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安稳让邓文铿有些放松了警惕,在下面地方官员进京补缺入了他们都察院的时候没有太在意。

    结果好了吧,这不今天就出事了。

    真是一个不下心就漏出来个捅马蜂窝的,还直接通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简直是在狠狠抽他这个左都御史的耳光,那叫一个响亮啊。

    现在邓文铿看着正口若悬河的那个御史,恨不得上去就是一脚将其踹到在地好好痛殴他一顿,以泄自己心头之恨。

    可再恨又能怎样,出了这档子事他都御史的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现在就想想怎么能尽量减少来自陛下的怒火吧。

    可出列的进言的那名御史却仿若看不见他上司杀人一般的目光,也好像根本不在乎其他官吏投以惊讶莫名的眼神,全然不顾他人,自己说的那叫一个痛快。

    须发皆白的老家伙张狂四射,把朱棣从十岁说到了三十岁,嘴里就没有重样的话,还一本正经的说着燕王有罪,十分悲愤的请求朱元璋惩治朱棣。

    而且那样子好像就是如果朱元璋不作为,他就要一头撞死在金殿的龙柱上似的,美曰其名为以死谏言。

    其实他撞不撞死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在他敢在今天跳出来就已经是个死人了,朱元璋什么脾气,又岂能惯着这家伙。

    朝堂上的百官也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惊讶的神色之余




第五百八十三章 找队友
    其实在大明朝堂上,如那作死御史一般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像他那样特例能出现在奉天殿朝会上的却是着实不多。

    不过别看他一副舍生忘死的样子,但实际还不是为了后世名声,为了能有一个撞柱而死直臣谏国的流芳传代,不然何以如此行事。

    那完全就是因为他已经老的没有再升迁的地步了,想着在最后的日子里找机会搏一搏而已,也并非是单独针对朱棣,纯粹就是事情碰巧赶到了这里,让他逮着朱棣这件事就是一顿慷慨激昂的谏言。

    这要是碌碌昏君还说不定就信了这老家伙的话呢,没准有可能都让他血溅当场。

    但朱元璋老谋深算,哪怕现在身体不适精神不振,也不是这种下三滥手段能够难倒的,朝堂之上的应对手段当得一声老辣。

    不过事后这位御史的下场,那可就不太妙了。

    如果朱元璋心情好,说不定还只是一个罢官流放的下场,如果心情不好,那铁定就是人头落地了。

    但想一想今天他针对的可是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殿下,又是在捷报这上面有的谏言,都不用考虑心情的问题了,十成十的是死路一条。

    本身朱元璋就对朱棣有几分亏欠,更是满意这个儿子的战功,再加上如今前面老大朱标病故,老二朱樉也故去了,他和秀英的子嗣就剩下晋王朱樉和燕王朱棣两人了,心里难免有些偏倚。

    正好这作死的御史撞到了刀口上,那又怎么可能逃得过去呢。

    而且哪怕是心里赞同御史这番话的朱允炆,虽然也有想法去帮衬一下他,可实际上此人的死活根本就不在朱允炆的考虑当中。

    一个御史,在都察院里其实都排不上号的,今天能让这个老家伙站出来大放厥词已经是大明朝堂上多年不见的奇景了。

    可是他终究还是在错误的时候做了最错误的选择,还说了最不应该说出口的话,这可不是他倚老卖老的资本,所以甭管是谁,都不会替这位在作死路上走到了尽头的老家伙出言求情,哪怕是朱允炆。

    虽然他的这番话说到了朱允炆的心坎里,他也对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心有不满。

    但现在大明掌权的可还是他的皇爷爷朱元璋,还没有轮到他这个皇长孙上位的时候呢,纵使心里有些窃喜,也绝对不会表露出来。

    哪怕再是对那些手握兵马大权的王爷心中不忿,也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不满的表现,因为他如果表现出来便是对皇亲长辈的不尊重。

    更是反驳了朱元璋定基的国策,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真要是少数有差池惹了龙颜不悦,那朱允炆这个皇长孙的位子也不一定就坐的安稳。

    所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情绪可以表露出来,什么要被死死地压在心底,留待日后上位在做决断,这些禁忌朱允炆是清楚的很,自不会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况且他的府中还有一个黄子澄在帮衬着,时不时提醒着朱允炆一些事情,尽职尽责的做他的东宫伴读。

    而且他们两人还是理念一直的同道中人,又有上下级的关系,将来如果朱允炆君临天下,岂能没有他黄子澄的一席之地。

    所以不仅仅是为了他们心中理想的大明,为了他们心中文昌盛世的开创,也是为了将来君臣齐心共持大明。

    可以说如果日后朱元璋归天,朱允炆登基为皇,那么黄子澄必是其心腹中的心腹,乃绝对信任之人……

    当然,这是现在朱允炆心



第五百八十四章 耿直齐泰
    东宫储君传唤兵部侍郎自然是轻而易举的,哪怕是黄子澄打着朱允炆的名头传命,也绝对没有人会怀疑,谁让他已经是朱允炆确定声明的自己心腹呢。

    而齐泰本人初听闻皇太孙传唤,到是有些不明所以,心里难免琢磨到底是为了何事储君殿下会突然想要见他。

    毕竟自从朱允炆被确立为储君以后,齐泰本身和他就没有多少交际。

    而朱允炆自己的心思想法又隐藏的极深,更不可能被齐泰知晓,不然又何谈隐藏一说了,所以现在皇长孙传唤倒显得有些突兀。

    不过当齐泰来到东宫,发现和他相见之人竟是东宫伴读黄子澄时,不由的心中有些不悦。

    一是因为东宫传唤,代表的可是如今的储君皇长孙允炆,应当是朱允炆出来见他才是,何以由伴读黄子澄相应,而且还要坐而论事的态度,这让齐泰着实觉得自己被人刷了。

    二来便是东宫乃国之储君,是大明下一任君王,如果由东宫出面但实际要见齐泰的人却是他黄子澄,这岂不是藐视皇权轻视储君的大罪,哪怕他黄子澄为长孙嫡系,齐泰也不愿与这等弄权之人为伍,甚至还有几分怒火,这可是对大明皇权的亵渎。

    要知道齐泰此人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皇权至上者,对大明朱姓可谓是忠心耿耿,如果今日要见他之人是黄子澄假借东宫之口,那他说不定明天就会一本上奏,参东宫伴读黄子澄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

    可别以为齐泰是在开玩笑,这家伙可是属牛的,脾气倔的不得了,认准了的事情就肯定不会改变。

    所以今日两人相见,齐泰一张脸上全是不满的表情,就差将不高兴这三个字刻在他的脸上给黄子澄看了。

    而本来一脸笑意的黄子澄见到齐泰如此表情,当下心中一愣,不由得在想是不是自己选错了人,不然何以这齐泰初来东宫便如此难看的样子。

    然而当齐泰开口说话之后黄子澄才知道是自己搞错了,也知道是齐泰会错了意,两人第一次见面闹得有些尴尬竟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而已。

    “黄伴读,不知今日是长孙殿下要见我,还是你这位九品伴读长孙殿下眼前的红人要见在下!”

    这一句话就另黄子澄愣在了原地,气氛可谓是尴尬至极,原本伸出去准备迎接齐泰的手都僵在了半路,不知是该放下好还是继续的好。

    实际上齐泰这话说的是有些重了,但完全没有什么越规出格的话来。

    两句问合情合理,一声九品伴读,也并无什么差错,因为不管是王府伴读还是东宫伴读,在大明朝都是九品之列。

    之所以这伴读之位看起来尊贵,那是因为他们本后的东宫太子或是藩王所带来的影响而已,和伴读本身的官阶品级并无什么直接的关系。

    不过黄子澄本身还有太常卿的官衔,齐泰直呼其为九品伴读,虽然规矩没错,但确实有些失礼了,毕竟谁让他本身就是带着怒火的呢。

    黄子澄愣了一下,脑中便转过思维想明白了缘由,自然也知晓了齐泰为了一脸不满的神情,当下脸上又浮现了笑意,伸出去的手也继续抬起做邀请状,示意齐泰入座。

    “尚礼还是这般直爽脾气啊,十多年过去依旧未曾改变。”

    “哼,在下生来如此,便是此生都不会变。”齐泰还是一副心有不悦的口气,不过还是看在了东宫皇长孙的面子上,没有了刚才那般咄咄逼人的样子。

    “哈哈,尚礼啊尚礼,想洪武十八年时,你我同为一科进士出身,为兄痴长几岁,添为探花,贤弟则是殿



第五百八十五章 君择臣而臣亦择君(上)
    那边东宫里黄子澄和齐泰两人解除了误会,相谈正欢,互相摒弃成见,更是在黄子澄先掏出肺腑之言以后,使得齐泰大为感慨,两人瞬间便觉得互相理念异常相合,正是志同道合之人。

    而另一边在皇宫大内,朱允炆正跟着朱元璋身边乖巧的学习呢,不论是政务上还是刑法律例等等方面,有大把的东西需要朱允炆去知晓,毕竟他还年轻,人生才经历了短短岁月,尚未有丰厚的阅历经验,所以难免在一些问题上的见识上要浅薄一些。

    不过这些也正是朱元璋所要传授给朱允炆的,其实不论是处理政务的经验技巧,还是对人心的把控对朝局的判断,亦或是作为一个称职帝王应有的心术。

    种种诸如此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朱允炆必须要学习也必须要掌握的。

    自从他继任储君大位一来,几年间的学习积累也使得他在这些能力方面上有不小的进展,但最多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罢了。

    所以朱元璋已经决定尽快让自己的皇长孙去历练一番,真正的上手处理政务案文,完全交给他一个人去判断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如他给留下的作业一样,还有自己在监督看管着。

    想要让雏鹰展翅,必要其实践为本方能一飞冲天。

    如果一直是朱元璋耳提面命的教导,反而没有让朱允炆自己做出真正的判断,那雏鹰一辈子都只能在长辈的羽翼下接受庇护,而无法成长为翱翔蓝天,于苍云间穿梭展翅的雄鹰……

    原本之初,朱允炆虽然心性过人才学不俗,但还没有达到朱元璋心目中的合格线。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接受他悉心教导了这么多年,再加上朱允炆本身善于学习的天资,让他在近几年表现的异常良好,进步也是十分神速,使得朱元璋越发满意自己当初坐下的决定,对大明的未来又多了几分信心和期待。

    今日本来召朱允炆入宫,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让他批阅一些奏折,然后进行增改或者断绝,最后再由朱元璋提笔审核。

    这就算是每天朱允炆必有的日程作业了,虽然看起来枯燥无味,但是实实在在的使他自身对政务朝廷大事的判断理解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只不过现今他还没有独立完成事务的政绩,但朱元璋已经在考虑当中了,甚至都在准备着让朱允炆正式步入大明朝堂。

    这短短数年的培养自然比不上当初朱标那十几二十年日复一日的苦心栽培,但如今的情况就是如此,朱元璋自感时日无多,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一些应该走过的流程能省则省,一些没有来得及教导的方面也只能留待日后嘱托他人进行扶正,目前最主要的便是让皇长孙彻彻底底的真正独立起来。

    而对于朱允炆自己,这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不论是他早就想要独立做事的想法,还是他总想着要摆脱自己皇爷爷的压制,不管具体是哪方面的原因吧,总之朱允炆对自己终于能够独立自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那么一丝丝的兴奋。

    是的,他虽然名为储君,但这几年来实际上一直都在朱元璋的阴影下活着。

    倒不是说他的这位皇爷爷有多么的严酷冷咧,而是两人之间的理念有些本质上的冲突,这一点朱允炆倒是和他已故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很是相似,而且更为坚定儒家文治。

    只是朱元璋和朱允炆之间



第五百八十六章 君择臣而臣亦择君(下)
    想法归想法,态度归态度。

    在还没有见到皇长孙之前,在没有确定朱允炆本身的态度之前,齐泰是不会有任何确定的想法。

    就算他现在和黄子澄聊得十分投机,就算他欣赏这为东宫伴读,认为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同道中人,但他还仍然坚守着最后的底线。

    所谓君择臣而臣亦择君,不是身为储君是将来的大明帝王就能让人彻底臣服的。

    如果真有这等好事那古时君臣之间何须那般多事,又何来诸多烦恼呢。

    所以说想让齐泰这类人彻底的臣服,光凭东宫储君未来帝王的头衔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更别说现在朱允炆都没有和他见面呢。

    如果一意孤行以权位压人,那齐泰大不了辞官不做了便是,又能让朱允炆奈何,凭借着他在士林当中的名声,当不会有什么落魄一说。

    而为了将来大明的朝局,为了朱允炆和黄子澄心中所谓理想的大明盛世,他们都需要齐泰这份力量,需要这位耿直的兵部侍郎为助力……

    日过晌午,朱允炆在宫中陪自己的皇爷爷用过午膳之后变匆匆赶回了东宫。

    内侍小太监早就将齐泰的消息告诉了他,朱允炆自己也十分好奇这个黄子澄一力推荐的人才,所以才如此急匆匆而回。

    “下臣兵部侍郎齐泰,拜见皇长孙殿下……”

    “臣拜见殿下……”

    从齐泰黄子澄两人的拜礼当中便能看得出亲疏有别。

    黄子澄自是东宫属官,又是朱允炆的心腹,自然随意了一些。

    而齐泰本身是兵部属官,按例不归朱允炆直属,礼节上更多的是恭敬和必要的尊卑,并无多少近亲之意,顶多算是最基本的下臣拜见之礼。

    朱允炆自然清楚这是为何,齐泰还不曾认可他,还未有真正下定决心助自己一臂之力,所以言辞上自然略显隔阂。

    而现在他赶回来不就是为了彻底看清楚齐泰,看一看这位兵部侍郎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转之才会折节拉拢收为己用,那时双方之间自无隔阂一说了。

    “齐侍郎无须多礼,本宫已从黄伴读口中听闻过你的事情,要知道我和他认识这么多年,倒还是头一次听见黄子澄这般夸赞一个人的。”

    朱允炆笑了笑,拉着齐泰的手十分随意的坐了下来。

    猛地被人拉住,齐泰下意识的想要抽回来,可拽着他的人是当朝储君,是皇长孙,就算他现在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去留,可总不会故意在这种事情上拉开双方的距离。

    再说了,被储君殿下如此亲切的招呼,齐泰心里难免有几分感叹和小小的自我膨胀。

    折节下交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会觉得有些荣幸,更何况这上下之人地位差别越大,这种感觉变越强烈,会有一种冥冥的认同感和感激之情。

    别看齐泰是三品兵部侍郎,但在如今的洪武朝,三品大员其实算不得什么,要知道大明六部在朱元璋的眼里就是一块韭菜地,割完了一茬又一茬,源源不断是涨势凶猛。
1...125126127128129...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