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魏武神(大魏霸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孙盛喘着粗气道:“魏国水军逼近京师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桓温问道。

    “京师的人接到消息就用快马传讯,想来应该不会超过一天!”孙盛接着道:“不知道为什么魏国水师会有如此快的反应,从冉明遇刺,到水师兵临城下,只有了三天时间。大小战船四十余艘,其中一千多先头部队已经在燕子矶登岸了。闪舞”

    桓温想了想,道:“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魏国向来没安好心。冉闵明面上把军队大量驻住在幽州、并州和关中沿线,某敢肯定,他这一招肯定是瞒天过海。他的精锐部队一定秘密南下了!”

    这一次桓温可没有猜对,纯粹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冉闵知道魏国的处境,他们魏国必竟立国时间太短,后继无力。所以他在这个时间内肯定没有南下的打算。

    魏国的主要兵力大部分集结在魏国北线,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防备燕国和代国,而是防备着他们狗急跳墙,与正在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人同流全污,狼狈为奸。

    “好好好!”桓温笑道:“这倒是意外之喜。就是魏国太小家子气了,只派这么点人马,鬼都知道他们魏国是虚张声势。”

    原本这次谋杀的刺客尤公道真正的主人就是桓温,桓温根本没有想过能杀害冉明,只是想转移众人的视线,顺便嫁祸琅琊王右军,激化冉明与琅琊王氏的矛盾。

    然而桓温也没有料到居然有意外之喜,尤公道不仅出其意外的在冉明身上留下七道剑伤。

    这让桓温非常高兴,必竟冉明才是桓温家眷被擒的元凶,桓温此举也算出了口气。

    孙盛道:“明公错矣,此乃天赐良机”

    桓温不解的道:“何解”

    “郡公何不发兵勤王”孙盛一脸奸笑道。

    “发兵勤王”桓温念叨了三遍,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老夫明白了!老夫这就上书陛下下,老夫是大晋忠臣,为了大晋国柞,为了陛下,吾要与魏国血战到底。安国,这封奏折,看来还要你来代劳。”

    孙盛笑道:“敢不从命”

    桓温扔掉鱼竿,返回岸上的军营之中。

    桓温回到军营,立即点鼓聚将。

    “咚咚咚”片刻间,一列列士兵在校场上。桓温在姑熟驻有一万五千军队,距离仅仅一百多里的建康城西布置这么多军队,基本上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就是因为这支大军的存在,东晋朝廷一直不敢对付桓温。

    各




第336章趁火打劫(五更)
    第336章趁火打劫

    葛洪道:“贫道也不敢保证可以医治世间百病,先看看胶东王的病情再说吧。闪舞”

    褚蒜子道:“劳烦仙翁。”

    诸蒜子引着葛洪来到冉明的病房之外,葛洪带着两个背着药箱的道童缓步进入屋内。

    葛洪打量着躺在床上的冉明,他的伤口并不太深,或许是女刺客是女人,力量太小又或者是内心恐惧所致,不过位置却非常刁钻,致命刀口正处于心脏之下,胃部之上。

    葛洪看到刀口已经不再流血,上面涂抹了无数黑漆漆的药物。

    葛洪又替冉明把脉,感觉他的脉搏若有若无,软弱无力。

    他伸手用手指沾了一点伤口上的药,放在嘴中品尝,慢慢的葛洪的眉头一皱,不悦道:“把伤口清理干净。”

    “是,仙长。”其中一个道童从后背上取下一个大箱子,从箱子里取出一个莫约半升的小铜盆,接着又从大箱子里取出一个大葫芦。

    道童打开葫芦,把水倒铜盆内,然后又取出一小包白色的粉末。

    如果此时冉明清醒着,一定会惊讶万分。

    因为这个道童调合的水就类似于生理盐水,区别是肯定没有后世的杀菌消毒,虽然这种生理盐水无法直接静脉注射,但是用来清洗伤口,效果还是不错的。

    小道童用煮过的粗麻布沾着盐水,轻轻的清理冉明身上的伤口,那些药粉全部是这些太医还有建康名医的心血结晶,被葛洪轻轻一句清理掉,惹得他们脸上挂不住了。但是葛洪的名声太大,他们都敢怒不敢言。

    毫无意外,在药粉清理干净,伤口开始向外再次冒出血,刚刚开始是黑色的,渐渐的变成红色的血。葛洪看到黑血不再向外流,冲另外一个道童道:“针!”

    道童快速的从针袋里取出银针,经过消毒,递给葛洪。

    葛洪接过银针,快速的下针,只听那个小道童在嘴里念叨着:“天突、期门、俞府、关元”

    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现了,正在潺潺流血的伤在葛洪的银针之下,竟然不再向外流血。

    太医正林承平喃喃的道:“真乃神技”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葛洪和蔼的笑道。

    接着葛洪就为冉明解毒,观看冉明的伤口,又闻了闻血的味道,最后葛洪以身试毒,终于推断出冉明所中的毒并不是非常罕见的毒,而是两种毒药,其中有番木鳖也就是马钱子,还有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木”、“剪刀树”。

    如果冉明单纯的中其中一种毒,有可能现在他已经死了,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毒药也是相生相克的。偏偏这两种毒约在冉明体中中和了一部分毒性,虽然对人体危害不小,但却不足以致命。

    最终葛洪忙活了半天,总算把冉明的毒给解了。时间到了当天晚上,冉明已经悠悠醒来。

    葛洪冲冉明道:“道友体内之毒已经解了,但是却因失血过多,伤口太深,短短时间内无法愈合。”

    冉明这时这发现他的上身是裸的,那个伤口更是触目惊心。

    冉明弱弱的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还没有请教道长高姓大名”

    葛洪道:“贫道道号抱朴子。”

    冉明一愣:“抱朴子”

    抱朴子就是葛洪啊,东晋著名的道士,精于医药和丹术。重要的是葛洪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神棍葛玄的孙子,相当牛叉的人物。

    冉明看着那个须如雪、腰板挺直的老道,心想这就是葛洪了,现在差不多有六七十岁了吧,还能登山采药,真让人肃然起敬,葛洪不是那种一味求仙缥缈的务虚道士,他讲究实效,炼丹制药即是为此,历史上岭南瘟疫流行,葛洪悬壶济世,活人无数,人称葛仙翁。

    冉明就是这样,对于那种依靠基本的魔术,招摇撞骗的道士,他是非常反感的。但是对于葛洪这种务实的道士,他还是尊敬的。对于道教的发展,葛洪的影响很大,无论在炼丹还是化学方面,他的成就都不小。更为重要的是,这位是一个疫病防治专家。

    冉明对葛洪肃然起敬,正色道:“因小王之伤,打扰仙翁清修了!”

    葛洪不好意思的道:“打扰谈不上,关键是道友的伤,贫道无能为力。”

    冉明又看了一眼那道伤口,他理解葛洪的意思,中医对于外伤,一直是短板,而且中医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治,而是理。所以中医在后世无法竟争过西医。

    冉明突然看到了身边侍候的婢女小荣,他露出意外之色。

    这个女子就是天眼处当初投入桓温府上的卧底,在擒获桓温家眷方面立下大功。别看她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子,心非常硬,而且还特狠。冉明虽然不是医生,但是也知道他的伤口太深,如果不经过缝合,依靠自然愈合,天知道要多久。对于缝合伤口,一般人还真做不来。

    冉明冲葛洪道:“道长无须自忧,明自有办法处置此伤。”

    葛洪非常意外的看着冉明。

    冉明又道:“其他人都出去吧。”

    太医正林承平道:“老夫职责所在,直到殿下康复,否则吾是不会离开的。”

    葛洪笑道:“贫道也想看看道友如何治伤。”

    “随便你们吧,到时候希望你们别吐。”冉明转而对小荣道:“我说,你来做如何”

    小荣点点头。

    外伤,特别是刀伤缝合,在后世是普遍的常识,冉明在这个时代没有推广此法的原因,其实非常无奈。手术器械难求。

    首先说刀,手术的那种小刀,这个时代的工匠能打造出来,可是没有不锈钢,不易保存,伤口容易感染。更重要的是,很多东西打造不出来。

    特别是针,在这个时代的针明显比后世的要粗要长,而且针眼是针尾明显过大,缝合衣服倒是可以,可是缝合伤口,难度非常大。还有一些问题,如止血、输血,测量血压、心跳的器械根本不是冉明这个穿越



第337章莫名奇妙(六更)
    第337章莫名奇妙

    长江燕子矶,魏军水师登陆部队并没有增加,而是由一千多陆战步兵在燕子矶渡口以南一里之内建筑屏障,开始用折叠工兵锹挖壕沟。闪舞

    接着大量的八牛弩、襄阳炮从战船运上岸。

    冉明手中并没有特别出采的历史名将,一个三流的胡彬还是娃娃,刘牢之还流着鼻涕玩泥巴。在水师方面,整个魏国除了历史上长反骨仔马顾之外,魏国在水师方面根本拿不出来熟悉水战的将领。

    解飞虽然代带水师都督,不过他却是以造船见长,说到底只算是一个技术人才。魏国水师虽然比燕国要强,但是整体实力却远弱于晋朝的水师。

    魏国水师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战船算是五牙战船了,这种战船在战斗力方面晋朝水师的楼船和斗舰要强不少。

    不过木质的战船同样怕火,如果晋朝水师采取蜂群战术,或者火攻之计,五牙战船在江河上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关键是晋朝水师的本钱雄厚,就算十艘换一艘,他们也能换得起。

    除了魏军的五牙战船,其他的船只和晋朝装备得差不多,区别就是魏国的弩机多一点、襄阳砲打得远一点而已。

    有了这个清晰的认识,魏国水师在抵达燕子矶渡口时,并没有大意,而是小心戒备着。

    魏国水师定海校尉高适,在历史上也没有出彩的表现。为了弥补魏国在这方面的短板,冉明就细化了制度,以制度来弥补将领自身能力的缺陷。在后世,冉明并不是特种兵,只是陆军普通野战部队中的一员,对于海军、对于海战并不熟悉,最多只是依靠电视和网络上的知识了解一个大致的轮廓。就这样,冉明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冉明提出水师并不是为了解决单纯的水面战斗,而是从水战到陆战的理念转换。。

    而水师将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船舶的驾驶、水上武器的使用,还要熟练运用各种步战技能。虽然此时的魏军水师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制度的日渐完善,让魏军立于不败之地。

    高适率部抵达燕子矶就派出了二十余支斥候小队侦察晋军的动向。

    永兴四年腊月二十三,这天高适例行检查,突然接到报道:“有一支斥候小队没有按原定时间进行联系。”

    按照冉明制定的制度,斥候是必须派的,每一支部队最精锐的部队都是斥候部队,待遇最好、立功最快的还是斥候。

    高适道:“应急措施做了吗”

    “已经派出了一曲士卒向目标区域搜索,至今还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其实已经是一个消息了!”高适想了想道:“我敢肯定,这支斥候部队肯定是遭遇了不测。不论是晋朝朝廷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我们这支部队游离在他们眼皮子底子。立即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所有装备揭开伪装,准备战斗。”

    “是!”

    标准军事化的常期训练,魏军的优势显然出来了,仅仅一刻钟的功夫,四千余定海军全部到达战斗岗位上。

    舰艇上的战斗舵手、操帆手、桨手以及战斗员全部进入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哪怕后勒人员,也在赶功加点的准备食物和淡水。

    至于陆战队的两千余步兵则整装完毕,戎甲军服,刀剑入鞘,马公弩挎在胸前,箭匣子系在后腰上,冷风之下,一列列的队伍整齐划一。

    盾牌手在阵前组成一面三层的盾墙,八牛弩射手在清理射界,校正射击坐标,副射手们也在紧张的搬运如同小孩手臂一般粗细的弩箭。

    这便是冉明不需要名将的原因,因为魏军新军的军制,到了现在,已经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在应急方面,魏军新军(冉明的部队)也趋近完美,到了目的地,按照战备制度进行扎营、布置营垒防御设施。

    依靠魏军的自身制度,可以避免被突然袭击。当然再完美的制度,照样都会有疏漏,这个疏漏,靠什么去填补呢

    冉明就是依靠都导处。都导处就类似于后世的政委制度,但是没有政委的权力那般大。曲以上的单位都设立的都导小组,纠察军纪以及解决将士的生活和心理问题。

    丹阳郡江宁县汤山,桓温大军前锋将军邓遐为了保证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在部队行军过程中,尖兵和大部队之间的距离是三十里,而且尖兵部队得到了严令,清除部队余中的任何障碍。

    然而他自以为清除了斥候,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他却不知道魏军的斥候都有特定的暗号,按照巡逻级别定时的向后方汇报自己的消息。

    当超过时间不向后方发送消息,后方仍可以推测出有敌军靠近。

    很显然,邓遐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最多是杀伤几十名魏军士卒而已,与整体大局无任何益处。等邓遐到达燕子矶居然发现魏军水师早已严阵以待。

    失去了突然性,他们又长途行军疲惫不堪,自然无法发动立即攻势。

    邓遐百思不得其解,向行军参军王誓问道:“参军,这是怎么回事按道理我们这一路上已经清除掉了魏军的斥候,他们怎么知道我们要对他们发起袭击”

    这个困扰让邓遐的心情,也开始变得燥郁起来。

    夕阳西下,晚霞照耀下,整个魏军阵前都笼罩起了一层血色。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杀气。

    王誓看了看魏军阵营道:“情报可能出现了失误,魏军明显不止一千兵马,光前面的战车(其实是八牛弩弩砲车)就有一百多辆,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弩机,防守力量比情报上强了两倍不止。如果强攻,我们的损失肯定会非常大。不如我们还是等大将军到来再作打算吧!”

    邓遐虽然有点无奈,但是还是点点头。

    诸蒜子知道一些小士族向来和桓温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到了这个时候,弄不好还真有人会铤而走险,充当桓温在建康城的内应。

    &n
1...124125126127128...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