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请问内田君,你说的加大投入力度,具体是多少金额?有人问道。

    内田悠眼也不眨地回答道:30亿美元,在未来两年时间内投入。

    所有人同时撇了一下嘴,开什么玩笑,此前已经扔了5亿美元了,结果你给我们看了这么个结果。现在再扔30亿进去,差不多是把大家的家底都搭进去了,万一弄不出名堂怎么办?以中国人的疯狂劲头,我们扔30亿的时候,对方没准能扔100亿,我们拼得过吗?

    内田悠原本也没打算让大家接受这个方案,他笑了笑,说:看来,大家对于这个方案没有太大的信心。那么我们还有第二个方案,那就是放弃目前的煤制油项目,寻找新的方向,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形成我们新的增长点。

    内田君,你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新方向吗?又有人问道。

    内田悠摇摇头,说:目前技术部和市场部还在筛选这样的方向,我必须坦率地说,这样的方向是比较难以找到的。我们如果要进入高端市场,不可避免地要与欧美进行竞争;如果要进入中低端市场,则会面临中国的竞争。中国人现在野心勃勃,想抢占我们所有的市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避免与中国人发生冲突。

    众人都沉默了。放在几年前,大家或许会牛烘烘地说,怕什么中国的竞争,我们的技术会比中国人差吗?可眼前这件事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教训,中国已经远非吴下阿蒙,他们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研发,而且他们也远比日本人更有干劲,与中国人竞争将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白土纯哼哼了两声,说:内田君,你把其他的方案也说出来吧,以便我们能够进行比较。

    内田悠点点头,说:我们还有第三个方案,请大家听了之后千万要保持平静。我们的方案是,争取找到一家其他的企业,与池谷制作所合并,以便我们借助其力量实现振兴。

    尽管他有言在先,此言一出,会场还是炸了锅了,大家纷纷愕然地质问着:

    什么?找到一家其他企业?

    合并是什么意思?

    内田君,你是不是说想把池谷制作所卖掉?

    难道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

    内田悠低着头,充耳不闻别人的质询,只等着高井浩司发话。他早就知道这个方案肯定是要让大家崩溃的,但他也非常清楚,最终大家能够接受的,肯定是这个方案。原因无它,在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股东们肯定会选择抛弃池谷制作所,没有人愿意为它付出代价。

    在早些年,董事们对于池谷制作所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公司的兴衰荣辱,会让这些董事动容。但这些年,董事们已经越来越把池谷制作所看成是一台提款机,大家唯一想的事情就是从公司分红,分得越多越好,至于公司要不要发展,技术能不能保持领先,大家在嘴上会关注一两句,在实际上却是毫不在乎的。

    现在这台提款机已经提不出钱了,而且还要大家掏钱出来修理,大家能答应吗?

    果然,在众人鼓噪了一阵之后,高井浩司制止住了这些议论,对内田悠问道:内田君,你能不能详细地说一下你们的最后一个方案,你们打算找哪家企业来与池谷制作所合并,合并的条件又是什么?

    我前一段时间接触过三立制钢所的总裁小林道彦阁下,他对于池谷制作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表示很有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三立制钢所或许会愿意收购池谷制作所的股票,并给予大家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内田悠说道。

    原来内田君早就和三立制钢所联系过了,是不是今天的一切也是内田君故意造成的?白土纯盯着内田悠的脸问道。

    内田悠冷冷一笑,说:白土董事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我联系三立制钢所,完全是为各位董事的利益着想。三立制钢所如果要兼并池谷制作所,必然要收购各位手上的股票,大家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赎买价格。如果拒绝三立制钢所,全日本可能不会有其他的企业愿意接纳我们,而资本市场能够给大家的回报,我想大家心里也有数吧?

    原来是这样!有的董事反应过来了。原来内田悠早就知道池谷制作所要栽跟头了,而且这个跟头栽下去,估计就很难翻身了。中国煤制油项目开工的事情,目前在日本国内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很多人也没有把这件事和池谷制作所联系起来,所以池谷的股票在短期内还能维持。但一旦社会公众知道了池谷的真实情况,池谷的股票恐怕就要跌到谷底了。一家可能会破产的企业,你想抛售股票都找不到买家,那时候大家辛辛苦苦熬了几十年攒下的家底就全泡汤了。

    相比之下,如果三立制钢所愿意接手,为了尽快拿到控股权,也为了公司能够平稳交接,三立是完全可能会溢价收购大家手里的股票的,大家还能拿回一些残差。

    高井董事长,我认为内田君的提议是可以考虑的!

    是的,现在化工设备市场一片低迷,也到池谷退出行业的时候了!

    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卖了吧!




第八百零二章 新的救命稻草
    内田君,这次三立制钢所同时收购池谷制作所和美国威豪电气公司,是三立迄今为止最重大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三立的生死存亡。未来三立的市场营销还要请内田君多多出力,拜托了。

    三立制钢所董事长办公室里,董事长小林道彦郑重其事地向自己的新下属内田悠深深鞠了一躬。内田悠赶紧还礼,脸上露出了一些士为知己者死的坚毅之色。

    经过几轮商议,池谷制作所董事会最终决定,同意三立制钢所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买池谷制作所的所有股权,池谷制作所从此成为三立制钢所的一家子公司。董事们都拿着钱离开了,内田悠则与其他同事一样,变成了三立制钢所的雇员。

    在收购池谷制作所的同时,三立制钢所还斥资50亿,购买了美国威豪公司旗下的核电部门威豪电气。这两桩收购案,耗尽了三立所有的资金,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三立开始寻求新的业务转型,把第三代核电技术当成了决胜法宝。当然,鄙夷者私下称这是三立新找到的一根救命稻草。

    三立制钢所原本是一家钢铁企业,后来转型从事冶金装备制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鼎盛一时。后来,随着日本本土钢铁工业逐渐由盛变衰,而中国这个新兴钢铁工业大国又因为自己掌握了冶金装备制造能力,而减少了对三立的依赖,三立制钢所的冶金装备业务开始日薄西山,已经难以支撑起三立这个庞大的帝国。

    从八十年代开始,三立尝试了许多新的业务方向,包括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火电设备等等,但都未能形成气候。有些业务略有盈利,但另外一些业务则出现了亏损,盈亏相抵,最终公司的利润水平是不断下降的。

    一年前,三立的市场总监长谷佑都给小林道彦引见了内田悠,在谈话中,内田悠向小林道彦推荐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第三代核电设备。

    内田悠称,核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必然是越来越高的,尤其是像日本这样一个石油煤炭以及水力资源都严重匮乏的国家,核电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全球到目前为止所建设的核电装置都属于第二代核电,存在着安全隐患,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各个核电强国都开始着手研究具有更高安全系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到目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只待有最早的成功应用案例,就能够迅速得到推广。此前全球各国建设的第二代核电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陆续退役,用于替代它们的必然是第三代核电。谁能够在三代核电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谁就能够赢得这么庞大的市场。

    小林道彦马上安排手下对这个提案进行评估,得到的结论与内田悠所说无二。三代核电中的许多关键技术与三立现有的技术有相通之处,三立如果转向这个方向,是有先天优势的。三立所缺乏的,一是核电的相关专利,二是核电设备中涉及到的高压容器管道阀门等部件的制造能力。

    对于前者,三立恰好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世界知名的核电技术公司威豪电气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其所有者正在寻求接盘侠。这个世界上并非拥有技术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有很多公司手里掌握着非常强大的技术,却因为不擅长经营而面临破产。这些技术如果能够转移到其他公司手里,或许就能起死回生,甚至创造出奇迹。小林道彦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能够创造奇迹的男人,于是毅然砸出50亿美元的巨资,把威豪电气整体买下。至于威豪电气的前股东们如何拿着钱偷笑,小林道彦就不在乎了。

    后一个弱点,是由内田悠帮助小林道彦补上的。内田悠向小林道彦透露说,在化工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强大能力的池谷制作所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很有可能会在短期内走向破产边缘,三立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向池谷发起收购。内田悠也果然没有让小林道彦等太久,一年之后,他预言的事情就发生了,三立以2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池谷制作所,获得了其在高压设备方面的所有能力。

    两家公司到手,小林道彦正式确立了进军第三代核电市场的战略,并调集了全公司的资源用于推进这项战略。内田悠在新的池谷制作所中保留了市场总监的职位,负责进行第三代核电的市场开拓。他信心满满,希望在这个新战场中一展身手,洗涮此前屡战屡败的耻辱。

    不提内田悠如何励精图治,回头看这一幕大戏的始作俑者冯啸辰,此时他正在自家的小四合院里,迎接着从非洲凯旋而归的小舅子杜晓远以及目前身份还扑朔迷离的龙电施工员周晓晓。

    老黑也就是那么回事,看着五大三粗的挺唬人,我一扳手下去,照样给他开了瓢。姐,姐夫,我跟你们说,我打一开始就没害怕过,我是谁呀

    杜晓远一边啃着姐姐杜晓迪给他削的苹果,一边唾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的辉煌事迹。从上次北非遇险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杜晓远在兰巴图工业园里把他的故事已经讲了数百遍,并衍生出了无数的新版本。到最后,整个工业园里的人见了杜晓远就躲,生怕被他揪着强迫听故事,杜晓远找不到新的听众,这才带着女友周晓晓回国省亲来了。当然,他跟周晓晓说的可不是回来吹牛,而是咱们俩的事,也得跟家里人说说了。

    这孩子,我就知道他不安生,这得多悬啊,得亏晓晓在旁边帮衬着,要不还不知道会是怎么样呢。

    专程从通原赶到京城来迎接儿子以及准儿媳的杜家二老是直到此时才听说这件事的,刚听杜晓远说起的时候,他们俩好悬没吓出心脏病来。幸好看到儿子好端端地坐在自己眼前,知道那些事情都已经是过去时了,心里多少有了一些安慰。在训斥儿子的时候,他们不能不顾及到准儿媳的感受,并且在口头上把功劳都归于准儿媳妇,至于内心,却是另外一番念头:

    这么漂亮的姑娘,又这么年轻,能看得上我家晓远吗?万一跑了,晓远为她冒了这么大的险,岂不是亏了?

    爸,妈,你们就放心吧,你们看,我这不是好好的?杜晓远嘻皮笑脸地说。

    好什么好!杜铭华板着脸训道,这次回来,就不许再去了!我宁可养着你,也不能让你去非洲那地方胡闹。

    那可不行!杜晓远急了,我跟瑞东说好,今年要在非洲玩一票大的,投资买一个矿山。晓晓也跟单位说好了,回去就办辞职,跟我一起干。

    伯父,伯母,其实非洲也没那么危险的。听杜晓远扯到自己身上,周晓晓也不得不出来打圆场了,晓远现在还年轻呢,正是做事业的时候。他跟我说过,原来在通原每天就是无所事事,浪费了青春,是到了非洲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你们不让他去,他回来可就废了。

    废了也比在那担惊受怕好啊车月英讷讷地说,周晓晓说话,她不便直接驳斥,但要让她同意杜晓远再去非洲,她是绝对不干的。

    杜晓远赶紧向姐姐姐夫求助:姐,姐夫,你们帮我说说吧,我现在浑身都是劲,就想着要大干一场呢。

    杜晓迪瞪了他一眼,又转头去看冯啸辰。冯啸辰只是笑而不语,不敢插手这桩家务事。他是最早知道杜晓远遇险一事的,当时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小舅子可是泰山泰水家的独子,如果有个闪失,让他怎么向泰山泰水交代。现在杜晓远好好地回来了,却又说还要再回非洲去,冯啸辰哪敢替他背书。

    杜晓远没有等到姐姐和姐夫的支持,只能从女友身上着手,他说道:爸,妈,你们想想看,就我在通原那个德行,能有姑娘愿意看上我吗?你们就忍心看我打一辈子光棍?我去一趟非洲,这不,就带了个漂亮媳妇回来。

    这都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呢车月英用刚刚够让别人听见的声音嘟囔道。

    晓晓,你跟我爸妈说说,咱们俩的事怎么样了。杜晓远不忿地对周晓晓说。

    我周晓晓难免有些窘了,这事让她怎么开口呢?迟疑了好一会,她红着脸把嘴凑到杜晓迪的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杜晓迪先是愣了一下,旋即脸上便露出了喜色。她站起身,把母亲拉到一边,向她说了一句话:晓晓说了,她已经两个月了

    什么?

    车月英惊得目瞪口呆,不过,她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转回身来果断地向杜晓远说道:好吧,晓远,既然你想去,那就去吧。晓晓说得对,你正是做事业的时候呢,不能窝在通原这个小地方。不过,你去可以,晓晓必须留下!

    此言一出,众人全都傻眼了。好一会,才听到杜晓远带着哭腔喊道:

    妈,我才是你亲生的!



第八百零三章 一百倍的利润
    杜晓远最终还是回非洲去了,周晓晓则留在了国内。趁着这趟回国的机会,二人正式领了证,周晓晓同时也向龙电办了离职手续,准备在国内卸完包袱之后就到非洲去和杜晓远共同管理公司。

    这些年,国内到非洲去开拓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大量中国资本和中国人才的涌入,非洲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大量的资源被开采出来,销往海外,换回大量的外汇收入,而这些外汇收入又支撑起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内部市场,吸引着更多的资本和人才到这里来淘金。用一句比较俗套的话来说,非洲进入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只要继续发展下去,脱贫致富是大有希望的。

    杜家二老感觉到了杜晓远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他们觉得很是欣慰。他们心疼儿子不假,但同时也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过去,家里靠着女婿冯啸辰的帮助,钱是不缺了,在通原本地也有了一些政治地位,但人家背后聊起来,难免还是要说杜家吃的是软饭,尤其是杜家的小子简直就是一个废物,如果没有姐夫帮衬着,啥都不是。

    杜家二老哪里听不到这些议论,每次听到心里也满不是滋味。现在儿子去了非洲,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本事赚下了一家公司,还准备去开矿山,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杜晓远力战歹徒的事迹,杜家二老听着害怕,但等他们返回通原之后,肯定是要无数次地拿出来向亲戚朋友炫耀的。谁说我家儿子只会在餐厅里给人开瓢,你们谁家的小子有胆色去给非洲歹徒开瓢?

    周晓晓以及她肚子里杜家第三代的出现,成为压垮杜家二老心理的最后一块砝码。周晓晓是大学生,岁数比杜晓远小了十几岁,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家境也不错,这样一个姑娘能够嫁给杜晓远,这不正说明杜晓远去非洲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吗?如果拦着他不让他再去,万一杜晓远又回到过去那种纨绔状态下去,老两口才是欲哭无泪呢。

    冯啸辰看到岳父岳母点头了,这才出来说话,表示这一次杜晓远遇险完全是偶然。其实如果当时他们不离开姆布特工地,应当也是不会有危险的。此外,这一次北非的事情给国家有关部门敲了警钟,国家已经在设计遇到同类事情时候的预案,相信以后再有这种事情,所涉及到的中资机构和中方人员会得到更妥善的安置,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这些家务事对于冯啸辰来说,只是紧张工作中的一段插曲。把岳父岳母小舅子等人送走,冯啸辰回到单位,还没进门就迎面撞上了已经退休的老行政部长薛暮苍和现任海东会安极限制造基地主任顾施健。

    啸辰,真巧,我和小顾正要去找你呢。薛暮苍笑吟吟地向冯啸辰打着招呼说。

    老薛,你怎么来了,好久没见了。冯啸辰赶紧上前和薛暮苍握手问候。

    当年冯啸辰还是一个粉嫩新人的时候,薛暮苍对他很是照顾,后来冯啸辰的职务不断提升,渐渐成为薛暮苍的领导,薛暮苍在他面前丝毫没有老人对年轻领导的轻慢,而是很维护他的权威,对他的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几年前,薛暮苍退休,离开了装备公司,但二人还是会经常联系,逢年过节冯啸辰都要到薛暮苍家里去看望。他此时说与薛暮苍好久没见,其实也就是间隔了几个月而已。
1...403404405406407...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