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武神(大魏霸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但是作为一个资深政客,褚蒜子知道,冉闵最终肯定是失望。
在绝对权力的面前,这种诱惑力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冉明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有王猛,有陈勇、魏峰、刘科等人,还有刘原、张询、陈应、王成,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联盟,哪怕冉明不想去夺冉智的皇位,而冉明身后的这些人也会推着冉明登上那个至尊之位。闪舞
到以后,冉明就会身为由已。
历史上,李渊其实也并不是一定要改立太子,李建成也绝非历史上写的那样一无是处,李世民只是李渊的一个磨刀石,只是他的磨刀石计划,最终出现了偏差,让李渊后悔莫及。
所以,褚蒜子在刺客的匕首上使用了巨毒,偏偏这两种毒药会相生相克,即使没有葛洪的医治,冉明也会在七天之内,毒性自解。
话说回来,褚蒜子也知道她在玩火,只是为了晋国的前途,有些事情,她不得不做。
褚蒜子想了想,看着桓温道:“哀家给你这个机会,三天,如果你没有找到办法,就按哀家的法子来!”
“臣遵旨!”
桓温回到营地时,已经接近五更天了,他虽然说得轻松,可是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郗超没有问桓温所见之人是谁,反正桓温如果想告诉他,他一定会知道,不想告诉他,他就是问桓温也不会说。
桓温心中一动,他冲郗超道:“嘉宾,如果此时,某抽一支精锐部队,前去偷营如何”
“偷营”郗超心中一动,这是一种老套的手段,可是偏偏这种老套的手段,往往会采取意想不到的效果。“明公此意,超想那高适也一定想不到。”
郗超说得不错,在偷袭这件事上,桓温本来就是无意之举,别说高适猜测不到,就是郗超也是没有猜到。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也是改变战争结局的偶然因素。
桓温道:“快,悄悄通知钟离卫,让他的部曲马上集合,准备出发。”
钟离卫是鹰扬将军周楚的同乡,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人,跟随
第342章知耻后勇(五更)
第342章知耻后勇
有道是将不畏死,士何须惜命。
高适临危不乱,多少影响了周围士卒的情绪。
在高适的匆忙阻击之下,钟离卫所部死士的冲锋势头为之一顿。
高适的精锐卫队是效仿麒麟卫训练的,都是精壮之士,人人手持横刀,背负弩机,身着明光铠甲,装备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异常精良。虽然钟离卫部非常勇猛,但是高适的亲卫也不算差,虽然比不上冉明的麒麟卫训练有素,但是比一般军队厉害多了。
哪怕他们只有一队人马,区区数十号人,倒也让敌军寸步难行。
附着高适渐渐稳住了局势的恶化,魏军定海军开始快速集结,士气也慢慢恢复。然而就在这时,高适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高适所部两千余人马,共分为五曲,每曲有三百至五百人不等。
定海军右军司候看着高适险象环生,就带着匆忙集结起来的三百余人,手持火把,前来支援高适。然而距离高适还有两三百步时,突然在暗地里飞来一阵箭雨,这三百余人一下子被射倒一多半。
队形顿时大乱,惨叫声四起。
高适这才想起,在黑夜里你自己打着火把,其实只能照亮眼前短短几十步的视线。其他地方还是伸手不见五指。在黑夜里,你手持火把,其实就变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高适情急之下,居然下了一个昏头的命令:“快熄灭火把。”
手持火把的士卒闻令,赶紧熄灭了火把,可是又犯了一个更严重的失误。人的眼睛突然从光亮处转到黑暗处,眼睛会有一段时间的视力下降。在战场上,瞬息万变,这种短的视力下降,就给敌人有机可趁。
钟离卫果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看到高适下令熄灭火把,就指挥一队西府军杀过去了。
“啊!”凄厉的惨叫响彻夜空,这支以最短时间组成建制的定海军被杀得四散而逃。
因而引起了连锁反应,刚刚提升起来的定海军士气,一下子跌入冰点,让刚稳定下来的营地,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钟离卫为了增加定海军军营的混乱,下令士卒向魏军的营帐、还有堆放在外面的八牛弩弩车泼猛火油、点火焚营。
不一会儿,魏军大营陷入一片火海,火光冲天,远在建康的城墙上,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魏军大营的大火。
此时,高适已经伤痕累累,血染战甲,仅剩的十余名亲卫劝他撤退。
高适高呼:“我们大魏没有逃跑的将军,只有战死的将军。吾宁愿战死在此,也不愿退后一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钟离卫虽然如愿焚毁了大量魏军的营帐、八牛弩车和襄阳炮,但是猛烈的大火,也让魏军大营视线变得开阔起来,魏军士卒发现袭营的西府军并没有想象的多,人数甚至比他们还少。
在魏军大营持续混乱近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慢慢稳定了下来。
定海军按照各自的建制,集结了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支军队在船上,那些水师士卒匆忙来援。
眼见援军将至,魏军定海军士气大振。
桓温看到魏军援军到来,而且八牛弩弩车已经被他毁掉大半,他的目标已经完成,就下令钟离卫部撤退。
后面观阵的桓温惋惜的道:“可惜,可惜啊。如果本将不派八百悍卒袭营,而是派出八千人,肯定可以把这些魏军杀得片甲不留。”
郗超摇头苦笑道:“明公,如果调动八千兵马,肯定会惊动魏军的斥候,也无法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弄不好反而会被魏军。”
天还没亮,冉明就接到了高适的战报。
这次夜袭魏军共损失六十九辆八牛弩弩车,一百多顶行军帐篷被烧毁,兵器、粮草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人员伤亡,其中两千被冉明期望非常高的定海军陆战队,居然伤亡八百多人,其中阵亡三百余人,五百多人重伤。
冉明仔细查看了战报,又仔细调查了一下详细的经过,发生这次重大的损失,其实高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他没有安排预备队。
冉明用兵,不管条件有多艰苦,都会留下预备队,好在关键的时候应急。特别是像这种两军对阵的情况,冉明通常会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彻底不休息,成建制的集结在一起,用来防备敌人夜袭。
高适身为定海军主将,非但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向水师求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一刻,高适并没有调动起来魏军。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命令各部队按照建制组成简单的弩阵,就会让西府军碰得头破血流。
冉明看完战报,气得又吐血了。
冉明想处理高适,可是他手底下根本没有可以趁职的将领,无奈之下,只好将高适连降三级留用,重打三十军棍。冉明又道:“通知定海军,马上给孤撤回定海,省得在这里给孤丢人现眼。”
“主上。是否太可惜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机会不从晋国那里弄点好处,现在撤退。这个机会可就错过了。”杜聪记录时,突然停顿了一下。向冉明打着手势:“主上,现在撤退为时尚早。如果在这个时候撤退,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定海军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实力仍旧存在,他们还有三千多人,损失的装备,战船上还有后备的,粮草,战船上也不缺少。”
冉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nb
第343章没有异动(六更)
第343章没有异动
“可是魏国刚刚占据关中,人心未复。闪舞早战比晚战更加有利!”谢安想继续说。
可是谢尚没有给他机会。
谢尚叹了口气道:“你还没有明白,如果冉闵真的动手,决胜之地其实还在江南,还在冉明身上。”
“哦!”谢安非常不相信谢尚的观点。
谢尚道:“你查出那些粮食的出向了吗”
谢安摇摇头。
“三十万石粮食”谢尚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应该知道三十万石粮食可以养活多少军队吧”
谢安露出了沉默之色。
“所以,我说晋朝连半分机会都没有。”谢尚道:“趁事件还有余地,趁早决断。侍中,这个职位,应该不算低了,可是魏主以千金买马骨,你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哪怕谢尚是谢安的从兄,哪怕他知道谢安有才华,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谢安可以当丞相,而且还是名留青史的丞相。
谢安终于听了谢尚的话,为了家族的利益,动身北上,带着侄子谢郎、表侄褚闲,儿子谢琰,四人轻装上路。
历史上谢安出仕曾引无数人前来相送。
可是在这个时空,谢安出仕连一个外人都没有通知。悄悄的走了。
冉明得到谢安离开建康前往邺城面见冉闵,兴奋得要跳了起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出现这个结果。
冉明赶紧上书冉闵,让他重用谢安。
冉明遇刺的消息传至邺城,邺城立即就沸腾了。
这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太子冉智了。随着冉明的羽翼渐丰,冉明表现出来的领兵战无不胜,又能生财有道,让太子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
当冉智得到冉明遇刺,生死未卜的消息。心里都乐开了花,仿佛有一种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闪舞
当然,冉智这次压根就与冉明遇刺没有关系。冉智为了表现他贤明的一面,就在朝堂上激烈的谏言:“父皇,二弟遇刺生死未卜,我们大魏如果不做出一点反应恐怕会给别人看轻了!”
冉闵望着太子道:“太子以为,我大魏应该如何反应”
冉智道:“儿臣愿替父皇分忧,领兵三千前往建康督促晋朝捉拿凶手,还二弟一个公道。”
在封建时代国家利益远比不上皇帝的面子。现在作为大魏胶东王冉明,在东晋建康遇刺,说到底就是在打脸。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几乎都可以说是暴发户。
这些开国皇帝自从有了权力,如果不使出来就感觉混身痒痒。就像汉高祖刘邦,在历史上他一直是一个肯听劝纳谏的人,然而统一天下之后,变得目空一切,自大起来。不顾刘敬之劝,轻敌冒进,被匈奴所围,最终发生了白登山之围。除了高邦、像曹操也因轻敌因而产生了赤壁之败,刘备也有了不听劝戒的白陵之败。
可是冉闵自从当了皇帝,并没有像其他暴发户皇帝那样
。他变繁为简,还是和以前一样。
冉闵出行向来不喜欢动用他的銮舆,吃穿用度甚至比他为武兴公时更简洁。
冉闵岂会听不出冉智的意思。他对冉智的急迫之意,隐隐有点不满。天下是朕打下来的,朕给你的,你才能要。朕不给你的,哪怕再好,你也不能夺。
冉智眼皮子倒也活络,他看到冉闵脸上隐怒出现,就打消了争夺军权的打算。冉智脑袋急转,冲下首的崔悦使了一个眼色。
崔悦是一个人精,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冉智的意图。想了想,崔悦还是越众而出,拱手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得到冉明遇刺,他同样愤怒异常。可是他并没有被愤怒控制自己的理智。魏国虽然占据了关中,但是关中新附,民心不稳,在这个时候,稳定才是更道理。冉闵不可以因为他的儿子,而轻启战端。
冉明前往建康为使,太子在朝中的实力日渐雄厚。
太子冉智请求自己领兵出战,虽然说得委婉,可是这些政客岂有看不出冉智的意思。
冉智这是要趁机抓住兵权。
于是,太子一系的干将、马前卒们开始极力主张对晋国宣战。他们当然不是为了统一天下,也不是为了替冉明报仇,目的就是让冉智抓兵权。
刚刚开始冉闵还惊讶冉智已经成熟了,可是他作为太子应该清楚魏国的情况下,在眼前这个关头,如果轻启战端,燕国、代国哪怕是凉国也绝对不会坐视魏国灭掉晋国。
他们可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魏国。
现在的魏国猛一看,二十万雄兵猛将,实力强横。
可是作为当家人,冉闵深知,魏国的实力绝对没有表现上那么强大。燕国慕容恪在东北虎视眈眈,居心不良。
代国拓拔也不怀好意。如果现在要与晋朝开战,在代燕边境线上,至少要保持至少十万兵力威慑两国。至少关中地区,为了威慑凉国,稳定关中,也少不得要留下数万军队。
这样七扣八除,冉闵发现,自己手中的军队远远不够用。
更重要的是,他对晋朝之战,不同于代、燕之战,冉闵最擅长的以战养战,在东晋就不可以用了。如果掠夺敌人,以资已用,就会痛失江南的民心,冉闵可不算杀鸡取卵。
冉闵考虑的还是魏国稳定问题。
听到崔悦要启奏,冉闵顿首道:“崔爱卿但讲无妨!”
崔悦又展开了长篇大论,又是引章据典,又是抛章引句,这句圣人云,那句孔子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件事观国体,大魏以武立国,胶东王遇刺,是东晋故意扫大魏的面子。大魏若无动于衷,就是贻笑天下。
崔悦的话得到了太子一系和军方将领的支持,必竟这些将领只想以军功而得到晋身之资。相对而言,相对弱小的晋军就是他们的最佳立功对象。
第344章以血还血(一更)
第344章以血还血
禇蒜子喃喃的道:“会不会是又是冉闵的计谋,他准备再来一处瞒天过海”
怪异的语调再次响起:“应该不会,我们在魏国布置的棋子,并没有发现魏国有军队调动以及各种物资调运的迹象。部队调动或许可以瞒过天下人的视线,但是他们总需要吃喝拉撒,这些庞大的物资流动,很难做到无声无息!”
褚蒜子点点头,可是心中依旧顾虑重重。冉闵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出了这么大的事,先是冉明遇刺,又是魏国定海军损失惨重,按道理他应该会做出反应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冉闵不动则矣,一动定会石破天惊。”禇蒜子心中寒意大增,焦灼不安面带愁容的道:“哀家感觉事情不对,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