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没问题!祁瑞仓抢着回答说。正如冯啸辰说的,祁瑞仓要的4000万投资,其实也是用来采购设备的,现在拿不到钱,能够赊到一套设备,也是好的。至于说几年后林重可能会把这套设备款当成股本,在集装箱厂分一杯羹,原本也是榆北招商局和陈纻心里有准备的事情,只要把蛋糕做大,也不在乎多分一两个人了。
沈金宝见祁瑞仓答应得这么爽快,立马就觉得自己吃亏了,他向冯啸辰说:冯总,你刚才说,陈博士的集装箱厂有一半产品面向出口,那么他们的创汇肯定不会少吧?
冯啸辰笑眯眯地说:是啊,怎么,沈厂长有什么想法?
你还别说,我真有一点点想法。沈金宝说,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那就是未来集装箱厂赚到外汇之后,是不是可以换一部分给我们厂?
完全没有问题!冯啸辰大包大揽,只要沈厂长答应在集装箱厂参股,未来的外汇收入,当然要按股份计算在各个股东的名下的。林重出了800万入股,相当于2亿投资的4。如果集装箱厂一年能够赚到3000万美元的外汇,林重可以分到20万。
才20万?沈金宝摇着头,不满地说:你们到底有没有2亿投资,我还得让厂里的会计师去审计一下,就你们榆北那几家亏损企业,也敢算出2亿的价值?
这个完全可以。这回是陈纻说话了,沈厂长,如果林重打算入股我们企业,我们肯定是要出具验资报告的,我们可以请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验资,保证不会损害林重的利益。
啧啧,不亏是在美国读过博士的人,做事就这么讲究国际规则,我们这些土鳖可真是落伍了。看来,我们林重和陈博士合股经营,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够向陈博士学到不少国际市场上的规则呢。沈金宝发着不着边际的感慨,倒是半推半就地把这事给应承下来了。
冯啸辰见事情说得差不多,便让祁瑞仓和沈金宝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让他们在宴会之后再具体洽谈合作的事情。接着,他告别沈金宝,带着祁瑞仓陈纻二人,又来到了罗冶厂长辛瑞江的面前。一见面,还刚刚握上手,冯啸辰便又是那一套说辞:
辛厂长,你是知道的,我和老王是在经委冶金局时候的老朋友了,我一直把老王当成我的老大哥,所以罗冶就相当于是我的娘家。这不,我刚刚听到一件大好事,对于咱们罗冶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我就赶紧来向辛厂长汇报了。辛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来的陈博士,他手里拥有几十项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拒绝了美国几十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
第六百四十九章 紧急任务
这就行了?
宴会结束之后,陈纻站在酒楼门外,看着祁瑞仓和冯啸辰二人,茫然地说。
什么行了?祁瑞仓一时没有明白陈纻的意思。
4000万投资啊。陈纻说,就喝了这么几杯酒,就解决了?
你还打算怎么样?祁瑞仓没好气地笑着斥道。
刚才这一会,冯啸辰带着他们俩,挨张桌子找企业领导们化缘。各家企业的反应不同,有的如林重那样答应赊销几样设备,有的则表示可以拿出一些资金来入股。根据各企业实力的不同,出资的数量也有差异,有些小企业甚至只能拿出十万二十万这样的小数目,但冯啸辰也是来者不拒,让祁瑞仓一概记录在案。
出钱最多的,是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杨海帆听罢冯啸辰的介绍,直接答应拿出1000万元入股,但同时要求与陈纻的集装箱厂共享一部分专利。陈纻是海洋工程专业的博士,手上的专利大多与工程机械相关,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是能够用得上的。此外,陈纻本人也是一个技术高手,杨海帆与他商定,未来辰宇公司在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会请他出马帮助会诊,陈纻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等到一圈走下来,祁瑞仓和陈纻发现,他们拉到的赊销设备和入股资金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超出了原先的设想。不过,他们最早提出4000万的资金要求,也是压了再压的结果,主要是担心额度太大难以筹措。谁知道冯啸辰的面子竟有这么大,只在一个酒会上帮他们做了点宣传,他们就拿到了6000多万,这使得他们的项目成功率又高了若干个百分点。
对于这个结果,祁瑞仓只是感慨,自惭没有冯啸辰那么高的人气。而陈纻则是完全震惊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融资会是这样完成的,大家嘻嘻哈哈地喝一通酒,就能够弄到6000多万的资金,这算是幸运,还是悲哀呢?
为什么会是悲哀?
当陈纻把这个疑惑说给祁瑞仓听的时候,祁瑞仓瞪圆了眼睛对他问道。
太不规范了,完全就是人情社会,哪有一点市场经济的样子!陈纻嘟囔道。
唉,这就是初级阶段吧。祁瑞仓也无语了,搁在从前,他也会像陈纻一样发牢骚,可干了两年的招商工作,他知道在酒桌上谈正事是中国特色,如果是在榆北,没准还会更典型。不过,其实西方社会也流行各种应酬,在酒会上谈生意并不奇怪,区别只在于人家的酒会喝的是红酒,宾客们都是穿着礼服,看起来人模狗样,甚有叉格。而刚才这个酒宴上,大家喝的五粮液,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土腥气。
这就是时代特色吧,可能也是中国特色。冯啸辰回答了陈纻的疑问,他说: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几千年的传统,不是那么容易破除的。此外,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取消了,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培育之中,各种事情不可能那么规范。我们不能等到一切制度都完备了才来搞建设,现在只能是顺应社会。你看你这位祁师兄,现在不也变得很社会了吗?
没错,我现在就是一个社会人了。祁瑞仓笑呵呵地自承道,他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原来满心想着要把西方的那一套制度推广到中国来,但接触了实际之后,他就不再那么天真了。正如冯啸辰说,他不能等到制度完备了才做事情。
陈纻脸色有些白,怯怯地说:冯总,祁师兄,你们的意思不会是说我以后也要变成这个样子吧?啊,不不,我的意思是说,我是不是也需要经常和别人一起喝酒啊?
冯啸辰看了看祁瑞仓,然后对陈纻说:陈博士,你觉得你能够变成这个样子吗?
我估计够呛陈纻心虚地说。
既然做不到,那就不用做呗。冯啸辰说。
陈纻说:可是,你们不是说在中国要办成事情,就必须这样做吗?
冯啸辰说:这还不简单,如果你不擅长与人交际,可以聘一个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外部事务,你自己专心搞技术就可以了。
对呀!陈纻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说:我倒是糊涂了,这一套我不擅长,可以找个擅长的人来做啊。对了,冯总,祁师兄,你们有没有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可以给我介绍一下,我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仓促之间要想找个合适的人,也不容易呢。
冯啸辰一指祁瑞仓,说:这事可不归我管了,你找老祁去,这是他们榆北招商局的事情,总不能事事都推到我头上吧?
祁瑞仓叹了口气,向冯啸辰说:老幺,你看到了吧,我现在成天就忙活这些事情。其实,集装箱厂的领导班子配备问题,我们在招商局已经讨论过很多回了。陈纻不擅长经营,我们准备安排他担任厂子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主要负责技术问题。至于厂长和业务副厂长,我们也都有人选了。未来这家厂子办起来,我们还少不得要操心的。
这可真是太麻烦祁师兄了,对了,还有太麻烦冯总了。陈纻感慨万千。不做实际工作,他是想不到办一家企业有这么多麻烦事的,他原来只是看在祁瑞仓的面子上,答应到榆北去创业。现在看起来,他的创业要想成功,还真离不开招商局。别看这些官员平日里吃吃喝喝,好像尸位素餐的样子,其实他们还是非常有经验有能力的,而这些经验和能力,恰恰是陈纻缺少的。
三个人正聊着,蒙洋从一旁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冯啸辰的工作电话,走上前低声对冯啸辰说:冯总,屈主任找你。
哦?冯啸辰心里咯噔一下,他看看手表,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屈建中这个时候找他,会是什么事情呢?
心里带着疑惑,冯啸辰接过了电话,他朝旁边走了两步,把电话搁到耳边,刚刚喊了声屈主任,就听电话里屈建中用沉稳的语气问道:小冯,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我刚刚和这次去慕尼黑参展的各企业的领导一起吃了个便饭,他们的人刚走,我还在饭店门口。冯啸辰报告道。
那你马上到我这里来。屈建中说。
冯啸辰吃了一惊,问道:去您那里?您还在单位吗?
是的,有紧急的事情,你马上过来。屈建中匆匆说完,也不等冯啸辰再多问一句,便挂断了电话。
冯啸辰心里更是忐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他向祁瑞仓和陈纻打了个招呼,那二人一听,也知道事情紧急,连忙让冯啸辰抓紧回经贸委,不必管他们俩。蒙洋叫来了小车,冯啸辰跳上车,说了声经贸委,司机一踩油门,车子便向经贸委的方向飞驰而去。
深夜的街上没有什么车辆和行人,冯啸辰的小轿车开得飞快,只是十几分钟时间就来到了经贸委的楼下。经贸委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此时正等在门口,见冯啸辰下车,也顾不上与他寒暄,便领着他往楼里走,步履匆匆,显然是领导那边非常着急了。
进了电梯,副主任没有按屈建中所在楼层的电钮,而是按了四层的电钮。冯啸辰对经贸委非常熟悉,知道四层是会议室的所在。果然,在四层下电梯之后,副主任径直把冯啸辰带到了一间会议室门外,推开门把他领了进去。
一进门,冯啸辰有些愣了。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当中的正是屈建中,旁边还有七八位,分别都是委里的司长处长,冯啸辰和他们都打过交道,有一些还是关系比较熟的。更往边上看,有几位表情颇为局促的人,气质与打扮都与委里的官员很不相同。冯啸辰却是认识他们的,知道他们都是河阳省红山市红山港区建设集团的人,其中有集团总经理田耀瑞总工程师翁思宏,还有另外的几名中层干部。看到他们,冯啸辰大致能够猜出一些事情了,屈建中在这个时候急匆匆地把他叫过来开会,想必是红山港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吧。
红山港区的建设,原本也是由重装办负责的。现在重装办已经撤销,装备工业公司对红山港区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限,但许多工作还是与装备公司相关的。红山港区建设中出了问题,屈建中叫冯啸辰这个装备公司总经理来参与处理,也在情理之中。
对不起,屈主任,我来晚了。冯啸辰先向屈建中做着检讨。
屈建中摆摆手,说:你没来晚,先坐下吧。这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机械部电子部和外贸部的同志正在往经贸委赶,咱们稍微再等一下,等他们到了之后再开会。对了,菊英同志,你把情况向小冯介绍一下。
好的。基建司司长梅菊英应了一声。刚才冯啸辰进来的时候,屈建中便是让他在梅菊英身边坐下的,此时梅菊英便开始向冯啸辰介绍起情况来了。她刚说了第一句话,冯啸辰就全明白了。她说的是: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德国派沃亨公司宣布破产了!
第六百五十章 直接上铐子
红山港是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兴建的大型煤炭外运码头,承担着把山北省北宁省的煤炭运往南方以及出口海外的任务。红山港的建设规模极大,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期建设,正在进行第三期的建设,未来还有四期五期六期等,最终仅煤炭吞吐能力就将达到2亿吨以上,这个规模放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
红山港的定位很高,从建设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要求实现煤炭卸车装船的全自动化操作。在从前重装办负责的重大项目中,便包括了红山港以及配套的重载运煤铁路专线。
由于国内技术水平的限制,红山港的许多自动化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其中三期工程的自动卸车系统,便是交由德国派沃亨公司作为总承包的,中方的几家企业在其中分包了一些子项目,但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却掌握在派沃亨的手上。
也许是知道自己技术无可替代,派沃亨公司从上到下都非常傲气。装备工业公司曾经出面与派沃亨交涉了许多回,希望他们能够在建设过程中把一部分技术转让给中方,哪怕因此而收取一些费用,中方也是可以答应的。但派沃亨方面对于中方的要求不屑一顾,表示帮中国做项目可以,但要转让技术,那是绝无可能的。
这些年,国家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从许多外国大企业手里换到了不少核心技术,冯啸辰对于这一套做法也是轻车熟路。可谁曾想,这个方法在派沃亨面前却是碰了壁,人家一口咬住,就是不同意转让技术,你们中国人不想跟我们合作也无妨,离了我们派沃亨,还有谁能帮你们建成这套自动卸车系统?
冯啸辰当时还是总经理助理,亲自参与了与派沃亨的几次谈判,屡屡被气得七窍生烟,回去后找个角落拼命地画小圈圈诅咒这帮牛气烘烘的德国人。可诅咒归诅咒,最终中方还是不得不低头,把项目交给了派沃亨。红山港是一个大工程,自动卸车系统是三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如果拖延了,整个三期工程就无法按时投产,所以港区建设公司也真没底气去和派沃亨较劲。
让冯啸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派沃亨居然破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冯啸辰画的那些小圈圈发挥了作用。听说派沃亨破产,冯啸辰的第一感觉可绝对不是什么幸灾乐祸,他把目光投向了红山港区建设公司的田耀瑞翁思宏一行,心里叫苦道:这下可麻烦了!
田总,自动卸车系统,目前完成了多少?冯啸辰隔着桌子向对面的田耀瑞问道。
完成了30。田耀瑞说。
余下的设备全部运过来没有?
只运过来20,还有50在德国。
你们和派沃亨那边联系过了吗?
联系过了。
他们怎么说?
联系不上田耀瑞露出一脸的苦相。
派沃亨公司破产的消息,红山港区建设公司还是从在红山港负责安装工作的派沃亨员工那里听说的,派沃亨公司居然没想过要向自己的客户打个招呼。田耀瑞这几天正在京城开会,听到港区打电话过来汇报此事,他马上安排人去确认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同时让业务部紧急与派沃亨公司总部联系,询问事情的真伪以及派沃亨公司打算如何善后。
没想到,业务部打过去的电话,压根就没人接,似乎这家公司不是破产,而是直接挨了一枚炸弹,全公司从高管到下面的办事员集体团灭了。在红山港的那些派沃亨员工倒是能够联系上公司,公司向他们下达了指令,让他们扔下手里的工作,马上返回德国,据说是去晚了连遣散费都拿不到了。
这特喵算个什么事!冯啸辰一听就炸了,公司破产,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可以算是不可抗力吧。可就算是破产了,他们做到一半的工程,总是得有个交代的吧?哪有直接撂挑子的道理。一个项目刚刚完成了30,另外还有20的设备运过来了,尚未完成安排,另外50的设备还没运过来,甚至是否已经生产出来了都无从考证。在这种情况下,派沃亨一撂挑子,就相当于把红山港区给架在半空中了,上下不得。
简直没有一点商业道德!完全不讲信用!港区建设公司的总工程师翁思宏也愤愤地说。因为还要等机械部电子部外贸部等部委的官员,所以此时还没有正式开会,他们是可以在下面开个小会的。
派沃亨的员工,离开了吗?冯啸辰倒是冷静了几分,他向田耀瑞问道。
田耀瑞说: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他们就算想离开红山市,也已经没车了。我刚才打电话回去问过了,他们全都在收拾行李,准备明天一早就坐火车回京城,然后从京城坐飞机回德国去。我让家里的几个领导去给他们做工作了,希望他们能够暂时留下来,至少要把工作交接完了再离开。
他们答应没有?冯啸辰又问。
田耀瑞说:家里传来消息,说这些德国人很难沟通。其余他们一贯都是这样,独来独往的,根本不和我们这边的人沟通。现在他们的公司倒闭了,他们就更没约束了,想让他们留下来,恐怕是很困难。
这不行!冯啸辰断然说,他看向屈建中,说:屈主任,有件事我觉得需要先定下来,不能等其他人到了再说,否则就来不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