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也有这样的抱负,只是缺乏条件而已。现如今,重装办给了他50万元的资助,他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出成果来呢?

    带着满心的希望,他与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一起回到了浦江。重装办的资金拨付非常及时,王宏泰他们回来不到两个星期,资助的第一笔资金就已经到了学校的账户上。这笔钱有60万之多,分属于不同的课题,其中王宏泰的钌触媒课题有10万元之多。学校财经处根据课题主持人所在的院系,发出了用款通知单,告知各个项目主持人可以开始申请使用这些经费了。

    王宏泰接到系办主任董红英的通知,说经费已经到账,让他过来讨论课题研究计划。他兴冲冲地来到化工系会议室,一进门,就感觉到了气氛有异。在会议室里,坐着系里的几位主要领导,还有几位大牛教授。看到王宏泰进门,所有的人都向他投以慈祥的笑容,一个个笑得露出洁白的或者被香烟熏黄的牙齿,让王宏泰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小王,祝贺你啊,为咱们化工系争了光!

    系主任高辛未亲自站起身,上前与王宏泰握手,并把王宏泰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在王宏泰记忆中,自己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待遇,他觉得自己应当表示一下激动或者别的什么情绪,但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浮上来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

    黄鼠狼给鸡拜年

    王宏泰坐下之后,高辛未便宣布会议开始。他清了清嗓子,对众人说道: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召开一个专家会议,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国家重装办交付给我们化工系的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申请报告,是在全系老师的通力协作下,由王宏泰老师执笔完成的。王老师还不负重望,在京城接受了重装办专家的质询,使这个课题得到了批准。重装办为这个课题提供了50万元的资助,这是全校在这一次项目申报中所获得的资助金额最高的项目,这是咱们化工系全体教师的光荣!

    呃,王宏泰有些懵了。自己明明是课题研究方案的提出者,怎么成了执笔了?所谓执笔,就是人家出了主意,自己负责把它写出来,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一个会议记录人员而已。如果说执笔这个说法还可以商榷一下,那么把这个项目说成重装办交付给整个化工系的,这好像味道就不太对了。

    学校里的课题,从来都是要说明具体主持人的。尽管对外可以说是浦江交大承接的课题,或者化工系承接的课题,但在内部,绝对得说这是张教授的课题,或者李教授的课题,哪有含糊其辞,归到全系名下的?如果这是全系的课题,那么谁说了算呢?

    王宏泰是个不善交际的人,遇到这种事情,他一下子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了。他有心反驳一下高辛未的话,但又觉得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和系主任对着干不太合适。他把嘴张了好几次,都没有发出声音来。这时候,高辛未已经继续说下去了:

    国家装备科技基金的重要性,我想是不用再重复的。国家把这样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我们必须要集中全系的力量,努力攻关,锐意进取,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严谨的态度,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向国家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高高主任,集中全系力量,有些不必要吧?王宏泰磕磕巴巴地开口了。这是一个大项目,当然是需要人手的,但系里的老师各有各的研究方向,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了解。比如说屈寿林,他是一位大牛不假,但对钌触媒这种东西是一窍不通,以至于闹出了钉触媒这样的笑话。把这些不懂这个问题的老师集中到课题组里,有什么意义呢?

    听到王宏泰的话,高辛未的脸一下子就沉下去了,他严肃地说道:小王,你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重装办交给我们这么大的项目,我们怎么能够掉以轻心呢?你以为系里派你一个人去京城答辩,就意味着你一个人能够把这个项目做下来吗?

    不是的,我从来没觉得我一个人能够把项目做下来。前两天,我已经和系里的几位老师沟通过了,包括汤瑞好黄雨张强王宏泰说了几个名字,都是化工系里搞这方面研究的老师,平日里与他的关系也还不错。他说道:他们几个都同意参加这个项目。另外,浦江化工局那边还有几位专家,我过去向他们请教过有关合成氨触媒方面的问题,等到项目开始之后,我会请他们也过来参加。

    高辛未皱着眉头道:汤瑞好黄雨他们都是年轻讲师,份量不够。至于浦江化工局的专家,偶尔请他们过来开个会没问题,但如果指望他们来帮我们完成这个项目,咱们浦交大的脸往哪放?咱们系里又不是没有知名教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找其他单位的专家呢?

    可是王宏泰不知道怎么说了。系里的这几位知名教授,都不是搞这个方向的,再知名有个啥用?可现在这几个人就坐在自己对面,自己怎么能够当着人家的面把这话说出来呢?

    高辛未没有在意王宏泰的态度,他说道:这件事情,系里非常重视,我们刚刚已经开会讨论过了。系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是,成立一个专项课题组,由屈寿生教授担任组长,我担任常务副组长,吴荣根教授成炽荣教授担任项目的第二第三副组长。你对这个项目比较熟悉,又是去京城汇报的老师,所以专家委员会决定任命你为课题组的第四副组长。至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会我们再议一议。你说汤瑞好他们有兴趣,也可以吸收进来,做一些日常的工作也好嘛。

    第四副组长王宏泰的心里羊驼狂奔,有没有搞错,这是我申请下来的项目,我怎么成了第四副组长了?还有屈寿生,居然成了项目组长,他好意思吗?

    高辛未此时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80年代的知识分子还是比较要脸的,那时候教授也还没有进化为叫兽,多少知道点啥叫廉耻。他假意地咳嗽了一声,说道:小王,其实这个职务的排名只是虚的,屈教授吴教授他们在课题组里只是挂个名,主要是让上级领导觉得我们比较重视,派出了很强大的阵营。至于我自己嘛,挂个常务副组长,是为了给大家服务的。项目做起来,涉及到实验室的使用设备购置经费报销等工作,总得有人去跑腿吧?

    这样,呃,也好吧。王宏泰妥协了。既然高辛未说那几位大牛都只是挂个名,想必是觉得这么大的课题,他们置身事外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过来蹭蹭热度。王宏泰倒不在乎别人和他抢功劳,甚至将来做出了成果,让几位教授署个名啥的,王宏泰也能接受。第四副组长虽然显得排名比较靠后,但听高辛未的意思,这项研究工作还是会由他来主持的,只要能够做事,他又何必去纠结于这种虚名呢?

    人在屋檐下,也不能不低头。正如高辛未说的,要做课题,涉及到的事情多得很,实验室的安排设备的采购经费的报销,还有使用系里的研究生,都是需要系领导协调的。你一点好处都不让领导沾,领导能给你提供便利吗?

    小王,好好干,你的前途是非常远大的。对了,明年评副教授的时候,系里会把你排在第一位的。你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系里是知道的。

    高辛未又抛出了一根胡萝卜,这让王宏泰心里又舒坦了几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家都像你这样怎么办
    实践表明,王宏泰乐观得太早了。

    化工系把王宏泰的课题抢过来,让屈寿林当课题组长,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安抚屈寿林那颗受伤的心。屈寿林申请了项目,但没有获得批准,反而是王宏泰这个小讲师得到了50万的高额资助,这让老屈觉得很没有面子。老屈已经是奔六的人了,是化工系的元老,排名第一的大牛,啥时候这样掉过面子?

    如果当初屈寿林没有申请项目,倒也就罢了,他尽可说自己不与年轻人抢机会,或者声称自己年事已高,淡泊名利,这都是挺不错的说辞,还能够赢得无数的景仰。可偏偏是高辛未为了在这次课题申报中争点荣誉,动员他出马进行了申报,那么申报被驳回所带来的屈辱,就得由高辛未或者化工系来负责了。

    王宏泰的项目获得资助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屈寿林好几天脸色都十分难看。他并没有主动提出要抢王宏泰的项目,但高辛未哪里不懂得屈寿林的想法。钌触媒这个项目是整个浦交获得的最大额度的资助项目,意义十分重大,估计未来都是可以写入系史的。像这样的项目,屈寿林不挂一个名字上去,那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高辛未便通知几位系领导和几位大牛教授开了一个小会,推举屈寿林担任钌触媒项目的组长,吴荣根和成炽荣担任副组长。大家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表面上的说辞则是动员老教授为项目保驾护航,以帮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在担任组长这个问题上,屈寿林很好地演绎了一番啥叫高风亮节,他仿古之先例,搞了一个三辞三让,最后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接受这个重任,并声称一旦有更合适的人选,他就要自动让贤,谁也别拦着。

    确定了这个安排之后,高辛未才让董红英通知王宏泰前来开会,其实也就是把结果告诉他而已。系里的大政方针,哪是一个三道四的。

    王宏泰决定忍了。这就是所谓怀璧其罪啊。吴教授和冯处长对他高度信任,给了50万的资助,居整个浦交之首,想让别人不觊觎是不可能的。让大牛们挂个名,自己负责做事,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既然第一期经费已经到位,那么当下最重要的就是采购实验材料,准备开始实验工作了。

    王宏泰列了一张详细的实验材料清单,交给董红英。按照学校的工作程序,老师要采购实验材料,需要先填写采购申请单,说明事由,经所在院系盖章确认后,才交给相关部门去购买。一般来说,院系盖章也就是走走过场,因为经费是分配到课题主持人名下的,主持人肯定知道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当然,如果你在申请单上写着要买什么茅台酒中华烟之类的,院系就得把单子打回去了。所谓把关,主要也就是针对于这种不合理的采购行为。

    王宏泰列出的单子上,都是课题需要的材料,什么三氯化钌氧化镁活性炭等等,这些东西都不能吃,也不能拿回家摆到床头上辟邪避孕,实在没什么审查把关的必要性。可偏偏就是这样一张单子,却被董红英退回来了,说是金额太大,要有课题组组长签字才行。

    组长?王宏泰一脸诧异。

    对啊,就是屈教授啊。董红英说道。

    王宏泰道:可是高主任说过,这个项目是以我为主的,屈教授他们只是挂个名而已,买实验材料的事情,没必要让他们签字嘛。

    董红英道:这怎么能行?屈教授是课题组长,经费的使用当然是要经过他批准的。挂名的组长也是组长,总不能组长说了不算,你说了才算吧?

    王宏泰无奈,只能回去找屈寿林签字。结果一问,屈寿林关节炎发作,到医院住院去了,啥时候回来上班还没个准数。王宏泰好不容易才打听出屈寿林住在哪家医院,他自己掏腰包买了点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跑到医院去探病去了,顺便请屈寿林给他的申请单签个字。

    十二羰基三钌,10克就2000多块钱,怎么会这么贵?

    屈寿林翻看着王宏泰递上来的采购单,指着其中一项,皱着眉头问道。老屈好歹也是化工界的权威,此前闹出过钉触媒这样的笑话,在担任了课题组长之后,还是恶补了一下相关的知识,至少这个十二羰基三钌的分子式他是能够认得出来的,只是没想到这东西会这么贵。

    王宏泰也有些尴尬,钌本身就是贵金属,做钌触媒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种钌的化合物,都是死贵死贵的。当初吴仕灿觉得他申请8万元的经费不够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说老实话,以他一个月才100块钱出头的工资,买试剂花上好几千块钱,他也是极其心疼的。

    但不管多心疼,该买的东西还是得买的,否则就做不了实验。他陪着笑脸对屈寿林说道:屈老师,这种试剂是从国外进口的,咱们国内做不了,所以价格稍微高了一点。不过,现在国外做钌触媒的研究,首选的就是这种十二羰基三钌。文献上说,它对于合成氨的催化效果非常好,只是基材的选择还要再探索一下。我想做做这方面的实验,看看实际的效果如何。

    小王啊,你这种探索精神是很好的,做科研,的确是需要有这种精神。不过,咱们也得考虑到咱们国家的国情,中国毕竟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嘛,不能和人家发达国家去比。你刚才说国外做钌触媒的研究,都是哪些国家的?

    呃,有日本的,还有英国的,美国也有几家高校在做,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热门的。

    看看,看看,日本英国美国,人家是什么发展水平,咱们是什么发展水平,能一样吗?人家买10克试剂,也就是拔一根毫毛的事情,咱们可就费劲了,2000多块钱,足足是一个教授一年的收入。如果能够做出成果,倒也无所谓。你能保证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吗?

    这王宏泰张口结舌,科研这种事情,哪有十拿九稳的?其实,这10克试剂也就是做一些前期的探索而已,他需要从这一组实验中得到启示,再设计下一阶段的实验。如果要说得出有价值的成果,怎么也得等到下一阶段了。现在就让他保证做出成果,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屈寿林看出了王宏泰的心虚,于是更加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王,国家重视这个项目,拨付了50万的资金,看起来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但分摊下来,就没多少钱了。你这张单子上的试剂总共要花5000多块钱,这还只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还不能保证出来有效的成果,这怎么能行呢?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申请,这个项目的经费还够用吗?

    嗯?王宏泰听出有些不对,他看着屈寿林问道:屈老师,您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大家都像我这样申请?这个项目除了我申请购买材料之外,还有谁申请了?

    屈寿林像看傻瓜一样地看着他,说道:大家都可以申请啊。成教授吴教授高主任,还有我,这个课题组有十多个人,你怎么能说别人没资格申请呢?

    可是,这是我的项目啊!王宏泰急眼了。他老实不假,但泥人还有个土性子呢,自己好端端申请来的课题,让别人当了项目组长也就罢了,反正只是一个虚名,能够让他干活就好。现在连他的经费都要抢走,让他还怎么做?50万的经费是吴仕灿他们认真评估之后确定的,金额所以会这么高,就是因为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使用的实验材料也非常昂贵。套一句后世的话来说,预算虽然很高,但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

    可听屈寿林那个意思,前面那些挂名的人,不但要名,还要分他的经费,而且是人人平分的那种。不,他还是太乐观了,人家才不屑于和他平分呢,人家是教授,是大牛,他只是一个蝼蚁,有什么资格跟人家平分?

    意识到这一点,王宏泰终于无法淡定了,这可不是一件能够妥协的事情,重装办把课题交给他,是有要求的。他可以不在乎挂名,但如果经费被人分了,他就无法完成这个课题,届时是无法向重装办交代的。想到吴仕灿冯啸辰他们对自己的信任,王宏泰有一种想暴走的冲动。

    跟屈寿林吵架是没有意义的,老屈也不会和他吵,人家还在住院呢。王宏泰扔下自己带来的礼物,气冲冲地返回了学校,一头冲进系主任高辛未的办公室,大叫大嚷起来:

    高主任,我的那个课题到底是什么回事!为什么我申请来的课题,经费却分给了其他人,我甚至连动用经费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力!r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开展起来
    听到王宏泰发飚,高辛未也是有些头疼。

    让屈寿林他们几个在项目里挂名,目的是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同时也使得向上级汇报的时候显得好看一点。如果这么大的项目主持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上级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觉得化工系里的知名教授出了什么问题。

    挂名是一件小事,并不会影响到课题的进展。按照高辛未原来的想法,这个课题还是要交给王宏泰去做的,至少主要的工作应当由他来完成。因为别人对于钌触媒这个方向不太熟悉,而且屈寿林他们也根本没兴趣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钌触媒上来。重装办把课题安排下来,最终肯定要看到成果,不让王宏泰去做,还有谁能做出成果来呢?

    想归这样想,具体做的时候就出了变故。国家为这个课题下拨的一期经费是10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难免会让人心动。正巧,老教授吴荣根那边有个课题缺少了一点经费,数目不大,也就是几千块钱的样子。吴荣根脑子一转,便盯上钌触媒的经费了。据说这个项目的经费总额有50万,拿出几千块钱来支持一下自己,又有何妨呢?不管怎么说,自己也在课题组里挂了个名,名正则言顺啊。

    就这样,吴荣根把自己课题里买试剂的账,拿到钌触媒的课题里报销去了。董红英是个行政干部,不懂技术,也分不清哪种材料是用来做什么研究的。吴荣根既然是钌触媒课题组的副组长,自然有花钱的权力,他把单子递过来,董红英也就接了,很顺利地给他报了账。

    吴荣根得了便宜,难免会在同事面前感慨一番,大致是说王宏泰给大家办了一件好事,如果没有王宏泰弄来的钱,自己的实验就麻烦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的教授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哪能不上来沾沾光。不错,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些科研经费,可科研经费这种东西谁会嫌多呢?自己原来的经费不够,想出去参加个学术会议也拿不出钱来,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大课题,自己只是报一趟差旅费,区区千把块钱而已,小王还能不同意吗?想当年小王也是系里的学生,他就没花过自己的经费吗?
1...172173174175176...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