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勋阳布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余生风起

    作坊要扩大,要多招些人,再招揽几个护卫。顶多修一下房子,做几身衣服,多买些肉食。什么想穿丝绸,喝梨花白得了吧,庄主过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不能太嚣张。

    明月庄的上层人家,越是明白事理,越是有远见,就越推崇朴实的生活。对过了好多年苦日子的大周子民来说,庄主崇尚的生活方式,很让他们心安。他们向庄主李响学习,有钱就多吃肉,多开作坊,多买武器。

    没错,明月庄的上层人家也有攀比,比的是谁家作坊大,谁家雇佣的人多,谁家孩子在蒙学成绩好,谁家招揽的护卫厉害。最多再加上谁家的砖房坚固,谁家的炭炉更大,谁家购买的武器更多。

    总之,明月庄很“硬”,庄民越来越野。

    公中的伙夫把铁板碗筷收走,张万里关上房门。

    赵伯用独臂把水壶放到炭炉上面,李梦空开始装模作样地表演茶艺。咳咳,每一个大周童生,都很向往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李梦空居然学起了茶艺。

    张万里是见过世面的,看着李梦空错漏百出地在那里装叉,也不点破。赵伯却拿起小小的茶盏,“啧,这都不够一口的,够干啥”

    李梦空很尴尬,张万里忙向赵伯使眼色:虽然不知道他在干啥,你就不能给点面子李老头恼了咋办

    赵伯似没有看到张万里的示意,“难怪了,难怪朝廷养兵百多万,又有那么多石炮、神臂弓和铁甲,却打不过西夏和辽国。光是泡口茶,就浪费三炷香,真不知道那些大老爷,平日里都在搞什么勾当打得过才怪!”

    张万里震惊了,对大字不识的赵伯刮目相看。

    李梦空羞恼之后也怔在那里,好半晌才长叹一口气,把高价买来的茶具收了起来,起身向赵伯行礼,“老夫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鼓捣起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多谢了。”

    赵伯摆摆手,“我也是查到了一些消息。你知道送茶具给你的那位举人,什么来历么”

    李梦空知道事情不对头了,问赵伯详细情况。原来,跟李梦空结交了大半年的那位举人,居然是刘夏都未来岳父的好友。

    李梦空明白了,这是有人利用他科举不顺的心理,找个“高学历”人才,玩一把“折节下交”。现在是茶具,接下来是诗文,再下来就是策反了吧!

    李梦空出




第一肆九章 庄主现身
    李梦空三人觉得,明月集正因为有类似明月庄的规程,保护了中小商户和游商的利益,抵御了经纪行老、牙行胥吏和黑白势力的侵蚀,才有今日的繁华。

    汉江作坊利润率不高,主要靠中小商户和游商活着。丹江口以西的汉江就像一只幼兽,每日里吞进米粮盐茶、铁矿石和布匹,生产出衣帽鞋袜、家用铁器、农具和纸张,从这个过程中吸取营养。

    荆湖粮商有地利,从粮食贸易中所获颇丰;江南茶园遍布,织机云集,当地大户靠着茶叶丝绸,赚得盆满钵满;川蜀之地物华天宝,出产丰富,滋生出川蜀豪商;福建人下海搏命,把大周的老三件运出去,再运回珠宝香料,只要活下来,倒也利润丰厚。

    明月集呢,底子太薄弱,除了明月庄的炼铁作坊和铁器作坊,几乎都出产手工物件儿。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宗商品,是明月集最大的硬伤。

    士绅大户总想着榨取更多利益,却很少有人想过,明月集本就不占优势的行业,经不经得起折腾。

    王三靠着种种先进理念和手段,不断优化明月庄的管理,减少利益损耗,小心呵护着明月集的成长,才能抽取一点点利益。其中大部分,还是通过租赁商铺、贩卖房屋拿到的。

    若任由某些人乱来,不出两三月,明月集的商户便会跑掉大半,汉江边上的作坊也要关闭大半。

    李梦空、张万里和赵伯,只能想到这么多。可巧的是,王三的想法几乎一样。

    秦岭的雪下了一整夜。

    陇西关中的寒风经过秦岭,到达南阳盆地,便减弱好多。明月庄地处秦岭东南麓和伏牛山的交界地带,北面还有山林遮掩,冬日不是很难熬。

    明月庄西边的三王寨,冬天比较难熬。这里山头不多,山林不密,不能有效地抵挡寒风。有失必有得,穿越秦岭的商道,以这里为。

    李响醒来之后,和亲卫收拾了帐篷,一行人跟在刘德成、丁史航的后面,来到三王寨。

    风吹雪,扶摇至天上。

    李响和亲卫装扮成商队的模样,进入三王寨,一边抖落身上的雪渣,一边打量着明月庄的西面门户。

    三王寨的寨墙、哨楼和箭屋都已修复,壕沟被重新挖过,地刺陷阱也被整修过。附近的几个小矿还在生产,风中不时传来苦力的吆喝声。

    三王寨外部区域,居然停留着上百人,还有二十多辆大车。牲畜和人的声音混在一起,喧嚣不止……

    李响很惊讶。

    驻守三王寨的枯瘦中年汉子,是刘成栋的一名亲信,早年受伤,只好混吃等死。刘成栋招安后,把这位老兄弟托付给李响,李响当然不能亏待。

    三王寨的主官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便退下忙活了,心想:要命啊!小庄主突然来了,得提起精神来。外面的商队也要看好,出点什么差错,大哥还不扒了老子的皮!

    李响叫来身处三王寨的亲信,勉励两句,就继续和刘德成、丁史航二位谈话。

    丁史航很会说话,上来先问:“夫子,昨晚在帐篷里,睡得可安稳”

    李响喝口热茶,点点头,“秦岭的风确实大。还好有几个亲卫是猎户出身,找的地方不错,不然帐篷还真顶不住。帐篷、睡袋和行军小炉还不堪使用,都要改啊,公中那些人懈怠 了。”

    刘德成是个厚道人,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庄里的工匠解释,“上了年纪的匠人跟不上哥老营,年轻的匠人活计太重,有所疏忽也是有的。”

    李响摇头,“明月庄不会缺少敌人。哥老营要随时出击,守兵也可能配合作战,行军帐篷和睡袋出了问题,在这样的天气里,至少要冻死大半。”

    “只要不是犯忌讳的行当,本庄主打算放开让庄民去做。就像这帐篷,就由公中和老兵一起选,哪家东西好选哪家。还有庄里的匠人,刚过几天好日子,就不想跟着哥老营吃苦了。回去后本庄主便规定,想要更高的位置和更好的待遇,必须到哥老营待上一段时间……”

    哥老营和守兵是明月庄的立身之基,李响不容有半点马虎。

    刘德成和丁史航听着连连点头,他们早看那些矫情的匠人不顺眼了。

    说完军中物资的问题,李响提到了外面的商队,“寒冬时节,怎么还有商队经过”

    刘德成咳咳两声,看向丁史航,丁史航红着脸说:“夫子,外寨的七家商队,都是从北边返回的……”

    自从丁史航和井新义打通两条商道,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明月庄民和汉江沿线的流民便搞起了武装商队。

    秦岭商道主要分两条,一条通到明月庄西北方的商洛,一条通到明月庄东北方的嵩县。

    商道的开拓伴随着血腥,大大加快了明月庄对秦岭的征伐速度。沿途的村寨要么垂涎商道利益,要么想闭门自守,和商队发生了激烈冲突。

    商队把明月庄的出产和盐粮茶布,贩卖给沿途的村寨,剩下的运到商洛和嵩县,回程时带上名贵木材、桐油、药材、猎物和金银铜矿石。利润不高,却比较稳,好好经营,还可以扩充商队。

    秦岭东部的村寨激烈抵抗,以血肉之躯对抗刀枪箭矢,甚至发生过“栾川惨案”这样的极端事件。但秦岭商道已开,缺油少盐、营养不良的原住山民,如何抵挡源源不断的、为挣钱红了眼睛的明月庄民,以及汉江流民

    更何况,李响出于长远考虑,从来不禁止庄民购买弩之外的武器。只要不在明月堡,也随便庄民持有武器走动。

    明月庄公中直属的武器作坊,和几家私人作坊,从没停止过生产。直弓、箭矢、单刀、长枪和盾牌,是卖得最好的武器,这里面当然有李响的引导。

    想过好日子但没钱搞作坊的明月庄民,凭借公中的优惠政策,大量购买直弓箭矢、单刀长枪。如果舍得花钱,还能买上几件竹甲。也就是说,好些杀才从一开始,便是走的武装商队路线,商道能赚钱就好好经商,不能赚钱,他们就要靠刀子说话。

    秦岭东部的原住民之所以对明月庄有仇怨,除了对阵厮杀外,几支凶残的武装商队功不可没。

    再过几天便要大雪封山,好些商队把东西处理给沿途的村寨,急吼吼地往回赶。三王寨可以歇脚,所以李响才看到三王寨前寨的一幕。

    如今活跃在秦岭中的十几支商队,都是明月庄的人在控制。

    秦岭可是李响划出的自留地,不



第150章 小富即安
    冬日清晨,汴京内城的街道,冷寂中带着一丝落寞。间或几声鸡鸣狗吠和晨起谈话声,才让人反应过来,这里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城。

    甜水巷没有樊楼的奢华,也没有潘楼市街的森罗万象,却是数十万小民百姓钟爱之地。

    汴京土著人家,每逢外地亲朋拜访,便会拉上童时旧友,出没于甜水巷。

    “这家店的酥饼,自我爷爷辈便有了,每日里只这个时间卖。他家不知如何做的,硬是把桂花梨花……”

    “童伯伯,来三个糖人给几个娃娃。这是奴家旧友,小时候您见过的……”

    “林兄,我跟你讲,这家卖米酒的小店,从大周立国至今总是一个味道。一百年前,有位宰执大人来到甜水巷……”

    随便一家店,便可能有百年历史;随便一家店,便可能是九代传承;随便一家店,便可能有大周的哪位名士光顾过。

    时光,只是把甜水巷的路面踩踏一个严实,把店铺小楼的后墙染成绿色,把沽酒的少年催成老翁。

    甜水巷,依然是甜水巷。

    甜水巷的店家,依然如往常一般,早起,清扫,开炉。

    李家汤饭店,后院。

    申泼皮拿着毛巾擦汗,提点手下,“小声点儿搬,里面有娃娃没醒呢。”

    李家婆娘摆上桌子,咸粥盛得满碗,催促申泼皮用完饭,再收拾石炭。用上炭炉和石炭后,李家汤饭店每月减少了十几贯的柴炭钱。

    申泼皮客气几句,放下毛巾喝粥,不好意思道:“哎呀,李大姐。以前老是在你这里混吃混喝,现在我有了正经营生,还在这里混吃混喝,真是,咳咳……姐夫呢去城外的作坊了这么早”

    申泼皮当无赖汉的时候,便经常来李家汤饭店蹭吃蹭喝。因为是邻居,外加李家婆娘看不过申家老太挨饿,便经常接济申泼皮,总是在锅里多留些稠粥。

    李家婆娘在围裙上擦把手,“哎呦,知道害臊了。有了正经营生,看不上姐姐的粥了”

    “哪敢,咳哪敢呢我长这么多年,就觉得大姐的汤饭最好喝。”

    李家婆娘拿出昨晚泡好的米,开始家传的手艺,闻言头也不回,“有了正经营生,就好好珍惜,别像以前一样,让你老母担心。你姐夫被禁军的几个都头留下了,说是赶工,炭炉卖得这般好”

    李家婆娘的丈夫懂些木匠活,被马如兰介绍到一家炭炉作坊做事,其为人方正,向来看申泼皮不起。

    申泼皮一听大姐问到炭炉的行当,顿时来了精神,“那可不,光是我包下的这条甜水井街,过去的一旬便卖出了三十多台。光石炭,已经卖出去不下万斤。”

    李家婆娘盖上盖子,转过身,看到申泼皮的脸,吓了一跳,“你这脸是咋了被谁揍了”

    申泼皮的脸型本就不好看,此刻乌青黑紫遍布,看上去很精彩。

    申泼皮勉强一笑,抽动了痛处,“先是跟李姓大汉争地盘,打了一仗。然后又和李姓大汉一起,跟外城的炭行、车行、脚夫干仗,有人手黑,拿石子乱扔,我就惨了。”

    李家婆娘叹口气,进屋拿了一个粗瓷大瓶出来,“这里是跌打药,拿去抹抹,改日拿回来。”

    申泼皮道谢,拿上瓷瓶,和手下退出院子,汇合送炭的几辆鸡公车,朝南边行去。

    路上的申泼皮,想到了李大姐刚才的欲言又止,心中奇怪:难道李大姐有了麻烦

    不应该啊,听说李大姐和马如兰走得很近,自己伺候的那几位都头,甚至都头上面的指挥使,都对那位马如兰客客气气,礼敬有加。李大姐遇上什么事难道是夫妻吵架,那我可不能掺和。

    耸耸肩,申泼皮出了甜水巷。此时的汴京城已经热闹起来,汴京百姓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李家汤饭、武家烧饼和中间的马家烧肉馆,早已达成合作。客官在三家店里用餐,都可以点另外两家的饭食,且只需招呼一声,非常方便。

    三家的吃食互补,马如兰又是个和气的,李家和武家直言遇上了贵人。

    将近中午,李家婆娘送一位贵客出门。

    贵客是大族王家一位管事的亲随,那位管事每日都离不开红烧肉,每次也要买些汤饭烧饼之类。

    如此稳定的客官,放到哪家,都是很受欢迎的。李家婆娘还听说,王家那位管事叫什么王小九,还和马如兰的结拜弟弟有瓜葛。

    那种人家距离李家太远,李家婆娘倒没什么感触,此刻她正为自家遇到的麻烦头痛。

    下午的时候,店里清闲。

    李家婆娘把小店交给几位做事的妇人,来到武家小院,和武家夫妇商量。

    申泼皮一开始的怀疑没错,李家婆娘确实遇到麻烦事了。

    麻烦的起因很简单。

    马如兰亡夫出身的那个将门马家,有几个后辈得知了马家烧肉馆的存在,便想占些份子,慢慢把马如兰架空。

    马家几个年轻人的目的,说穿了,就是眼红马如兰这个寡妇的财产,想要据为已有,这样的事情在大家族里再正常不过。

    马如兰当然是拒绝了。

    虽说马如兰的亡夫早已自立门户,但马如兰毕竟是马家媳妇儿,又有禁军的关系,当然不怕几个年轻人。

    几个马家后辈不甘心,把眼光放到了李家汤饭和武家烧饼两家店的身上。马如兰那个寡妇动不得,旁边的两家小店还动不得投毒,抄袭,找人唱戏,或者拦住马家烧肉馆的客官,看你个寡妇如何做生意!

    小民的无奈,在李家婆娘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汴京,特别是内城,毕竟是天子脚下




第151章 如兰登门
    申家老太絮絮叨叨的时候,马如兰的公婆也在发愁。

    马如兰的亡夫很厉害,马如兰的公公却是庸人。“汴京一只马”之所以脱离马家,主要是马家某些人压制过甚,豪气冲天的年轻人如何受得了
1...454647484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