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本官打算在十月底的时候,就带着船队出海去南洋。这一次出海,本官希望船队规模越大越好,装载的货物越多越好。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希望郑家发动力量,组织起船队跟着本官一起出海。”
十月底正是北风已经起的时候了,那时候出海,正好合适。通常来说,每年从大周朝沿海下南洋的季节,也多数是这个时候。说起来,按照往常的惯例,到了那时候,从整个大周朝沿岸港口下南洋的船舶,最少有上百艘。
“本官保证,这一路上的安全,都由市舶司来负责。至于这一次出海所得的收益,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具体在商谈。”
“到时候市舶司的战船,会跟着船队出发。。。”
赵悦一条条的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按照他的规划,十月底的时候,一支满载货物的海船船队,会从杭州湾出发,沿着东南沿海,经过海峡,到泉州和广州补给后,直奔南洋而去。
听着赵悦的规划,郑山河和郑平波有些面面相觑,好一会才消化赵悦说到内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按照赵悦的规划,这一次如果真的要出海的话,那就是一次性聚集超过数十艘海船的超级大船队出海了。想一想那画面,就有些震撼。
郑家也算常年出海的海商家族,但平时组织的船队,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艘海船。二十艘海船的船队,其实都算得上是比较庞大的船队了。要知道,很多海商家族出海,一般都只会在三五艘海船,有的甚至就是一艘海船就出海了,最多也不过十艘海船的规模。
之前也说了,船队不是越大越好,船只多,管理起来就困难。何况在茫茫大海上,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太多的因素会制约大船队的行动。所谓船小好调头,规模小就更容易把控。因此,大多数出海的船队都不算很大。
“大人,船队如此之大,恐怕难以管和指挥。”好一会,郑山河开口了。
“没事,每艘海船市舶司都会派出监督官和士兵,到时候一切行动都听从指挥。哦,对了,到时候船队的指挥,都会以郑家意见为主。所以,你们只要指挥好船队航行就好,其他的,市舶司会帮你们解决的。”
“当然,本官也不会平白无故让郑家出力的。本官保证,本次出海,允许郑家有优先出货的权力,并且来回免征收市舶税。不过,货物的规模只能控制在船队的三分之一容量。郑家要做的,就是帮助本官和市舶司,凑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内之内
相对南方还有的酷热,伴随秋风乍起,汴京城已经有了凉意。
汴京城的百姓,更是早早穿上了秋天的衣装。不过,热闹依旧。天色还没有开亮,在汴京城各处城门楼,就开始有了大堆的进出城门的百姓和客商等着城门开启。一等到城门打开,来来往往的客流就开启了汴京城繁华的一天。
至于汴京城内的各路小贩,也开始张罗着自己的生意,开始了一天吆喝和买卖。至于普通的汴京城百姓,也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整座汴京城,除了拥有帝王的尊严和肃穆之外,也是鲜活的,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市民小民生活和帝王将相的威权奢华,在这里交汇融合,也相得益彰。
相对于汴京城里里外外的热闹街道,坐落城内深处的宫城,作为这个古老帝国的心脏,则显得安静清幽了许多。
入秋之后,元祐帝开始减少了上朝的次数。相对于以前一个月三次大朝会,现在都开始变成一月一次大朝会了。朝政的大多数事宜,都由政事堂负责处理。就连在汴京城的百官权贵们,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位高权重的群臣和王公外,几乎也很少有人能见到元祐帝了。
深居简出的元祐帝,越来越显得神秘、难以捉摸,也更让人猜测不透。
走在宫城里的御花园小路上,元祐帝步履有些蹒跚。跟着他的,也只有德公公。只是,元祐帝并没有让德公公扶着,而是自己独自一人,握住拐杖慢慢走着。是的,从入秋后,元祐帝就握起了拐杖,这根龙头拐杖,让他看起来十足就如一个即将行将就木的老人。
走起来有些艰难,然而元祐帝却是一声不吭,走得很慢。一小段路程,足足走了差不过一刻钟。
“皇上,休息一下吧”
走到一个凉亭,德公公忍不住关心问道。
元祐帝只嗯了一下,倒也没有矫情。走到了凉亭的椅子上,德公公很及时的给元祐帝垫上了垫子。
坐下来的元祐帝,有些气喘吁吁。就连额头上,也有一小小汗珠。显然,走着一小段路程,都耗费了他极大的利器。
接过德公公递来的汗巾擦,元祐帝自己随手擦了一下,元祐帝才轻叹了一声:“真是岁月不饶人呐,小德子,朕还有多少时间”
“皇上万岁呢。”德公公轻轻道。
元祐帝却忍不住瞪了他一眼,语气却显得很轻松,道:“你见过有万岁的人吗你这马屁,可真拍到朕的马腿上了。”
德公公有些讪讪然,不过还是厚着脸皮道:“皇上吉祥着呢。”
“你这嘴啊!难道朕的身体,朕心里还没有数吗”
元祐帝不和德公公闲扯,看着已经慢慢落下的西洋,轻吐着气息道:“朕还能不能活到明天冬天”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德公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了。事实上,皇上的身体确实已经很差,说行将就木都可以。说句不好听的,元祐帝有可能随时都会死去,也有可能还能拖着一段时间。
皇上身体的情况,目前就只有他和一个御医最清楚了,甚至说,现在元祐帝都是在用一些法子在续命,至于能续命到什么时候,就连德公公自己都说不准。
“说啊,怎么不说了。”元祐帝看着德公公不说话,有些不悦。
德公公扑通的跪了下去,语气有些惶恐,又带着一丝幽咽道:“皇上,奴才不敢说。”
元祐帝看着他这模样,许久不说话,最终轻叹一声道:“小德子,你跟着朕快一辈子了,朕的脾气,你明白的。说吧,朕心里有数,不会怪罪你的。”
&
第六百二十九章 监军
千里之外的汴京城,波澜微起。
深宫里的元祐帝,想起了远在杭州的赵悦,自然又多问了几句。得知赵悦还未能出兵剿海盗,元祐帝有些不喜。
“朝政里面,有不少官员在非议那小子了吧似乎就连市舶司的事儿,也开始有人在动心思了”
元祐帝一边慢慢走着,一边很随意的问道。
习惯了勤政的元祐帝,怎么可能放得下呢。所以,朝政上的动静,他还是知道的。
德公公小心恭谨道:“是,现在朝廷上,确实有不少官员对杭州市舶司和赵悦有些意见。”
元祐帝沉默不语,神色倒也没有什么动容。德公公看着元祐帝不说话,斟酌了一下,接着道:“这事儿,皇上你这边有什么指示吗”
元祐帝不说话,一直等到回了御书房,元祐帝才缓缓道:“朕说过,给赵悦随便折腾,就让他折腾,自要朕不死,没有人可以动他。就算朕死了。。。”
说到这里,元祐帝嘴角忍不住起了一丝弧度,似乎想到了赵悦离开汴京之前的一句话,神色都轻松了起来。就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德公公听的一般。
“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赵悦离开汴京之前,曾经入宫见过元祐帝。在御书房内,足足有一个时辰。就连德公公也不知道元祐帝和赵悦谈了什么。
此刻听到元祐帝这话,德公公心里一颤。然而,看着元祐帝略带轻松的神色,他竟一时间猜测不了元祐帝此刻的心情到底如何了。
不过,尽管这一番对话,德公公算是明白一件事情了。就算外面洪水滔天,朝廷风起云涌,可只要元祐帝不死,远在千里之外的赵悦,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份恩宠,在德公公看来,在元祐帝身边几乎很难看见。没想到在这时候,居然还能看到元祐帝如此恩宠一个人。
可惜啊,就是不知道皇上还能活多久呐。要是皇上真那一天去了,这份恩宠,还能继续
德公公心思有些杂乱,心神都开始缥缈起来。
等到安顿好了元祐帝休息,德公公招来了自己的关门徒弟,也是现在的御书房红人童贯。
童贯年龄不大,甚至说年轻的过分。可因为德公公的关系,现在已经握掌御书房上下,算得上是御书房李执笔太监,真正算得上是宫里面位高权重的新晋太监了。
只是,在红的太监,在见到德公公的时候,也得很客气和老实。恭敬的给德公公行礼后,童贯才问道:“师傅,你找我”
只要没有外人,童贯都喜欢称呼德公公为师傅,一来表示尊敬,而来也表示亲近的意思。德公公显然也很吃这一套,带着满意的看着童贯,上下打量了一下,才道:“有点样子了。就是以后该挺胸的时候,别老是弓着身子。咱们这些伺候皇上的人,出去可代表了皇上。”
“师傅教训的是,徒儿一定谨记。”童贯连忙道。
“今天叫你过来,就是有点事儿问问你。”德公公斟酌了一下,才缓缓道:“你有没有想过出宫”
“啊出宫”童贯大吃一惊,一时间不太明白德公公这话的意思。
“就是,暂时离开皇宫,外放出去,离开京城。”德公公神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童贯的表现。
童贯脸色却是有些变幻,他一时间心思有些乱,被德公公盯着,有些慌乱,强忍内心的不解和不安,问道:“师傅,是不是徒儿做错了什么”
德公公摇了摇头,道:“你没有错,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nbs
第六百三十章 汴京城的赵家董事会
赵府府内,两个奶妈正忙着给赵家小公子换洗尿布,小孩子很小,不时间的哭声,让本来显得冷清宅邸热闹了不少。
因为赵家小公子的到来,整个宅邸都比以往热闹。作为未来赵家的小主人,在这个小孩出生后,就获得了最多的关爱。
除了赵悦母亲和留在汴京城的姐妹格外疼爱外,就是皇宫里,也隔三差五有贵妃从宫里送东西出来给赵家小主人。所以,赵悦的这儿子,算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小主人实在是太小了。就算有万千宠爱,暂时也感觉不到。能有感觉的就是该吃奶就吃奶,该拉屎拉尿就拉屎拉尿,一点也不客气。
作为母亲,因为身边有太多的下人伺候着,所以襄城公主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轻松,所以赵家在汴京城的产业,她也开始作为女主人打理,越发兴旺起来。
至于赵家的产业,用一个词说来,就是旺。再具体形容,就是红红火火。再加上她已经把原来公主府的产业都并入到赵家产业来,赵家现在隐隐开始成为汴京城的豪门巨富家族了。
这不,入秋后的襄城公主,都开始忙着听取赵家各大产业的负责掌柜不断的给自己汇报家族产业的最新情况。
赵家家庭董事会,也在入秋后召开了一次。尽管少了赵悦这个家族董事长,不过却没有影响董事会的召开。
在赵家宅邸一个大厅里,留在汴京城的赵家董事会成员,以及几个特别邀请来参加会议的大掌柜,正坐在一起,召开赵家入秋后的董事会会议。
赵家第一届董事会成员总共八人,赵悦这个董事长,以及赵若兰、曾墨这两个董事都去杭州,留在汴京城的董事,也只有五人。
五人也就是襄城公主、赵悦母亲、武松、周行福和赵若竹。这五人,也暂时组成了赵家在汴京城最核心的管理圈子,负责打理赵家在汴京城这边的所有产业。
除了五人外,此刻开会的人,还有几个非董事会的成员。比如赵悦的大姐赵若梅、原襄城公主身边得力管家,以及新晋的两个赵家大掌柜都来参加了会议。
董事会上,作为掌管赵家“财政大权”的赵若竹,开始一项一项的汇报赵家在汴京城产业的发展情况。至于为什么会是赵若竹来汇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招商钱庄,掌握着整个赵家产业的财政情况,所以也最熟悉这些产业发展情况。
伴随赵若竹一样产业一样产业的汇报,参加会议的几个董事会成员,以及几个非董事会成员,每个人的脸上都非常精彩。特别是赵悦的母亲,都陷入某种呆滞的情况。
赵悦母亲说的家族董事会成员,然而她几乎不参与也不管理赵家名下的产业的。她唯一做的,就是安心养老,逗弄自己的孙子。所以,参加这样的董事会会议,听着自己女儿一项一项汇报赵家产业发展情况,她从震撼之后,就真的陷入呆滞中了。
赵若竹最先汇报的,自然是彩票生意。这是赵家再次崛起的第一个产业,对于赵家来说,有着格外特别的意义。说起来,彩票生意现在都不是赵家最赚钱的生意了,却一直被赵家看重着。
经过长的时间发展和积累,彩票生意的销售,在汴京城已经非常稳定。仅仅是汴京城,每月都有固定几万贯的收入。这种收入,那真是细水长流,财源滚滚。而且这又是独门生意,打着皇家旗号,让人想嫉妒眼红都不得。
更重要的是伴随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经营,这一行业里的人手已经培养起来,彩票生意开始朝着大周朝其他州府开始扩展。除了汴京城,在洛阳、大名府、河间府等州府,都开设了皇家彩票的销售门店,生意也开始好起来,这些州府的销售额度看起来不能和汴京相比,可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公主的决定
不知道过了多久,襄城公主才开口道:“这样说起来,咱们家今年以来,就最少收入两百万贯钱了”
赵若竹点头,很认真道:“确切说来,截止到目前,各项产业的纯收入应该在两百五十九万三千贯。”
经过赵悦很长的时间调教,再加上赵若竹确实非常有财务天赋。所以现在几乎是信口念来整个赵家的产业状况,一些后世才可能出现的财务术语,也从她的口里出来了。
赵若竹的肯定答案,再次让在场的众人倒吸冷气。如果按照赵若竹的说法,那赵家一年的收入,不得超过三百万贯更重要的是,赵若竹爆出来的这些收入,可都是汴京这边赵家的收入,都还没有包括杭州和江南那边赵家的收入呢。
不知不觉中,汴京城赵家的产业,就在这半年的时间,开始全部爆发起来。当然,说是爆发,最重要的一头,还是来自酒水的分红,就酒水的分红都超过了百万贯,占了接近一半的收入了。
酒水的利润实在太丰盛,以至于让赵家获得的收益,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开始“暴富”。当然,体现在账面上,赵家这半年来,各项产业确实得到了大爆发。
赵家产业之所以能快速爆发起来,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招商钱庄这个提款机,源源不断的给赵家产业输血。要知道,招商钱庄放贷出来的银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流入了赵家相关的产业里面。
任何产业,如果没有本钱没有资金投入,想要做大,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原始积累固然是好,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去,方能最快速度最大可能发展起来。很明显,赵悦就接着招商钱庄这个巨大的提款机,源源不断给自己的产业输血。
尽管赵家看起来负债不少,但最重要的是赵家几乎都通过空手套白狼的形式,为自己家族赚取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在这种助力下,赵家布局的产业,是真正开始崛起,然后开始源源不断产生大量利润,开始自己造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