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其实齐泰的建议朱允炆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可说实在的,这话到底也没有什么问题,反正对于朝廷而言并无实质性的损失收益,那么依照齐泰所言,多留一段时间以防真的有什么变故也未尝不可,只是朱允炆觉得如此拖拖拉拉面子不太好看,毕竟朱棣仍然是他的叔父辈,哪怕他是当今天子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

    但既然齐泰都求到跪下的地步了,朱允炆也就点头应允了,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先修书一封送到北平去,这就要麻烦自己的黄师了,他可没心情写这样的诏书。

    能替天子分忧,黄子澄自然竭力而为,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诏书上言辞模仿一下陛下的语气便是,想来朱棣那方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朝廷都准许了你们的请求,哪还想要多要求什么,见好就收的道理懂不懂,没准将来削夺你燕王爵位的时候还能手下留点情呢……

    事已至此,方孝孺手头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处理,自然是先一步告退,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他可是早早就离开了此处,明知道这殿里基本上都不待见他,何必还要留下看人脸色呢,早点离开免得自己心里还不舒服。

    不过就在方孝孺刚走没一会儿,黄子澄正提笔为朱允炆拟写诏书的时候,齐泰却又悄悄地跑了回来。

    “陛下,臣还有一事请奏!望陛下采纳恩准!”

    “哦齐卿家尽管说来,朕听着。”

    朱允炆也是有些无语自己这位齐尚书,什么事至于这么偷偷摸摸的样子,明显他是为了避开方孝孺的,看样子这两位心腹之间是真的难以和平相处了啊。

    “经此一事,臣深觉朝廷对于北平燕王府的消息掌控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有很大空缺在里面。”

    齐泰这么说,原本还兴致缺缺的朱允炆顿时有了精神,就连在一旁写诏书的黄子澄都分出一点精神侧耳倾听。

    “臣以为,光凭这北平布政使张昺和指挥使谢贵二人远远不够对燕王府的渗透观察,甚至他们所见到的必然是燕王府想要让他们见到的,至于真正属于燕王府内部的人,朝廷手中可是一个都没有的……”

    话说的没错,可朱允炆却觉得事情并非如此,因为除了张谢二人以外,不是还有蒋瓛的锦衣卫吗,虽然他不怎么待见这个指挥使和锦衣卫整个衙门,但是关于藩王府的内部情报方面,可还要依仗无所不能的锦衣卫才行。

    不过没等他说话,齐泰便飞快的借着阐述道:“臣知道陛下要说什么,是,锦衣卫的确手段不凡,能够在各处藩王府中安插情报密谍,可是陛下您要想一想,单靠锦衣卫的人真就足以确保全部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狡兔尚有三窟,而朝廷对于藩王府中的情报来源实际上只有区区两处而已,这可是万万不够的!”

    朱允炆到没有被齐泰打




第七百二十三章 贪已成性
    北平燕王府长史司右长史葛诚,从自己主子燕王手里接了任务,带着病重燕王的请求文书送到京城天子手中,以达到让三位燕王府世子回返王府的目的。

    现在葛诚到了京城,文书也送了上去,虽然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面呈圣上,却也办妥了燕王朱棣嘱咐他事情的一半程度,此时葛诚心里算是有底了,最起码不管事情成败与否,等到回了北平以后,他该有的赏赐应该是不会少的,毕竟算起来计划的成败是姚广孝的谋划,和葛诚这个送信的人挂不上什么联系,再者说了,整个燕王府现在知道朱棣身体真实状况的人绝对不超过一掌之数,而葛诚却是恰好不在此列。

    说到底,朱棣虽然倚重葛诚的能力,他也却是有足够的底气说自己将燕王府内外大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可葛诚这人最大的缺点却是始终让朱棣有些不太放心。

    贪,还不是一般那种简单的贪,葛诚是什么都贪,什么都想贪,贪财贪色贪权,贪心程度为朱棣平生所见之罪,还没有哪个人能够像葛诚这样贪婪的。

    可葛诚的贪是个人的劣根性,他自己还是可以强行抑制住的,也正是因此,朱棣才继续让他留任右长史的位子,平时一些细小的琐事贪掉也就没有放在眼里,反正葛诚很清楚,什么该贪什么不该贪,这一点他可是明确的很。

    但这样终究还是掩盖不了他的个人问题,所以哪怕以前朱棣还算是倚重于他,可始终未曾将葛诚真正的放在自己心中可信任的人当中,甚至他连宿卫司的一些宿卫都比不上,这就是一个人贪婪成性的弊端。

    不过这个毛病是葛诚从小家庭情况所造成,早就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要说什么改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按理说葛老长史一辈子两袖清风,遵循礼道儒风,矜矜业业克己复礼以为仁,是典型的君子之人。

    虽然其为人刻板了一些,做事要求也有些死板不讲变通,到老了更是严重的不行,时常都让朱棣退避,免得被葛老长史逮住就是一通长篇大论的说教,这你还不能反驳,因为人家每句话都是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还都是为了你好,朱棣又不是蛮不讲理的人,怎么可能说翻脸就翻脸。

    可哪怕葛老长史再怎么啰嗦死板固执,堪称燕王府里最硬最丑的那个老古董,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数十年来未曾改变的底线和心中信念。

    然而也恰恰是因此,葛老长史对于自己后代的教导方面就显得有些异于常人,最起码葛诚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有些太过于礼记刻板,而且还一直强调清廉节俭生活。

    如此教育虽然看起来很好,也有可能教导出一个和葛老长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真正君子,可万一要是接受不了这样的教育,内心最终崩溃,而悄然产生了变化,就会如同今日的葛诚一般。

    初接触葛诚之时,指挥觉得此人踏实勤恳,易于交流诚实可信,能力更是不俗,最起码担任燕王府右长史还是可以胜任的。

    可若真要长时间深入接触下去,那么就会发现葛诚掩盖在表面形下之下的那真正恶劣的品性,也就是贪。

    财,色,权等等等等,反正只要是葛诚能够接触到的,基本上都会勾起他心里的贪念,而且只要后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合适的暗棋
    而恰恰就是这个贪字当头的葛诚,便是兵部尚书齐泰口中所说的那个关键人物,也就是他对朱允炆建议,在北平燕王府当中埋下的一颗专属于朝廷的棋子。

    说巧不巧,在确定关于北平燕王朱棣请求之事以后,除了黄子澄留下继续替朱棣拟写诏书意外,方孝孺和齐泰都各有各的事,自然是赶忙离开处理手头上的政务。

    而齐泰才刚刚回到兵部衙门,还没等屁股坐热乎呢,手下就有人来报他刚才嘱托下去的事,也就是打听此次燕王府派遣之人所在何处。

    结果根本不用怎么费心,葛诚就在藩王世子为先帝服丧的礼馆门前转悠,正想着要怎么才能进去见一见燕王府的三位世子殿下呢。

    齐泰也没想到事情这么巧,索性也就不打算派人去将这人请来,还是他自己亲自去接触接触为好,也看一看这北平燕王府到底是不是遍地都是人才,到底有没有他们想象当中的那么难对付。

    这一接触可就不一样了,齐泰这种在官场上打磨了多少年的老狐狸,葛诚这种新人又岂是他的对手,再加上一个朝廷一品大员兵部尚书对你礼敬有加,这已经不是什么虚荣心的问题了,葛诚现在简直就是要飘飘然上天的节奏。

    如此沟通下来,基本上齐泰想要知道什么都清楚的差不多了,连葛诚自己的老底都没透了个流干净,至于齐泰想知道却不得而知的,那也就是朱棣根本不会让葛诚知晓的事情,所以现在齐泰掌握的一些关于北平情报方面,也就是葛诚手里掌握的这些,多了还真就是没有了。

    如此轻易的就被朱允炆心腹重臣,朝廷兵部尚书敲开了嘴巴,就是葛诚自己根本就没注意这些,或者说他贪的性格又表现的过分了。

    贪财贪色贪权是贪,贪图心中虚荣表现,和朝廷一品大员侃侃而谈这一样是贪,在贪的情况下,葛诚哪里还记得什么朝廷和燕王府之间的关系了,就算是还有点想法,也基本上全都被抛到了脑后,这就是朱棣所不能掌控的事了。

    而齐泰脑中则就有了另外一个想法,即是他随后向朱允炆所建议在燕王府埋下一颗属于朝廷专属的棋子,为朝廷提供重要的情报。

    现在,站在齐泰眼前的葛诚就是他觉得最佳的人选了,正如朱棣控制葛诚的贪念一样,齐泰在探明了他的老底之后,也深知葛诚这个人性上的缺点,自然也就要想办法着重从这方面下手。

    既然你葛诚贪吗,那朝廷就给你想要的。

    金银财宝,大明整个天下都是当今天子的,他燕王朱棣光靠着北平的奉养能有多少赏赐与你,这简直是烛火于皓月相争,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比较。

    美人良色,那更是不得了,天下何其大,北地风色江南娇柔,想要什么样的美色不都有,只要葛诚提出要求,朝廷都能应允。

    而关键的权力方面,正如葛诚自己都很清楚的一点,他在燕王府已经做到了顶点,长史司右长史的位置就到头了,再往上的左长史要朝廷认可,现在基本上是没戏,那整个王府属官当中,其实是要以葛诚为尊的。

    可如果葛诚归顺了朝廷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假以时日,等到燕王府被削夺藩王爵位之后,朝廷承诺必会将你葛诚调出来,这样哪怕是从小小的知县做起,那将来升迁的高度也绝非在燕王府长史司能够相比的,朝廷有多大的广度,小小燕王府又有多大,这还用说明白吗。

    &n



第七百二十五章 拖延
    此事如果办成了,必然是极有利于朝廷的,且对削藩大计的影响亦是有不小的未知数,所以对此朱允炆还是十分上心的,也应准齐泰负责实施这个计划,既然刚才他们两人已经有过接触了,这之后的进一步试探自然也就交给齐泰更适合一些,铺垫都不用打,说不定还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

    得到了朱允炆的许可,齐泰自然是满心坏心的告退离去,准备筹划如何才能彻底将这位燕王府右长史给拉入到朝廷的阵营当中,这在他看来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甚至连三位燕王府世子被放回去都没有这个重要,更别说是其他的了。

    见到自己这位同僚兼知己好友的齐泰如此神色,草拟诏书完毕的黄子澄不由得摇了摇头,他倒不是对齐泰有什么别的看法,也并不是对这个计划有不满意的地方,而是仅仅对于齐泰这不遗余力的针对燕王朱棣而感叹一些。

    算一算,在朱允炆的三位心腹大臣当中,他黄子澄不管是建议还是政绩能力,稳坐第一位自然是无可厚非,可对于削藩的问题看法上,黄子澄虽然也是极力赞成削藩,但是他却没有针对哪个藩王的意思,不掺杂丝毫个人感情的在进行削藩大计。

    而后参与到朱允炆班底当中的方孝孺,此人黄子澄也看的真切,朱允炆自己也很明白,这位翰林文学博士,更多只是极尽的忠君思想,天子有什么指示他便怎么做事,天子的态度如何,他的态度就如何,并且还带了几分方孝孺那对古之周礼华夏大邦的崇敬期望,也就是说三人当中,这方孝孺是对削藩计划最不热衷却依旧遵从天子旨意的那一位。

    那么黄子澄自己是夹在中间的,方孝孺是不感兴趣的那一个,自然而然就会有极其感兴趣的那一位。

    也就是兵部尚书齐泰了,这位性格急躁脾气暴烈,处事手段偏向强硬一方的大明兵部主事,也只有齐泰才是真真正正最热衷于削藩的那一个,甚至对于某些藩王的恶性不法之事,他表现的比天子都要厌恶一些。

    这自然跟齐泰嫉恶如仇的性格有关,也和天子心意不无关联,但归根结底,还是齐泰本身的原因,不然何以这么针对天下藩王。

    可不仅仅是对北平的燕王朱棣,不管是周王齐王,还是宁王辽王,只要是大明藩王之列,有威胁性的也好,无威胁性的也罢,手中兵马多的少的都在他齐泰敌视的列表当中,简直就达到了不削不足以平息的地步。

    现在正好有了能够针对北平燕王朱棣的大好计划,如此天赐良机的情况,按照齐泰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放弃,甚至黄子澄都敢断定,如果天子不应允这件事,那么齐泰纵使表面上遵从,但背地里绝对会违背天子旨意,已达到他认为对朝廷最有利的地步。

    如此做法自然算的上是欺君罔上,可齐泰却偏偏有胆子这样做,并非是对朱允炆的不敬之意,而仅仅只是齐泰在这削藩一事上的个人行事风格罢了……

    在得到了天子的准许,齐泰到可以放开手脚的进行与葛诚接触的事情了,这样在原本他所设想的价码上,没准还能多出几层底线来,也好能够更加便宜行事,加大几率为朝廷拉拢到这位燕王府的右长史。

    此时的葛诚尚且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齐泰眼中的目标,而且还是那种势必要成功的一类。

     



第七百二十六章 突如其来的变故
    然而还没等齐泰这边的计划开始实施呢,朝廷上对于放还燕王府三位世子的事又出现了一些变故。

    这一次可不是齐泰找的麻烦,而是当朝魏国公徐辉祖极力反对将三人放还回去,并且还劝谏了很多,说什么燕王府三位世子当中朱高炽性格沉稳内敛,不知其有何思,恐将来为朝廷之患,老二朱高燧性爆裂武勇过人,日后若有不臣之心必成为朝廷大患,如此则万万不能放还三位世子殿下才是。

    徐辉祖说的条条是到,恨不得直接拍板明说了朱棣就不是那种甘心俯首接受削藩的人,直截了当的和朱允炆说明白了,他燕王朱棣必然水造反而已。

    如此说了可是诽谤朝廷藩王的大罪,哪怕徐辉祖再怎么想抱紧了朱允炆的大腿,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糊涂的话,做出糊涂的事。

    可对于放还三位世子的问题上,他确实坚持反对,并且还拉上了李景隆作为自己的助力,必须要保证这三位留在京城当做质子,以达到让燕王朱棣投鼠忌器的目的。

    作为燕王妃的弟弟,和朱棣有姑舅之亲的徐辉祖,他不但没有半点偏袒自己这位姐夫的意思,反而还深刻明白朱棣的内心野望和这位姐夫的为人。

    不臣之心只是小的,说不定将来便会举兵造反,打着什么清君侧的名号,再得到一些藩王的支持,如果那样对朝廷而言简直就是莫大的灾难啊。

    所及徐辉祖在从朱允炆口中得知这件事以后,坚决的反对放回燕王府三位世子,必须要将这三人给抓在朝廷的手里,如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给朱棣一种威胁,以迫使其不会有轻举妄动之意,待削藩结束之后大事落定方可无忧。

    而作为被拉过来当做助力的李景隆,其实他一开始是极大地不愿意,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徐继祖可是他光耀祖宗将曹国公府发扬光大的前路阻碍,现在徐辉祖居然要拉着他来帮忙壮声势,打心底里李景隆是不想的。

    可无奈,相较于内部竞争的局势下,外敌的困扰才更有威胁性,北平的燕王朱棣如何生猛,李景隆可是深有感触的,让谁做大了也不能让这位爷做大,不然对朝廷的威胁可就大了。

    现在如果将这三位世子放回去,那岂不是正好给朱棣放开了手脚,再也没有什么威胁能够限制这位燕王殿下,朝廷必然会面临危险的境地,如此才万万不能这样做。

    所以在大事面前,李景隆还是放下了心里的这点小九九,选择和徐辉祖站在一条战线上,同样坚决反对放回三世子的主张。

    说来说去,这事还是因为朱允炆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关系。

    虽然在奉天殿上他已经和黄子澄等三位幕僚确定了此事的处理办法,可是他心里仍然有着几分隐忧意识,虽然不强烈,可始终存在。

    终于是在徐辉祖入宫面圣的时候,一不小心就顺口说了出去,也就引发了后面的这些事情,导致现在原本已经定好的计划事宜,出现了需要重新商定的情况。

    那这回可就不一样了,原本应该和徐辉祖站在同一阵线上的齐泰也坚决同意要放回三位世子,因为他手上现在准备实施的计划已经快要开始了,眼看着就要在燕王府当中埋下一个极其有利于朝廷的暗棋,还是身居高位的右长史,又怎么可能因为这件事给被耽误了,相较于放回三位世子,能够多一个为朝廷传递情报的关键人物才是齐泰所关心的。

    所以现在是三比二的局面,黄子澄和方孝孺原本就是赞同放回的那一方,现在在加上齐泰一个,这三位心腹重臣还是头一次如此坚定
1...157158159160161...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