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这样啊那,那我就服从组织的安排吧。崔永峰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心里则是乐开了花。这些礼物,他当然要分出一部分给胥文良以及厂里的其他一些领导同事,但自己能够留下的那些,也还是价值不菲的。
在这其中,有一套日本产的高档化妆品,他从一开始就想截留下来,带回秦州送给妻子,只是碍于规定,不便这样做。现在冯啸辰说上级领导已经批准他接受这些礼物,这个障碍就扫除了。想着妻子拿到那套化妆品的时候会有何等的喜悦,崔永峰简直比自己得了什么好东西还要开心。
冯啸辰看着崔永峰的表情,在心里微微地笑了。重装办这也算是借花献佛,用三立制钢所的东西,奖励了有功之臣。这些日常礼品,国家收上去也没啥用处,还不如以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奖励给崔永峰。说实在话,面对着1亿日元的诱惑,崔永峰能够不为所动,而且将计就计,骗取三立制钢所接受了中方的真实要求,这样忠诚的人员,也理应受到重奖。
经过这件事,罗翔飞也受到了一些教育。时代毕竟已经与过去不同了,建国之初的人们可以只谈奉献,不计报酬,但经过30多年的和平建设,今天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私心。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作出牺牲,而不给他们相应的回报,那么就难免会有一些人像郭培元那样被别人利诱,走上出卖国家利益的道路。
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这是冯啸辰向罗翔飞说起的理念,也得到了罗翔飞的认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让参与项目的人得到一些好处,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干劲倍增,细算起来,国家的所得反而是更多的。
在与三立制钢所的谈判结束之后不久,由浦海重型机器厂牵头,与西德克林兹公司的谈判也告圆满结束。克林兹接受了与三立相仿的条件,同意向浦海重机提供完整的轧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帮助浦海重机培训工人,建立工艺体系,用以交换关系轧机设计的15项新专利。这些专利虽然是由秦重向国际专利组织提交的申请,但所有权却是属于国家的,浦重也同样有份。
按照重装办的规划,秦重和浦重分别受让日本三立和西德克林兹的轧机制造技术,获得技术后将进行充分的交流,以形成中国自有的轧机技术。这随后的协调,重装办是会一直跟进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这种鬼点子
京郊,重装技师学校。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这个在废弃工厂里兴办的高级技工师范学院已经颇有几分规模了。原来的车间有一些被分隔成小开间,当作教室使用;另外一些则保留了原来的功能,成为学校的实验车间。工人宿舍经过修整之后,改成了教师和学员的宿舍。还有行政楼食堂礼堂图书馆实验室等一系列建筑,一所学校所需要的内容一应俱全。
学校的招生工作也异乎寻常地顺利,甚至可以说是火爆。最开始,一些厂子不清楚这所学校能够教什么东西,还想着把厂里的待业青年送过来,拿个文凭以便回去分配工作。待到详细看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以及招生通知上列出的几十位教师的名单,各厂的领导们都无法淡定了。
那些教师,全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高级技师,五一节登过城楼与伟人握过手的,就有十几位之多。这些人亲自出山,传授他们的看家绝技,这是派几个小年轻去应付一下的事情吗?谁不想有机会让这些人指点一二,就算一下子学不到人家的本事,光是合张影挂在自家墙上,也是能够骄傲一辈子的。
就这样,各企业的报名函一下子把薛暮苍的办公室都给塞满了,报名人数之多,足够薛暮苍开出100期培训班。许多企业还直接把电话打过来了,张嘴就是一句:学费多少,我们出五倍,条件是多给我们几个名额。
第一期招生,来了200名工人,多是四五级工,这也是重装技师学校最初就确定的培训对象。这些工人一般都有着比较扎实的实践功底,但在基础理论方面比较欠缺,此外就是缺乏名师指点,在技术上逐渐进入了瓶颈期,很难再有突破了。
薛暮苍参考冯啸辰吴仕灿等人的意见,设计了培训大纲,针对学员们的短板,开设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主要是请在京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给学生讲授工业制造的原理,让他们知道自己做了多年的工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基础,而未来这些理论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将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实践课方面,就是由这些从全国各家重点企业请来的高级技师进行现场指导,包括传授一些工艺诀窍,纠正学员以往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薛暮苍自己就是工人出身,技术水平颇为了得,对于工业制造有很深的领悟,因此能够分辨出哪些课程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授课者讲授的内容有价值,哪些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前来学习的学员也都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热情极高,这使得培训的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这200名学员都是优秀的工人,既能干又勤快,学校里那些打扫卫生修缮校舍的事情,只要薛暮苍一声令下,学员们就能够自觉自愿而且出色地做好。短短半年时间,校园里已经看不出原来那副破败萧条的样子,代之以整洁有序,欣欣向荣。
小薛,干得不错啊,看来,当校长才是你的本行,经委原来让你管后勤行政,浪费人才了。
在学校的荣誉室里,前来参观的孟凡泽一边欣赏着学员们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获得的奖杯奖状等物,一边笑呵呵地对陪同他的薛暮苍说道。
孟凡泽从煤炭部副部长的位置退下去之后,在冯啸辰的鼓动下,担任了经委下属经纬咨询公司的名誉总经理兼首席顾问。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磨合尝试,经纬公司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经纬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进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最多的时候,全公司同时有上百个项目在进行,前后为数百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起了它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的效果之显著,甚至惊动了中央。
在经纬公司的示范下,各省市区的经委也分别成立了自己下属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所辖企业提供类似的咨询服务。国家经委对此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并从经纬公司抽调出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咨询师分赴各省市区,指导他们的工作,从而形成了一股从上到下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热潮。
按照冯啸辰事先设定的路线图,国家经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中国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此事还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就是所谓iso的关注。iso正在酝酿建立一套国际性的质量认证体系,也就是后世众人皆知的iso9000体系,中国正在搞的这套东西,与iso的思路有颇多吻合之处,有些地方则超出了他们目前所考虑到的范围,令一干iso专家都赞叹不已。
当然,这其中只有冯啸辰自己知道,他替经委设计的这套体系,原本就是iso在几年后将要提出来,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完善的那套东西。用人家自己的东西去唬人家,能不有惊艳的效果吗?
孟凡泽在这项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据他的家人和老部下说,他甚至比过去当副部长的时候还要忙碌得多。不过,孟凡泽这一类人,向来都是越忙越精神的,闲上几个月,反而就蔫了。
冯啸辰有一阵子没见过孟凡泽了。这一回孟凡泽说要来参观重装技师学校,还专门让他赶过来作陪。冯啸辰第一眼看到孟凡泽时,差点都有些认不出来了,孟凡泽的精神状态之好,脸上的荣光之耀眼,哪里像一个70岁的退休老头。
陪同孟凡泽一起来的,还有一位50岁上下的半老男子,孟凡泽介绍说此人的名字叫张鲁彬,是他的一位老朋友。至于张鲁彬现在的身份职务等,孟凡泽一概没说,冯啸辰和薛暮苍自然也就不便细问了。
孟凡泽到了之后,让薛暮苍带着他们参观了教室车间实验室等等地方,最后才来到了学校的荣誉室。这一路上,薛暮苍都是走在孟凡泽的身边,给他当引导员兼讲解员,啸辰则陪着那位张鲁彬走在后面。张鲁彬话不多,但对学校里的事物也显得颇有兴趣,偶尔问出一两个问题,还挺专业,一看就知道也是搞工业出身的。冯啸辰回忆了许久,也想不出这个人是谁,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能够跟着孟凡泽跑到这里来的人,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闲人。
这张照片是怎么回事?这像是用齿轮和弹簧随便焊出来的一个东西吧?干什么用的?孟凡泽走到一张挂在墙上的照片跟前,细细端详了一番之后,不解地向薛暮苍问道。
这可不是随便焊出来的,这东西挺有讲究呢。薛暮苍笑着说道。
孟凡泽又看了看,说道:有什么讲究,钟表不像钟表,机器不像机器的,搞什么鬼?
冯啸辰在身份说道:孟部长,这是一个工业雕塑,名叫‘时间’。
时间?孟凡泽又揉了揉眼睛,看了看,然后对张鲁彬问道:小张,你看出啥来了?这玩艺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薛暮苍和张鲁彬都是50岁左右的人,可在孟凡泽的嘴里,只能是小薛和小张,他们俩还一点脾气都没有。听到孟凡泽问自己,张鲁彬苦笑道:孟部长,你这可把我问住了,我哪懂这个。依我看,这就是工厂里处理废品的一种方法吧,把这些小零件焊到一起,省得东一个西一个的,将来收拾起来浪费时间。刚才冯处长说这个东西叫‘时间’,是不是就是这样来的。
冯啸辰和薛暮苍面面相觑,都无语了。这张照片上的东西,其实是美术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设计出来的,上面的每一个零件,都是重装技师学校的学员加工出来的,其中还颇有一些讲究,比如有的齿轮上面每个齿都各不相同,据说代表着什么含义。这件作品,在港岛的一次现代艺术展上获得了银奖,并且以8万港币的价格被一位港岛的富商买走了,所以现在孟凡泽只能看到它的照片,而无法看到它的实物。
时间雕塑让设计者一下子就在西方工业艺术界出了名,据说国外好几家艺术院校都向他发出了邀请,让他去做访问学者。对于薛暮苍来说,他关心的只是雕塑带来的收益,8万港币,对于重装技师学校来说,可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收入。
你们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点子来的?孟凡泽听薛暮苍说完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听说这么一堆废零件焊在一起就能卖出8万港币,不由惊愕万分。
没等薛暮苍回答,孟凡泽便把手指向了冯啸辰,说道:不用问,这个点子,肯定是小冯给你出的吧?你小薛能耐是大,但要论这种鬼点子,你十个小薛捆一块,也不如一个小冯好使,我没说错吧?
哈哈,孟部长果然是明察秋毫,这个鬼点子,的确就是小冯出的。薛暮苍笑着承认道。说实话,冯啸辰最早跟薛暮苍说起这个思路时,薛暮苍还有几分怀疑,等到时间雕塑卖出去,8万港币到了学校的账户上,薛暮苍才真正服气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江湖救急
小冯啊,都知道你的鬼点子多,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专门来向你求助的。
孟凡泽话锋一转,目光直视着冯啸辰,郑重地说道。刚才这一路上,他都是带着笑容的,偶尔还会和薛暮苍开个玩笑,显得十分轻松的样子。这一刻,他脸上已经没有了调笑的意味,转而带上了几分凝重。
这薛暮苍愣了一下,旋即说道,要不,你们到我办公室谈吧,那里比较安静,不会有人打扰的。
孟凡泽摆摆手道:不必了,我看这里就挺好。这不都有凳子吗,大家坐下谈。
说着,他自己先拉过一把椅子,当仁不让地坐了下来。张鲁彬转头看看冯啸辰,两个人用眼神互相谦让了一下,也都坐下了。薛暮苍迟疑了一下,说道:也罢,那你们在这里谈,我让人给你们倒点水来,顺便再去安排一下午饭。
孟凡泽道:小薛,你不用忙,坐下一块聊吧,这件事情,我说是请小冯帮忙,我知道你小薛也是一个能人,也一块出出主意吧。
他这样一说,薛暮苍也就不便离开了。不过,他还是先出门叫了一位工作人员来帮大家倒上了茶水,然后再关上门,拉了张椅子坐下,等着孟凡泽开口。
这事,是小张那边的事。孟凡泽指了指张鲁彬,说道:他是航空口的,搞的业务和我没多大关系。不过他的老领导是我的一个老战友,这不,就介绍到我这里来了。
真不好意思,孟部长这么大年纪,我们还在麻烦他可是,这件事情,实在是没办法了,所以张鲁彬支支吾吾地,脸上的表情有几分惭愧,也有几分怨怼。
薛暮苍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但孟凡泽一开头就说了,他是来求冯啸辰帮忙的,薛暮苍只是一个一块出出主意的次要人物,所以他也就不便主动发问了。他向冯啸辰递了个眼色,想看看冯啸辰对此有什么反应,却见冯啸辰一脸风轻云淡,并不急着刨根问底的样子。
唉,这个小冯,也真是妖孽啊,啥事都不急,难道他早就知道孟凡泽的来意?薛暮苍在心里暗暗地琢磨着。
冯啸辰还真不知道孟凡泽找他是要干什么,从今天孟凡泽带着张鲁彬到重装技师学校来,冯啸辰就感觉到孟凡泽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的,绝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是来参观参观取取经啥的。等到孟凡泽说出要找冯啸辰帮忙,又指出张鲁彬是航空系统的人,冯啸辰把历史上的事情回忆了一下,心里已经有些猜测了。不过,对方不直接说出来之前,他是不会去询问的,反正孟凡泽也不会是那种扭扭捏捏的人。
小张,你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吧。孟凡泽看出了薛暮苍和冯啸辰的心思,对张鲁彬说道。
好的。张鲁彬道,他转向薛暮苍和冯啸辰,自我介绍道:我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弓长张,鲁迅的那个鲁,彬彬有礼的彬。我是浦海飞机制造厂的副总工程师,也是p15大飞机的副总设计师兼发动机项目的总设计师。
原来是张总工,失敬了。冯啸辰向张鲁彬微微点了点头,恭敬地说道。
p15飞机在当年可谓是赫赫大名。它是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款起飞重量超过120吨的大型飞机,各种媒体在进行报道的时候,都不吝采用国威志气之类的词汇。以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能够制造出这样一种大型飞机,也的确是令人赞叹的奇迹。
然而,表面的风光背后,是p15研发团队,或者说整个浦海飞机制造厂无法言状的艰难。p15的立项,原本就非常草率,那是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纯粹出于政治原因而确定的一个项目,在此前的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的准备。
从全国各地调集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用了10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两架p15大飞机,一架用于做地面的静力实验,另一架则用于试飞。也就在p15试飞成功之际,浦海飞机制造厂得到了国家计委的通知,宣布后续的投资将全部冻结,浦飞非但没有继续研制第三架样机的资金,甚至连全厂1000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工资都成了问题。
这个情况的出现,与整个国家的大方向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p15立项的年代里,国家投资算的是政治账,而非经济账,p15的研制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商业用途,仅仅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张国家名片,造出一两架来证明中国具有这方面的实力。
而到1978年之后,国家开始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所有的工作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不是虚幻的政治形象。p15的经济性被当作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成为决定p15生死存亡的关键。国家民航部门在分析了p15的经济指标之后,表示不愿意接受这种飞机用于民用航空,而军方则声称暂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装备这种级别的大型运输机,更惶论加油机预警机之类的奢侈品。
没有了需求,p15的研制就没有意义了。加上国家出于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大力压缩基建项目,连浦江钢铁厂的二期建设都被推迟了,p15这种爹不亲娘不爱的项目就更不用提了。
浦海飞机制造厂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做了10年的一个项目就这样终结,更何况p15一旦下马,浦飞的存在意义也就消失了,这家厂子将会被关闭,所有的职工都会被分流到其他企业去,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浦飞的领导干部开始向各部委进行游说,p15的研发团队也同样全体动员起来,试图挽回p15覆灭的命运。张鲁彬作为副总设计师,自然也在积极地联系各方面的关系,希望能够给p15以一线生机。他找到了过去的老领导,老领导又把他推荐给了孟凡泽,请孟凡泽帮忙。
孟凡泽虽然在工业系统里颇有一些影响力,但煤炭与航空毕竟还是隔着一座山,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忙才好。为难之下,他心念一动,想起了智计百出的冯啸辰,这才以参观技师学校为名,把冯啸辰约了过来,向他问计。
张总工,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冯啸辰听完事情的前后经过,平静地向张鲁彬问道。其实,在冯啸辰前世的记忆中,对于p15的事情已经了解得很多了,也知道p15最终并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现在,他需要了解的是张鲁彬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想法,以及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p15是我们的心血,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做下去。张鲁彬沉重地说道。
冯啸辰道:如果要做下去,你们需要什么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