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狼烟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凉州大司马
原来,就在孙策出大厅的同时,孙权便派人通知了其母亲、弟弟、妹妹。
“程将军,文台现在何处”
吴氏、丁氏泪眼婆娑着蹒跚上前,抽噎着问道:“是何人……害了妾身的夫君
“回禀主母!主公的灵柩,正在城外二十里处!”程普连忙回道:“谋害主公之人,乃荆州刺史刘表的部将……黄祖!”
“孙策!”
吴氏微微点了点头,摸了一把眼泪,哑着嗓子喝道:“你父亲正在城外受苦!你身为人子,为何踟蹰不前”
“孩儿知错了,母亲勿要动怒!”
孙策为人,极为孝顺,心下大惊,当即跪于地上,一脸恭敬的说道:“孩儿这就前去……迎还父亲的灵柩!”
“尔等跪于地上……作何”
吴氏转头看着孙权、孙翊、孙仁几人,喝道:“还不随你大兄,同去迎还你父的灵柩。”
孙权几人连忙起身,随着孙策、程普出了临湘城。
孙策兄妹几人,一路恸哭着来到城外二十里处。入眼处,孙静几人、八百兵士,皆是头绑白布条、身着麻衣。八名兵士抬着孙坚的灵柩!
孙策兄妹见了眼前的景象,心下愈发的悲痛欲绝。
随后,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程普、黄盖、韩当八人,替换下那八名兵士,抬起孙坚的灵柩,缓缓来到临湘城。
临湘城百姓听了孙坚战死的噩耗,扶老携幼出城,前来迎还孙坚。只因,孙坚曾善待过临湘城百姓。
……
临湘城长沙太守府!
待孙策一行人抬着孙坚的灵柩,来到太守府时。孙府的下人,已将灵堂布置妥当。
众人安置好孙坚的灵柩,又是泣不成声的祭拜数番。
“伯符,你先起来!”
孙静站起身来,又扫视了一圈众人,随即沉声说道。
“三叔父有何吩咐”
孙策站起身来,有些不明所以的沉吟道。
“即刻起,伯符便是孙氏之主,亦是我等之主公!有人胆敢不敬新主,此人便是我孙静之仇敌!”
孙静朝着孙策施了一礼,朗声说道:“孙静拜见主公!”
“属下拜见主公!我等皆誓死效忠主公!”
孙静话音刚落,程普、孙贲、黄盖、韩当四人,当即跪拜于孙策面前,一脸郑重的齐声回道。
灵堂门口的年轻人,环视孙静几人一圈,暗暗的点了点头,心道:真乃忠义之士也!伯符大业可济耶!
“家父切齿、刻骨之仇未报!”
孙策的心下生出一抹温暖,心下何止是感动。孙策却还是想先报仇,随即正色道:“孙策安能当的起尔等的主公”
“大兄所言甚是!”
孙权双眼微阖,顿了顿,随即进言道:“身为人子,当先报大仇,再议新主一事!”
“二公子此言差矣!”
“破虏将军戎马一生,才有孙氏今日的基业,实属不易!自古皆是‘父去子承’!值此之时,大公子应当仁不让,承袭破虏将军之遗志。”
“如若不然,众将何能归心百姓岂会安心相随”
那俊逸年轻人心下一怔,连忙上前,沉声说道。
孙静、程普几人看了一眼孙权,又是一脸敬重的朝着这年轻人,点了点头!
“庐江周瑜,拜见主公!”
那年轻人朝着孙策施了一礼,随即跪拜于地,朗声说道:“周瑜誓死效忠主公,终生不敢背负!”
“贤侄所言,正合老身之意!”
吴氏狠狠地瞪了一眼孙权,随即说道:“我儿勿要迟疑,勿要辜负诸位叔父,切莫辜负公瑾的一片苦心!”
“承蒙诸位不弃,奉我孙策为新主!”
孙策朝着吴氏施了一礼,又朝着孙静、周瑜几人施了一礼,随即沉声说道:“诸位铸大恩于孙氏,他日,孙策亦不会负了诸公!”
第299章 英杰夜话临湘城
“将军所言何意蒯越不明!”
蒯越神色一滞,朝着周瑜施了一礼,随即迟疑道:“还望先生明示!”
“黄祖不过是区区一家将,若无刘使君首肯,此贼安能妄起异心,谋害孙破虏”
周瑜面带薄怒,沉声质问道。
“荆州黄氏家族,想必先生亦是有所耳闻。黄祖虽是我主部将,实乃是手握兵权之外将。”
“黄祖其人,生性急躁暴虐、目中无人、贪婪无比。孙破虏不幸遇害,实乃此人心术不正。”
蒯越摆了摆手,当即朗声说道。
“这不过是先生的托辞耳!”
周瑜又是出言试探道。
“我主乃荆州刺史,麾下可战之兵,不下五万,若真想谋害孙破虏,何需只派黄祖一军前去樊城。”
“我主若真是谋害了孙破虏,此刻,荆州大军早已兵临长沙,安能让孙破虏的一家老小……安居于此”
“‘死者已矣,逝者为重’!越不敢妄言污蔑孙破虏分毫。只是……孙破虏本可从江夏郡南归,却挥兵南下襄阳……”
“余下之言,越不再细说!诸位乃当世人杰,想必……自会明白其中深意!”
蒯越见孙策、周瑜等人正在思索着,又是说道。
“贤侄!见好就收!”
孙静心下一惊,蒯越好生了得,此人当真是看穿了,二哥欲取襄阳的计划。孙静连忙来到孙策身旁,附耳低语道。
孙策点了点头,心下思忖道:蒯越所言,确实有理有据。此人不愿落井下石、甚是敬重父亲,亦是诚心前来和解,我自当适可而止!
孙策、周瑜心有灵犀,对视一眼,已是明白彼此的想法。
“方才周郎所言,皆为戏言耳!”
孙策当即朝着蒯越施了一礼,朗声说道:“还望先生勿怪!我孙氏的杀父仇雌……唯有逆贼黄祖!”
“越代我主,多谢将军明查!”
蒯越朝着孙策还了一礼,又打量了几眼周瑜,随即沉吟道:“将军所说的‘周郎’,可是……庐江周公瑾”
“公瑾的名声……已传至襄阳乎”
孙策也替周瑜感到欣慰,当即反问道。
“人言‘孙朗骁勇冠世、姿容俊美,周郎雅量豁达、英姿俊秀’!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蒯越忙朝着孙策、周瑜施了一礼,一脸敬重的正色道:“越有幸叨扰临湘,得祭孙破虏、得见孙氏虎子,又见天下高才,实在是三生有幸!”
“多谢先生盛誉!”
孙策、周瑜忙回了一礼,周瑜一脸肃穆的说道:“荆州蒯家,声名显赫,襄阳二蒯,名满天下。周瑜亦是敬重不已,方才鲁莽之言,先生海涵!”
“此乃微末小事,不值一提!”
蒯越见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又是施了一礼,沉声说道:“孙破虏不幸故去,越深感惋惜!事已至此,还望孙将军节哀顺变,还望孙将军勿要记恨我主。”
“先生所言,策省得!”
孙策缓缓吁了一口气,一脸悲伤的沉声道。
“越可力谏我主,将黄祖外放至江夏郡。往后之事……想必,二位英杰自是了然!”
蒯越欲言又止了几次,终是跨步上前,来到孙策、周瑜身边,低声说道。
蒯越见孙策、周瑜不可置信的神色,一脸寒意的低语道:“越非是为了孙氏。实乃是,黄家太过跋扈,越不得不为蒯家筹划!”
蒯越说完,不等孙策、周瑜回话,又来到孙坚的灵柩前,祭拜一番,随后,跨步出了灵堂!
“此人善恶分明,胸怀还算坦荡!”
孙策看着蒯越离去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主公所言,正是瑜心中所想!”
周瑜深以为然道。
……
是夜,太守府孙坚灵堂!
此时的灵堂内,只有孙策、周瑜二人!
“公瑾!”
&nbs
第300章 美周郎雄图天下
“大江以南,便是伯符的霸业!”
周瑜不疾不徐的拿过两杯温水,将其中一杯递给孙策。周瑜润了润嗓子,一脸肃穆的沉声说道。
“公瑾且细言之!”
孙策心下一喜,当即问道。
“荆州刘表其人,伯符心中已是了然,自不必赘述!
益州刘焉,居心叵测有异志,却也是志大才疏之人。此人只敢困守益州,无力争雄天下,不足为虑!
扬州地域广阔、又有大江为之天险,此地尚无英雄驻足,可为霸业之地!”
周瑜成竹在胸的娓娓道来。
“以公瑾所见,荆、益、扬三州……当先取哪一州以为基业”
孙策听了周瑜的分析,心下愈发的振奋,当即连声问道。
“放眼大汉一十三州,荆州州富民众,只在前列。再者,黄巾民变虽有波及荆州,其害却是不重!荆州可为伯符霸业所成之地。”
“是故,伯符可先取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以为根本。
其后,若大势可成,可再取荆州北部南郡、江夏、南阳三郡。
若不能取荆北三郡,伯符顺江东下,可取扬州。待平定扬州全境以后,大军挥师西进,再取荆北、益州!”
周瑜依旧是成竹在胸的娓娓道来。
“听贤弟一席话,愚兄有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心下已是了然。贤弟真乃愚兄的留侯也!”
“有贤弟辅佐愚兄左右,愚兄又何愁父仇不报、霸业不成、天下不定乎”
孙策心下何止是用振奋、欣喜来形容,当即朝着周瑜施了一礼,一脸郑重的感叹道。
“以愚弟度量,我等若是进展顺利,待取下荆、扬、益三州时,北方的霸主之争……恐是要结束了。”
“届时,我等有益州山川为据,有荆扬大江为险,足可同北方霸主相对峙!”
“南北相持数年,待国富兵强、甲胄精良之时。我等奋兵五路,自汉中出散关,兵进陇右;自南阳出伊阙、武关,兵临关中;自江夏出西阳,兵进豫州;自庐江出合肥,兵进徐州;自丹徒跨江,北进青徐!则天下可定!”
周瑜将他二分天下的筹划,一字不差的说给孙策。
“父亲若在天有灵,请助孩儿成就霸业!”
孙策听了周瑜的筹谋划策,胸中荡气回肠、豪气干云,当即朝着孙坚的灵位,祭拜一番,一脸肃穆的正色道;“他日,我孙策若能进取天下,必封周瑜为王,与其同掌江山社稷!”
“望破虏将军在天之灵,护佑我等成就霸业,兴盛江东孙氏、再兴华夏大业!”
周瑜心下何止是感动,当即朝着孙坚的灵位祭拜一番,亦是一脸肃穆的正色道:“周瑜愿誓死效忠孙朗,终生侍奉孙氏一族,若违此誓,天人共诛!”
孙策亲执周瑜之手,二人相视数息,点了点头!
临湘夜话后六天,孙坚入土为安。
孙策、周瑜利用刘表的钱财,暗中招兵买马!
江东孙氏霸业,已在萌芽之中!
……
却说,袁术收到孙坚战死的消息,随即从鲁阳起兵三万,以纪灵为先锋,南下攻打襄阳。袁术实则是想吞并荆州。
刘表听取蒯良、蒯越的建议,屯重兵于新野、樊城。袁术军攻城十数天,不能破城。就在袁术粮尽撤兵时,荆州军出兵袭杀,大败袁术军。
袁术败退回鲁阳后,不敢盘桓于南阳郡,随即带着残兵败将,向东进入豫州汝南郡。袁术听取谋士的建议,准备以豫州为霸业的基础!
……
 
第301章 众诸侯大浪淘沙
189年二月末,就在公孙瓒、刘备二人,大败青州黄巾军的同时。
南匈奴已故单于羌渠之子栾提于夫罗,伙同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人,带领六万叛军攻打冀州魏郡、兖州东郡。
袁绍再一次发扬他‘隔岸观火的传统’,顿兵不前,拒绝出兵攻打叛军。
东郡太守王肱率兵出战,战死沙场。兖州刺史刘岱延请曹操出兵。
曹操同鲍信、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乐进,亲率两万余人出兵东郡。
曹军在东郡濮阳、阴安,魏郡内黄一线,三战三捷。曹军斩首叛军三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袁绍为了示好曹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
曹操就任东郡太守后不久,东郡东武阳人陈宫,前来投奔曹操。曹操终于获得了他的第一位谋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