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太子朱慈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姚叶随风
所以此次改革的结果就是各大营要在规定时间抽调出一万名年轻有力的壮丁,这也就意味着,勋贵一方要吐出一万名士兵的饷银。
本来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谁知道李邦华当时还要清理马政和军粮库存。
这在勋贵看来就属于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的表现。本来勋贵各家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现在被李邦华一逼,竟是抱起团来,要想法子整治李邦华。
&n
第八章 惊风密雨(二)
第二天一早,襄城伯就乘着便轿,急匆匆地赶到英国公府上。
没想到,到得大门前,轿子竟然被国公府的仆人拦了下来。
为首的家丁说道:
“来客请回,国公爷今天身体不适,来客一律不见。”
襄城伯不耐烦地从轿子里探出头来,低声呵斥道:
“狗东西,连我的轿子也敢拦!还不快去通报!”
家丁认得是襄城伯,知道襄城伯的脾气不好,赶忙跪在地上回答道:
“小人不敢!实在是国公爷有过吩咐,今天一律不见客。还嘱托过小的,如有各家的家主来访,就让小的给他们带一句话。”
襄城伯扭了扭肥胖的身子,不解地往国公府的方向望了望,嘴里嘟囔着:
“这老爷子是卖的什么药,这么大的动静也不出来说句话。”
然后又低头对家丁喝道:
“老国公交待了什么,还不快快说来!”
“老国公只是说要镇之以静。”
襄城伯低头把这四个字念叨了几遍,似乎想到了什么,把身子重重往后一靠缩进轿子,右脚踏了一下轿子的底板。轿夫得了指令,稳稳地起轿。
“替我向老国公问安!”
襄城伯的声音从轿子里飘出来。
跪着的家丁高声唱道:
“送襄城伯!”
而英国公的下一任家主张世泽,此时正在和他的父亲,英国公府现任家主,老国公张之极下棋。
执黑子的便是张世泽。他的棋力明显比不过他的老父亲,下到中盘,已是被逼的左支右绌。
“父亲,李邦华这是要杀人立威啊!今天一早襄城伯已经坐不住了,来我们府上求见,父亲为何拒而不见啊”张世泽下完一步棋后,说道。
老国公虚弱地靠着椅背,双手搭在扶手上,眼睛盯着棋盘。
听完自己儿子的话,他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缓声说道:
“世泽啊,我教过你多少次了,谋定而后动,你总是定不下来。”
张世泽无端被批评一番,心里不服气,但自己的老父亲积威已久,张世泽脸上不敢露出丝毫不满,恭恭敬敬地说道:
“儿子鲁钝,还请父亲指教。”
张之极把目光从棋盘移开,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世泽啊,老头子我身体是不成了,要不了多久,这英国公府就要交到你手上。我今天问问你,你说,我们这些勋贵自皇明立国以来,世代富贵,凭的是什么”
张世泽自小就是富家公子哥的脾性,若说斗鸡走马,吟诗作对,那是行家里手,可是说起这经世致用,就是个绣花枕头。此番被父亲考校,他想当然地说道:
“自然是凭借着祖宗的功勋!”
张之极一听,哑然失笑,摇着头说:
“最是无情帝王家,所谓的酬谢祖宗的功勋,那是说给外面听的漂亮话。我们能享受这世代富贵,说到根底,是因为我们可信!我们这些勋贵既然有了与国同休的富贵,我们的命数也就和这大明捆在了一起。若是大明倒了,他们外廷的读书人换个朝廷还可以继续当官,我们这些勋贵难道还能换个朝廷当功臣吗所以在天家眼里,我们是休戚与共的自己人!皇上需要我们这些‘自己人’帮他盯着外面的文臣。所以只要我们不谋反,皇上是不会动我们的。捞些银子,吃几个空饷,这在天家看来实在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张世泽说道:“可是父亲,现在李邦华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后天就要点兵清理京营,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岂不是让外臣笑话而且,父亲当初不是还说,要杀人诛心吗”
张之极听了自己儿子的话,叹声不已,心里面不禁大为失望。自己的儿子如此不开窍,只怕国公府到了他手上就要由盛转衰了。
“唉,为父教导你多次,什么是朝堂朝堂就是人心!如果我们现在出手,那就是我们勋贵和文官打擂,皇帝居中调停,最后十有**,还是要各打五十大板。倘若我们此时示弱,京营武官任其整顿开革,我且问你,这开革下来的武官谁来养活”
张世泽傻乎乎地接言道:“谁来养活”
张之极恨铁不成钢的连拍扶手,剧烈地咳嗽起来:
“咳咳,咳咳!你怎么如此愚钝!李邦华此举断了多少武夫的财路那些武夫绝不可能善罢甘休,一定会闹将起来。到得那时,全天下人都知道是他李邦华捅了马蜂窝!皇上为人最是薄情寡义,到时一定会亲手把他李邦华推出去治罪来平息事端。我们现在表现得越老实,皇上对我们就越放心,等到善后的时候,我们分到的油水也就越大!唉,你啊,你啊!”
张之极说完,连连叹息。
被父亲批评了一通之后,张世泽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老父亲早就有了打算,放下心来,说道:
“原来父亲早有打算!还是父亲的手段高明!”
张之极没有理会儿子的马屁,而是微微抬手,在旁边侍立着的年轻侍女立刻搀扶起张之极:
“你好好参悟一下为父说的话,为父今天累了,回房歇息了。”
张世泽在后面追声说道:“父亲,这棋还没下完呢。”
张之极头也没回,一边被搀扶着往书房走,一边说:
“黑棋气机已断,救不活了,再下下去也不过是绞杀残兵,无趣,无趣。”
崇祯此刻正端坐在乾清宫处理奏章。他面前的桌案上整齐地摞着两堆奏章,奏章之间则是一本摊开的兵部塘报,说的是闯贼李自成正在向南阳方向运动的消息。
侍立在旁边的是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他刚刚正在奏报李邦华在京营的处置。
“哦这李邦华是得了慈烺的指示”
崇祯知道李邦华为人正直,但是此等作为,几乎是和整个勋贵阶层宣战。如果改革成功倒无妨,倘若勋贵们反弹的太激烈,到时一定要推出人来负责。如果是李邦华一意为之还好,就怕朱慈烺也被牵连进来,只怕最后不好收拾。
王之心轻声说道:
“皇爷,小爷这几日不是在东宫,就是在西苑军营,并未和李邦华见过面。”
 
第九章 惊风密雨(三)
不论各方势力如何看待,如何作为,也不管京营小兵与武官们如何骂娘,如何哀嚎,李邦华校验三大营的日子还是如期到来了。
此刻京军内大营的三个入口都挤满了从北京城各个角落被各级武官像驱赶羊群一样赶来的士兵。
这些惊慌失措的士兵们中只有一少部分穿着明军大红色战袍,其余的则是穿什么的都有。
有的穿着棉布做的袍子,有的穿着麻布缝的短衣,甚或有几个卖力气为生被临时雇来充人头的汉子,干脆直接打着赤膊。
李邦华在几个御史亲卫的护持下,正高坐在大营的演武台上,冷冷地看着这乱哄哄的场面。
他的眉毛拧成了一个山字,白胡子气的微微颤抖:
“李佥事,这些就是京军的十万劲旅”
李万年心说,这京营不就是这么个样子吗这京军好歹还有个人样,比山东河南两地派遣的班操军可是强太多了啊。
只是这话若是说出来,自己就得成了李邦华的撒气桶。
他恭敬地说道:“这些京营士兵粮饷不足,自然要找一些额外的营生养活自己。不过这兵嘛,都是训练出来的。只要操练操练,都是一样能打仗的。”
李邦华并不是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他自万历年间就开始从政,当然知道京营的弊端。
粮饷不足,训练不足,官兵对立,冗官冗员,这些积弊一想起来就让人头疼。他之所以问李万年,其实不过是在发泄心中的怒火罢了。
点兵规定的时间是巳时初刻,也就是西洋钟上的九点钟。
可是抬头看看太阳,已经是奔着正午去了,操场仍旧是乱糟糟的一片。
各级军官拼命地喝骂,踢打旗下的士兵,可是用处依旧不大。
不仅如此,军营中还有很多年近不惑的白发老人,也披上一领战袍算是一丁。有的老人吃不住军官的喝骂,跪在地上竟然像孩子一般大哭了起来。
“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啊!小老儿实在是站不住了,站不住了啊!”
这哭声有气无力,在混乱的大营里面简直就像是巨浪中扔进了一个石子,根本没有人注意。
那军官穿着斗服,带着官帽,本来被李邦华拉到这里来点兵就一肚子火,眼下见这老人哭喊,更是气恼,扬起手中的鞭子边抽边骂:
“老东西,你还没死,哭什么丧!再不起来,小心你的皮!”
老人就被抽的吃痛不已,蜷缩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讨饶。
被抓来的除了老人,还有孩子。
有的军户家里男人死的早,可是人死了,兵役还在。
若是平时管的松,管事的营官也不会太为难,抬抬手就过去了。
可今天李邦华要点兵,若是家里死的干净,绝户了倒还好,有的留下个半大孩子,也被拉来顶替死鬼老爹的兵役。
小孩子死了爹,家境自然不好,平时也吃不够,瘦的好似豆芽菜一般,挤在大营里面不多时就嚷嚷着饿。
军官当然不会有好声气,自然也是连打带骂。
这样的场景,在这大营的各个角落上演。
李万年虽然平时也吃空饷,也会让军户给自己干私活,但本质上是一个胆小心软的人。此刻在台上看见这一幕幕惨剧,心下不忍,轻声叹了一口气,不想却被李邦华听见了。
李邦华当即冷哼一声:“哼,不过是些许刁民!他们领着朝廷的粮米,平时却不肯训练,如今来大营点卯乃是他们的本分,竟然如此哭闹,若是不加整治,京营如何刷新”
李万年心里气的极了,此时竟然抬着头直视李邦华,抗声说道:“朝廷的粮米朝廷给京营的军户一个月不过就是三斗米!街上的雇工尚且每月有一两银子的辛苦钱。给朝廷当兵如何能养活家人!
我们这些武官的确是吃了几个空饷,可若是没我们这些武官照拂,难道就看着这些军户勒着肚子给朝廷效力”
“还敢狡辩来人,把这李万年拖下去,责打三十军棍。文书,传令下去,各营带头官各自清点自己营下人马,一刻钟后报上各营数字!”
三大营的编制是,每大营下面,设五个小营。小营的管事称为指挥,又叫营头管。每营五千到一万人不等。小营下面设千总,千总下面设把总,把总管一个百人队。
虽然京营的武官数量大为膨胀,但是大多是不管事儿的虚职。
即使有人买管事的官职,也会选择买三大营的佥事同知这一类清贵的武官,而不会去买营头官,所以现在的营头官大多是真正控制着京营底层军户的武官。
各营的营头官听到李邦华的命令,各自十分不愿地一级一级地压下去,清点人数。
因为李邦华就带着亲兵在台上看着,想要明目张胆地隐瞒人数也很为难。
不多时,各级营头官就把数字报给了文书。
“总制,各营统计人数汇总,眼下在这校场之上的军户,一共是七万六千人。其中支双饷的选锋,一共两万七千人。”
李邦华冷哼道:“世宗皇帝定的标准,选锋须能开强弓,能批重甲,这两万七千人里面,可有能批重甲的再传我令,今日到场的选锋,全部都要具形画册,纳入京营,不得改易。凡是被雇来冒充京营选锋者,现在自首,本官概不问责,若是不然,定当严办!”
京营中的选锋要求能披重甲,能挽强弓。好处就是比普通士兵多开一倍的粮食补贴。也就是说,从三斗米,变成了六斗,仍旧是不如京城的普通雇工。
由此可见,明代皇帝的抠门简直到了无视市场规律的程度。
抠门的结果自然就是这些有本事挽强弓,披重甲的壮丁们纷纷想办法逃脱兵役,最后竟
第十章 惊风密雨(四)
作为监军御史,李邦华按照潜规则是可以直接开革武官的,但是此次开革的人数之大,涉及的范围之广,直逼北宋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
如此规模的改革即使是崇祯皇帝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因此第二天一早,李邦华就被请进了宫里。跟他一起进宫的,还有襄城伯李守奇,内阁首辅周延儒,大学士陈演,兵部尚书陈新甲。
令这几人意外的是,当他们拜见崇祯的时候,发现太子竟然也在。
李邦华见这个开会人员的配比,知道皇帝是对自己的建议感到心动,想要得到勋贵和文官集团的支持。
只是对于太子为何在此,他也不是很明白。在他看来,太子不过是一个孩子,应该做的是老老实实读书。
至于之前皇帝任命太子总督京营的旨意,在他看来只是皇帝对他支持的表现罢了。
在场的其他几个人,心思和李邦华差不多,都把朱慈烺当成是一个摆设。他们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重整京营这件事是太子起的头。
崇祯皇帝见众人都到全了,说道:
“众位爱卿请起。朕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想和诸位商讨京军整治一事。孟暗先生昨日给朕上了一道折子,提了几条建议。事关重大,朕一人有些拿不定主意,还请先生将昨日建言之策说与诸位爱卿,大家一起议一议。”
李邦华回奏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