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第七百二十六章 突如其来的变故
    然而还没等齐泰这边的计划开始实施呢,朝廷上对于放还燕王府三位世子的事又出现了一些变故。

    这一次可不是齐泰找的麻烦,而是当朝魏国公徐辉祖极力反对将三人放还回去,并且还劝谏了很多,说什么燕王府三位世子当中朱高炽性格沉稳内敛,不知其有何思,恐将来为朝廷之患,老二朱高燧性爆裂武勇过人,日后若有不臣之心必成为朝廷大患,如此则万万不能放还三位世子殿下才是。

    徐辉祖说的条条是到,恨不得直接拍板明说了朱棣就不是那种甘心俯首接受削藩的人,直截了当的和朱允炆说明白了,他燕王朱棣必然水造反而已。

    如此说了可是诽谤朝廷藩王的大罪,哪怕徐辉祖再怎么想抱紧了朱允炆的大腿,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糊涂的话,做出糊涂的事。

    可对于放还三位世子的问题上,他确实坚持反对,并且还拉上了李景隆作为自己的助力,必须要保证这三位留在京城当做质子,以达到让燕王朱棣投鼠忌器的目的。

    作为燕王妃的弟弟,和朱棣有姑舅之亲的徐辉祖,他不但没有半点偏袒自己这位姐夫的意思,反而还深刻明白朱棣的内心野望和这位姐夫的为人。

    不臣之心只是小的,说不定将来便会举兵造反,打着什么清君侧的名号,再得到一些藩王的支持,如果那样对朝廷而言简直就是莫大的灾难啊。

    所及徐辉祖在从朱允炆口中得知这件事以后,坚决的反对放回燕王府三位世子,必须要将这三人给抓在朝廷的手里,如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给朱棣一种威胁,以迫使其不会有轻举妄动之意,待削藩结束之后大事落定方可无忧。

    而作为被拉过来当做助力的李景隆,其实他一开始是极大地不愿意,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徐继祖可是他光耀祖宗将曹国公府发扬光大的前路阻碍,现在徐辉祖居然要拉着他来帮忙壮声势,打心底里李景隆是不想的。

    可无奈,相较于内部竞争的局势下,外敌的困扰才更有威胁性,北平的燕王朱棣如何生猛,李景隆可是深有感触的,让谁做大了也不能让这位爷做大,不然对朝廷的威胁可就大了。

    现在如果将这三位世子放回去,那岂不是正好给朱棣放开了手脚,再也没有什么威胁能够限制这位燕王殿下,朝廷必然会面临危险的境地,如此才万万不能这样做。

    所以在大事面前,李景隆还是放下了心里的这点小九九,选择和徐辉祖站在一条战线上,同样坚决反对放回三世子的主张。

    说来说去,这事还是因为朱允炆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关系。

    虽然在奉天殿上他已经和黄子澄等三位幕僚确定了此事的处理办法,可是他心里仍然有着几分隐忧意识,虽然不强烈,可始终存在。

    终于是在徐辉祖入宫面圣的时候,一不小心就顺口说了出去,也就引发了后面的这些事情,导致现在原本已经定好的计划事宜,出现了需要重新商定的情况。

    那这回可就不一样了,原本应该和徐辉祖站在同一阵线上的齐泰也坚决同意要放回三位世子,因为他手上现在准备实施的计划已经快要开始了,眼看着就要在燕王府当中埋下一个极其有利于朝廷的暗棋,还是身居高位的右长史,又怎么可能因为这件事给被耽误了,相较于放回三位世子,能够多一个为朝廷传递情报的关键人物才是齐泰所关心的。

    所以现在是三比二的局面,黄子澄和方孝孺原本就是赞同放回的那一方,现在在加上齐泰一个,这三位心腹重臣还是头一次如此坚定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休
    事情出现了分歧点,这样就没有办法按照原先的计划继续进行,那么不仅是齐泰这边联系葛诚的问题上要出现迟滞,就连黄子澄都觉得那已经发派下去送往北平燕王府的圣旨是不是要先追回来再说,免得朝廷这里出现不相符的事情。

    万一天子真的被魏国公徐辉祖等人给说服了,那么前后诏书的驳逆相反,这简直是天子在扇自己的耳光啊,到时候让各路藩王怎么看,让天下臣民们怎么看,无形之中就是对皇权威严的一次消弱,还是朱允炆自己动手的结果。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商讨出这关于放还燕王府三位世子的问题,到底是按照原先商定的执行,还是朱允炆转变想法,决定继续扣留三位世子,相信魏国公徐辉祖的谏言,在手里保留一份针对朱棣的人质。

    可无奈的是,现在正反两方,黄子澄这边三人和徐辉祖李景隆那边了两人基本上呈持平的状态,谁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说服对方,那就更加不会彻底让陛下彻底决定下来,所以整件事情就这样悬而不决,一直僵持着。

    但如此没有彻底定下基调的处理问题,才是朝廷商议的大计,这样拖拖拉拉的行事风格,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好一个诺大的帝国,且十分对朝政天下大局不利,甚至还会影响到更多更多的事情,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那一点。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话,大明天下之地广宽纵,其中恒错交接之事何其多,真以为朱棣的上请文书只关乎于北平燕王府一家吗,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不是一件两件啊。

    然而事情依旧是没有能够真正下定结论,反正徐辉祖就是联合李景隆,咬死了谏言说不能放回燕王府三世子,不然就是平添给朱棣自由之身,毫无威胁把柄的朝廷肯定压不住那个在北平做大的燕王。

    黄子澄等人自然是极力的反对,双方罗列出种种证据原因,各有各的说法论调,但最根本的思想决策却是怎么也不可能这般轻易就被对方说服的。

    别提此时因为葛诚之事而改变想法的齐泰,但是作为三心腹之首的黄子澄,他所认准的事情又岂是真的畏惧世袭国公府的,纵使徐辉祖李景隆两家祖上再怎么辉煌谣言,那也是他们祖上父辈的功绩,和这一代人还有着差距,黄子澄自然是无需太过在乎。

    如此下来,最后犯愁的可就是当今大明天子朱允炆了。

    一面是和自己理念相同能力不俗的心腹重臣,且这还是三人头一回如此坚定地站在了一条阵线上。

    另一面则是和朱允炆必须要拉拢的勋贵国公一系,或者说现在是这两位国公府也有意向朱允炆靠拢,保持坚定的皇室正统忠心。

    虽然别看朱允炆当朝之后十分的倚重文臣,并且还将六部尚书之职从原本的二品给硬生生提到了一品,进而贬低了武将的地位,让原本一些开国元勋都心有不忿之意,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原本应该坚定和武人站在一起的国公府,这一次却将他们那些父辈早年的老部下给卖了个干净,为首的魏国公徐辉祖和曹国公李景隆两人,全都是不偏不倚的追随朱允炆步伐,消弱武人跟着,高捧文人也跟着,好像完全已经忘了他们这国公世袭之位



第七百二十八章 累死累活徐辉祖
    大殿之内的议事不断,只是这针对是否放还燕王府三位世子的问题上,仍然还是要处在保密的阶段。

    那由黄子澄拟写的诏书也被收了回来,原本定好的召见燕王府来使,也就是葛诚的事也不得不厌恶下去,齐泰那边更是心急如焚,生怕这耽误的久了,葛诚就不好掌握,到时候的损失可就更大了,哪里是现在讨论放不放人的利益得失能够比较的。

    但是,说服不了就是说服不了,齐泰和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三位虽然是朱允炆的心腹重臣,可徐辉祖和李景隆的地位也不差,甚至还要比他们二人高上一些。

    不得不说,来自父辈的余荫这时候还真的好用啊,天子虽然十分倚重文臣,可也不能失去了这两位位于武臣之首位的国公府支持,自然是双方完全争不出个结果来,导致事情根本就解决不了。

    长此以往下去,最终得利的自然就是建议不放人的徐辉祖李景隆二人啊,商量的事没有结果,那自然就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把人放出来,到时候一拖再拖再拖再拖下去,不久算是间接的达成了他们二人的目的。

    就算到最后黄子澄等人占据了上风,取得了放人的确定意思,可恐怕也是为时已晚来不及了,到时候北平方面指不定还会有什么别的想法,真要是将朱棣给逼急了,给朝廷来一个鱼死网破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天大麻烦……

    一日无果两日无果,反正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个结果出来,可心里着急不仅仅是黄子澄等人,徐辉祖他也跟着着急啊。

    他倒不是因为三位世子的问题,这眼下的局势不正合了他的想法,反正悬而不决拖延日久目的也就足够了,反倒现在徐辉祖心里担忧的则是天子和黄子澄等人对于北平燕王府的内心态度。

    这一点如果不摆正姿态,那么将来说一声万一,真要是北平方面起事,朝廷又该怎么去应对,会不会被人打一个措手不及,这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魏国公,徐辉祖很清楚自己的那位姐夫,虽然两人之间有亲戚关系,可是现在既然已经坚定地站在了朱允炆这边,那就不可能准许有任何不利于当前天子的事情发生,所有的威胁都应该被提前拔出才行。

    原本的削藩计划在徐辉祖看来就是极好的,他就等着朝廷削夺燕王辽王宁王等等塞王爵位,把这些真正威胁性很大的藩王爵位削掉,天子的位子才能更加的稳当,不然古时七王之乱八王之乱的,这不是干等着发生呢么。

    可等来等去,徐辉祖却发现朝廷削藩的对象一直都是那些势力较弱的藩王,甚至连麾下三护卫都疲软没有征召齐全的那种,心里这才越来越有些焦急。

    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对塞王下手,徐辉祖都快要当朝问一问朱允炆是怎么想的了,难不成还要留着几位塞王不成,养虎为患的道路没听过吗。

    不过后来紧接着就是削掉了九大塞王之一的代王朱桂,这一下到是让徐辉祖放心了一些,觉得天子还是知道轻重缓急,而后再加上一个手中权力不小却没有位列塞王的岷王朱楩被夺爵,更加让徐辉祖放心了。

    可没想到他还没等到天子对燕王下手呢,这时候突然从朱允炆嘴里听到说要放回在京城应当服孝三年的燕



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家老四
    作为魏国公府的四公子,上有先父徐达武耀天下为第一大元帅,有长兄徐辉祖一心只为壮大公府光耀门楣,更有二哥徐膺绪军功累至为指挥使,所以作为徐达幼子国公府里最小的男儿,徐增寿其实从小就有很重的压力在他身上。

    别看这作为魏国公府的公子挺威风又气派的,家里殷实地位不凡,可实际上徐增寿只要回到国公府里,必然会感到无形的担子加负到自己的身上,甚至最严重的时候都好想要喘不过气一样,哪里有在外面自由自在那般舒服。

    整个魏国公府里,几位姐姐妹妹嫁人的嫁人,剩下的兄长哪里是会宠爱弟弟的,也就二哥还可以和平相处,但唯独大哥,徐增寿是又敬又畏,甚至要比面对自己的父亲徐达还要感到胆怯三分。

    毕竟自徐增寿出世以后,徐达虽然已经位列天下第一帅,可实际上大明仍然需要他这位大元帅出阵应敌,所以论起来真正管教徐增寿的反而是他的长兄,也就是魏国公府长子徐辉祖。

    而徐辉祖本人对于这个幼弟的管教那是相当的严格,根本就没有半分宠溺的意思,国公府的几位夫人也不好出面说什么,毕竟国公爷不在府中的时候,魏国公府一切大小事宜尽皆由徐辉祖做主,这是徐达对自己长子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人认可。

    如此也就导致现在徐增寿一见到自己的大哥就两腿发软,哪怕是没有做错什么事,这心底里仍然有些打颤,完全是莫名的出现。

    可事逼太急必反之,没想到严格管教方法教导出来的徐增寿,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有那么一回事,实际的内在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反而还看起来更加的强烈了呢。

    所以每次当徐辉祖提起自己这个四弟的时候,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好像徐增寿变成现在这幅不着调的样子他心痛的不行,却全然没有想过这里面也有他的几层原因在的。

    而每当回到国公府里,只要徐辉祖发现徐增寿回来了,必然会心中发火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现在的徐增寿已经继承了先父徐达的余荫,官至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职,算起来地位已经很高了,虽然这五军都督府当中有很多承袭父辈余荫为官,可魏国公徐家能和其他的家族相提并论吗。

    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第一公,魏国公府天然就处在高一等的序列,哪怕是最不成器最让徐辉祖心烦的老四徐增寿,也得是都督府左都督的官职,这就是魏国公府的能量,或者说已故中山王徐达的能量。

    可照例来讲,徐增寿休沐的日子才刚过,哪里是会这么早就回到府中来的,想来必然又是提前翘班,手里头又没有什么闲钱,这才没处可去跑回了家,被徐辉祖撞了个正着。

    作为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为了让自己这个四弟能够进去奋起,还特意限制了徐增寿的月俸支取,改成了一日一给且数量极少,目的就是想让徐增寿没有地方去就能老老实实的去当值,这才是徐辉祖在意的事。

    可今日正值在殿内刚和黄子澄等人争吵完,心里有些郁结气闷的时候,却让徐辉祖发现了徐增寿的身影,这简直是气上加气怎么还能忍得了。

    &n



第七百三十章 增寿出马
    提前翘班一时爽,一直潇洒一直爽,反正徐增寿就没有什么心思在那都督府当劳什子左都督,根本就没什么用处,整个五军都督府现在谁不知道,朝廷基本上都快要将都督府给架空了,这是当今天子的政策,注重文士依仗文官,基本上都督府的权力都在向兵部靠拢,现在基本上还在都督府的都督都跟个吉祥物似的。

    除了那几个真正手里还有几分实权的,哪怕是徐增寿这般为都督府左都督,是魏国公府四公子的身份也白搭,每日当值去都督府不是喝一天的茶水就是吃糕点,搞得这段时间徐增寿白白的胖了一圈,这招谁说里去。

    所以打心底里,徐增寿是不愿意再去那都督府干呆着,真的是一点意思都没有,无聊不说还根本就没什么公务需要处理,说实在的,做个吉祥物还有点象征价值,可徐增寿觉得自己当这个左都督就是在虚度光阴啊,简直是无法忍受,这才能够早退离开就离开,绝不多留哪怕一刻钟的时间。

    可徐增寿是这么想的,他的大哥徐辉祖却不这么看,甚至徐辉祖也知道现在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但是这左都督之职毕竟是先父余荫所得,岂是说放弃就放弃的,如此不是愧对父辈愧对先人,更丢尽了他们魏国公府的脸面吗。

    到时候外面在传出来几句谣言,说堂堂魏国公府的四公子徐增寿无能无力,根本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那徐辉祖哪里能忍得了,这种话传出去怕是最生气的就是他的。

    所以这才一天天死盯着徐增寿,就算是住也要给他住在都督府里,不准随随便便就跑回国公府,省的徐辉祖生气。

    不过今天算是徐增寿倒霉,他都跟府里吓人打听清楚了,自己大哥这几日都比较忙,时常在宫中半日半日不回,正是得闲偷空的时候,徐增寿怎么可能放过这种机会,自然是要出来休息潇洒自由一下。

    可没想到这正撞到自己老哥的面前,简直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不是得亏徐增寿脸皮厚脑子反应快,这一激灵的功夫就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借口,不然等待他的还不一定是什么样的待遇呢。

    现在好不容易分散了徐辉祖的注意力,徐增寿真松了一口气,可千万别不能再让自己大哥将视线重现转移回到自己的身上啊,还是赶紧找别的话题,最好是能有足够吸引力的才行。

    这段日子徐辉祖天天在宫里拉着李景隆和黄子澄他们争吵,每一刻得闲的时候,每次都是朱允炆觉得厌烦了,他们才算是能够结束今日的僵持,不然不到闭宫门时比不罢休。

    而今天能够这么早回来,还得说是当今皇太后身体抱恙,朱允炆挂念自己的母后,这才匆匆结束了今日的争辩对持,不然怎么可能徐辉祖这么快就回来。

    可如果没这么快,他也撞不到悄悄回府的四弟徐增寿,这说起来好坏各参半,真是巧合不如偶遇啊。

    不过现在徐增寿可是需要赶紧拉开自己大哥的心神,正好赶上今日早早回来的巧合,徐增寿打算问问这段日子自己大哥到底在宫里做些什么,怎么还有些神神秘秘的,难不成那个皇帝陛下又想出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了

    作为朱棣的妻弟,相比和朱棣关系极差的徐辉祖,徐增寿简直就是称职的小舅子,对自己姐夫姐姐那叫一个亲啊,不然也不会在以前总是往北平跑了,这不就是相互之间亲情浓厚
1...158159160161162...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