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果不其然,锁链的钥匙口中正插着他的那把钥匙,竟然不知怎么就到了这里,还打开了牢房的大门。

    这是听起来怪有些吓人的,毕竟钥匙不可能自己张腿跑了,还自己能跑到这里来牢门吧。

    但这牢头却好像明白了什么,关键点就在于那个和知府大人一起进来的人,那位不明身份却被马文昭尊敬对待的大人绝对不是什么善茬。

    能悄无声息的从自己腰中摸走这把钥匙,自己还一点反应都没有,而且还在短短时间里屠杀了这么多的人,这能是一般人会做出来的事情吗。

    至于自家知府大人,开封府衙里谁不知道马文昭马大人是科举出身,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家,要说书生意气还有,但挥刀舞剑那是纯属扯淡,没看到马大人最喜欢的就是坐着品茶吗,谁家练武之人那样惫懒悠哉。

    所以牢头很清楚,整件事情的问题所在便是那不知身份的汉子,而这种人明显不是他们这开封城能够留住的强手,肯定是来自京师之中,那些朝廷里隐藏的手段,没准就是那传说中威名赫赫的锦衣卫呢。

    不得不说,这牢头做了这么多年,也能做到知微见著了,最起码他误打误撞的猜测倒还真是对了,金丹阳可就是地地道道的锦衣卫千户啊……

    然而当这些狱卒们整理尸体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令人奇怪的事情。

    这看起来血腥异常的场面,竟然全都是因为鲜血的无尽流淌所致,然而真正在那些人尸体上的伤口却异常隐秘,甚至除了那被金丹阳一剑贯喉的中年汉子意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极为细小的伤口,若不是有鲜血流淌痕迹作为依据,这些狱卒们想要看清楚还真是不容易呢。

    种种迹象表明,杀人者武功之高绝非常人,手段之精准也异常罕见,这时候牢头心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甚至还有点隐隐的小兴奋。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幕中(中)
    马文昭有些浑噩的跟着金丹阳一路走出了开封城府衙,那些差役眼见自己知府大人和朝廷上差大人出了门,他们也不好多问,只能默然的跟在身后。

    等到这一行人来到开封城东门的时候,马文昭这才回过神来,还没等他搞清楚现在是什么状况的时候,就听到金丹阳站在城楼上叫他的声音:“马大人还在等什么,还不上城来与我一到候着。”

    ‘候着’

    马文昭一时有些疑惑,但脚步却没有停下,匆匆的走上了城门楼来到金丹阳的身边,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向城外官道的方向,却不知道这位朝廷上差大人在看些什么,可马文昭敢肯定,上差如此行事定然有他的用意,反正现在局势已经不在他这个开封知府的掌控当中了,甚至他敢确定就连整个河南布政司的布政使大人,按察使大人,乃至各卫所指挥使大人都不敢说这开封城发生的事情在他们的掌握当中。

    日挂天头,太阳就这么在马文昭的头顶上挥洒着光辉,可是此时马文昭只觉得身上寒意阵阵,尤其是站在这刚刚杀完数十人却还谈笑风生的朝廷上差身边,那一股股凉气更是从他的后背开始冒出,就连额头上都渐渐浮现出了冷汗。

    正待马文昭掏出绢布准备擦一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身旁金丹阳的身形略微一晃动,稍稍的那么往前倾斜了一下。

    这到引起了马文昭的注意,让他不由得也跟着向前探头看了过去。

    这一看可不要紧,当场就差点把马文昭给吓瘫了,手中的帕巾都没有握住,直接从城楼上掉了下去。

    在马文昭眼中看到的这一幕实在是太有些骇人了,毕竟换了谁突然发现自己视野当中出现了大批人影晃动的景象都会觉得吓一大跳,更别说这人头攒动,就马文昭这眼神便能粗略的看出有数万人之多。

    天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出现在开封城外的,又为什么一个个披甲着装杀气腾腾的样子,而且眼神不错的马文昭还看到真切,那阵列两翼尘土飞扬风沙卷起,正是大批的骑兵运动的迹象,别看他是科举出身,但当初有幸见识到朝廷北伐大军调动出征,虽然和眼前这种相比较是强大的很多,但那时马文昭还是入京赶考的学子,更是只远远地看了个模糊样子,哪有现在这数万大军直扑眼前来的令人震惊。

    这要不是眼前士卒身上穿的大明军卒制式甲胄,打着的是大明官军的旗号,马文昭都有可能吓得令人赶紧封闭城门呢。

    可他这里是挺住了,城下的守门校官哪见过这样的场景,当场便慌了神,也顾不得观察眼前这支队伍到底来自哪里归属何方,直接命令手下人反立刻封闭城门,生怕出现什么差错,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也幸好,这校官知道知府大人就在城门楼上,在大门封闭的时候还派人上去通秉了一声,看看是否有别的吩咐。

    而此时马文昭心里犹在震惊的状态,虽然他猜测出可能这就是金丹阳到此处所要等待的的人,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是数万大军啊。

    不过好在马文昭还没有真的慌了神,立刻下令停止关闭城门的举动,反而命令手下驱逐城门百姓,大开城门以迎接,也免得出现什么骚乱。

    毕竟这开封城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战火了,尤其是这兵临城下的一幕,实在是有些令人心神动摇,万一百姓们因此惶恐不安,他这个开封城的地方父母官得做好一切的防备措施,他可不指望这朝廷大军能够听自己的指挥。

    “怎么样马大人,本官说了待会就有你忙的时候,现在证明本官说的没错吧。”天知道金丹阳怎么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开玩笑,反正马文昭是半点想笑的意思都没有,也没功



第六百四十九章 幕中(下)
    上半场已经过去,属于金丹阳的舞台已到了谢幕的时候,现在则是下半场刚刚开始,自然是有另外的主演登台续上。

    而这主演自然就是正缓缓向开封城方向开进的朝廷大军主将,曹国公李景隆是也。

    至于为什么他会突然率领朝廷大军出现在这开封城之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原本计划中便定好的。

    最初黄子澄德的计划是先派人接触朱有爋,然后再进行后面的事情,以徐徐图之算计周王朱橚。

    可朱允炆却觉得这样太过缓慢了,或者说是他在朱棣那里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十分不好受,这才想要立刻做出一些成效来,所以对黄子澄这个计划做出了一些改变。

    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由李景隆率领的五万朝廷禁军卫士出现在开封城外,前半段金丹阳所做的依旧是按部就班,只是原本应该送到金陵城再行合计的罪状,这一次是直接交到了李景隆的手里,以尽其用。

    早在金丹阳出发之后不久,朱允炆就下令李景隆率领大军北上,名义上是为了北上戍边换防练兵,提高京城附近禁军的战斗力。

    可实际上这五万大军却悄悄的偏离了既定路线,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河南布政司境内,开封府之前,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这开封府里周王朱橚而来。

    周王朱橚是先帝皇五子,喜好医道却不喜兵事,本身虽然不是靖边塞王之一,但手里也有近三万之众的亲王护卫,这些可都是由朱橚亲自掌管的军事力量。

    而朱允炆之所以派出五万大军,也正是为了保险起见,万一事情出现了什么大的变故,这五万对上三万,胜算方面却也是不低的。

    不过明显现在就李景隆的观察力看来,自己带着的五万人估计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他麾下的大军本来就是打着北上换防的旗号,再加上是京师禁军,自然没有谁会多管闲事时刻盯着,所以当他悄然率领麾下绕到开封城前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反应过来。

    就连开封知府马文昭都是被金丹阳带着才有幸第一时间发现这支朝廷大军,那更别说现在一心扑在天下名医大会上的朱橚了。

    这位周王爷还在整理各个地方名医的名册,还整准备宴席大会的场地呢,忙的都已经焦头烂额,怎么可能还有闲工夫注意到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呢。

    更别说了,朱橚千算万算也不可能算的到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的计划,也更加不可能清楚自己成为了新帝削藩大计中的第一个下手目标,所以此时全无防备的样子,整个周王府当中除了千余名王府内卫,完全没有什么其他的战斗力量。

    至于那近三万的王府护卫军,此时此刻还在开封城外的一处驻扎地点老老实实的待着呢。

    毕竟他们虽然是朝廷卫所编制,但实际是由周王朱橚掌管,但这样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这坏的一点便是没有朱橚的命令他们哪里都去不了,少了很多地方卫所士卒的那般自由的样子,却也是有更多的薪俸弥补。

    现在就是这样的弊端显现之时,他们这里和往日依旧该操练操练,该如何如何,却不知开封城的另一边早就出现了数万朝廷大军,更不知道这数万朝廷大军原本是冲着他们来的,只不过李景隆发现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他只需带着麾下亲卫点上数百甲士估计就能拿下周王府来。

    所以李景隆直接命令大军停歇城外,自己的带人进城准备办差,要知道他这怀里不仅揣着金丹阳搞到的那重要罪状,还有与之相匹配来自陛下的亲笔诏书,这诏书可是独独为了周王朱橚准备的。

    只于匆匆忙下了城楼的开封知府马文昭,李景隆只是报上了自己的名号甩出朝廷领军大将的兵符,这家伙就老老实实的待在一旁不敢言语了。

    换了谁谁不害怕,尤其是李景隆这些人气势汹汹的样子,大张旗鼓的做派,今日的局势绝非一般,马文昭很清楚自己这个知府小官在这里面什么都算不上,还不赶紧立刻离得远远地,也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要知道先是朝廷上差锦衣卫千户就够唬人的了,现在又是大明曹国公李景隆大将军,整整五万朝廷大军停在开封城下虎视眈眈,这等场面马文昭一辈子可能就只会见到这一次,反正他也没有资格掺和进去,与其不识抬举的冒然行事,还不如明哲保身躲在一旁老老实实的看戏呢……

    料理了马文昭之后,李景隆命令麾下亲卫进程,浩浩荡荡一行人骑着马便朝向周王府而去,就算是不知情的人也能看到出来他们的来意不善。

    这时候也没有人说什么城内严禁纵马奔驰了,真要是有哪怕是也嫌自己活得太久了,脑袋估计是想要搬家了,除此之外也就是傻子才会在这种时候跳出来找不自在……

    虽然李景隆他们抵达开封城时十分隐蔽,但这进了开封城还这般浩浩荡荡没遮没拦的样子,周王府再一点消息都收不到的话,那也就别说自己是大明亲王府邸了,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原本还在清点需要宴请名单的朱橚匆匆带着手下人来到了王府门前,准备看一看这到底是谁竟然如此行事,还明显是奔着他们王府而来的。

    不过朱橚本身是早就出去就藩的王爷,就算是和李景隆见过几次,那也是在他小的时候了,更别说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也经历了沙场磨炼,和以前更是大大的不同。

    &n



第六百五十章 王府西垂如残阳落幕
    诺大的开封周王府,就在这一纸诏书之下仿佛变得十分脆弱,毫无抵抗能力似的。

    相比前段时间落魄慌张讨回府邸的朱有爋,此时这家伙趾高气昂的从紧闭院落中走出,好像打了什么大的胜仗似的。

    周王朱橚被抓,也就是自己的父王被朝廷下旨拘捕,论到朱有爋这里不仅没有半分沮丧哀痛的神情,反倒是高兴的庆祝自己重获自由,和周王府内其他人悲痛难以置信的表情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现在朱有爋还得去一趟王府前殿,他得亲自现身证实那罪状上签字画押的是他本人,这是李景隆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既然能暗中和朱有爋做交易,那就得做戏做全套,现在可不能随便让朱有爋走了,万一这家伙事后大嘴巴胡咧咧,再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让天下间众藩王该怎么看待天子陛下,怎么看到朱允炆这位帝王。

    是不是强行污蔑构陷自己的皇叔,这话谁说了都不算数,必须要有一个人将这件事给背负到自己的身上,而朱有爋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不过这件事可不能明着和朱有爋将,放在台面上和暗中引导的代价可不一样,哪怕朱有爋再傻也很清楚自己如果背上这样的罪名可就麻烦了,最起码将来朱允炆想要时候收拾他都有很好的借口。

    所以一切只能慢慢的引着走,让他自己主动钻到套子当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将朝廷从这件事摘出去,最起码明面上朱橚被抓的最根本原因是自己次子检举的功劳,可是和金陵城大明天子朱允炆没有半分关系。

    而且李景隆也清楚朱有爋的德行,这一点自然是从金丹阳那里了解到的,相比统兵作战,他还是很相信锦衣卫这些人对于观察入微识人断明那可是有一手,既然金丹阳接触过朱有爋,也评价了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甚至脑筋还有点不好使,那李景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果不其然,这朱有爋来到前殿之后那番做派,耀武扬威是趾高气昂,就好像他跟周王府是多大的仇人似的,恨不得自己的父王彻底完蛋了才好。

    甚至还一副幸灾乐祸的嘴脸,让原本难以置信自己弟弟竟然构陷父王的朱有炖都心灰意冷,更别说此刻已经脸色发白精神虚弱的周王朱橚了。

    可朱有爋哪会在乎他们俩的感受,这时候就连从小疼爱他的母妃朱有爋都没放在心上,完全是沉浸在自己重获自由,从小不关心自己乃至对其生出厌恶情绪的父王被羁押而感到开心愉悦,真是端的不为人子……

    但李景隆此时就需要朱有爋保持这样的状态,越是嚣张越是忘形得意越好,这样也省的他多费脑筋还要想着怎么算计朱有爋。

    现在其正是开心到不行的状态,李景隆只是稍稍引到了两句,朱有爋就大包大揽的将整件事情全都挂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倒不是朱有爋此时糊涂了高兴到没了脑子,实在是他还以为现在这样的状况正是金丹阳所说必要时候的表现呢。

    所以哪怕是李景隆都觉得事情顺利的过了头,却不知道这里面有不少金丹阳的功劳,若是没有那夜前前后后的表现串联起来,朱有爋又怎么可能这么配合。

    那这件事的基调便确定了,主导朱橚被抓的人就是他的次子朱有爋,朝廷只不过是依法办事为民解忧而已,反正就是做了坏事还站在正义的一面。

    毕竟百姓们对于一个亲王倒台不倒台的兴趣到是不大,至于开封城一



咕咕咕,鸽一天。
抱歉,见谅。想和更



第六百五十一章 削藩(一)
    “听说了吗,咱开封城周王爷被抓了,还被人给押送去了金陵城,据说当日那阵势简直不得了啊!”

    “是啊,是啊,我也闻好像是朝廷上面特意派人来的……”

    “对对对……”

    街头巷尾,酒肆茶楼,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闲聊谈趣互相八卦的声音,尤其是这开封城才刚刚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前代周王爷被抓,这消息绝对够令人震惊的。

    着手准备一件事往往需要很多先期条件,当然也免不了很多的后续手段,而朱允炆将能想到的全都给李景隆带上了。

    先是批捕周王朱橚的诏书,这一点很关键,可以说和那一张有朱有爋签字按手印的罪状一样关键,因为没有这诏书便不可能当场拿下朱橚,也就代表着会给他以喘息的机会,这就是变故丛生的时候,也正是为了防备着一点,以免出现另外一些麻烦和不利因素,所以才特别需要这诏书,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紧接着就是敕封周王府王世子朱有炖为新任周王的诏书,也就算是将这件事在另一个封面盖棺定论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初代周王有罪,自然有新任周王承袭爵位,更是间接表明了朱橚的下场,绝对不是什么好过的结局。

    而且不光是朱有炖,烦周王府年岁到线的子嗣,一应都有敕封,这就是本着将周王府彻底打散的目的去的,毕竟有可不是人人都是朱有爋,为了以防万一,也是防着二代周王朱有炖心中不忿暗中勾结聚集力量,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商议之后才有此决定。
1...141142143144145...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