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杨鸣和艾琪相遇了。
他们贡献了全剧唯一一个笑点,见到梦中女神的杨鸣,轻盈的跳了个劈腿,然后“啪”摔了个精彩的——合唱演员们魔性的嘲笑声儿,让整个剧院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个笑点放在了整个剧情转折的节点上,仿佛要为接下来喘不过气的剧情,做一个轻描淡写的预告——何其绝望。
甜美的合跳之后,喜悦的杨鸣唱着“我将以我的毕生,以我的一切,以我的灵魂,为舞而生,为她而死”,这说的是舞蹈,也是他的女神,但,更像一种预言。
艾琪的夸赞,让杨鸣终于惊醒,为什么五年后的他,身体依旧如此灵活,如此强健,如此充满力量,而丝毫不见松弛和虚弱,为什么?杨鸣狂奔向一个黑暗的,荒废的练舞室,他疯狂撕扯掉自己的衣服,他剃掉了自己的长发,他站在一道逆光里,带着光开始颤抖……他开始隐藏,而那个喜悦的、张扬的杨鸣,已然消逝。
他的舞蹈越发诡秘莫测,他的歌声总是忽然高昂忽然低沉,仿佛一个神经质的犯罪者,偷偷隐藏着自己不可见人的秘密——然而,一切都在告诉他,都在暗示或者明示他,秘密正在一步一步地被揭开。
停住的数码表高悬舞台之上。
老旧的宣传册,在合唱团、舞团对五年前那场事故舞剧的复排里,如此鲜明。
年轻的舞者步步走在他曾经的路上。
“啊,快来吧,我的舞台,我的火焰已经蓬勃而起,我的全身都为你颤栗,我的灵魂已经张开了嘴,想要唱出第一个音,寂静湖上的飞鸟已经来临,黑色的鹤听见了我的足音,快来吧,快来吧……”
那是战鼓擂动,那是绝望的遗音,那是隐约难闻的窃窃哀鸣。
最后的时刻来了。
观众们都忘记自己已经坐了足足一个半小时,胆小的姑娘紧紧握住了男朋友的手,感性的人将双手交叠,放在心口——很多人的眼里已经开始蓄积水光,一片潋滟。
……
登台了,登台了。
进入最后一幕,灯光暗下,亮起。
艾琪是长空里的飞鸟,自由、鲜活、美好,季铭是寂静湖上的黑鹤,迷人、深邃、诡异,他们比翼,他们交颈,他们高低迎合着天空在湖面上的倒影——直到乌云忽来,狂风骤雨,惊惶的飞鸟和黑鹤四处低飞,飞鸟振翅而起,重回长空。
黑鹤试图挽留她,他扑动双翅,在湖面和骤雨里哀鸣,然而他做不到。
寂静湖变得陌生,让人惊恐。
黑鹤开始演绎挣扎之章,在黑浪和密布的阴风里,他的翅膀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击,很多是他这优雅的双翅从未经历过的,黑羽散落湖面,瞬间沉寂……这是天地自然间,一处残酷的盛景。
……
季铭或许从未如此沉浸其中过,之所以是或许,只是因为此刻,他已经全忘记了此前的所有记忆。舞台真的会让人疯狂而着迷。作为一个专业之极的演员,他其实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一场舞台上“失控”,这一段时间,他不作为演员存在了,他甚至不作为角色存在了,他真的作为那支舞里的黑鹤而存在,只是属于杨鸣的挣扎的故事,都在黑鹤的剧情里纤毫毕现,骨血淋漓。
台下有人看出来了。
所以给他捏了一把汗。
山茺老师无愧是中国的舞剧皇后,对这种极少见的状态,并不是一无所知——这当然是舞剧的最佳境界。然而对于一出音乐剧,却不尽然,如果在跳完之后,他没法重新回到角色里,那就是舞台事故了。
而如此完美无缺的一台音乐剧,如果在最后出现事故。
山茺老师几乎是想一想,都觉得心在痛,但她什么也做不到,提醒?那也不用别的了,直接就是事故了。一切都只能依赖季铭,她安慰自己,季铭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了,他对舞台的掌控力,一定是有的,不会出问题的,不会的。
除了寥寥几位,没有人知道此刻璀璨之极,演到巅峰的季铭,面临这么惊险的状态。
他们已经几乎在准备迎接盛大的欢呼了。
黑鹤终于失去了力气,它匍匐在湖面上,渐渐的沉入水底……幽暗占据了整个舞台,在这幽暗里,突然从顶上射下一束光来,强烈、无情。
季铭应该要抬头仰视这光,尽管把电影版的那句点明的台词给删掉了,但是依然需要季铭自己的表演,来暗示杨鸣已经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他自己还躺在病床上,身躯僵硬,丝毫不能动弹,渐渐沉入死亡……然而这样一个想象,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放弃吧,放弃吧,我已无憾,无悔,无怨,无恨……
但灯光射下,也许有三秒了,五秒了,他还没有抬头。
佟鑫宇感觉自己的脖子被掐住了,最后了,最后了,大哥,别吓我啊——他担心的不仅仅如此,流程下面还有最后一支合唱曲,如果提前响起,纵然观众未必认为有多大的问题,但他们自己会明白,一切都是不圆满的。
台下的人在等,台后的人在等,台上的人沉默……
季铭的身体是绷紧的,像是一座雕塑,先是雕塑的肩膀,松了松,然后是背,上下浮动,他还没有抬头,但观众知道,那个疯魔一样的杨鸣醒来了——他抬头,沉默,释然,微笑,迎向了那束光,沐浴其中的脸,竟像是重新凝成的最完美的雕塑。
歌声响起,掌声响起。
多少人,泪如雨下。
第0438章 赶英超美!
音乐剧版的《默》和电影版的是很不同的,因为表现方式本身就是天差地别——剧情上,比如这个结局,音乐剧版的就比电影版要更加正向一些。对于一个植物人,能够在这样一个想象世界里,抵达自己梦想的舞蹈巅峰时刻,能够演绎一支那么惊心动魄的《寂静湖》,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而电影版更为决绝,求而不得,现实中的绝望,在想象的映衬下,只会更加绝望——据一位朋友说,当初拿龙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委员提出过过于消极的评价,但最后上头还是直接让过了,主要是消极这种评价,跟黄暴黑政那些不一样,全看运作手段了,归根到底,它也是一个艺术片,标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季铭在掌声响起之后,迟滞了两三秒,才释然一笑,站了起来。
两边数十名演员,包括艾琪的演唱者王柔柔,也登台了,就站在艾琪的出演者旁边,两人一个角色。傅成杰、连海洋他们也挤上台来,毕竟是首映嘛,季铭让大家伙儿都上来,不过就是要往后站站,站在所有首演场演员的后面。
但这丝毫无损那些汹涌澎湃的掌声和欢呼声,穿山过海,钻进他们的耳朵里——多么熏熏然的时刻啊。
他们真的参与了如此杰出的一场作品——毫不夸张地说,这出音乐剧在各个维度上,都是国产音乐剧的巅峰之作,哪怕它不是喜剧,不是全家欢,不是那么典型的西方音乐剧形式,依然无愧于这个评价。
它的音乐,它的戏剧,它的形体舞蹈,不仅仅在于季铭奉献出来的毫无短板的顶尖表演,也包括合唱团、舞团在内的其他演员们,包括国家爱乐乐团的现场配乐,包括东方艺术中心大动干戈地场地改造……没有人会想到,此时此刻,国内会出现如此高水准的作品。
场馆二楼的一角。
有三位外国朋友,正是莫瑞斯、斯图尔特和一定要跟来的鲁迪,纵然他们听不懂中文,有一些遗憾。但作品的质量和惊人程度,已经完全足以让他们瞠目结舌。
莫瑞斯靠近到鲁迪身边,凑到他耳朵那里,小声儿地说着正事:“你不是很关注各地的音乐剧发展么?为什么说中国的音乐剧水平不太行?”
作为常年参与各种音乐剧全球巡演的威斯剧院老板,鲁迪确实是西区少有的了解亚洲音乐剧的人才之一,所以最早知道莫瑞斯准备围绕一个中国人和一部中国电影,做一台关乎莫瑞斯剧院命运的音乐剧,他才会那么急躁和反对——对鲁迪而言,中国几乎是一片音乐剧荒漠。原创音乐剧微乎其微,票房被各大经典名剧占据大半,剩下能引起一些动静的,全是英文作品的中文版。
然而,此时面对莫瑞斯的疑问,他却有些张口结舌。
这不是他认识的中国音乐剧,建立在高水平技能之上的,独具清晰审美的,行云流水仿佛出自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团队之手——即便在西区,即便是威斯剧院,多年来似乎也没有比这更优秀的作品。
太惊人了。
“也许你的运气太好,找到了这片广袤土地上,仅有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那一个。”
莫瑞斯鼓着掌,想着季铭在英文版中的表演,不由赞同地点点头。他看向斯图尔特:“你觉得如何?”
“他绝对是一个表演型的天才,哦不,应该说他是一个天才演员,而且又是天才当中表演型天才——句式是不是太复杂了?”斯图尔特的眼睛还看着舞台上。
莫瑞斯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天才中的天才,日常已经是天才,但登台表演时,还会更加天才。
他们当然不知道,季铭可是一个有登台buff的男人——第三枚金鳞在整场表演中,都在微微发热,至今还未冷下去。
“我越来越期待《默》在西区首演了。”
“……我也是。”鲁迪罕见地认可:“不如把它全球巡演的业务交给为威斯剧院吧?怎么样莫瑞斯?”
“让我想想。”
臭嘚瑟。
……
季铭的左手边站着导演佟鑫宇,右边站着艾琪的两位演员,当之无愧地第一个接过话筒,不论他让或者不让,所有人都清楚,包括他自己和佟鑫宇本人,这台音乐剧的灵魂,只有一个,是毫无争议的一个——季铭。
他看着台下,那么多熟悉的面孔,那么多不熟悉,但是脸上洋溢着感动和情绪余味的观众,觉得很神奇——当年田明鑫让他在《雷雨》的首演上发言的时候,他是那么新奇,那么激动,那么心潮汹涌。而此时,作为这片天地的中心,作为享誉海内外的顶级演员,作为功成名就的人生胜利组,他的感受却几乎没有差别。
依旧新奇,依旧激动,依旧心潮汹涌。
甚至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第一个字都哑在了嗓子眼儿里。
“……”
但他没有流泪的冲动,他的生理情绪在刚才的最后一支舞里被抽空,所以面上有一种麻木的平静感,灵肉分离了似乎。
“谢谢。”
掌声比刚才更热烈了,仿佛要冲破音乐剧厅刚刚整修好的穹顶,观众们也在用掌声向他致以谢意和敬意——这个年代,对于一个超级流量,花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做出这么一台空前的音乐剧作品,何其不容易。
“当我站在这里,听到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其实有一种圆满的感觉,好像从我第一次在田明鑫导演的《雷雨》里登台,到现在为止,我都在为这场表演做准备,我学习表演,学习声乐,学习舞蹈,不论当时是因为电影,还是因为见面会,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但是到此时,都是为这场音乐剧学习的,我不是宿命论者,但我相信,我的心一直在指引我,走到今天,走到现在。
啊,还是要感谢很多人,国家话剧院的培养,公司的帮助,团队的辛苦努力,以及《默》剧组台前幕后数百人的卓越作为,当然,一直以来支持我的那么多朋友,也许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一直都能感受到你们的真诚和心意,也谢谢你们。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满意。”
今天的音乐剧厅,掌声响了很多次,很久。
……
“西区音乐剧”几乎掐着点儿,发了微博。
“今天有看了《默》公演的,能说说么?(没抢到第一天的票,只有第三天去看Sad)”
“等一个。”
“我也是第三天哦。”
——“你是季铭场么?还是其他演员的。”
——“是季铭的啊,我男朋友抢到的。”
——“天杀的……居然关门杀狗。”
“我也买了票了,别剧透啊。”
——“放心吧,剧透是无法体现它的牛哔之处的。”
——“你看了?”
——“刚刚出来哦,好些大咖发言,结束完一个小时才出来。”
——“说说呀。”
这一层楼,顿时热闹非凡。也就是音乐剧这种集聚性很强的细分大V下面,换一个普通的大v,不一定这么快能有看过的来回话。
——“我说了,无法描述那种牛哔。可能我看的音乐剧比较少,在西区和百老汇也只看过几部最出名的。我感觉季铭这部剧,更合我的口味,有一种含蓄的激烈,丰富的台面之下有更丰富的意味,而且一些表演是很典型的中国审美的体现。
至于季铭的演出,应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吧,没有一点薄弱,没有一刻松懈,全场两个小时,一支舞接一支舞,一首歌接一首歌,一段剧情接一段剧情,一次情绪接一次情绪,行云流水,到最后,xiu一下在最爆炸的时刻,创造出那种万籁俱寂的震撼,让你失去表达能力的那种感觉。
总结一下,就是一夜之间,中国音乐剧赶英超美了。”
——“我的妈呀,你把我期待感搞得这么夸张,我可怎么办呐。”
“西区音乐剧”把这位网友的评论给转发了出来,因为字数太多,还是截图艾特发的。
自己也加了一段评论:“赶英超美!我相信这是在一种特别的激动中,给出来的真诚评价,没必要真的去把季铭杠上那个难以招架的境地。无论如何,《默》大幅度刷新了国内音乐剧的见光度、专业性、艺术水准,基本是无可置疑的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多多评价,多多宣传,让更多人愿意去看音乐剧,爱上音乐剧,我相信,赶英超美并不是一个空谈,而是一个可以一步一步去接近的目标。”
《默》本身热度就非常高,再加上一众明星地义务宣传。
比如刘然,看完之后在微博上发了张跟季铭的合影:“惊人!恭喜!”
哪怕没有去看的,雷大头、郭大飞、李大洁、黄垒,何老师这些,《流浪地球》的郭导、吴金、吴梦达、麦克隋,其他的还有齐西、任素溪、胡旭……等等吧,合作过的,接触过的,神交过,神往过的,一个圈儿的,比如张成啊,学音乐剧的,总之是惊动了小半个娱乐圈儿,外加好些国话、人艺的低调老戏骨,混迹在微博上的各路影视公司老板、高管,被婉谢的时尚圈朋友,被营销号点一点,问“季铭的人脉圈是个什么水平?”
——“合作过的没人说不好,没合作过的都在期待,一个圈子的都敬佩有加,圈子外的都在喊牛叉。红在面上的不太认识,牛在里头的都称老师,跨界跨的让人傻眼,进去一回就成名成家。到了季铭这份上,他才是别人的人脉。”
——“牛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