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怎么样,王摩诘,你是诗词大家,谢三郎这首《咏竹》如何”

    王维仔细一品味。

    “少年意气,正当如此!

    好诗!

    不过,我细细品味之下,从这首诗里面,仿佛听到一种压迫之后的……怨气怎么,三郎今日可有不平事”

    谢直闹了一个大红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严挺之哈哈一笑,手指谢直一脸揶揄。

    “说话啊,你汜水谢三郎不是挺能说的吗,来,说说,也让你家王师的好友给你评评理……”

    谢直瞪了他一眼,差不多得了啊,知道你是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帮我在张相面前说好话,但是也不能没完没了地怼我啊……

    严挺之嘿嘿一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王维听了就无语了,他是王昌龄的好朋友不假,但是也是朝廷的右拾遗,谢直这种情况,指着主考官的鼻子骂了一个溜够,算不平事吗到底是他不平还是李昂不平抬眼看看严挺之,又看看谢直,得,明白了,这爷俩这是拿我当架子说事儿呢,不由得狠狠瞪了严挺之一眼,你严挺之苦心孤诣地为谢直求情,没问题,但是别拿我作伐子啊,需要配合您倒是说一声啊,直接往水里拽,这叫什么事!

    他这一沉默,所有人都的目光就转到了张九龄身上。

    张九龄先是端起面前的杯子轻轻喝了一口茶,这才微微一笑。

    “朝廷做事,自有章法。

    既然三郎德行无亏、具保无误,自然没有不许科考的道理,李昂员外郎这件事,确实欠妥。

    不过我也要提醒三郎一句,中正平和方是读书人的气度,你和李昂之间的私怨如何,不必多说,但是在国朝的伦才大典上,还是要尊重司勋员外郎。”

    谢直点头,连连称是。

    就在此时,一直无言的梁升卿开口了。

    “汜水谢直谢三郎,我说怎么一直听着耳熟……近日风靡洛阳、名传天下的瘦金体,是不是你的手笔”

    谢直点头。

    严挺之还在边上给介绍呢,“梁端公(侍御史的别称、美称)爱字成魔,尤其擅长八分书,堪称我朝隶书第一名家……”

    谢直一听就明白了,书法爱好者交流会呗,就和梁升卿你来我往地说了几句,虽然他本身的书法水平一般,但是架不住他知道的书法理论多啊,一千多年积累出来的精华,三言两语就把梁升卿听得抓耳挠腮的,到了最后干脆一句话脱口而出。

    “三郎大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梁某早就听闻瘦金体华美非常,怎奈无缘,今日恰好三郎在此,不知能否……”

    严挺之在边上看着直乐呵,他知道看过《论盐》之后,就一直拿谢直当做晚辈,要不然也不会自作主张把他带到张九龄的眼前,现在一看,带他来还挺合适,进门到现在这才多长时间啊,就已经成为了众人的焦点了,不管是人家客气还是人家看在王昌龄的面子上说话吧,反正能在张九龄面前侃侃而谈,对谢直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了,他也愿意让谢直与他们这一系的人马多结善缘,现在一听梁升卿存了一份求字的心,那还等什么呢

    “这有何难人就在这,笔墨伺候不就是一副瘦金体吗”

    说着,就要招呼张府的下人去安排。

    却没想到……

    “严师且慢!”

    谢直竟然给拦下了。

    “严师容禀,小子在日前曾经说过,科举之前,一字不写……”

    严挺之愣了,这小子,这么不给面子吗

    梁升卿也无语了,以堂堂侍御史的身份向一个赴考学子求字,这就挺丢人的了,更丢人的是,还没求着,尴尬不

    谢直连忙说道:

    “人无信而不立,谢某自然不愿食言而肥,不过既然一手拙字得端公看重,小子自然欣喜非常,只待科考一完,小子必定第一时间将瘦金体双手奉上,失礼之处,还请端公海涵。”

    梁升卿一听,得,你都这么说了,我能说什么就得现在写,那不是强人所难了吗

    严挺之一见他的脸色缓和下来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随即没好气地对谢直说道:

    “你个臭小子,我还以为你要给梁端公写张欠条呢……”

    梁升卿一笑,指着严挺之说道:“你个老小子,不会是提醒我润笔费用呢吧放心,几十贯钱财,我还拿得出来……”

    严挺之一撇嘴,却冲着张九龄说道:“张相,查查他的经济往来吧,一副字帖几十贯他都敢卖,我现在怀疑他贪赃啊……”

    梁升卿一声怒吼,“有钱难买心头好!你懂个屁!”

    众人都知道两人在开玩笑,纷纷笑语吟吟地看着他们。

    谢直连道不敢收费,肯定白送,倒是王维在边上悠悠地说了一句。

    “这么一看,三郎倒是比浩然(孟浩然字)的胆子大些……”

    众人一听,纷纷哈哈大笑。

    谢直知道,这是王维提到了一间孟浩然的轶事。




第166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王维提到的孟浩然的轶事,其实挺有意思的。

    孟浩然都知道吧,山水田园诗人,和王维也是好基友,可惜就是仕途不太顺利。

    那是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到长安去赶考,没意外,再次落第,孟浩然就很郁闷了,他都四十了,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随后做了一首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这首诗让王维给听见了,他这一听,哎呀,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啊,尤其“多病故人疏”一句啥意思,这是埋怨我们这帮当朋友的不够意思啊,得了,赶紧约约他,喝顿酒帮着他排解排解。

    可是不巧,当时王维正在御史台上班,那天正好是他当值。

    要说王维果然是佛系,那真是随性地很,你约朋友,你往家里约,往饭店约,甚至往平康坊约,不都行吗他不,想起一出是一出,直接就把孟浩然给约到御史台了。

    孟浩然估计也是和王维学得佛系了,你敢约,我就敢去。

    俩人就在御史台的公廨就喝上了。

    巧了,那天唐玄宗李老三也不知道想起什么来了,大晚上不睡觉,就想遛遛,估计是晚饭吃得不少,满世界消消食,反正全天下都是人家的,上哪不行啊,再说又是在长安的皇城,走呗。

    结果这一走啊,就溜达到了御史台,问高力士,今天谁在啊

    高力士一看值班表,王维在呢。

    李老三一听王维就来精神了,他本身音乐素养特别好,能和他聊到一块的人,有限,王维恰恰是其中一个,那还说什么,咱找他聊会天去呗。

    嘿,王维正跟孟浩然在屋里喝呢,一听皇上来了,顿时吓了一跳,孟浩然更惨,脸都白了,按照大唐的规矩,无故进入皇城有罪。

    这咋办!

    你还真别说,要不说这俩人都是千古闻名的大诗人,脑子就是快,四下这么一寻摸,嘿,御史台值班室里面还有一张床呢,孟浩然想都没想就钻床底下去了。

    李老三一进门,一看桌上这酒菜就是一懵啊,不是,你值个夜班怎么还喝上了工作纪律还要不要了还两副碗筷,哪一个呢我看看,到底是谁不好好值班跑着跟你喝酒来了。

    王维也是一懵,怎么就忘了收拾了大意了啊,不过他转念一想,欸,你说孟浩然不是老说自己怀才不遇吗,现在这是个机会啊!这要是把皇帝一顿聊,给他聊高兴了,直接就给你个官职,你还考什么进士啊!

    估计王维也是酒壮怂人胆,光往好处想了,他也根本没想孟浩然要是把握不住这个机会,会有啥下场

    万岁,跟我喝酒的这个人呐,不是别人,孟浩然,他也是咱大唐的才子,您不想见见吗

    玄宗一听,孟浩然,嗯,倒是听过这个名字,见见也好……

    然后……田园诗人孟浩然就从床底下长出来了……长出来了……出来了……

    给李老三吓了一大跳,不过人家对戴这些才子还真是不错,也不生气,还温言询问,孟浩然,大才子,最近有什么诗作啊

    这家伙,孟浩然顿时就激动了,他跟王维想一块去了,这是个机会啊!整!

    结果,孟大诗人光顾着激动了,脑子一片空白,愣是想不起来自己最近作了什么诗,看着皇帝的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消失,孟大诗人更着急了,突然灵光一闪,就把上面那首诗给念出来了。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王维听了之后,恨不得给他一大嘴巴,什么脑子啊你!这首诗是你没考上进士的抒怀,里面全是自怨自艾的怨气,朋友们听听也就得了,你现在念出来给皇上听!你不怕人家说你心存怨望吗!

    果然,李老三一听,转身就走了,接着消食去,气饱了!

    至于结果,还用多说吗孟浩然干了一辈子山水田园诗人,你当他愿意啊不在田园里耕读,吃啥不去山水间排遣,再憋出抑郁症来

    这个典故,在大唐流传极广,有人为孟浩然惋惜,也有人为孟浩然不值,当然,也有一些老人拿着这事儿教育家里的小辈,少喝酒!喝酒有什么好!你看看人家孟浩然,那么大一个诗人,喝了酒照样也犯迷糊,你瞅瞅这事闹的,多糟心……

    在场的几人,都是大唐顶级的聪明人,自然听说过这个小故事,同时也各有各自的理解,不过在现在这个场合,听王维这么一说,不由得纷纷心中一动。

    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看看孟浩然,再看看谢直,人家面对大唐首相,和一票大唐有名的高官显贵,不但没有畏畏缩缩地钻床底,倒是侃侃而谈、有礼有节,最关键的是,人家面对侍御史的求字,竟然想都没想就敢直接拒绝,别的不说,就这份胆气、这份坚持,可就比一般人强多了……

    就连梁升卿想到这点之后,心中微微的不快也瞬间烟消云散,还对着谢直一拱手。

    “是梁某见猎心喜,这才提了非分要求,还请小友万勿见怪啊……”

    嗬,这就送“三郎”改成“小友”了。

    众人一番笑闹之后,一直乐呵呵看着一群人的袁仁敬终于开口了,对着张九龄说道:

    “张相,今日邀我等过府,不知是何事还请赐教。”

    谢直一听,卧槽,敢情你们聚一块是真准备商量事啊好家伙,既然有正事还跟我这没完没了地逗咳嗽玩这大唐显贵的心可是真够大的……尤其张九龄,明明他是召集人,竟然就这么乐呵呵地看着这帮人胡闹,你不是大唐首相吗,怎么也不管管

    一念至此,谢直赶紧做好,静气凝神,努力消除自家的存在感,眼睛却偷偷瞄向了坐在首位的张九龄。

    只见张九龄依旧不慌不忙,点了点头,环视一周,等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之后,这才说道:

    “今天请大家来,一来是要认识一下这位汜水谢三郎,二来,朝堂之上,李相私下里向天子有一个提议,天子听了之后不置可否,却问起我来,我也是一时拿不定主意,请大家帮我想上一想……”



第167章 公主涨工资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到底是什么事儿让张九龄这么挠头,堂堂大唐右相也拿不定主意,还得把一帮人叫到一起帮他想一想办法

    “天子有意,为公主增加实封至千户。”

    谢直一听就傻了,皇上要给公主涨工资这什么事儿啊,还用劳动张九龄找这帮人出主意吗

    结果还是人家王维,看着谢直有点迷糊,简单地为他介绍了一番。

    什么叫实封

    封,是封户,实,是实际,连在一起,就是实际的封户。

    这是大唐奖励勋贵啊、皇亲啊、爵位啊、等等最重要的经济奖励手段。

    注意啊,这种“封”和春秋战国时候那种“封”可不一样。

    春秋时期的那种“封”,就是把这些封户全够扔给你,吃喝拉撒全过你管,收税自己收,律法自己管,甚至可以把封户中的轻壮组织起来形成军队,那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而大唐的“封”呢,没有收税权、律法权、建军权等等管理特权,只有经济权利,具体一点,就是把封户的“租庸调”全都给你,粮食,你的,布料,你的——但是这两样东西,必须跟着朝廷的收税一起收取,收齐了在按照你的数量拨付给你——至于“庸”,就是劳役,倒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封户们到你家干活,而且只给你家干活,别的活,人家不给干了。

    这就是大唐的“实封”。

    具体到公主的实封数量呢

    最初,大唐开国之初,公主的实封只有三百户。

    然后在中宗朝,太平公主权倾天下,恨不得在大唐说话比宰相都好使,她的实封是多少,五千!而且一户是按照“七丁”来计算的!这个数量,堪称大唐一朝所有公主的巅峰。

    到了玄宗朝,李老三刚刚登基的时候,厉行节俭,公主实封数量应声而落,大概是五百户左右,而且一户三丁。

    这可就苦了这些公主了,钱挣的少,老公还不给力(大唐驸马只有驸马都尉这个官职,有工资,数量算不得多,别的职务,一概不给),日子这还咋过呢
1...6566676869...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