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人,再次认真苦读各种书籍,对赵悦来说,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赵悦还是花了一笔钱,请王安石为自己介绍了两个太学的大儒来家里给自己讲学。

    这一日,汴京城再次飘散起了雪花。白茫茫的雪花,撒落在大地,寒风呼啸。

    赵悦的母亲,带着两个姨娘,来到了赵悦的小院子。不过,还没有院子,就听到了赵悦那朗朗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赵悦读完了一段,又听到了他的声音:“先生,先贤所著的这段话,是不是就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修身,就要守住自己的心,格物致知去认识这个世界”

    这时候,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回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人立身做人之道也。。。。”

    院子里的赵悦声音很洪亮,透过院子,可以依稀可辨。院子里面的另外声音,则略显苍老和轻忽。但是,两种声音夹在一起,又显得融洽和庄正。

    本来一




第八十六章翰林学士的震惊
    听到屋子里的大儒声音,赵悦从沉浸的心神中反应过来,转头望过去,发现曾布正眼睛灼灼的盯着自己。

    还没有等赵悦开口,那曾布就用一种略显激动的神情,点评道:“真乃好诗,我从来没有想到,咏雪能咏得如此荡气回肠,如此大气!”

    说到这里,曾布忍不住回念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美哉,壮哉!”

    被曾布这样一说,赵悦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当然知道太祖爷的这首咏雪写的是好了,可以说把咏雪写到了另外一个高度。只是,这首诗是好诗,但对赵悦来说,他不是原创啊。

    剽窃太祖爷的诗句,就算这时代没有太祖爷的存在,但赵悦此刻都有些心虚。何况,他肚子里有什么货,他心里清楚,可真不敢卖弄自己的这点“才艺”。

    可惜,曾布似乎不想让他如意。他直接指着赵悦,神情带着一抹激动道:“赵小子,赶紧过来,把你刚刚念的诗,写下来,让老夫好好欣赏。”

    “曾老大人,这就没有必要了吧。我就是随便胡诌,随便胡诌的,算不得真。”赵悦连忙摆手,带着尴尬笑意道。

    谁知道曾布这老头眉眼一横,那略显花白的,顿时飘动,身子都有些激动,站起来指着赵悦批斗道:“你这是胡诌你胡诌要是有这水平,老夫子都愿意。赶紧过来写下来!快点!”

    这时候,赵悦才想起这曾布可是大周朝最喜爱诗文词句的大豪,看着对方那怒气冲冲的样子,赵悦只能缩了缩脖子,走回自己的书桌,摊开纸。

    “快点写!磨叽什么,难道要老夫子给你研磨”曾布看着赵悦手脚慢腾腾的,顿时不满的催促着。

    好吧,写就写了,难道自己还害怕了不成赵悦提笔,沉思了一下,顿时龙飞凤舞的在宣纸上大笔挥墨,一气呵成,将自己刚刚念的诗句给写了下来。

    曾布看着赵悦的字,倒是有些满意的点头,自言自语道:“学问不咋样,这字倒是可以入眼,有了几分颜体的真传。”

    赵悦翻了一下白眼,这老头到底是在夸奖自己还是在损自己呢不过曾布显然不在意赵悦的反应,他拿起赵悦写的诗句,自己开始念叨起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几句诗句,曾布足足花了几分钟诗句,才意犹未尽的念完。到了最后,他把最后一句无数英雄竞折腰居然念了几遍。

    他转头看着赵悦道:“虽然文体看起来不怎么工整,五言不是五言,七绝不是七绝,词不像词,但不得不说,这内容写的是真好!”

    听着曾布老头的话,赵悦在心中腹议,心道这是太祖爷后世的现代诗,你这老头,当然不能理解了。

    曾布老头自言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些遗憾,又是感觉不甘心。说完,他随后看着赵悦,再次问道:“还有呢这诗还没有完吧赶紧全部写出来!”

    赵悦心中倒是苦楚了,这可是大周朝啊,也就唐代才过去一两百年的时间,而太祖爷写这诗的时候,都过了差不多千年了。后面的诗句,赵悦可不敢随便写啊。

    被曾布老头逼着,赵悦本来想要摊开手,说没有了,但最终脑子一转,仔细想着这时代的历史脉络,最终再次提笔,装作是沉思。

    一会后,赵悦写下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看着赵悦写下这具,曾布这翰林大学生明显倒吸一口冷气,但是眼睛却越发光亮起来。显然,这诗句的力量,让他都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赵悦居然能写得如此大气,居然连秦皇汉武都要略输文采。

    在曾布老头还在细细咀嚼的时候,赵悦又写下了另外一句话。

    “隋祖唐宗,稍逊。”

    看着赵悦



第八十七章东坡不在?
    在赵悦的前一世,唐诗宋词,作为最为璀璨的中华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时代,没了宋朝,但大周朝的文化氛围,却和宋朝类似。

    大周朝,继承和延续了唐诗的发展。到这时候,已经发展衍生出了更擅于表达情感的文体词文体。这时代的文人墨客,聚会之上更是必吟诗唱词。而且,只要是一首好的诗词,绝对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四方。

    如果这时代有明星的话,那能作诗作词的文豪,那绝对是这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如果你能写了一首被人广泛流传的诗词,只要与人说了自己是什么诗词的作者,绝对会成为很多人的坐上宾。

    赵悦灵魂穿越成为这时代的人后,因忙着奔波解决家族困境,还真没有关心过这方面的消息。他真正了解这时代的情况,还是潜心开始学习,向曾老夫子讨教才慢慢的认识这时代。

    无意中剽窃了一手太祖爷的诗词,尽管文体和这时代有些不同,但如此大气、荡气回肠的词句,一下子就征服了许多人,一点都不影响赵悦的这首《咏雪》诗词被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出去。

    仅仅数天时间,赵悦的《咏雪》,宛如滚雪球一样,就席卷汴京城大小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青楼画舫、豪门府邸、甚至大内皇宫,都开始传唱赵悦的这首《咏雪》。

    一时间,“数风流人数,还看今朝。”都快成为了汴京城人的口头禅。

    《咏雪》的广泛传播,也让赵悦的名头,一下子在汴京城的“文化圈”打出了名气。如果说之前赵悦玩的彩票被大多数普通百姓熟知,那赵悦这首《咏雪》一出,就让他的名头,彻底响亮在汴京城的文人墨客圈子里。

    要知道,这时代士大夫和人才是这社会的统治阶级,才是掌控这时代命运和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赵悦凭着自己一首《咏雪》,宛如敲门砖一般,叩响了这道阶级大门。

    当然,这首诗的文体也被不少人表示不屑一顾,可终究挡不住这词句的力量。据说,就连当今皇帝元祐帝,也在第三天从曾老夫子那里得到了这首《咏雪》。

    根据皇宫里的不知名太监穿出来的消息,据说皇帝在得到这首《咏雪》的时候,忍不住读了数遍,最后大笔一挥,直接将赵悦写的一句“一代枭雄,耶律保机,只识弯弓射大雕!”给写了出来,然后大笑数声。

    这个消息,从皇宫传出来后,更让赵悦和他的这首《咏雪》名声大躁起来。一时间,整个汴京城人都似乎在讨论《咏雪》。

    对于外界这种“过激”反应,赵悦都有些措手不及。从这首咏雪流传出去的第二天起,赵悦的麻烦事情,就接连不断。

    或许是《咏雪》一下子出了名,玉石不断的有人上门前来拜访,似乎要和赵悦“讨教”,又或者有人邀请赵悦去参加汴京城的一些文人墨客的诗词会。不断而来的这些事情,让赵悦不得不疲于应付,他的闭门时间,就急速的缩小起来。

    赵悦刚刚送走了一波前来拜访的文人,实在是厌烦了这种虚头事儿,干脆让管家在门口贴上了闭门谢客的告示。

    外面大雪已停,初雪后的天气,阳光正好。院子里的一株梅花,正悄然开放。赵悦正和曾布老头散步在院子里,欣赏着花开正艳的寒梅。只是,他的心情显然没曾布那么闲情逸致,带着一抹唉声叹气,道:“曾老,你这可是把我弄到火上烤了啊。”

    曾老头只是撇了他一眼,淡淡道:“难道一首好的诗词,被人传唱,不是好事吗”

    &nb



第八十八章谁是东坡?
    果然,说了一个谎言,就需要无数的谎言来掩盖。赵悦只是提了一下自己听说过苏东坡的一首词,曾布这老头就立马追根溯源。

    “呃。”赵悦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尴尬笑着道:“有点记不得了。”

    “别给我打马虎眼!”曾布老头儿一瞪眼,虎视眈眈盯着赵悦,道:“快点说,年纪轻轻,咋就那么墨迹,一点也不爽利。”

    相处的这些天,赵悦也算是了解曾布这老头了。这老头就没啥爱好,唯一爱好就是喜好研究各种诗词。不过说来也怪,这老头喜好诗词,可偏偏他的身上,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诗词。

    赵悦一狠心道:“真有些记不得了。”

    曾布却不想放过他,瞪眼望着他,老头脾气也倔,对于诗词,更有些钻牛角尖,狠狠道:“记得多少是多少!”

    好吧,看来自己不说,这老头是不会放过自己了。反正自己也说的也是听来的苏东坡的诗句,就算这世上真有苏东坡的存在,赵悦也不怕对方来找自己麻烦。

    他故作沉思,就像是在努力回想一般,好一会才开口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曾布老头听到这话,眼睛顿时微微眯起,摸了摸胡须,下意识点头。显然,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第一句,就已经引起了曾布老头的兴趣。

    还没等曾老头多说什么,赵悦接着往下念了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啪!曾老头听到这一句,直接一拍自己的大腿,几乎是脱口而出,道:“好!”

    赵悦在心里腹议着,这诗词当然好了。就算是在后世,这都被评为苏大学士最好的诗词之一。所以赵悦接着说出下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曾老头的眼睛,顿时瞪大如牛眼了。那原本略显浑浊的眼神,就像瞬间有了光彩,整个人的气势,都变得不一样。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了几分。

    在他的脑海里,就像进入了这首诗词的意境,脸色微红,宛如喝醉酒一般,重复呢喃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

    似乎,这一句击碎了曾老头的心里防线。事实上,这首词是东坡大神被贬流放后,借酒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之作。显然,曾老头想到了自己。

    要说这曾老头,还是很有才干的。可惜,一身才干,却只能屈居翰林院和国子监太学里做学问,一身才华得不到施展。此刻听着赵悦念着东坡大神这首怀才不遇的抒情诗词,整个人的情感,宛如尿崩一样,滚滚而来。

    看着曾老头这激动样子,赵悦都有些担心他那老心脏会不会受得起,连忙问道:“曾老大人,你没事吧”

    曾布总算反应过来,长出一口气,道:“没事,接着玩下念。”

    看着对方表情,赵悦再次关心道:“真的没事”

    曾布老头再次吹胡子瞪眼,狠道:“叫你念你就念!”

    好吧,赵悦翻了一个白眼。他现在也算是摸清了这曾布老头的脾气,看着他再次吹胡子瞪眼,也放心下来,接着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曾布似乎心情已经平静了下来,听着赵悦的话,只是微微颔首。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听到最后一句话,曾布的眼神再次光亮起来,显然,最后一句诗词,宛如点睛之笔,让整首诗词的意境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足足沉默了数秒,曾布才长叹了一声,“真乃一首好



第八十九章寻找苏东坡
    找了借口,总算把曾布这老头给打发走,原本赵悦以为有关于苏东坡这话题,就到此为止了。可惜,赵悦实在是太低估了大周朝人对能写出牛逼诗词的文豪的关心程度了。

    在这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时代,除了皇帝被人天下皆知之外,剩下的能流传天下,被人们追捧和记得的“明星”,基本上都是当代有名的诗词大家和文坛大家了。

    如果说这时代有追星的话,那能作出牛逼诗词的文豪们,就是这时代最闪亮的明星。这时代人的地位很高,而能做诗词,做的诗词还非常牛逼,被人喜爱的人,那绝对被人广泛追捧的。这些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吃得香的存在。

    所以,当曾布老头第二天放出赵悦念叨的《定风波》这一诗词,并且打探谁是苏东坡的消息后,苏东坡这个名字,就极快的在汴京城流传起来。

    汴京城的文坛,最近这几年已经沉浸太久了,很久没有出比较有名的诗作。因此,赵悦的一首《咏雪》才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应。

    现在,又一首《定风波》再次袭来,一下子就让汴京城的文坛热闹起来。不管是那一个时代,真正得志的人,总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不管有才没才,总是觉得自己是被屈没了的的。

    一首《定风波》,一下子宛如利剑,就刺穿了大多数人的心房。

    一时间,“一蓑烟雨任平生。”几乎和赵悦之前那首《咏雪》里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句,成为了汴京城的文人墨客的口头禅。

    相对于太祖爷的《咏雪》那种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气概和高逼格,普通人或许很难达得到。毕竟《咏雪》里面,用的人物和典故,那都是历史上超级牛逼人物。《定风波》这首诗词呢,反而更深得大多数文人墨客的心声。

    能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终究是很多人的心里愿望,不是每个人都敢说这样的话。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倒是成为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表达情感的宣泄口,更接地气一些。

    因此,东坡大神的这首《定风波》,就以最快的速度,在汴京城流传起来,甚至开始朝着更远的地方传播。与《定风波》一起流传起来的,还有苏东坡的这个名字。

    一时间,谁是苏东坡,又引起了无数人心中的好奇心。这也引发了汴京城今年以来,最大的寻人活动。

    寻找苏东坡,了解苏东坡,认识苏东坡,居然就成为了本年度以来,大周朝人最想要做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结果,就算是赵悦都没有想到的。

    就是赵府里面,赵悦的几个家人,包括两个姨娘,姐姐和妹妹,都向赵悦打听谁是苏东坡。只是,她们似乎还不太清楚,《定风波》这首诗词,就是从赵府流传出去的。

    这也是赵悦和曾老头的约定。一首《咏雪》,就让赵悦声名大噪,拜访邀约的人不断。《定风波》他是借助苏东坡这名头说出来的,可要是被人知道又是从赵府流传出去,估计麻烦事情更多。所以赵悦就和曾老头约定,曾老头可以和外界人宣传这诗词,但不能说是从赵府听来的。

    对于赵悦这要求,曾老头倒是没有多想,答应了下来,没有和外界说是从赵悦这里得到。因此,包括赵府在内的诸多家人,都不知道现在汴京城流传的苏东坡《定风波》,居然是从自己家里流传出去的。
1...2021222324...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