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啧。

    不行,这位是个痴情种啊。

    “哈,”张洁摇摇头:“29号公演,马上就要上票了,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真的很想知道反馈。”

    季铭没有睁开眼睛,只是笑了笑,深深吸了一口气。

    整支剧组从京城过来的人,足足有几十口,再加上沪上这边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只上百人的团队,相对于国内其它大型舞台剧,人已经是比较少了,相对来说。当初田明鑫排《天桥》,动用的人就远多于这些,好几百口呢。

    说起来,他跟田明鑫还在聊呢,田导也有继续做音乐剧的想法,正好天成文化的主业现在都要靠向音乐剧,双方合作的机会大增。季铭当然也不会拒绝,以田导的水准,在行业里来看,是求也求不来的,甭看《天桥》好像毁誉参半,但能够做到毁誉参半,而不是噗通沉底的吟音乐剧导演,其实也不多的。

    比如佟鑫宇,他之前拍的音乐剧,只在小众群体里流传,都没有机会被大众评断。

    “要相信观众。”

    张洁愕然,跟身边的助理对视一眼,助理眼睛眨了眨,传递过来的信号是——太狂了吧。

    要相信观众?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们的东西是好的,要相信观众懂得欣赏,潜台词,反馈好是理所当然,反馈不好是这一届观众还差一点——这话要是传出去,以季铭一贯谦逊谨慎的人设,估计要引来黑稿无数。

    但在此刻,此时,却给张洁和助理一种难以言喻的信赖。

    这是季铭说的话呀。

    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她们俩也是压力巨大,重金押注国产音乐剧,并不是所有股东都同意的战略,倘若不是有跟季铭合作这一契机,张洁几乎不可能推动公司资源的转向——然而真的做到了,也就意味着压力归她们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张洁还敢于几乎完全不插手《默》的创作,而是统统交给了季铭和佟鑫宇,算是少有的魄力。

    ……

    季铭移师沪上的消息,在密切关注他的舆论场,当然也是早就传出去了。

    一干媒体,多少都有放新闻出去。

    “季铭回国,带队移师沪上,音乐剧《默》离公演不足半月。”

    “全新领域,季铭是否能够重演《末代皇帝》在沪上的票房奇迹。”

    “季铭现身东方艺术中心,《默》排练到最后关头。”

    然而,相对于传统媒体和综合媒体的泛泛关注。这部国产音乐剧在音乐剧爱好者的范围内,从它第一次传出消息来,就获得跟卡司相称的影响力,也就是跟季铭相称的影响力。

    “这是不是国产音乐剧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有顶级大咖参演、制作?”

    “话剧,电影,音乐剧……可以期待一下了吧?”

    “其实不管他做出来什么,以他的影响力,这么全心全意地做一台音乐剧,我感觉对于国内音乐剧产业的意义之重大,无论怎么说都不算夸张了。”

    如他们所说,可能关于音乐剧的咨询链接条数,那之后新增的得有一多半都是季铭创造的。

    一直到他拿下威尼斯影帝——音乐剧《默》也就成了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电影改编的音乐剧作品,关注度顿时再高台阶。

    然而其实到这里为止,“崇洋”比较严重的音乐剧圈,对于《默》更多还是俯视的——啊,一群落后分子里头,现在看着有一个跳的比较高了,又是顶级大咖,又是威尼斯影帝,气象不同以往。

    所以也是因为这种心态,到季铭宣布将同时在伦敦西区制作、主演英文版《默》之后,国内音乐剧圈,才算是真的爆了。只不过,在当时季铭铺天盖地的舆论热潮中,音乐剧圈实在太小众了,没有闹出相应的大动静来。

    直到此刻,季铭多次往返西区后,来到了沪上,意味着《默》的公演就在眼前。

    音乐剧圈的动静,才在外界相对平淡的条件里,出圈儿了。

    微博大v“西区音乐剧”以“今年会成为国产音乐剧真正意义上的元年么?”为题,成为这一轮出圈儿的起点。

    “季铭从西区回国,带着整组人马来到公演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剧厅,消息广泛见诸于各大报端,一如既往,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音乐剧在国内都从未获得过这种程度的关注——连剧组的移动,都足以成为头条。

    国产音乐剧会从季铭开始,真正走进主流艺术圈内么?电影电视话剧……音乐剧?而今年,又会成为国产音乐剧真正意义上的元年么?这个问题,无意抹去众多音乐剧工作者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努力和艰辛,而是想要真诚地探讨一下,音乐剧出圈的契机,是否真的到来了,而《默》这出带着大量舞剧元素的,由一部得到认可的电影改编的国产音乐剧,能够承担起开启这一切的使命和压力么?”

    这位博主,生活在伦敦,而且就是从事戏剧相关工作的,所以写的很内行。

    首先对《默》这样一种题材,改编成音乐剧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进行了深度讨论——结论是挑战巨大,以若干西区和百老汇作品为例,想要做好不太容易,对演员、舞台、制作都有极高要求——“……以季铭在话剧和电影领域的成就,身居话剧大满贯和影帝的头衔,他会选择这么一个难度的开局,并不奇怪,我相信,他也一定有所准备。那么假设他们确实能够有一个很高的完成度,《默》很大可能会是一部革命性的国产音乐剧作品,足堪大任。”

    接着他拿出了自己独家的消息,搞到了英文版《默》的一些信息,莫瑞斯剧院作为西区核心剧院之一的身份,以及导演斯图尔特的背景——最重要的是,他很牛哔地第一次透露了凯拉·奈特莉的参演消息,这个消息到现在其实还没有放出去,一则凯拉在欧洲的关注度现在没有那么高,二则剧还没有进入到宣传周期,所以一直都还没有人知道,或者并没有人将它放到新闻上去——譬如“传凯拉·奈特莉近日将参与一部西区音乐剧”,中文记者谁能联系到季铭头上。

    原文没有到此为止,继续写道:“英文版的《默》是典型的西区传统音乐大剧的制作模式和规格,非常值得期待,过去从未有过这样的合作,也从未有过中国音乐剧演员如此深度地参与到这种规格的制作中。”

    然后他又说起了东方艺术中心最近大刀阔斧的改建,以及近期各大艺校的音乐剧专业,已经音乐剧演员们收到了更多的邀约,这意味着有更多公司正在着手制作音乐剧。

    倒数第二段,重点分析了一下季铭本人的能力,从他的话剧战绩,声乐师从邹老师,是吴壁霞、龚霖娜等人的师弟,舞蹈更是山茺主席亲自教授,得到过金煋的盛赞——“我几乎要认为,他从进娱乐圈的第一天,就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最顶尖的音乐剧演员,他拥有所有音乐剧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且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最后,博主还挺感性的:

    “我已经看到了某种令人心醉的浮躁之气,无论这将给安静小众的音乐剧带来多少吵闹,多少风雨,但假如季铭能够像他在科幻电影、动画电影、话剧上所做到的那样,将音乐剧头顶的这片天空,撑到足够高,足够广,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几年之后,当我们重新回看这一年,也许将毫无争议地,将之命名为中国音乐剧元年。

    幸甚至哉。”

    这篇文章,几乎动员了微博上数得着的所有音乐剧大V,包括一些音乐剧演员、导演、制作公司,都在其中。

    “我们班之前好些朋友都转行了,去演戏的也有,去干幕后的也有,但是到九月份,季铭拿影帝之后,很多同学都开始被确认是不是音乐剧专业的了,通过同学、老师转而介绍的,更是多了很多——莫名有一种,哇,大年来了,京沪两地不说了,连津京啊天府啊金陵啊这些地方,都开始有公司在组班了。所以真的,信女吃素三年,求季铭大获成功!!”

    ——“不吃素,肥五十斤。”

    ——“……真狠。”

    “来的太突然了!”

    “我看到有些人说什么要被毁了,要被粉圈占领了。我的妈呀,你们都是哪里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猪猪女孩儿啊?你真以为博主说的音乐剧元年,就是能跟电影电视真人秀相比了?还粉圈文化!你们知道每年毕业的音乐剧演员,有多少吃不上饭么?不说别人,季铭的师兄,张成,人家就是学音乐剧的,还不是得靠演电视剧活着?吃上饭了,才能回头再去演自己想演的。要是音乐剧真能跟电视剧一样,一年几百台上千台,我的妈呀,就算百分之九十都是垃圾,我都能高兴死。”

    “凯拉·奈特莉?《加勒比海盗》里那个女主角啊?这位也是业余的啊,不过关注度估计是真高。”

    ——“《默》明显是季铭的独角戏,找个凯拉这样的女主角,最合适不过,而且很牛哔了。”

    然而,不管凯拉是不是业余的,《加勒比海盗》主演的头衔,帮助这篇文章出圈了——是在电影《默》的宣传框架内出现的,宣传方敏锐的意识到这个点的新闻性。如他们所料,在话题被放上热搜之后,很快就攀到第一,将什么吃饺子的绯闻压了下去。

    “季铭联手《加勒比海盗》女主角,出演英文音乐剧——改编自他主演的威尼斯影帝获奖电影《默》。”

    “英文版卡司更大,季铭音乐剧《默》合作好莱坞女星凯拉·奈特莉!”

    “正式征战欧洲?季铭携手英伦玫瑰,从音乐剧出发!”

    ——“呀,这是要重复在国内的路径啊,现实从舞台剧打出实力派的名声,然后再到电影里扩大影响力,转为主流,当然,靠脸是一如既往的,不知道老外吃不吃他的颜值。”

    ——“大哥,季铭在意大利、法国早就很红好不好,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是有名气的,都是从他戛纳红毯开始收获的颜粉啊。”

    ——“呦呦,那岂不是早就开始筹备了。好像他的ins粉丝也很多,跟当初抖音爆红一样?天哪,我好像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

    ——“有什么了不得的,你换一个人走这条路,也走不通啊,方案都给你做好了,不行就是不行。”

    “说这么多,什么时候上啊,哪里能看到呀?真的想看!”

    这个点儿,音乐剧《默》,公演地点:东方艺术中心,一连三十六场,季铭演18场,B组、C组各六场,正式放票……秒没。




第0436章 《默》公演
    “卖光了,卖光了!啊啊。“

    张琛给季铭递了保温杯过来,里头就是温水,马上就要开演,季铭进口的东西也开始严格起来。张琛这个内务大总管,全权负责这些,不假手于人,每天光水,就得给季铭调好几杯。

    穷讲究——季铭吐槽他,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贴心服务,太不要脸了,张琛也只能呵呵,依然照旧。

    递出这杯水,他就听到声音,特别雀跃,特别激动,特别兴奋……特别的没见识。

    “秒没不是司空见惯的么?只要有一线出演的音乐会、演唱会、话剧这些,就算实际上不秒没,黄牛也得帮你秒没啊。”

    “啊?”傅成杰一脸震惊:“都是黄牛么?”

    他看着手机,好像希望从上面看出来背后有多少黄牛。

    张洁笑得不行,还是年轻:“黄牛又不是坏事,黄牛比任何预测机构都要精明,要是市场反响不好,你以为黄牛会来找你?想得美。当然,我们这三十六场一起发,也得有个三四万张票,差不多得有两三千万票房,我估计黄牛的比例可能早期场次比较多,后面还是真实观众购票为主的,能够一次性全秒掉,还是很惊人的。特别还有B、C组各九场,黄牛占比就更低了,成杰,你估计是国内最幸运的音乐剧专业应届毕业生了,秒没待遇啊。”

    傅成杰这才傻笑两声,这种评价,他已经听了太多了。

    无论从同学、老师,还是家长、亲友,甚至网上各种论坛、小组、微博评论,“幸运”这两个字自始至终都跟随着他——第一个幸运是参与季铭的大作,因为季铭的取态,所以很多成名音乐剧演员,各大王子们,都最终无缘入选,让傅成杰占了这个机遇。第二个幸运则是时机,在季铭大举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变化,音乐剧演员们至少此刻,远比他们的前辈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关注度。

    别的不说,此前音乐剧出圈儿的那一拨热搜,就给行业带来多少的新奇和震撼——傅成杰的老师说,做过《声入人心》和《声临其境》《舞蹈风暴》的湘南台,似乎在计划做一档音乐剧节目,其实《声入人心》已经把音乐剧代入到大众视野了,阿云噶和甄云龙,还有其他几位,都是音乐剧演员。

    甚至他还知道,其实季铭差一点就要去参与《声入人心》了,只是他不知道是参加还是当导师,也就是这种矛盾,让他最终没能去成——他的导师说,开始大家还挺为季铭遗憾的,只是后来发现季铭的发展,比一档爆红综艺快得多了。

    傅成杰觉得,如果湘南台真的要做一档音乐剧综艺,恐怕除季铭之外,当不作第二人想了,到时候,他也能去参加一下?反正导师是建议他去的,也觉得他经过《默》这几个月的培训和排练,尤其是排练期间的剧烈进步,已经足以让他去和所有中国音乐剧演员竞争了。

    畅想一旦开始,真是不忍心停下来啊。

    连海洋脸都快怼到他跟前了,傅成杰才反应过来:“你干什么?”

    “是不是在幻想登台之后,名满天下的场面啊?这么专心。”

    “……没有。”

    季铭喝了一口水,又想了一下,觉得万事俱备了,长出一口气。其实除了傅成杰这些菜鸟之外,真正有数儿的,包括灵魂主创季铭,也包括主投天成文化的杨如意、文化广场的张洁,联合投资的国话、金煋舞团等方面,甚至导演佟鑫宇,一些资深的工作人员,其实都很明白,季铭参演的那一刻就决定了,票房是最无需担心的事情。

    不管《默》好还是不好,票房都不会少——区别只在于季铭的下一部作品,还能不能得到信任。

    至于吃头汤的《默》,无论如何都会在票房上取得成功。

    季铭起身,把他的棕色皮壳的小笔记本拿上:“总之,征程的最后一里路,就在眼下了,所有演员们,不要功亏一篑——注意身体,保暖防寒,确保嗓音条件处于最佳状态。当然,也不要过分紧张,我们设定了ABC组,也有两位超级候补的艰辛付出,一切备案都有,最终作品一定能够成功地、顺利地公演。”

    现场掌声渐次响起,从犹疑到坚定,只在几秒之间——因为大部分人坚定了心中最简单的那个逻辑:季铭不曾失败过,《默》不会是例外。

    这是信仰的力量。

    ……

    11月29日中午12点半,东方艺术中心音乐歌剧厅,队伍已经排出大门去——12点20分才开门排队的,而正式开演是下午两点。

    老陈跟身边的老伴儿嘀咕:“季铭头一回演话剧,就在安福路上,他演《雷雨》的小少爷,我就去看过。正好上午是上话中心的一出戏,我还记得呢,里头他们那个顾锐,小顾,还不服气呢,结果后来人家一演,明明白白啊。”

    “行了,你说几遍了都。”

    “那不值得一说啊?”

    “你那是一说么?你百说,千说了。”

    老陈撇撇嘴,觉得这老伴真是越老越不服贴了,不过考虑到再过几年,要靠她推轮椅去晒太阳,老陈还是把脾气压了下去——反正沪上的老先生,脾气也不大。
1...236237238239240...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