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统天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聿天

    一听说有钱拿,这帮平日里还算富裕,却也没富裕到哪儿去的炮手一个个眼睛都瞪得滴流圆,一个小旗粗声粗气地问道:头儿,要是咱们这十炮中了三炮四炮的,怎么说?

    能中三炮,每人赏钱一贯!这总旗挥了挥手,这便是考校你们的时候了!

    小旗一听这个,只觉着肾上腺素往上涌,一贯钱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他们这帮当兵的打死打活,一个月也混不了几个饷银,这会儿少詹事居然给了这个许诺,还不得干他娘的?

    于是乎,这艘船上的炮手都跟着激动了起来,清炮膛的清炮膛,整理火药的整理火药,忙活的不亦乐乎。

    杨尚荆站在远处的一个小凉亭里,看着这些士卒的动作,就叹了口气,前膛炮比起后膛炮来,威力大小暂且不论,光是装弹清理炮膛这些个步骤,就很影响射速,不清理还不行,炮管子里堆积了太多的垃圾,是会炸膛的。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杨尚荆叹了口气,就开始羡慕起那些穿越而来的工科狗了,这年月,大明没有发明出来后装药的炮,西方用的也是前膛炮,一个水平,抄都没处儿抄去。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鼓捣出来也不敢造。

    少爷,你说这十炮能够打中几发?忠叔站在杨尚荆的身后,脸上的神色是饶有兴趣,跟着杨荣走了那么多年,神机营的物件他是见过的,倒也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好奇来。

    杨尚荆摸了摸下巴,叹了口气:南方卫所本就疏于训练,这周乐展虽说抓得还算严格,但也没比寻常卫所墙上太多,再加上这火炮一物着实紧要,更是不曾经常动用,只怕拿到一百文赏钱都难啊。

    忠叔沉默着点了点头,也没有反驳,只是叹了口气。

    轰!

    一声炮响传来,杨尚荆双眼一眯缝,直接看向了炮弹的落点,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江面上和这裸露岩石的距离着实算不上远,但这一炮简直他娘的歪到了姥姥家了,往东偏了接近一里地,差点儿就把一个满脸好奇的围观群众砸成了肉糜。

    实心的铁球子从身上碾过去,也只能剩下一堆肉糜。

    杨尚荆叹了口气:这炮手,确是该补一补算学了,最基础的知识,怕是都没有学好啊。

    说完这话,他转头吩咐杨勤道:去打旗语,告诉江上的战船稍待开炮,那边看热闹的流民尽数往南驱逐,可千万莫损伤了劳力。

    现在这帮流民,在杨尚荆的眼中,可不仅仅是什么功德民望,他杨尚荆现在在黄岩县乃至整个台州府都不需要什么民望,他需要的是合格的劳动力。

    你当这帮流民修水渠什么的,还像以往那样散漫劳作?做梦呢吧,他杨尚荆可是直接从巡防千户所里面调了合适的人手,对这些流民进行编组监督的,什么人做什么活要有什么样的效率,那都是有数的,虽然还没训练队列,但是军事化管理的架子,已经开始搭起来了。

    也就是说,只要杨尚荆愿意,这些劳动力在修完了水渠之后,立马就能变现成为战兵,速度比训练寻常的军户还要快上不少,杨尚荆要是再贱一点儿,直接在休息的时候给他们开个小灶,弄几个巡防千户所特色的教书先生过去,还能顺带着扫个盲什么的。

    总之,这些流民都快成了杨尚荆的宝贝了。

    所以,杨勤那边旗语刚刚打出去,江面上的战船就停止了射击准备,等着看热闹的有往回退了半里地,这才开始继续准备。

    九章算术是一本顶好的书啊。杨尚荆看着又一炮打歪了,不由得叹息了一声,看来以后除了要叫识字之外,这书本身的用途也是要好好发挥一下的嘛。

    在杨尚荆这边,数学当然还没有上升到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个可怕的层面上,毕竟他大学的时候,高数也是挂过科的,他只是感慨算数对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

    一旦这帮炮手掌握了精确的三角函数,再算弹道啊计算弹着点啊之类的事儿的时候,就能轻松不少,也能准确不少,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个两个不管远近,全特么靠蒙。

    忠叔虽然不懂这些,但是他的经验告诉他,杨尚荆说的应该是没有错的,所以他点头表示了赞同,然后站在杨尚荆的侧后方,看着第三发炮弹落在了离岩石不远的地方:这速度,比起神机营的火炮来,还是差了不少啊。

    杨尚荆苦笑了一声:如此边军,却是不能和精锐部队比了,京师三大营,可是我大明朝精锐之中的精锐啊。

    说这话的时候,杨尚荆在心里默默地加上了一句神机营才是,至于其他的两大营杨尚荆是半只眼睛都没看上,毕竟和需要用钱和政策支持去堆的神机营相比,备倭衙门这水军着实太过寒掺了些。




第四三四章 看破
    第四三四章

    两艘战船,四门炮,总计打了二十发炮弹,砸中的只有两发,里面有事儿发歪到了姥姥家,虽然说有江水起伏的作用在里面,然而这成绩还是惨不忍睹。

    毕竟这些水军的炮手们,今后要面对的敌人也在海上,那可是更加凶险的地界,风更急,浪更大,他们在上下起伏,敌人也在上下起伏,不好瞄准。

    要不我把sincostancot之类的概念也引进来算了,初中级别的数学题,应该能给他们足够的启发?杨尚荆琢磨着事儿,他就是再菜,当年初中的时候数学满分一百二,也是一百一上下晃荡着的,鼓捣点这种档次的数学,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只不过这玩意鼓捣出来,用什么符号代替?假借谁的名头?中国算学好的,出名的,大家认的,也就那么几个,基本上都是历朝历代修历法的,谁鼓捣出来个啥,这些有传承的士族可是门清的。

    于是乎,就在杨尚荆长久的思考之中,水军隔三差五来轰几炮,这帮流民出的力也就小了一点儿,顺带着对于火炮这种先进武器的态度,也从惊奇变成了平淡。

    毕竟大宝,天天见嘛。

    一转眼就是江南的六月了,杨尚荆还是没琢磨好该怎么处理这事儿,这可不是世族门阀横行的年代了,小地主们在皇权面前,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也就在这个档口上,三条水渠,在杨尚荆投入了大量的工兵锹工坊匠户的智慧大量的火药等等原材料智慧,终于算是全线贯通了,原本守着水源等水灌溉的小农户,也终于是有了水用。

    于是乎,杨尚荆在黄岩县的民望瞬间攀升到了顶点,一些个听说书先生说神话传说,脑子比较活络点儿的老百姓,就觉着杨尚荆脑袋上那个文曲星下凡的光环有点儿弱了,巴拉巴拉,甚至有人私底下想给杨尚荆立个生祠,上面写上什么紫薇帝君昊天上帝之类的了。

    杨尚荆差点儿没吓尿了,连夜派人把那几个想闹事儿的给拘了。

    文曲星,也就是文昌帝君还无所谓,最多就是和孔老二不对,是孔圣人一起供奉,本质上还是属于臣子系列的,但是紫薇帝君昊天上帝这简直就是把脑袋往皇帝的屠刀下面送啊,别说他现在仅仅是和魏国公徐家联姻,一旦被带上了这一类名头,皇帝砍他就和砍瓜切菜一样顺当,谁拦都不好使。

    或者说,谁都不敢拦,还得拍着手交好,赞叹皇帝维护了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严厉打击了不法投机分子。

    这特么都是什么事儿啊。杨尚荆叹息了一声,坐在书房里面,汗流浃背。

    六月份的浙江已经是炎热异常了,偏赶着这小冰河时期的发端,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还特么干旱,就算杨尚荆这屋子里摆着硝石弄的冰水,一时间也有点儿受不了了。

    少詹事,这是新近的京中局势。

    一身道袍的张丛坐在杨尚荆的下首,一脸的笑容,整个人仿佛都带着一股子仙气儿,大明朝能当上进士悬赏庶吉士的,长相都不差,再加上一身的书卷气,斯斯文文的,简直要比他那个便宜师傅老蔡还要有范儿了。

    杨尚荆点点头,接过信封,打开仔细翻看了一遍,叹了口气:却不成想,如今这金公公的地位,是越发的稳固了。

    利用帮着王振脱罪给正统皇帝朱祁镇出谋划策的机会,金英这个老太监算是彻底在朱祁镇的眼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可以称得上是算无遗策的计谋,让整个外朝的套路,在朱祁镇的眼前完整地展现了出来,比起王振来,金英还真是要高出十数个数量级。

    外朝的一应谋划虽然都一一落实到位了,然而那种被人看光了底裤的感觉着实不好,每次上朝的时候,看着朱祁镇那一脸了然的表情,杨溥等人都想着把站在朱祁镇身后的金英砸成粉碎。

    太特么窝火了,在这么下去,皇帝就快能够掌握朝堂的主动权了。

    于是乎,金英在内廷的势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原本那些抱着王振的大腿,嘴里喊着义父的大小太监,有八成来他那小院子里面跪舔了,而司礼监里面,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原本金英的那些个班底,或者说死忠,一个个摇身一变,又人五人六了起来。

    于外朝而言,这是好事。张丛笑了笑,一脸的温润,也可能是跳出了那个圈子之后,心灵上得到了升华,也或许是跳出了那个圈子之后,事不关己,他做到了旁观者清,反正现在的张丛完全没有了以往的局促,举手投足之间全是淡然,可是对于少詹事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了,特么的老子是打死了他金英的家奴,才从京师里面逃出来的,那相当于直接抽了他金英的耳光,别说金英是个心理稍微有些扭曲的死太监了,就是一个正常人,也得拿他立威不是?

    什么?没有杨尚荆搅局他金英就没办法上位?金英金公公上位靠的是能力好伐?

    杨尚荆心里发苦,脸上却带着笑容: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罢了。这金公公能够统筹内外朝局,于我大明而言,是乃是好事一桩啊。

    金英能够看破外朝的意图,所以对于外朝的一些提议,包括是迷惑性的提议,他都能做到驳回,这比起王振那种外朝同意的就是咱家要反对的私营态度,简直温和,虽说外朝的官儿因此少赚了不少银子,可是也不用像王振当权那会儿,提心吊胆不是?

    总之,这特么是个比下限的社会。

    张丛笑着点点头,将手按在了桌子上:少詹事能有如此心态,自然是好的,以不变应万变,谁也说不出个不是,只不过这水渠已通,下一步那么多的流民,少詹事要如何安排?。



第四三五章 大着胆子搞试点(上)
    第四三五章

    和五百年后的无业游民不一样,流民虽然也属于无业,但是碍于欠发达的生产力匮乏的物资落后的技术极端低下的组织度等等缘故,流民的安置就业问题一直就是封建帝国各级官僚机构头痛的问题。

    毕竟这里面不仅仅涉及到钱的问题,还涉及到治安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是钱的问题。

    特么的各级主管都想着往自己腰包里面塞银子,都恨不得一个流民当做十个流民往上报,让朝廷多给点儿安置费田亩什么的,寻常流民的死活,谁特么还会在意不成?当然是能捞多少捞多少了。

    反正这年头皇权不下县,虽然有黄册这种东西,但是呢,统计效率贼慢不说,流民和本地居民之间交流也少,就是贪墨了,上面派人下来查案也只能查一个稀里糊涂。

    倒不是没有清官儿,比如于谦于廷益这种的,家里有钱,官场上有靠山,钱硬根子硬,自然就能叫得响亮,捞上一大票民望官声之类的,但是呢,清官想要出现,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少一样都是白搭。

    首先是钱,穷逼是不配谈钱的,硬骨头还是有几根这种话,私底下吹吹牛逼公开场合唱一个高调就得了,谁当真谁是傻逼,五百多年之后各种反转的事儿不要太多,一大口袋沉甸甸的金银往穷逼面前一拍,就那个冲击力就能干倒不少人,这就和五百多年之后成箱子的粉红色钞票往别人面前摆一个样。

    然后是官场上的底子。大明朝是一个皇权不下县的年代,朝堂上没有过硬的弟子,一味地想着清名,不跟着同流合污,那么就会被扰民,就会昏聩无能,掌握着嘴炮的地主阶级可不会管那些流民的死活,从乡野之中的贤达,到朝堂之上的清流,肯定不会嘴下留情,毕竟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嘛。

    偏赶着杨尚荆为了增加本地人口,愣是把周边几个县的流民全都聚拢了过来,台州府那边也下帖子要了大概千把人的样子,已经达到了一县承载力的极限,甚至还略有超出——这还是杨尚荆抄了两家地主之后才弄到的田亩数,否则就凭着县里的那点儿公田等死吧。

    至于说开荒这年月黄岩县的农业虽是根本,可是可以用来开垦的荒地也有不少,只不过这年月没有化肥这种大杀器,城里的粪肥都是严格控制的,杨尚荆打硝石的注意都不敢打粪肥熬硝土的念头,新开垦的土地想要长出来庄家,可不是短短半年的事儿。

    生田到熟地,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深耕,需要水渠道路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更需要植桑种麻,小农经济下,不弄点儿桑麻织布,寻常的人家连个消费力都没有,要知道,这年月寻常老百姓上街买东西,掏出来的大多数都不是什么xx通宝,更不可能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而是——布匹。

    也是限于组织度通讯技术和刑侦技术,流民闹事儿作奸犯科的恶**件也是屡禁不绝,毕竟嘛,穷横到了一定份儿上,官府拿着也没辙,本地的农户抵制流民,自然就会有冲突,然后流民杀完人一跑,本地的知县就要跟着傻眼了。

    所以张丛问的这句话,也算是直接切中了要害,杨尚荆弄了这么多流民过来的时候,临近各个县乃至台州府,对此都是很满意的,毕竟自家压力小了,账跟着也好做了,捞的钱跟着也就多了,但是想要在这帮流民开凿了水渠之后,再把这帮流民送回去,那就是难比登天了。

    这倒不涉及什么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纯粹就是临近各县不爱要。

    因为流民头两年要减租减息,甚至是免租免息,县财政还要进行补贴,人丁滋生这一块,还很难直接算进去,基本上除了清名之外,没什么功绩科研,毕竟安置流民的旨意是皇帝陛下下的嘛。

    面对这个问题,杨尚荆笑了笑:耕者有其田,此乃太祖之追求,本官如何能坐视流民挨饿,置之不理?

    唱高调嘛,先把朱元璋抬出来,老朱虽然最容易被文人喷,但是公开抬出来,还是先皇圣明,谁反对谁去死。

    轻轻地摇摇头,杨尚荆继续说道:黄岩县两家大户作奸犯科,甚至有里通外国之贼人,本官前岁将其抄家,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如今这空出来的土地,自然可以安排一些流民耕作。只不过这田土依旧是共有,流民只有耕种收获之权,并无买卖之权。

    听着杨尚荆这话,张丛就在心里骂,一年功夫不到,灭了本县两家土豪,要不是你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建安杨氏又是大明朝数得着的大族,朝堂上那帮人喷不死你。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轻轻把手放在了桌案上,和声说道:纵使如此,依旧有流民无法安置,却不知少詹事要如何去做。

    杨尚荆依旧是笑着的:发给一年的口粮,并种粮农具等物,着其挑选无主荒地开垦耕种,三年之内免税,但凡满三年者,其耕种田土自可以以市价买下。

    最简单的,几百年之后米帝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搞得那个法案就不错嘛,不过这里安置流民,收费的阶段就免了,开垦土地的大小,也是杨尚荆决定的,否则本地的大户掺和进去,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东西。

    比如大户让流民广开土地,有多大开多大,等着年限一到花钱买下来,自家的田产数量就蹭蹭往上涨了,直接翻个几番没问题,反正这年头人臭,无地少地的贫农佃农每年都得产生不少,只要有地,总能找到泥腿子帮着种。

    他杨尚荆想要打的就是地主阶级,没必要这个时候给他们制造什么便利。

    如此一来,只怕耕种原有熟田的流民心怀不满啊。张丛不无担忧地说道。




第四三六章 大着胆子搞试点(下)
    第四三六章

    金庐宝舍,转瞬成灰,唯有田者,巍然不动。故凡人有百十金,莫不志在良田。
1...147148149150151...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