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那东,西,南三个方向全都没有出路,北面则是瓦剌部的地盘,阿鲁台就说目前来看自然只剩下两个选择了。

    要么一直这样不作为下去,任由瓦剌部和鞑靼部和平发育,等到占据地盘更多,麾下人手更多的瓦剌部强大足以碾压他以后被人吞并。

    要么趁着现在瓦剌部还没有足够强大,大明也没有想要继续北伐念头的时候,他们鞑靼部又正值一个新的强盛时期,以此为根本集结大军对瓦剌动手,搏一搏拼出来个未来,说不得还能有机会干掉瓦剌部。

    如果事有成,那最起码也能极大地削弱瓦剌部力量,假以时日双方地位变幻都未尝不可,到那时可就是鞑靼部吞并




第五百九十二章 有心无力之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鞑靼部的动静影响的可不仅仅只是大明,瓦剌,鞑靼他们三家势力而已。

    就连中间隔着努尔干都司和鞑靼部离着很远的朝鲜王国都有些不太安分。

    李成桂篡夺王位,灭掉高丽建立得朝鲜王国。

    这家伙一开始到时对大明毕恭毕敬,而且还十分的自称地下尊崇异常,基本上是年年朝贡月月遣使,恨不得自己都跑到金陵城去拜谒一下朱元璋。

    可是朱元璋认为他篡夺王位朝廷国之不正,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怎么理会他,表现的十分冷淡。

    但越是冷淡李成桂却是越发的想要贴上来啊,赶紧的要凑到大明的身前自称小弟。

    这不得不说其中有蓝玉攻破金山大明彻底占领辽东所带来的威慑力,也有这千百年来高丽一直臣服于中原皇朝,延续到朝鲜王国亦是如此。

    可以说如果李成桂能够得到朱元璋的敕封为王,那么他便是朝鲜王国名正言顺的主人,所谓篡夺前代王位,以下犯上等看起来大逆不道的罪名,一概都可以抹除不论,只因为他是大明所认同的王。

    一开始大明的策略确实是让高丽内部混乱,可没想到李成桂这家伙手段如此狠辣,竟然借着调兵出征的由头反而挥师攻入王都,发动了兵变,推翻了高丽国王。

    只不过这家伙比所有人想的都要隐忍狡诈。

    当大家都以为李成桂将要加冕为王的时候,他却突然主动后撤一步,反而将前代高丽国王之子奉上了王位,尊其为主。

    这一招以退为进简直是用在了最恰当的时候。

    一方面让高丽朝堂上那些反对他的朝臣们松了口气,暂时延缓了他和忠于高丽的大臣之间的关系,给了李成桂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其次也是做给高丽百姓们看,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一心想要篡夺王位,只是因为某些大臣乃是奸诈小人,污言蛊惑上代王上,导致他们下令竟要攻打大明天朝。

    这才是李成桂最亮眼的手笔,直接倒打一耙将所有的罪责全都推到了上代高丽国王和他身边大臣崔莹的头上。

    要知道高丽国民最怕的是什么,是怕惹怒中原皇朝天邦上国。

    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告诉他们,惹怒了天朝上国的下场根本就没有一次能好过。

    别说什么隋朝抗击胜利能事,那种完全是因为隋炀帝自身原因导致的兵败和他们高丽有什么明确的关系,简直是在开玩笑一样。

    更别说那时和隋朝打仗的乃是高句丽,和他们高丽差了一个字,但双方实力的对比却是天差地别。

    光从当时辽东乃高句丽占有便足以说明一切的问题。

    而李成桂恰恰拿住了这最关键的一点,现将罪责推卸出去,让高丽民众以为是他们的上代大王昏庸无道,是大王身边的朝臣无能小人。

    李成桂反而是为了清君侧,为了高丽的安慰着想才不得不如此,进而让百姓们对李成桂没有多少抵触心理,顺顺利利的让他做起了高丽王国幕后的主人。

    这隐王一做便是四年。

    四年期间李成桂一面发展自身势力,从原来只有高丽一部的掌控力到全盘皆在手中;另一面则强力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将那些看出他狼子野心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杀了个干净,使得高丽国上上下下再无一人反对。

    并且他还积极出兵扩张了领土,征服了一大部分女真部落,将高丽疆域扩大到了图们江附近。



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任长史葛洪
    一方有变四方皆动,如今草原的局势变动着实让四方友邻跟着也动荡了一番。

    不过真要说关注这件事的也只有当事人鞑靼部和他们的死对头瓦剌部了,朝鲜王国那边内部储君之位不稳,有功王子虎视眈眈,正值内忧之时,有心而无力。

    至于大明,本身朱元璋是比较看重鞑靼部的,也对阿鲁台这一番动作感兴趣,不然也不会加紧调动北地长城边军一边走出策应,待时机成熟之日直接由朱棣挥师北上。

    可无奈朱元璋自身已是垂垂老矣,每天要照看着朱允炆学习的进度便已是心力憔悴,纵使想要对北地蒙古部落局势插上一手,但也终究要摆在岁月这把无情的刀锋上。

    其实不管是大明还是朝鲜,两家统治者都是有心无力,但一个是自身要难保的局面,一个则是天命所至寿数当前的难题……

    不过在北平的朱棣到是十分在意鞑靼部的动向。

    就算他判断阿鲁台不会在近期就有下一步的动作,但其他一些小细节方面朱棣依然很感兴趣的。

    毕竟这鞑靼部是紧挨着大明的草原势力,如果将来长城以北有变,大明总要是考虑出兵的问题,那么第一战的敌人便是鞑靼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棣这样的人又岂能放过这些有利于将来北上出关作战的事情呢,所以每天都等着从长城边关传回来的情报,就连王府内政务都属于打理,干脆全都甩给了新任王府长史葛洪那小子了。

    说起葛洪,他这个王府长史还是朱棣一力要求他担任的,原本其父葛老长史是不愿意自己的长子和其同为王府长史,以免外人有哪些闲言碎语,说他们葛家如何如何的。

    老长史一辈子没有什么嗜好,唯一看中的就是自身清白高洁,就是家族兴盛门风醇厚忠良。

    然而他本身还在燕王府长史司挂职,又因为周朝病逝他又进身为左长史,已经是燕王府属官一把手的人了。

    如果这时候他的长子葛洪再要担任王府长史的职位,那岂不这长史司全都是葛家人了吗,老人家不仅面上过意不去,这心里也很难接受啊。

    要不是朱棣百般劝说,诉苦,王府之内真的是诸多事务繁杂不堪,没有了周朝这个顶梁柱以后,朱棣一个人再加上年老昏花的葛长史根本就应付不来王府内的事务,所以这招募新的长史乃必然之事。

    而朱棣挑来挑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本来他属意的张枫也不愿意去当这个长史,每日累的跟牛一样。

    朱棣自然也不好勉强,所以这右长史的位子便一直空着。

    后来朱棣张枫等人出关作战,此事就一直拖了下去,直到前不久朱棣实在是受不了了,才一力委任葛洪受命长史之位。

    因为自大朱棣从努尔干都司回来以后,这大明对外方针战略便基本处在了静默状态,完全就是以静制动的意思。

    那朱棣就没有什么机会出关作战了,再加上鞑靼部又接二连三的搞事情,原本的缓冲地区也被他们吞并,马匪们自然作鸟兽散,但却不代表边关就此安宁。

    可那些乔装的鞑靼部士卒基本都是交给北地边军应对的,这时候可不能让朱棣随意出动兵马。

    原来面对马匪的时候调兵可以毫无影响,想打谁就打谁,反正都是一群贼人吗。

    可现在明知道对面是鞑靼部的人,大明如果让朱棣出面,那对双方而言基本上就等于是宣战了啊,这一点不仅仅是朱棣,朱元璋也不太想要在这个时候和鞑靼部真正的成对立状态。

    反正边军已经足以应对那些骚扰



第五百九十四章 操碎了心的朱棣夫妇
    朱棣对于自己手下第一大将如此悠闲翘班那叫一个羡慕啊。

    但是无奈他身为燕王,本身的肩膀上就有不小的担子,葛洪是能力不俗,也能帮他分担一些,可他终究不是朱棣本人,不能替朱棣做决定,也没有办法越权行事。

    况且这葛洪本事能力是有的,但人品这一点却在朱棣这里挂上了一点小小的问号。

    原本以为葛老长史教育出来的子嗣本身便是德行无缺之人,可渐渐相处久了,葛洪在长史的位子上也坐了一段时间。

    朱棣这才发现原来葛洪这小子本身竟是个贪财的主,和清高的葛老长史完全就是两个人啊。

    不过好在葛洪也只是小贪,相比之下他的才学更为令人看重,所谓瑕不掩瑜,更何况只是一些小小的毛病罢了,朱棣心中的那点不悦也早就被他处理事务的效率所打消了。

    只是朱棣没有想到,在不久以后,这位原本小贪的葛洪葛长史,却逐渐变得胃口奇大贪无止境,最后更是为了贪而做出背主求荣的事来。

    当然了,这些乃是后话,现在暂缺不提。

    就说当下葛洪虽然有点小毛病,但本身能力确实足够亮眼,也足够掩盖他的那一点点小瑕疵。

    然而就算有葛洪帮衬着,朱棣本身还是不能随意走动。

    原本他们藩王要求上倒也没有这么严格,可是前几年不知道怎么突然间朱元璋就下令各地藩王需要遵守的条例一下子多了起来。

    上上下下前后规矩多达数十条,让很多藩王一下子都难以适应。

    起初朱棣是在外领兵作战的,自身在北平燕王府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倒也没有太留意这方面的事情。

    而现在大明暂停了对外征战事宜,朱棣一下子就只能在北平待着了,一时间便被这条条框框舒服的有些难受,但却没有办法改变,毕竟这是他自己老爹当今皇帝陛下朱元璋亲口所下诏令。

    事后朱棣才得知这些针对藩王的规矩条陈竟是在金陵城他那个侄儿提出来的,或者说就是因为朱允炆的一番谏言,才使得大明朝这么些在外就藩的亲王一下子变得十分拘谨起来。

    不过面对未来的皇帝,这些亲王们倒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如果亲王朱樉那个浑人还在话说不定还能闹出点动静,但现在毕竟已经病逝了。

    对此朱棣心里到时有些不太高兴,但也没有太过强求改变。

    毕竟从原则上来讲,这件事还是有利于大明的。

    如果任由藩王权力过大,对皇权的影响就十分不好。

    如今的皇帝是藩王的父亲,但将来的皇帝可平白比他们这些亲王低上一辈儿,也许是为了防范未然吧,如此做法倒也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规矩多了,朱棣有事闲不住的性子,这整日憋在燕王府里就足以让他闲出病了,又不可能真的违反规矩。

    而且政务方面的事情也破让他心神不定,一时间朱棣就想找个发泄口宣泄一下。

    这不正好,朱棣长女朱玉英,也就是张枫的大徒弟。

    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棣给她招募了一个仪宾,也就是找了一个上门女婿嫁了出去。

    正好其怀胎产子,为朱棣诞下了小小外孙女,让燕王府为之庆贺一番。

    王府郡主招婿,虽然比不上世子娶妻这般看重,但朱棣对子女的疼爱在那摆着呢,大女儿怎么说也算是嫁人了,还是她自己挑选的夫君。

    如今又喜得麟儿,正巧朱棣正闲的发慌,哪能不大肆张扬一番。

    还特意邀请北平众官员去燕王府入宴做客,看那样子定是要好好庆祝庆祝了。

    不过这中间却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当夜宴席摆酒庆贺,朱棣也没有摆自己燕王的架子,下面的官吏虽然不能太过放肆,但总归也不会太过紧绷,大家吃好喝好玩玩乐乐心情也是不错。

    好巧不巧朱棣抱着自己的外孙女和张枫撞了个正着,本着这小娃娃也和自己有点亲戚关系,张枫上前正想逗弄一番。



第五百九十五章 洪武三十年的小插曲
    自从上次燕王府晚宴之后,张枫每天的行事规律就变得异常简单。

    早上去燕王府点卯报道,然后巡视宿卫巡视王府各处,待午时过后一般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张枫便溜溜达达的回府,算是结束了这一天的差事。

    当然了,朱棣这里如果有事向传张枫还是得去的,不过明显朱棣和燕王妃两个人心里头都清楚是他们的那天晚上的激将法起了效果,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打断张枫好不容易激起的性子。

    要知道徐曦和张枫这夫妻俩,一个比一个面皮薄,中间那层窗户纸谁都不太愿意捅破,这要不是一激之下让张枫起了性子,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们二人的子嗣诞生,说不得完全就要随缘了。

    而这次就不一样了,有目的的行为总比无意识的举动要来的更加主动。

    张枫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是辛勤劳作,奋恳耕耘,所谓出一份力有一份收获,反正张枫是认为多来几次终究会有那么一次中标的说。

    搞得这段时间徐曦每天早上都显得异常容光焕发,被滋润的好像年轻了好几岁似的,让燕王妃都有些羡慕,时常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家王爷。

    朱棣在这种时候总是尴尬的咳嗽两声便悄悄地溜走,还十分后怕的锤了锤自己的腰,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虚汗。

    要知道他和张枫可不一样,那个从小就身体倍棒药浴沐身张大的人,朱棣怎么可能和他比得了。

    张枫能夜夜笙歌,朱棣要是也和他一样,那迟早要搞得自己虚脱精气消耗殆尽,甚至连腰板都要撑不住的。

    燕王妃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只是心里头有些羡慕自家妹妹而已,倒也没真的打算让朱棣付诸于行动。

    不过为了能早日让徐曦摆脱那些不好的名声,让那些长舌妇人不在有资本嚼舌头根。

    徐妙云是隔三差五的就找徐曦谈心,这美曰其名的谈心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姐姐对妹妹私生活的关注。

    还给徐曦出招,什么吃药等等一系列方法,不管是出自名医还是民间土方,反正只要是徐妙云能弄到的全都一股脑的告诉了徐曦,让徐曦这段时间对燕王府是避之不及,生怕再见到自己那个焦急不已的姐姐。

    这种生孩子承继香火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什么土方子良方子,张枫本身就是医道中人,虽说在这一科并不擅长,但也知晓在夫妻双方身体并无问题的情况下,这子嗣后代是迟早的,只不过差别在于什么时候回来而已。

    燕王府里也就是这件事值得他人关注了,搞得最后整个王府好像都知道宿卫统领大人正在积极的造人中。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朱棣夫妇却做旁观者,反正只要能让张家香火有须,让徐曦身上妇道之名得正,他们俩或者说燕王妃的用意就达到了……
1...127128129130131...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