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孟洛几个人拱手,一起客气回礼。别人不清楚,孟洛可是知道的。赵悦尽管去江南,可汴京城的生意,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孟洛很客气道:“小赵大人尽管去,汴京城有我们看着。”
赵悦点头,和其他几位商人又客套了一下。这时候,又有三人骑着马来了。一看,赵悦就乐了。他还以为自己的这三个名义手下不回来了呢。
来的人,正是赵悦在工部里的三个直属手下,沈括、苏颂以及李诫,他们三人骑马而来,风尘仆仆。下马后,连忙过来和赵悦见礼。
对于三人的到来,赵悦倒是热情了几分。眼前这三人,尽管还比较年轻,可未来都是历史留名的超级牛人。
两边寒暄了几句,沈括就忍不住问道:“我等三人听到消息,就马不停蹄赶过来了,猜大人肯定是走水路,还好赶上了,赵大人,怎么忽然要去江南了”
每个人对赵悦忽然去江南这事儿,都抱着极大的不解和好奇,赵悦又不能解释清楚,只能含糊道:“都是皇上旨意,没有办法。以后应天府的道路修筑,就交给你们管了。定要在明年夏天完工,没有问题吧”
三人自然一口应下,表示没有问题。赵悦想了想,又看着三人道:“水泥还有很多妙用,不仅是在筑路,其他方面,你们也可以多尝试试验一下。”
又交代了几句,这时候,又有几辆马车缓缓而来。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赵悦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自己在汴京城的朋友圈,什么时候有那么大了
这一次,来的人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范纯仁,一个是赵挺之,还有一个居然是章醇。
这四人的到来,倒是让码头更热闹了几分。这四人,王安石是政事堂大佬,范纯仁和赵挺之也在朝堂中枢部门任职,位置不高,可也算是权重之人。至于章醇,那可是汴京城的父母官。
看到这四人,一边的孟洛和几个商人心里暗暗庆幸今日过来送别赵悦了。之前听说赵悦是皇上赶出汴京城,是被发配去的江南。现在看如此多官场大佬来送别,哪一点像是落魄的样子
就是赵家的几个女人,看到源源不断给赵悦来送别的人,那种惶恐和不安也冷淡了不少。有时候人就是那么奇怪,场面冷清自然伤感而惶恐。如果场面热闹了,就算是离别送别,心情都会高兴几分了。
王安石几个人到来,赵悦自然又得应酬一番,几位倒也没多说什么,就是给一些勉励,又说让赵悦放心汴京城的事儿,一切由我们照应等等。
对于几位官场大佬的到来,赵悦是真有些受宠若惊的,又比较感激的。实话他还真感谢这些人到来。这些人到来了,至少可让汴京城很多势力很多人明白他就算出了汴京城,汴京城创下的基业也是有人照应着的,至少可以给自己家里的几
第三百一十三章她就交给你了
在马车上足足安慰了襄城公主差不多一刻钟,总算让襄城公主心情平复了下来。
这时候,外面似乎又有了动静。看情况,又是有人到来,赵悦只能道:“公主,你先回去吧吧,到了江南,我回来信的。另外汴京城赵家的事,还请你多帮忙看一下了。”
襄城公主点点头,她也知道赵悦今日是非走不可了,道:“我知道了,你放心好了,由我在,没有人可以欺负赵家人。”
这一点,赵悦倒是相信。就算没有襄城公主,有曾布和王安石这样大佬罩住,也没有人敢轻易欺负赵家的孤女寡母。又和襄城公主说了几句话,已经听到马车外面传来德公公几声咳嗽,赵悦不得不钻出了马车。
下了马车,德公公看了他一眼,没有言语。赵悦看了看天色,很快就要黑了。这抹黑赶路,明显不是一个事儿。可元祐帝已经下了旨意,今日必须出城,赵悦就算不想走,也得走。
当然,今晚上出了城,在城外休息一晚,这倒是可以的。
赵悦下了马车,看到后面来的人,先一愣,随后连忙走了过去。
他没想到曾布和曾永,以及自己的老丈人曾龚都来了。不仅是他们,似乎曾家的人都来了。此事,王安石还有赵悦的娘亲都在和曾家人说这话。
赵悦走过去,先是给曾布还有曾龚几个长辈见礼。完了后看了一眼马车,看到了曾墨的贴身丫鬟也在,自然明白曾墨都来了。
赵悦看着曾布,恭敬道:“爷爷,你们怎么来了”
曾布看了一眼一脸铁青,闷闷不乐的曾龚,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你这不是废话,当然是来送送你。不仅是你,还有你二叔等会也和你一起去江南。”
“啊。”赵悦一愣,看向曾永,发现曾永无奈的朝着自己耸耸肩。
曾永是前日才回到汴京城,回汴京也不过两三日,今日就要走。显然,他要去江南的事,应该也是今天临时决定。或者说是,这本来就不是他的意思。看着情形,估计也是曾布逼着他去的。
回过神的赵悦,一脸不解看着曾布,疑惑道:“二叔也要一起去江南怎么那么着急不过完年再去吗”
曾布瞪了赵悦一眼,哼道:“他回来,主要都是参加你和小墨的婚礼的。现在这婚约无法进行,不去江南赴任,还留在京城惹人闲话”
说到这里,曾布看了一眼曾家另外一辆马车,道:“不仅是他去江南,就是小墨,也跟着一起去。”
“啊!”曾布这话,可真让赵悦吃惊了。他看到曾墨的丫鬟,还以为曾墨是过来送行的。
现在曾布的意思,居然是曾墨也跟着曾永去江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悦看着曾布,似乎搞不明白这老头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这时候,赵悦的母亲开口解释起来了。显然,她刚刚已经和曾家人交流过了,知道了曾布的安排,看她的样子,也赞同了曾布的安排。
“悦儿,小墨跟着你二叔去江南。曾老夫子的意思是,等到了江南,你和小墨的婚期也到了,正好可以在江南完婚。”
说到这里,赵悦母亲有些感伤道:“在江南举行婚礼,就是有些匆忙了。不过不会耽误这婚期。你二叔跟着过去,也算是我们这边的长辈给你们主婚了。”
自己儿子结婚,自己却无法做高堂接受新人的跪拜,赵悦母亲自然心里不好受。然而,曾布这提议让他无法拒绝。
赵悦母亲本来也想早日看到赵悦成婚,只有赵悦成家了,她才觉得自己完成了赵家主妇的责任。当然,如果赵悦能尽快有后代,她就更满意了。赵悦忽然要去江南,这明显打乱了她的计划,单现在曾布乐意送自己的孙女去江南和赵悦如约完婚,她根本没有理由拒绝这个提议。
&nb
第三百一十四章出发
曾墨给自己父母磕头后,又给曾布磕头,曾布倒是没太大伤感,只是有些怜惜道:“委屈你了。”
曾墨倔强摇了摇头,不言语。和曾布磕头完后,曾墨转向赵悦母亲,只犹豫了一秒,就跪下去,也是磕头道:“儿媳见过娘亲。”
这一声娘亲,叫的赵悦母亲顿时一愣,随即心花怒放起来。本来还有一点伤感的神情,因为曾墨这一省娘亲,早已经不翼而飞。
她应了一声,脸上一脸欣喜。似乎想到了什么,直接从手里取下一对镯子。因为曾墨这一声娘亲叫的比较突然,她一点准备也没有。好在手上还有一对一直待着镯子,勉强能当做送给儿媳的礼物。
取下镯子,赵悦母亲拉起曾墨,一脸喜气道:“好,好。来,今天太匆忙了,没什么准备,这镯子是娘亲陪嫁的,现在送你了。”
曾墨犹豫,不想要,怎执拗得过赵悦母亲。再说第一次媳妇叫婆婆,这收礼也是传统,推辞了一下,曾墨还是收了镯子,戴在了手上。
曾墨见过了赵悦母亲,一边的几个姨娘自然也不能冷落。曾墨倒是非常会做人,一一给几个姨娘见礼。几个姨娘也是一点准备没有,自然有些手忙脚乱。
好在赵家这些日子过得很好,几个姨娘手头宽裕,平日也是穿金戴银的。现在新媳妇见面,虽没有准备好礼物,可手头上还有有一两件东西可以拿出手送人的。
因此,每个姨娘,又从手里拿出一件首饰送给了曾墨,算是见面礼。曾墨这下也没有推辞了,一一收下礼物。
等到见了赵悦几个姐妹,姐姐赵若梅也送了一件礼物。三个妹妹,曾墨这个大嫂,反而得给礼物了。好在曾墨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每个人也送了一件礼物。
曾墨这一见面,自然让周围的人低声议论了起来。这时候,众人似乎也知道曾布安排了曾墨跟着赵悦去江南了。对于曾布这番举动,在场的人自然也是心思各异。
坐在不远处马车里的襄城公主,自然也听到外面的动静。特别是听到曾墨叫赵悦母亲为娘亲的时候,心都悸动了一下,整个人浑身变得无力起来。本来已经平静下来的心情,瞬间心乱如麻,脑子变得一片空白。
至于王安石,看着曾墨这番举动,再看到曾布,心里也只是轻轻一叹,又多曾布多了一丝敬意,当然,还有一点担忧。
这一刻,他是真敬佩曾布这个老友了。明知道皇帝不喜欢更不乐意看到他的孙女和赵悦成婚。他倒好,元祐帝出招,他就见招拆招,就是不服输不妥协,居然真的把自己的孙女送去江南,就是要把孙女嫁给赵悦。
这时候,王安石总算是相信曾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他曾布的孙女,就是要嫁状元啊!”
因为曾墨这一耽搁,这又耽搁了差不多一刻多钟。德公公看了看天色,终于忍不住催促道:“赵悦,时候不早了,还有一刻钟,就要关城门了。”
汴京城水路发达,坐船出城,沿着金明湖,走汴河,也是有水栅门的。和城门一样,水栅到了一定时候,也会关闭。
说起来,在曾墨赵悦母亲那一声娘亲,德公公也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元祐帝的心思,他是最清楚的。元祐帝为什么会这样着急赶赵悦去江南,就是不想看到赵悦和曾家的婚事成了。
现在倒好,曾布这个老匹夫,居然直接把自己的孙女送去江南和赵悦完婚,他也不怕这样委屈自己的孙女了
德公公看了一眼曾布,发现曾布正好也看了过来。德公公笑了笑,不言语,曾布也只点点头。
有德公公的催促,赵悦自然不能在多耽搁了。曾家这边,多了曾永和曾墨,还有曾墨的丫鬟以及一个曾布的仆人。多了四个人,让画舫自然又拥挤了许多。
只是,现在已经没办法,只能先挤一挤,出了城在想办法了。
&nbs
第三百一十五章线路选择
此时船已经出了汴京城,天色已经暗淡下来。夜间行船,自然是大忌。负责安全的徐宁走了过来,问道:“公子,晚上要不在城外歇息一晚上”
想着汴京城就在身边,自己却不得不出城连夜出发,赵悦心里就有些不爽。
他想了想,问道:“城外有什么地方可以歇息的”
徐宁对汴京城还是非常熟悉的,随口道来,“城外三里,在汴河和黄河交接地方,有一个中转码头。码头上有个市集,我们可以在那里歇息一晚上在出发。”
赵悦看着曾永问道:“二叔你觉得意向如何”
曾永摇头道:“你看着安排吧。”
赵悦随后转头看向徐宁道:“那就在这市集上歇息一晚上,明早在出发。”
三里的水路,转眼就到了。果然如徐宁说的,这里边是黄河和汴河交集汇合的地方。说是市集,已经算得上是汴京城的一个小小卫星城了。
此刻,市集上灯火通明,就是河边的码头上,都还是非常热闹。各种装卸的船只,还在忙碌着。一眼过去,在这码头上最少停泊了数十艘船只。
这一个地方,算得上是汴京城周围最大的码头和物质中专站。事实上,来往汴京城的大部分物质和人流,都先到达这里,在这里上岸。没办法,汴京城城内尽管也有码头,也可以通达这里。但伴随这些年汴京城大量人口涌入,汴京城已经非常拥挤了,里面设置的水码头,早已经不太适合停泊来往的客货船只。
另外官府也开始管控进出汴京城的船只。在十几年前,就规定来往汴京城的船只,不管是货船还是客船,都必须在城外码头停泊靠岸。
因此,大量来往汴京城的船只,都只能先在汴京城外的汴河、黄河以及运河边上的码头停泊和装卸货物。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汴京城外黄河、汴河还有运河上设置的码头,这些年倒是越发兴旺,码头所在地,大量的人流聚集,成为了市集,隐隐成为汴京城的卫星城。
赵悦选择的这个码头,更是成为诸多码头最大的一个。没办法,这码头靠黄河和汴河,在过去不远又连通运河。这个位置距离汴京城又近,真可谓是得天独厚。
有着这样的优厚条件,码头直接带动了这一出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也在这里汇集。根据元祐二十八年的记录,生活在这市集上的人口,常驻人口都超过三万人,至于流动人口,每日看那来往频繁的船只,都可见一般,这规模都可以和一般的小城相比。
画舫很快来到了码头边上,停好船,靠岸后,安排了人值守画舫,赵悦才带着人上了岸。
码头不远处,就有客栈。赵悦带着人进了客栈,住宿这些事儿,自然有人负责安排。一行人很快就在客栈安顿了下来。
一夜无话,第二日起床赵悦让徐宁已经重新租了一艘船。没办法,那么多人拥挤在一首画舫上,实在太过拥挤,也不方便。
好在这里就是码头,有很多船只可以租,租船倒是没费什么事。租好船,安排了一部分仆人和护卫上了另外一艘船,两艘船就慢慢离开了码头,上了黄河。
到了黄河上,有一个问题倒是需要解决了。那便是线路选择,到底是走黄河出海,走海路去江南,还是选择走运河去江南,马上就要做出决定。因为在走不远,就到运河口了。
徐宁过来询问,赵悦想了想,便问道:“这时节走黄河,黄河不结冰吧”
赵悦倒是担心这时节黄河结冰,此刻已经凛冬,
第三百一十六章登州与海船
登州作为北方最重要的码头,又是对高丽和东瀛、辽东地区贸易的市舶司驻地,这里也算得上是北方的一座大城。
登州临海而建,因为贸易发达,常驻人口超过三十万。来往于这座城市的商贾更多不胜数。每年进出登州码头的船只,达到数千艘之多。
赵悦两艘船抵达码头的时候,码头上都还停泊着数十艘船只。这些船只,有大有小。有海船,也有在内河行驶的内河船只。
内河船只一般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估摸也就七八丈长,两三丈宽,排水量不过几百吨。如赵悦乘坐的画舫,这是李师师之前买来的,长只有五丈多,宽一丈多,上下两层,排水量才两百吨左右。这样的画舫,放在登州的码头,就是小个头了。
本来赵悦以为自己在汴京城见过的那些大画舫,已经很大了。可一看登州码头上停泊的那些船只,顿时有种大巫见小巫的感觉。
“啊,那些船,怎么如此之大”
就是李师师还有曾墨,看到码头上停泊的十多艘大海船,也忍不住惊呼起来。不仅是她们,船上大多数没有来过海边的人,看到那些大海船,也惊呼起来。
“这就是海船”赵悦看着那些大海船,尽管没有其他人如此吃惊,可也忍不住为大周朝这时代能有这样大的海船感觉到惊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