在埋头工作,便主动打招呼。

    都有多长时间没有听见这个称呼了关云天猛地抬起头来,“哎哟,我说今天一大早就听见喜鹊叫呢,原来有稀客到来,欢迎欢迎!你请坐。”关云天急忙起身相迎,招呼客人在茶几正面的沙发坐下来。

    来人是关云天以前在学校时的同事杨倩,她现在是富源二中的宣教办公室主任。

    “老同事,哪来的稀客呀你这么客气,让我好不自在,看来以后我也得改口,叫你关总了”杨倩笑意盈盈地说。

    “别,还是保持以前的叫法。”关云天沏了一杯上好的茶,放到杨倩跟前的茶几上。

    “你们的名声是越来越大了,这段时间报纸、电视和广播里,都在报道昌达集团开发农业项目,协助县里帮扶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事迹,说不定下一步省里的媒体还要过来采访你呢。”

    关云天连忙摆手,“他们可千万别来!我的性格你还不知道吗最讨厌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这次也是为了配合县里的宣传,否则,我绝不会接受采访。”

    “关老师,你的性格也太特别了,接受采访,在媒体上露面,有啥不愿意的你又不是弄虚作假,实打实的工作成绩,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宣传报道。”杨倩中文系毕业,现在又做宣教工作,她一直不理解关云天的这种想法。

    “我呀,就是个做实业的,我做事情的目的不为出名,对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没有兴趣,在我看来,媒体对我的采访,就是打扰我平静的生活和工作。”

    “关老师,幸好像你这种性格的人不多,否则,广大从事宣传报道的媒体人都得失业了。”杨倩戏谑道。

    “别说我了,你怎么样”关云天道。

    “我能怎么样还是老样子。”

    “宣教办增加人手了吗你该进入二中领导班子了吧”

    “学校倒是想增加人手,也有好多人想进来,但编制卡的严,宣教办现在还是三个人的编制,前段时间进来两个人,属于临时工。进入学校班子哪有那么容易啊,没有十年八年,想都别想。”杨倩感慨道。

    “那就只能先这样待着了。呃,你没让宋县长给你运作一番,挪个位置吗”

    “嗨,你可别说了,我大舅现在忙得自顾不暇呢,他哪有闲心管我的事呀!”

    “好长时间没跟宋县长相聚了,他现在那么忙吗”

    “二三十家地方企业的改制,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你说他能不忙吗而且,凡是涉及改制的企业,任何一家的工作都不好做,我大舅现在也是焦头烂额。”

    “可不是嘛,要是企业经营正常,改制还好办,如果资不抵债,乱账缠身,濒临倒闭,工作就很棘手了。杨老师今天光临,不知有何贵干另外,中午留下来,让林楠陪着吃午饭。”关云天道。

    “午饭就算了,我还有点事,一会儿就得走。今天我来找你,我大舅的意思,他想近几天跟你见个面,时间你安排。”

    “哦,好啊,我随时都有时间,要不我去找他”

    “这样吧,不是忙于地方企业改制嘛,他白天也没有时间,我让他把时间定在哪天晚上,你们见个面,他好像有些事情想跟你面谈。”

    富源县主管工业经济的宋副县长,负责地方企业的改制,近段时间在工作中遇到好几件棘手事,让改制工作几乎陷入停顿。

    关云天通过老同事杨倩跟宋副县长相识,他们之间有过多年交往,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知道关云天在处理企业棘手事务方面颇有经验,宋副县长想跟关云天就某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开阔一些思路,但他觉得关云天忙于北部山区的农业开发项目,一直不忍打扰。

    杨倩知道她大舅的想法后,便答应帮忙打听关云天现在忙到什么程度了,她今天特意从学校来昌达集团拜访,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几天以后的周末,关云天接到杨倩的电话,说她大舅当晚有空,关云天马上答应晚上见面,并要预定酒店,杨倩阻止道:“今晚是我大舅找你,他来安排酒店。”

    “干嘛分得这么清招待应酬这种事在企业比较好处理,还是我定地方吧。”关云天道。

    “机关费用卡的再紧,他作为全县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吃顿饭的权力还是有的,今晚就让他安排,你等我的电话。”

    傍晚六点半,在一家开业不久的酒店包间内,关云天跟宋副县长见面了,杨倩跟她大舅一同到达。

    趁两人寒暄的功夫,杨倩安排妥当了菜品和酒水,宋副县长举杯道:“咱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欢迎!”

    &n



第182章 一次契机
    单论企业改制,关云天也没有经验,不过在处理棘手事务方面,他倒是能出些主意。

    “农机厂厂长跟员工的关系搞得如此紧张,即使不改制,企业经营也好不到哪儿去。宋县长,像农机厂这样的企业,全县还有几家”关云天问道。

    “还有三四家,但农机厂的情况最为严重。”

    “仔细分析起来,改制面临的三个棘手问题,不仅农机厂有,其他单位也是大同小异,只是问题没那么严重。在已经成功改制的企业,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呢”关云天道。

    “改制成功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不多,经百分之五十以上职工同意,将原企业卖给现任厂长,这种情况占多数;另一类是企业资产较多,寻求外部资本介入,把企业整体对外转让。现在这几家企业,既没有外部资本愿意接入,本单位职工又不愿意将其交给现任厂长。”

    关云天沉思良久,然后道:“其实为退休人员补交养老保险和银行欠款这两个问题,都是资金可以解决的,恰恰是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在职职工的工作安排才最为棘手,这些人就像一帮大爷,在原来的企业养成了自由散漫,不好管理的坏毛病,他们到哪个单位也不受欢迎。”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从已经改制的企业看,企业到了改制的份上,大多数职工也会正视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主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对那些实在不愿适应新形势的员工,那就实行工龄买断,一次性给他一笔钱,让他回家。”宋副县长道。

    “哦,这倒是个办法。农机厂的业务肯定是不行了,就像我当年接手城关小学校办工厂的情况一样,原来的业务做不下去了,企业又面临困境,不另想办法就活不下去。”关云天道。

    “根据你的分析,能有什么办法呢”

    关云天没有直接回答宋副县长的问题,而是问道:“农机厂有多少资产、多少债务”

    “资产嘛,就是些机床车床之类的旧设备,都是多年前购置的,除去折旧,估计也不值多少钱了,还有就是厂房和近一百亩土地。具体债务我没有记住,既然资不抵债,估计债务一定是大于资产价值的。”宋副县长道。

    “其他三个厂的情况怎么样”

    “跟农机厂差不多,只是厂区规模稍小一点。”

    “现在也是没人接手吧”

    “要是有人接手,那就简单了。”

    关云天考虑了几分钟,突然端起酒杯,“宋县长,我敬你!”放下杯子后,他继续道:“宋县长,你能不能把这几个企业的详细资料给我看看”

    听见这句话,宋副县长觉得关云天已经有办法了,“明天上午,我让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资料给你送去。”

    宋副县长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北部山区农业项目的运行情况,关云天一一作答。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关云天办公室进来一位陌生人,“我是企业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宋县长让我把这些资料送来这里。”来人自我介绍道。

    “哦,给我吧。”

    送走了来人,关云天草草地拿起袋子里的企业资

    料翻看了一下,又装了进去,他提着袋子来到财务总监丁祥谦的办公室,“这些是四家地方企业的资料,包括企业简介、企业资产、财务报表和企业债务等方面,你安排人员仔细看看,主要看财务报表跟企业资产和债务是否相符。”

    两天后,老丁提着袋子来到关云天办公室,他把袋子放在桌上,“看完了,情况基本相符。”

    “我觉得也差不多,毕竟这些资料都是经过改制办公室核实过的。”关云天让老丁坐下说话。

    “关总,你从哪儿弄来这些企业资料”老丁好奇地问。

    “我上哪儿去弄呀,这是县府改制办公室送来的,宋副县长负责地方企业改制,其他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就剩这四家不好办,他问我有没有办法,这种事都很棘手,哪能有什么好办法呀!先看看企业状况再说。”

    “依我看,这些企业的所谓资产,都值不了几个钱,唯有他们厂区所在的位置,那片土地也许有点价值,可是我看几家企业的土地都抵押给银行了。”老丁道。

    关云天顺手抓起电话,把总经理叶佳怡也招来他的办公室,“刚才跟丁总谈到地方企业改制的事,县里的宋副县长想邀请昌达集团参与其中,但他充分尊重我的意见,看看咱们有没有参与的意愿。”

    “昌达集团是民营企业,地方企业改制,咱们能做什么莫非地方政府想让大企业搞兼并重组”叶佳怡有些不解。

    “兼并重组没有意义,从我所看到的企业资料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没有像样的产品,兼并过来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老丁插话道。

    “叫咱们怎么参与总不能让昌达集团把这些企业都收购了吧别说昌达集团这种民营企业,现在国营企业也不会干这种事。企业有钱可以做慈善,救济穷人,但没有义务拯救濒临倒闭的企业,其实对于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破产倒闭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叶佳怡道。

    “县里也不是让咱们拯救这些企业,宋副县长的意思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昌达集团能否协助他们完成企业改制”关云天解释道。

    “按照丁总所说,这些企业既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又没有可资利用的设备,只有厂区占用的土地还有点价值,但都做了银行抵押,要想互惠互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叶佳怡道。



第183章 事先声明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双方在土地价值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让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为难,当有人提出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时,评估费又成了一大难题。

    区区十万八万的土地评估费,在昌达集团这里根本不值一提,但关云天不能开口说话,因为这笔钱如果出自昌达集团,无论评估结果是多少,农机厂的李厂长和职工代表都会认为里面有什么猫腻。

    事情停顿下来,让改制办公室的人很着急,“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应该先找到评估费的出处,然后把评估工作交给他人去做,咱们继续往下推进其他事项。”

    “好建议,但评估费从哪儿出呢”有人嘟囔了一句。

    见事情无法往前推进,关云天也很着急,对于这样无谓地浪费时间,他认为实在不值得,“我提个建议吧,也许有点荒唐,为了尽最大可能体现公平公正,也只好如此了,我建议评估费暂由贷款解决,正好银行的张经理在这儿,由改制办公室提出申请,请银行帮个忙,一旦完成改制,马上归还贷款。”

    这个建议让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银行资产部的张副经理觉得不可思议,“贷款筹集评估费关总这创意虽好,谁来作担保”

    “即使有人担保,关总你也要跟我们刘行长打个招呼,否则信贷部不会同意的,毕竟改制办公室属于政府派出机构,有没有资格申请贷款还不知道呢。”

    “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是政府职员,你们最有资格担保了。至于农行刘行长那里,我可以跟他打招呼,十万二十万的,钱又不多。另外,如果你们觉得我这建议不合适,大家还有别的办法吗”关云天道。

    场面再次沉默,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显然不愿出面担保。说的也是,你们企业评估土地,凭什么让政府工作人员贷款付评估费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农行资产部的张副经理看出了这一点,他清了清嗓子,“关总,实际上像改制办公室这样的临时机构,根本没有资格申请贷款,你给刘行长打电话,也是给他出难题。你们昌达集团旗下不是有一家民间融资机构吗在那里临时借贷十万二十万,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其实这点评估费怎么都好办,关键是怕农机厂的李厂长他们多心,评估费跟昌达集团有牵涉,万一评估结果没能达到农机厂的预想,他们不接受评估结果怎么办”关云天两手一摊,这么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要是把这样的精明用在经营企业上,农机厂何至于此

    资产部的张副经理无奈地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了。

    改制办的工作人员却着急了,他冲着农机厂的一帮人说:“现在怎么办土地需要第三方评估,你们又拿不出评估费,这笔钱让昌达集团暂时垫付,你们有没有意见”
1...6263646566...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