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影响前程来吧,任尔东南西北风!

    就算影响了前程,也不能让我不当面对谢直说一句——谢兄大才,某家佩服,但有驱使,愿效全力!翻译成现代汉语,谢直,牛-逼!有需要,说话,咱兄弟,不拉稀!

    谢直就这样被众人围在了尚书省的门口,不知道接待了多少这样的学子,幸亏时间不早了,要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要耽误多长时间呢。

    众人渐渐散去,就连杜甫和萧夫子都告辞离开,谢家兄弟这才算是面前松了一口气,谢直一时之间竟然无话可说,伸手狠狠地在脸上搓了几把,无它,笑僵了都。

    谢正看着三弟,一时之间哭笑不得,你这心是真大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空来这个。

    这时候就能看出什么事亲哥们弟兄了,外人只会关心你牛-逼,而自家兄弟呢,只关心你累不累,然后怎么办

    “二哥,请您辛苦一趟,去一趟谢府,将今日发生的种种原原本本地告知……”

    “告诉他这个干嘛”

    “老孙头对咱一直不错啊,咱不能看着他犯迷糊,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那李昂要借机坏他的名声,虽然这次被我面前顶回去了,谁知道他日后还有什么别的幺蛾子,你去提醒老孙头一声呗,让他别拿谁都当好人,要是没这事,老孙头还以为人家李昂是他同年呢……”

    谢正点头,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以谢家兄弟和孙逖的关系,无论如何也要去提醒一声,不过……

    “你呢”

    谢直双眼一眯,他李昂不是想不让我考试吗嘿,我就得想辙让他当不成这个司勋员外郎!光挨欺负不反击,那是咱们爷们的性格吗

    谢正一听就快哭了,就你这个还叫挨欺负了人家司勋员外郎上任这才几天啊,在上千学子面前让你骂了个狗血淋头,连“你不配”都喊出来了,你们俩到底是谁欺负谁啊你想过李昂是什么心情吗

    谢直一摇头,他什么心情,我可管不着!我就知道他要阻拦我科举来着!今天我运气好,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我敢当场给他下不来台,这才让我给顶了回去,但是,他要是贼心不死怎么办难道我还能天天在尚书省盯着他去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反正已经把他给得罪了,不如得罪得更狠一点,咱就让他这个司勋员外郎干不成!要不然的话,有这么个货天天盯着我,我睡不着觉!

    谢正特别无奈地劝,兄弟,咱们算了吧,你还嫌事儿不够大啊你一学子骂主考官,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啊就算把李昂换了,又有谁敢冒着得罪整个官场的风险点中你的进士

    谢直一梗梗脖子,那就更不行了,反正是李昂先招惹得我,我必须收拾他!

    这些话,兄弟俩自然不能在尚书省门口说得这么明白,只能相互甩眼神,然后再配合几个关键词,反正大概意思吧,两个人都心领神会了。

    谢正暗自叹息一声,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兄弟主意特别正,只要认定一件事,玩了命也得干,谢正算是明白自己劝不动了,干脆不管了,转身前往孙逖的宅院。

    谢直呢。

    看看天色,估计了一下时间,朝堂公廨应该下值了,这才迈步先前。

    干嘛去

    找严挺之!

    尚书右丞,正管吏部!

    你李昂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司勋员外郎,在整个吏部的官员体系中,根本不值一提,要不是掌管着科考一事,谁特么知道你是谁!

    你不是依仗着朝廷给你的身份胡作非为吗,还敢取消我参加科举的资格

    行!

    我一个赴考学子拿你没办法,咱换严挺之上场!

    我倒是要看看,你个司勋员外郎,跟尚书右丞还能这么牛-逼不!

    到了严府,严挺之正要出门,一看是谢直,顿时就是一声冷哼。

    “汜水谢三郎,果然好大的威风煞气!敢当着上千学子的面,顶撞司勋员外郎!

    你可知道,那李昂早就跑到政事堂告了你一状,说你这个赴考学子,根本不尊重他这个主考官!”

    谢直能惯着他那个吗根本不接茬,一脸悲愤,“李昂欺负人!”,就跟一个孩子受了委屈回家找大人告状一样。

    严挺之生生地被他气笑了。

    “行了!快把你这套收起来吧!

    不过你也不必担心,李昂想取消你的考试资格,行,得按照朝廷的典章办事,张相让他主持开元二十三年的科考,也不是让他胡作非为的。

    这些事情你都不要管了,好好地去准备你的科考吧……”

    谢直听到这,这才松了一口气,卧槽,今天还真来对了,李昂这也太不要脸了,还敢跑到政事堂去告状!幸亏咱们有人,要不然还真备不住让他给阴了,不行,他这个司勋员外郎,还真得给他祸祸没了……

    结果,谢直还没说话呢,严挺之就当先开口了。

    “对了,你现在有事没事没事跟我去一趟张府。”

    “哪个张府”

    “张九龄张相府。”

    谢直一听,我上个说相声的他们家干什么去不对,张九龄,不是德云社那个小黑小子,是大唐名相啊!必须没事啊!走着!




第164章 一转头一回首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张九龄,曲江人,七岁知文,中宗景龙初年中进士,释褐校书郎,玄宗继位,简拔右拾遗,随后得当时宰相张说信重,开始了再开元朝的官场浮沉。

    开元二十一年,夺情起复,授中书侍郎通中枢名下平章事兼修国史,正式进入大唐权力核心圈。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迁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

    划重点,中书令。

    说两句大唐的群相制度哈。

    都知道大唐的行政结构是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哪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执掌各有不同,中书省管政令出台,门下省管审议封驳,尚书省管具体实行——所以常说的六部,是挂在尚书省下面的。

    三省乃是大唐权力机构的最顶端,那么,按照常理来说,三省的各自的最高长官,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宰相。

    三高官官是谁呢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门下侍中。

    尚书省,尚书令。

    在这里,有个特殊的情况,尚书令。

    这个职位在唐朝不常设,为啥因为当初大唐立国的时候,第一人尚书令太有名了,李世民,然后人家成了大唐的第二任皇帝,中国人讲究避讳嘛,尚书令这个职位是人家李世民潜龙在渊时候的职位,谁还敢去当尚书令啊你当了尚书令,也是想体会一下“潜龙”的人生吗所以,只要没有造反的心,都躲得远远的,就算想造反,更是躲得远远的……

    就这样,尚书令这个职位一直空悬,但是尚书省的工作也得有人做啊,没有长官怎么办好办,给两个副手加加担子呗,这两个副手是谁啊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也就是平常说的左右仆射,嗯,就是严挺之现在的职位。

    这回好了,工作有人做了,他们在实际上就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了,但是,在法理上,在组织结构上,他们并不是尚书省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也就失去了天然成为大唐宰相的合理性。

    那人家有追求,就想在更高的位置上为大唐提供更多的服务,说白了,人家也想当宰相,咋办

    有辙,加衔。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同三品”,只要加了这两个虚衔,你就是大唐宰相了——事实上,不仅仅是尚书省左右丞,其他的六部首脑,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只要有这两个虚衔在,也是大唐宰相。

    好,说完尚书省,再说中书省和门下省。

    这两个部门的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他俩可没有尚书省那些糟心的事儿,我是老大就是老大,只要是这个职位,就是大唐的宰相。

    中书令,俗称右相。

    门下侍中,俗称左相。

    行嘞,说到这,大唐的宰相班子基本就梳理出来了。

    右相中书令,在左相门下侍中的配合下,率领这一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同三品”,共同组成了整套班子,这就是大唐的群相。

    仔细一算,我去,大唐光宰相就十来个!这就是群相之中“群”的概念。

    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没那么干的,真要是设置了十来个宰相,那要推行个政策得多难人家皇帝也不傻,也不能天天什么正事不干,就看着一群宰相吵架玩啊,咋办

    简单,减人啊!

    编制是有怎么多,但是何必给他弄全乎了留下两三人能推动日常工作不就行了。

    事实上,群相办公的场所,政事堂,一般就是右相、左相和另外一个宰相办公。

    终唐一朝,没有特殊情况,大唐宰相一般也就是两三个人而已。

    说回张九龄,还记得人家的官职吗是不是看了几百字历史科普之后脑子里面在转圈圈再说一遍哈,中书令,大唐右相,群相之首!当之无愧的大唐之首,皇帝坐下第一人!

    谢直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跟着严挺之来到张府的。

    宅院不小,皇帝赏赐的。

    奴仆众多,朝廷供养的。

    事实上,像张九龄这样的高官,吃喝、出行、住宅、供养奴仆,全是由朝廷买单,就连他媳妇、他的小三、小四,都有国家给发一份工资。

    这是制度。

    你个人不要,是你个人高风亮节,但是不管你要不要,朝廷得给你,按照大唐的说话,这叫对宰相的尊荣,翻译成现代汉语,生活上的事儿,组织上你安排,您嘞就好好工作吧。

    谢直一想到官方竟然帮着养小三,就瞬间有种错乱感——人生巅峰啊这是……

    然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和严挺之一起走进了张府。

    一看严挺之就是在张府常来常往,进门的时候根本没停,三转两转就要走到前院的花厅了,那家伙,堪称脚底生风啊,人家张府报信的仆人,一路小跑跟让狗撵的似的,这才抢在他前面早一步进了花厅报信。

    一进门,就有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来。

    “能把我家仆人逼得气喘吁吁报信,全大唐也就你挺之一人而已……”

    严挺之不以为意,哈哈一笑,直接进门。

    “不光我来了,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

    谢直听了,赶紧亦步亦趋地跟上。

    进了花厅,抬眼一看,正座坐着一位老人,风度极佳,正一脸温和地看着自己,嘴角还噙着一丝笑意,丝毫也没有被不速之客打扰的不耐。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张九龄吧

    “汜水谢直,见过张相。”

    张九龄微笑点头。

    “汜水谢三郎啊,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才……”

    说着,对谢直点了点头,转向严挺之。

    人家老严是真没拿自己当外人,一屁股已经坐下了。

    “挺之倒是机巧,前几天我还说要见见三郎,今天倒是给带来了……”

    随即又转头向谢直微笑。

    “若有失礼之处,还望三郎不要怪罪啊,实在是老夫欲求大唐贤才一见,这才请挺之从中周全……

    三郎到此不必拘谨,随意些。”

    谢直连道不敢,然后道谢,心中感慨,要不人家是大唐首相,这风度,绝了!一番话分成三段说,就这么一转头一回首的两个小小动作,把严挺之和谢直全都照顾到了,一番话给俩人安排得明明白白,既表达了亲近又暗含了推崇,让人如沐春风一般,对谢直的不请自来根本没提,光听他这几句话,还以为是张九龄强迫严挺之把谢直带来的一样,这气度,简直了。

    谢直刚刚落座,严挺之就开口了。

    “来,给你介绍介绍……”

    谢直这才发现,他完全被张九龄的风度折服,一时之间竟然没有注意到,花厅之中还有他人。



第165章 王维也在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袁仁敬,大理寺卿。

    梁升卿,侍御史。

    王维,右拾遗。

    谢直赶紧起来一一见礼,到了王维这,不免要多说两句。

    为啥

    不是因为这货是诗佛,而是因为他和王昌龄是好基友。

    “昔日求学汜水县,曾经听王师提及摩诘先生(王维字)的大名,王师曾言,日后相见,一定要多多请益,必定受益匪浅。”

    “原来是少伯(王昌龄字)高徒,怪不得如此俊朗……我倒是听过三郎的两首诗作,一首美色深浅入时无,堪称绝唱,必定名传千古,就是那一首顺口溜,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也是大有可观啊……”

    王维这儿正夸着呢,严挺之就是一声嗤笑。

    “今天还有另外一首,必然也将名扬天下……”

    王维一愣,“哦今日三郎又有诗作问世我一直遗憾三郎以书法扬名,明明诗才上佳却不愿作诗传世,今日又有新作太好了,倒是要品味一番啊……”

    严挺之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不说事儿,先背诗。
1...6465666768...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