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这个权力,已经非常大了。要知道市舶司是真正的油水部门。大周朝最成熟的市舶司,泉州市舶司,一年给大周朝缴纳的市舶司收入,都超过百万贯了。
当然,目前江南地区走私严重,杭州市舶司能不能树立起威信,建立市舶司征税的权威,这就考验赵悦的能力了。目前,赵悦只搭起了杭州市舶司这边的架子,想要去江南其他几个城市开分部,都有些力不从心。
现在他要做的,不说是在江南其他地方扩张建立市舶司了,就是先把杭州市舶司这个本部建好,都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他最近的心思,都在忙活如何规范和梳理杭州市舶司的事儿。
本来赵悦还在头疼如何打开市舶司的局面的。没想到缉私队巡查到五艘私自出海的海船,还查到了违禁物品,这就让赵悦看到了打破目前杭州市舶司这个僵局的希望。
目前,市舶司查封的五艘海船,船上的货物基本上清点完毕了。五艘海船,按之前时迁汇报的,价值确实在三十万贯多一些,不到四十万贯。
这样的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如果这一趟出海顺利,一来一回,最少要赚上一倍的利润。
三十多万贯的货物,按之前市舶司规定的抽成比例,平均下来,市舶司要抽成货物百分之十价值左右
第四百九十章杀鸡儆猴
在杭州府府衙内,赵悦和知府曾永坐在曾永的会客厅里,两个人的神色都很严肃。
赵悦扣押五艘海船的事儿,曾永自然是知道的。只是,赵悦这一次来,提到了船上查出大周朝严禁流出的兵器,这就让曾永觉得事态严重了。
“这些,可都是当真”曾永神色严肃,斟酌着问道。
赵悦点头,道:“那些兵器和弓弩,目前就在船上,已经派人严加看管。”
曾永站起来,来回踱步,这事儿,让他感觉很是棘手。踱了一会,他才停下来,看着赵悦道:“这事儿,太过重大。要知道,兵器可不是一般的铁匠铺能打造的,特别是弓弩,只有朝廷军队的将作监才能制作,这些兵器来源,可疑啊。”
赵悦知道曾永的意思,他也神色严肃道:“我知道,所以才来和叔父商量。搞不好,这些兵器,是从朝廷军队里面流出来的。”
说到这里,赵悦神色严肃又有些愤怒道:“侄儿倒是没有想到,这大周朝的军队,居然还会出现私自盗卖兵器和弓弩的地步了!也不知道是那一支军队居然如此胆大包天!这些人,该杀!”
大周朝对兵器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一般的铁匠铺,都不可能打造兵器。如果私自打造兵器,是要被惩罚的。能打造兵器的铁匠工场基本上都属于朝廷将作监的控制之下。正常说来,大周朝境内的兵器制作基本上都受到朝廷的监控。所以,正常说来,大周朝的兵器,很少能流出到国境之外。
就算流出来的,在大周朝境内的兵器,比如一些大户人家的护卫携带的那些兵器,都是要有当地官府备案的。否则,私自携带兵器被抓,那都是要受到朝廷处罚的。
赵悦查到的这批兵器,一看就是制式兵器,属于军队使用的。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弓弩这种最为严厉的控制兵器,更说明问题了。
大周朝的军队体系里面,只有精锐的禁军和北方的边军才可能配置弓弩。普通的守城部队和厢军,基本上不会配置弓弩,能配置的只有弓箭。所以,这些弓弩,唯一的来源就是来自大周朝的内部军队,是从内部军队流出来的。
曾永冷笑起来,道:“还能是那一支,能从江南出海的兵器,除了江南这边的禁军,还能有谁”
江南也是驻扎着朝廷禁军的。不说江北的扬州那边的江淮禁军大营,就是在苏杭地区,也驻扎了差不多一万多的禁军。这些禁军里面,可就配置了弓弩这种武器。按照大周朝相关律法规定,他这个杭州知府,有权节制州府以内的军队。只不过,如果不是战时的话,基本上是文武不同系统的,地方官很难管到军队,而且也不能去多管军队。
所以,表面上曾永看是一州最高地方长官,可在和平时期,也很难插手禁军的事情。除非是战乱,作为地方州府,就有权指挥地方上的驻军了。
这一下子,市舶司查到的走私案件,就牵扯到军队,就让曾永这个地方官觉得有些蛋疼,也觉得非常严重了。
地方官有权有责保境安民,维护地方的安定和谐。可赵悦要查走私,现在还查到和军队有关系的案子。搞不好,都可能引起江南的军队骚乱。
想到不久之前登州水师的作乱原因,曾永再次看赵悦,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这赵悦,似乎就是一个能折腾人
第四百九十一章施压
在赵悦还没想好该如何处理扣船事件的时候,郑家、魏家和周家就先展开了行动。
郑家在贿赂赵悦不成,很快把这事儿就周家、魏家通了气。周家、魏家,自然也是坐不住了。其实,就算郑家不主动展开贿赂行动,他们也坐不住的。
现在正是前往高丽、东瀛海贸最好的时节,真要被赵悦扣押不放,错过了最好的季风时节,那他们这数十万贯的货物,可就打水漂了。
五艘船,三十来万贯货物,三家基本上各占三分之。十万贯钱对于他们这些豪族来说,看似不多,也不算少了。重要的是,这些货物出去一趟,就可能翻倍的赚回来,这笔钱,谁都不可能放手。
听到赵悦不吃软,周家、魏家,自然展开了自己的手段。
首先,就是杭州府州府衙门里面,不少人和曾永求情,希望曾永出面,和赵悦讲情,帮忙通融。这些人一出面,就连曾永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杭州府衙门,除了曾永这个知府老爷外,还有很多官员的。知府下面,便是杭州府同知和通判。同知说白了,就是知府的副手,相当于副知府了,通判在州府衙门的权力位列第三。
换而言之,州府的权力,应该属于三驾马车。即知府、同知、通判。同知和通判分掌粮盐督捕,财赋征收,江海防务,河工水利,清军理事,抚绥民夷诸要职。知府呢,则属于统筹这两人工作的上司。
除了这两位重要的地方官员外,诸如知府衙门各房各司职的人员,也不少,包括城防的厢军统领,还有地方学府教授这些,零零散散,一个知府衙门下面,官吏加起来也得数十人。
这些官员,或多或少,都要和地方豪族有着关联。就如杭州知州,尽管不信魏,却实实在在属于魏家这边的人,属于魏家在杭州城的代言人之一。而杭州通判,背后则是周家在支持。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杭州府衙门下面的其他各房司职,或多或少都和这两家有一些牵连。所以,在这两家一发动后,杭州府衙门都像是热锅的沸水。
曾永的书房,也差不多被这些人给踏废了。先是杭州府知州过来和曾永求情,知州刚走,通判又来了。
通判走了没有多久,杭州府衙门下面的各个房的头领,包括杭州府守城的将领,也来了。就连杭州府当地名望的乡老和德高望重的官绅,都和曾永念叨起来。
念叨的事情,自然是希望曾永出面,希望市舶司这边高抬贵手,放掉扣押的几艘海船。
说来也奇怪,这些人,都没有第一时间和赵悦这边求情,无一例外都是先在曾永这边说,首先就给曾永这边施加压力了。
一个人来,两个人来,曾永都还能顶得住。就算是他手下的同知和通判,他都可以强硬表态,不会干涉市舶司的事情。可是,当自己手下的人差不多都来了一遍,曾永就无法淡定了。
杭州府衙门下面的数十个手下,都先后来求情,就算曾永在强硬,也不可能真和自己手下这帮人对着干啊。真要是不理睬这些人的诉求,那曾永这个杭州知府,恐怕也得做到头了。手下都没有支撑他,难道他打算做一个光杆司令不成
不仅是杭州府衙门的手下,过了两日,杭州府治下的钱塘县、余杭县等几个县的县令们,
第四百九十二章曾永的困局
赵悦拿给曾永的信,是分封在杭州府治下余杭县的十皇子的信。说起来,十皇子也是去年才分封到了杭州府。
赵悦来了那么久,都还没有去拜访过。一来是大周朝严禁皇子和地方官员来往,为了避嫌,所以赵悦都没有去拜访。二来也是因为赵悦尽管做了快大半年的杭州市舶司,可真正在杭州的日子,不算多。三来嘛,市舶司事情万事开头难,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他确实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些皇子王孙。
他不去拜访,对方倒是来了信了。这一来信,就是为这一次市舶司扣船的情况来的。对方也没有说什么,就是暗地里道了一些,郑家的海船,也有十皇子的股份的。
至于里面到底有没有,赵悦也不敢肯定。可十皇子都来信了,这事儿就算没有,也证明了郑家的背后,已经站着十皇子了。
曾永看过十皇子的信,放下信件,好一会才吐出一口浊气,慢慢道:“没想到十皇子才来这江南不到一年,竟和这江南士族门阀给搅合到了一起。”
曾永来杭州后,倒是去见过十皇子。毕竟,曾永是杭州知府,十皇子的封地就在杭州府治下的余杭县,他这个地方官不去拜见,可说不过去。
曾永对十皇子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温文儒雅、很博学也知礼节,甚至说,对他这样的地方官,一点也不摆架子,很随和客气。所以,曾永对十皇子还是很敬重的。
事实上,像曾永这样的知府官员,有一项任务就是看紧自己治下分封的那些王子皇孙们,不要他们乱来。这也是大周朝成立那么长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国策之一。说到底,在朝堂和皇帝的眼中,地方知府的地位甚至都要比那些分封的皇子王孙要高。
曾永见过几次十皇子,见面和自己的情报来往来看。据说这十皇子到了江南后,很少出门。就算是出门,也是游山玩水,基本上不和江南的士族门阀来往,看起来很是老实。
他倒是没有想到,十皇子居然会和杭州这些士族门阀搅合到了一起。
“呵呵,这不是正常嘛。只要有一点野心和,那个皇子能愿意老老实实蹲在自己的封地上”
赵悦说着,一边笑着,看了一下周围,确定没有人,声音低沉了一些道:“皇上,毕竟老了。”
曾永神色肃穆,盯着赵悦道:“有些事,不要多嘴。隔墙有耳。”
赵悦笑了笑,不在多说。曾永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看着曾永沉思,赵悦斟酌了一下,才接着道:“根据侄儿得到的信息,似乎十皇子和苏杭的禁军来往比较频繁。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地的禁军将领,似乎还是十皇子的舅父。嘿嘿,说不定,这些兵器弓弩。。。”
曾永豁然盯着赵悦,问道:“这种事,不能乱说。”
赵悦闭嘴,可脸上的表情,很直白表明自己不是乱说。曾永盯着赵悦问道:“这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赵悦也没有隐瞒,道:“派人查了一下,说起来,十皇子在江南这边的活动,也不算太隐秘。只不过是叔父你不知道而已。”
曾永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这事儿,他确实是不知道。没办法,尽管来杭州府大半年了,看起来已经坐稳了这个知府位置,可实际上,只有曾永心里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完全掌控自己的衙门。
很简单的道理,同知不是自己人,通判也不是自己人,就算是名下衙门各司房的人,也不是他曾永的人。他曾永,就是光杆司令上任的。下面
第四百九十三章底气所在
赵悦倒是笑了起来,道:“叔父,不是我要怎么办,而是您打算怎么办”
“我”曾永有些不解,摇摇头道:“这是何意本来是你市舶司这边惹出来的问题,怎么会问我这边怎么办”
赵悦正色起来,道:“市舶司要怎么样做,是市舶司这边的事情。但透过这事儿,难道叔父还真觉得自己待在这衙门里,能一言九鼎”
曾永沉默,最终道:“就算要解决我这边的问题,也只能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倒是你现在扣押着那些船只,你想怎么做”
赵悦冷笑起来,道:“叔父,侄儿有句话倒是觉得不错,快刀斩乱麻。叔父的刀,是该亮一下了。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伊,叔父不亮刀,这帮人,是不会把叔父真正当做这知府老爷看的。”
曾永听着赵悦这激进的话,心有所动,最终又是犹豫起来。看现在的情形,估计他根本很难调动杭州府当地的力量。
“还是说你的解决办法吧。”曾永有些颓然,重新坐回座位,喝了一口茶水,似乎心里无比憋闷。
赵悦知道曾永已经被自己说动了,缓缓道:“我的办法就是,将这事儿,闹大!就算不闹大,也要这杭州府上下,统统知道这地盘上,谁说了算。”
“不行,闹大这样会引起变乱的。”听到赵悦要把事情闹大,曾永首先就坐不住了。真要让江南乱起来,那他这杭州知府,可就直接回家算了。
赵悦却摇着头道:“叔父,这天下,乱不了。就是这江南,也不可能乱。这些人,还没有勇气真正发动变乱!”
说到这里,赵悦冷笑起来,道:“承平几百年了,这些家族,有那勇气真正和朝廷作对吗要是他们真敢,我是不介意的,正好,为皇上扫清这些人。”
看着赵悦那杀气腾腾的样子,曾永苦笑不得,叹气道:“你说的容易,真要让这江南引起动乱,你我都得回汴京城自动送上脑袋去午门!”
赵悦笑了笑,道:“那又如何我还真不相信,这些人,会有这样大的胆子!”
说到这里,赵悦很认真道:“当那些兵器和弓弩被我们发现的时候,这一场战争决定权,就在我们的手里面了。”
说到这里,赵悦笑了笑道:“难道叔父真认为,那些禁军会叛乱”
赵悦正色道:“看来叔父对这些禁军,还是不够了解啊。这些禁军,家室家属可都不是江南的,这些禁军,是前年才从河南府和汴京调来的。我这样说,叔父明白了吗”
大周的禁军,并不是常年驻扎在一个地方的。因为大周朝是从五代战乱而来,经历过五代军阀割据战乱,知道一支军队驻扎在一个地方太久了之后,往往就可能变成军阀的存在。
所以,从大周朝建立之初,就明确规定了军队换防的规定。要么整只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从一个地方调到另外一个地方。要么就是军队的将领,特别是高级的将领,轮流在各军队上任。当然,这些只是大周朝应对军队变成军阀其中之一的手段。
说起来,大周朝军队战斗力相对较弱,和大周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朝廷上,设置兵部和枢密院共同管理指挥大周朝的庞大军队。地方上,军队将领没有兵符,也根本无法调动军队。总而言之,大周朝的禁军收到很多限制。
 
第四百九十四章重罚
在五艘海船被封查过后数天,赵悦派人,召集了魏家、郑家和周家的几个主事人来市舶司衙门。
看到代表周家来的周邦彦,赵悦一愣。他没想到,周家的代表,居然会是周邦彦这个“老熟人”。
想到之前在汴京和周邦彦的种种,赵悦心里就忍不住发笑。真不是冤家不碰头啊,没想到在这江南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儿,就和这周邦彦给牵扯上了。
他似笑非笑看了看周邦彦,周邦彦面无表情,却最终不得不低头,给他行礼。魏家的代表,还有郑家家主郑山河也都给赵悦行礼。没有办法,赵悦现在已经是五品官员,更是皇家驸马爷,哪一个身份,都得他们保持恭敬。
几个人落座之后,有人奉上了茶水,赵悦拿起茶杯,笑着道:“来,几位看看这茶如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