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在古代卖内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七月初九

    然而左老太太已经提前下了命令,左家诸人便对此事含糊带过,给不出个确切答复。

    左家可以含糊,观礼之人却不能。

    这提前准备好的贺礼,还是要送出去的。

    左府后宅,柏松院。

    院里正中供案上,放置着三足鼎、奁盒和礼器,地上摆放着坐榻和跪榻。

    左家主人和宾客分主宾坐定,行盥手礼。

    芸娘糊里糊涂由着下人摆弄,换了三回衣裳,改了发髻样式,跪地听了训诫,直到耳边听到赞者的最后一句“礼成”,终于缓了一口气。

    待宴席结束,芸娘在房中翻看各家夫人送来的贺礼。

    俱是女儿家的各种饰品,先不说外观,只各个瞧着便价值不菲。

    芸娘一件一件看过,瞧一瞧盒子里的贺词与署名,回忆一番那位观礼女眷的身段,想着是否有望被她的买卖攻克。

    等琢磨过印象中那些夫人的身段,她便将贺礼按照各位女眷的亲切程度摆了个顺序,以此提醒她日后该先去攻克哪位夫人。

    摆在最后的,是苏夫人送来的一对玉镯。

    苏夫人其人,性格孤僻,即便是知道芸娘在自家孩儿乡试应考上帮了大忙,瞧芸娘时的眼神,依然是审视的居多。

    芸娘想着她那冷冰冰的眼神,立时打了个冷战,毫不客气将她的玉佩放在了队尾。

    而放在最前面的,却是位殷姓夫人的贺礼。

    一枚玉佩。

    殷这个姓,她熟悉。

    然这位殷姓夫人,她却没见过。

    这位夫人同殷人离有何关系,能不能被她的买卖攻克

    殷人离此人,作为胸衣买卖的第二大股东,竟然不将胸衣推销给自家亲眷,实在是欠缺生意人的自觉性。

    如此想过,再回想起殷夫人瞧她时依然带有的审视目光,她毫不客气的将那玉佩也排在了队尾。

    此时的正阳院,左夫人忙完宴席,躺在榻上,由着管事妈妈为自己捶着腿。

    自然,这个时候,女人之间,总是要议论一番来宾。

    与芸娘的关注点不同,一主一仆便将话题固定到了今日宴席上,有意无意同左夫人提起几家官眷来。

    但听管事妈妈道:“今儿苏夫人稳着不说话,那位殷夫人反倒有意同夫人交好。此前殷家同府上几无往来,这回却是不请自到,却是有些稀奇。”

    左夫人眯着眼睛躺的久了,方轻轻冷笑道:“那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倒有人将她当成香饽饽……”

    管事妈妈自然知道夫人说的谁,便顺着话头道:

    “此前那殷家哥儿也来过府上,这回殷夫人过来,可是想同二小姐攀上亲事

    说来这殷家哥儿倒是同苏家哥儿一样,都投靠了外家。说不定都想入赘府上,好有一份自己的家业。”




第337章 苏夫人(一更)
    芸娘的缝纫帮工,全都是女人。

    古时候,女子的价值定位,便是操执家务,相夫教子。

    内务的事情,占用了每个妇人大部分时间。

    用每日挤出来的那些时间用来缝制胸衣,产出便相当低。

    芸娘几乎在每位帮工家中,都遇到了如下情景。

    她同黄花进了帮工家中。

    帮工招待,寒暄,但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通常都是:

    “东家的事,我自然事事挂心,一定要……哎,大宝,你莫打小宝……”

    “如今已做熟悉了,东西越来越快,今后还能继续……哎呀,我家崽子尿裤子了,容我去换一条……”

    每家妇人都被家中儿女、琐事占据了大量时间。

    这般情景,在江宁时也有。

    然而江宁毕竟不是京城,江宁本地人极多,妇人常有长辈帮着带娃儿,如此抽出来做胸衣赚银子的时间便极多。

    然而京城穷人中,外乡人更多。

    常常是年轻夫妇来京城淘金,在此处生儿育女,而老娘还在原籍等待,没有人承担内务。

    如此这般怎么行

    况且芸娘此回改变了江宁供货的方式,如此一来,京城还要承担零部件组装的伙计,对工效的要求便更高。

    芸娘回府思索了三五日,再去铺子时,便将自己的打算同黄花提起:

    “赁一间大宅子,办个幼童园,雇了厨娘和几个有带娃儿经验的妇人。各帮工家中,凡是有断了奶的稚龄娃儿,都可送去园里,由专人照顾。

    每日辰时送去,晌午再接回。娃儿在园里用三餐、歇晌,还能跟着开蒙。

    如此将各帮工从带娃儿的琐事中解放出来,专心缝纫,赚银子,补贴家用。多么两全其美的事!”

    黄花听过,迟疑道:“此事听着新鲜,只是不知各帮工是否愿意。哪个娃儿不是自家的宝贝疙瘩,怎的忍心送出去……”

    芸娘对此也不太笃定。

    她的上一世里,全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同,已经从家庭转到了社会。

    小娃儿两三岁就去读托儿所、幼儿园,是众人都能接受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心里障碍。

    然而在古代,诸人没有见过先例,对此事有多大的接受度,实在不可预估。

    然此事却势在必行。

    必须将帮工们的精力从看护稚子的事务里解放出来才行。

    秋末温度已极低,黄花整日在外奔波,对黄伢操心的少,黄伢这几日便有些郁郁。

    铺子里都是比他年长许多之人,同他玩不到一处去。偶有戏班子的永常窜过来,同他玩耍不了多久便要窜回去。

    芸娘心中一动,指一指在院里逗引骡子的黄伢:“阿姐觉着,黄伢这般每日同牲口玩耍,同影子玩耍,同蜂子蝴蝶玩耍,可对他有好处”

    自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芸娘觉着再这般下去,只怕黄伢孤独的都要魔怔了。

    她提议道:“如若寻了那宅子,开设了幼童园,寻了先生过来开蒙。将黄伢也送过去,除了学习读书写字,平日还能和同龄娃儿玩耍,岂不比在家中胡乱混日子的强”

    黄花听过,便有些意动,却仍不放心道:“交给旁的人看顾,终究不如在自己眼前心安。”

    芸娘明白,要令帮工们完全放心,唯有做好了后,经常展示效果给诸人瞧。

    譬如常常带各位帮工去幼童园里参观,时间久了,总能打消她们的顾虑。

    她内心打定了此时,立时便去筹备。

    幼童园既然是为众帮工服务,开设地点必不能离帮工远,方便众人接送娃儿。

    目前帮工多住在城郊,幼童园的选址也应在城郊。

    园里要有地龙,省的冬日娃儿冻病。

    要按娃儿大小,至少分出两个班。

    一个班的娃儿在三岁以下,除了玩耍,只需学习最简单的行为礼节便可。

    另一个班的娃儿在三岁到六岁,可以跟着先生开蒙,学一学《三字经》、《幼学琼林》等。

    如此便要两间教舍。

    还要准



第338章 幼童园开张(二更)
    苏陌白带芸娘去参观的,是他还未进国子监以前就读的一处私塾。

    此时恰逢午时,私塾先生还未开课,众学子只懒洋洋的坐在桌前,随意说些与念书无关的话题。

    苏陌白同先前的先生打过招呼,便带她四处看了看。重点将后勤各处都瞧过,方道:“开幼童园一事,同开私塾有些相似,但又有特殊之处。”

    他将顾虑一条条列出来:

    “私塾里的学子俱是男娃,无那么多讲究。幼童园男童、女童都有,男女大妨上,你虽并不看重,可难保有些人家特别看重。如若事后发现男童与女童一起玩耍,说不得要闹事。”

    “茅厕也是一样。男女童一定要分开如厕,彼此看不到。”

    “歇晌的寝所也是同样。”

    他带着芸娘进了伙房。伙房墙上挂着一拍木牌,每个木牌上写着一个人名,名字下面写着一些菜蔬和肉食的名称。

    苏陌白解释道:“这牌子上,写着每个人的饮食禁忌。凡是学子不能食用之物,伙房里一点都不会做。芸妹妹不知,有些食物,莫说吃,便是闻一闻,都会出事。”

    芸娘知道,这是指食物过敏之事。

    她跟着苏陌白出了私塾后,苏陌白招了马车,先带着她往城郊去看。

    城郊此前也有人开过私塾。然后来发现穷人对娃儿读书之事上要求不高,渐渐的,那私塾便也转做了其他用途。

    苏陌白在马车上,透过车窗,一处处指给她瞧:“这处铺子,外间瞧着不显眼,里间其实诸事俱全,赁来略做改造,便能拿来用。”

    “那处铺子,我曾随先生去讲过学,里面伙房与茅厕极大,十分适合用来开幼童园。”

    芸娘瞧着那些铺子,买卖十分萧条,只怕转租过来,也不是难事。

    她被苏陌白带着各处看过,心里渐渐有了更为完整的计划,待回了左府,便一条条写下来。

    她虽不好日日出门,好在她能指使彩霞送信出去,将她的想法转达给青竹。由青竹牵头,先去问一问合适的铺子里,是否有人愿意转租。

    过了两日,音信送来,青竹已转租到了一个铺子。

    芸娘去瞧过,果然如苏陌白所言,那铺子十分适合用来开幼童园,只需按照用途和男童女童的忌讳略作改造,便能投入使用。

    处所有了,接下来便是要雇人。

    主要包括三类人。

    第一,厨娘及伙房杂工。

    第二,照顾孩童生活及校舍清洁的杂工。

    第三,陪着小童玩耍的先生,以及为大童开蒙的先生。

    前两类雇工好找,开蒙的先生也好找,唯有陪着小孩玩耍的女先生却极难寻。

    她两世里没生过娃儿,但是她却知道,陪玩耍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寓教于乐。然而懂得这门学问的人却极少。

    如此寻了近半月,却毫无进展。

    青竹便过来劝道:“校舍都赁了,总不能就停滞在此。先寻个看着娃儿们不打架、不摔伤的人,等进展顺了,再往更好的调换也不是不行。”

    芸娘听过,也只能如此。

    余下日子,只等着睡床、课桌、被褥、恭桶、烧地龙的火炭等物都准备齐全,只需向各帮工宣扬此事,便能择日开张了。

    然事情再一次停滞在新的困难上。

    此回事关收费的问题。

    首先不收费是决然不可。

    如若不收费,帮工们能掐着每日三餐饭点,将自家娃儿送去用饭;等用过饭后,再接回去。一丁点儿便宜都得占。

    收费太贵也不行。

    都是贫民,如若有那个闲钱,还用得着缝胸衣赚钱

    几人核算了半晌都确定不下来,反而是黄花出了个主意。



第339章 做媒(一更)
    幼童园门外,芸娘和蔼可亲的长久挥动着手臂,等着最后一位缝纫帮工参观体验完园内状况离开后,方才揉一揉笑累了的脸颊。

    青竹悄悄问道:“阿姐,你说她们会送娃儿来吗”

    整整半日,芸娘都在不厌其烦的做讲解。而各位帮工的脸上神情各异。

    要问她们会不会就此回去便将娃儿送来,芸娘还真的没底气。

    她问青竹:“若你还小,你愿意被送来吗”

    青竹道:“我小时候可是被到处卖去当丫头,哪家主子脑袋不好,要将我当佛一样供起来”

    此时园里正好到了课间歇息时,黄伢穿上棉袍冲出教舍,同另外那位稚龄女童嘻嘻哈哈的玩耍起来,孩童欢快的笑闹声立时充满了整个园子。

    芸娘深吸一口气,道:“这简直是三赢的事情,对我们、对孩童、对帮工都是好事。她们迟早会知道的。”

    回去的路上,骡车先停去白杨街,往打铁铺子去了一趟。

    黑乎乎的打铁铺子,身着露肩褂子的刘铁匠挥动着强壮双臂,铁锤在铁器上击打的火星乱溅,落在铁匠的臂上、前襟上,丝毫没有影响到铁匠的动作。

    芸娘同青竹从骡车上下来,站在铺子门前瞧了一会,不由的叹了口气。

    多么像儿时的古水巷——

    她拎着饭屉来送饭,刘铁匠敲击一会铁器,放下手里的活,前来默默吃过饭菜。

    他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冷冰木讷的模样,然而芸娘却知道,他用阿娘做的饭菜时,眼中是闪着欢喜的光的。

    她向青竹使个眼色,青竹便上前,将柜面拍的啪啪作响,引得刘铁匠停了手上动作,狐疑的瞧着二人。

    青竹这才一笑,道:“阿叔先换衣裳,关了铺子,同我们去个地方。”

    她站在柜前时微微弯了脑袋,省的头顶悬吊的风鸡弄污了发髻。
1...118119120121122...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