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双枪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丁小伊忽道:鸟枪的弹药不缺。赵大哥临走时向那位江将军要了八百斤火药,提炼后得六百斤。我跟孩童们一起制作了定装弹药五百份,若有需要,可以边赶路边制作

    这可能算是唯一的好消息,施扬再问:我们有几把鸟枪?

    三把。

    施扬皱眉,一边是枪少弹药多,一边是枪多子弹少,还真是挠头啊。

    管不了那么多了。施扬长身而起,马侍郎对我等帮助良多,他现在身陷这个这个(施扬想说‘囹圄’却说不出)敌手。俺相信,就算赵头领在此,也会毫不犹豫出击救人。赵头领临走前把厓山事务托付给俺,俺不能让他失望。现在,俺决定,尽快赶到马家庄,先把庄子守住,再伺机救人。绝不能让那该死的梁起莘把马侍郎押到广州!




第六十二章 【何处立基?】
    当施扬检点人手枪弹,悍然出击时,三百里外的广崖,正陷入一片激烈争吵中。

    争吵分三方:文天祥杨亮节一方。张世杰苏刘义一方。陈宜中一方。

    这几位,都是能左右行朝局势的人物。争吵的议题只有一个:行朝新驻跸之所应选何处?

    梁起莘投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广崖已不再安全,元军随时会杀上海山,把行朝一锅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迁离,这一点无人有异议,真正争议的是,要迁往何处?

    文天祥杨亮节主张北上福州。行朝撤离临安后,一直以之为大本营,对当地豪强的影响力比较大。攻占福州,一可据天南之地利,二可有海上依托,进可攻退可走。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行朝基地,可号令赣闽广四方豪杰,响应勤王。圣驾但居闽中,诏令既出,聚四方义勇,以天南至赣北,则天下无有不应。

    张世杰一向与文天祥不对付,文天祥当初屡次请求入朝就为其所阻。对于文天祥不顾行朝势弱疲软的事实,执意北上火中取栗的战略,张世杰毫不客气直喷:丞相好战而不知兵矣!

    张世杰与苏刘义这两位军事主帅一致认为,此时元人势大,应避其锋芒,在广南沿海寻一形胜之地筑基。一边屯兵积谷,一边与番人商贾,同时募集四方义勇,整军备战。待时机成熟,从海陆发兵,一举攻占广州,以此肇基。再沿海北上,攻取泉州福州,此方为善计。

    杨亮节早对张世杰指挥屡战屡败不满,反讥道:设若丞相好战而不知兵,则公屡战而知兵乎?圣后若不居坚城大埠,彰显威仪,反而远遁海天,走避荒蛮,天下如何看待行朝?又如何号令天下豪杰?

    双方激辩甚剧时,陈宜中也来插一腿。这位更绝,直接要求将行朝迁到占城,占城,邦属也,有烟瘴毒虫之隔,有丛林险关之障。占城王宫,可为行朝驻跸,一应之物俱全。占城蛮兵,骁勇好斗,纵跃山涧,履险如夷,可护圣后周全

    朝臣也分为三批,各有支持者,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猎看着菜市场一样的朝堂,目瞪口呆,终于见识了宋朝臣子们的言论自由。

    赵猎眼下是唯一的宗室,身份爵位军职都不低,已经有资格位列朝堂,参与朝争堂议了——尽管这朝堂实在太麻雀了点。

    马南淳与江风烈敬陪末座,一直沉默不语。这两位,一个刚刚广聚天下豪杰,立马遭到元军痛击,差点全军覆灭,深刻见识到元军的强横,更明白眼下应当避敌锋芒,蓄积力量的正确性。另一个则在赵猎影响下,接触了新武器与新战法,内心倾向于组建新军,以战法操练新武器。待时机成熟,以强大武力一点点歼灭敌有生力量,把大宋势力一步步向北推进。此消彼长,敌退我进,何愁坚城大埠不入我手?

    两人各有想法,但面对一众名臣将帅,他们人微言轻,妄言徒惹人笑,只能沉默而已。

    赵猎倒是有话语权,但他没兴趣凑热闹,他也想不出有什么好地方,既然没有建设性意见,不如不说,以免添乱——已经够乱了不是?

    然而赵猎不想说话,偏有人要他说话。

    众臣争议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果就是矛盾上交:请皇太后圣裁。

    杨太后从来就不是乾纲独断的有魄力的后宫之主,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她本能倾向于亲缘。这也怪不得她,因为这帮文臣武将太让她失望了。在三种意见中,杨太后是想听从文天祥与兄长杨亮节的主张,但因为军事方面是张世杰苏刘义负责,直接否决也不好,所以决定加上一道筹码。

    孟备宗室也,曾随秀王驻守福州,而后又北上瑞安抗击暴元,想必心有所得。皇太后想听听你的意见。杨启智在传达太后口谕,请众臣稍候之后,悄悄拉着赵猎衣袖,对他说出这番话。

    赵猎一愣,旋即明白过来。杨太后认为他早年守卫过福州,此番又是与文天祥同行,必然倾向于文天祥的意见。所以希望他大胆表达,代表宗室宣布支持,这样杨太后再下诏阻力就小多了。

    然而,赵猎会支持文天祥吗?当然不会!在他看来,北上福州是最脑残的找死行为。眼下行朝船不过二十兵不过二千,还包括了匠人船工宫女内侍及部分军中眷属等非战斗人员,能拉得出去战斗的不过千人之数。就凭这么点人再加上八字没一撇的所谓勤王军就想夺福州,不是跟后世某党创建初期时,一心只想攻打大城市,最后碰得头碰血流损失惨重一样吗?

    陈宜中的提议听上去最安全,但太保守,而且寄人篱下,托庇蛮王,难免不测之祸。

    张世杰苏刘义的法子是目前最可行的,但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合适的休养生息并反攻的基地,至少在两广沿海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

    当赵猎自觉没啥建设性意见时,他不会发言,但如果一定要提建议,他就要说出真正的见解,毕竟这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命运,而且他的命运似乎与这个王朝的命运开始产生交集。

    赵猎自己确实没啥好推荐,但他记得一句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既然朝堂衮衮诸公提不出什么好方案,那不妨听听军民的意见。

    一个时辰后,杨启智来寻赵猎,找遍营地舱室都不见。

    先前看到赵兄往匠人营去了。江风烈如是说。

    赵官人呐,先前是来过,问了一会打铁的事,还撸袖帮郭大匠敲了一阵铁砧,一点都没宗室的架子眼下似乎朝老小营去了。匠人所说的老小营指征戍军人的家属所在。

    等杨启智到老小营,得到的回答却是:赵官人到船坞那边去了。

    杨启智快疯了,决定到船坞再不见人就掉头复旨。

    赵官人呐喏,那不是!船工手指向某处一指。

    杨启智顺着手指处看了半天也没见到要找的人,正疑心自己从头到尾没找到人是不是因为眼神突然不好了,突然听到有人叫唤:杨少监,你找我?

    杨启智的脑袋三百六十五度旋了一圈,最后一低头,才看到黑黑的滩涂淤泥里探出个脑袋,两只眼仁白亮瘆人。

    你孟备?让你好生回复皇太后,你怎么到处蹦哒,还跟匠人修起船来了?

    赵猎拔泥而出,向一同修船的匠人们笑着打招呼作别,然后到海里游了一圈,浑身**上岸,光着膀子边拧衣服边哈哈笑道:杨少监,我这就回复皇太后——有一处理想的行朝驻跸之地,当可令诸公满意。



第六十三章 【琼崖琼崖】
    琼州?

    吉阳军?

    当听到赵猎提出的新建议与新地点时,满堂跌眼镜——如果这时有眼镜的话。

    琼州,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在宋代,这是个专门流配官员的蛮荒边鄙之地。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就曾流配琼管(琼州州城,今海口府城),对于此地,最熟悉的当数苏刘义了。

    苏刘义首先表示反对:去岁秋冬,琼州尚在我手,元将阿里海牙攻掠琼州。琼州安抚使赵与珞率领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诸义勇,在白沙口抵拒元军长达数月,使阿里海涯的舟师迟迟不得登陆。彼时若能登琼,与赵安抚使合兵一处,倒是大有可为。可恨州民诸獠,不识忠义,不恤国恩,竟发动叛乱,执赵安抚使献与元虏,致使五义士被车裂。蛮夷之地,毫无气节,罔顾恩义,实不足为肇基之地。

    张世杰对这个横插一杠的宗室少年很不感冒,淡淡道:眼下琼州全境尽入元虏之手,琼管城驻守着元军一个中万户府,想夺取谈何容易。孟备少年英锐,锐意进取是好的,只是须晓得知己知彼之道。

    文天祥杨亮节也认为此议不可取,这与他们弃边荒而就大埠的理论完全相反,不嗤之以鼻已经算给面子了。

    只有陈宜中听出其中另一层意思:孟备方才言及吉阳军,似乎本相也有所耳闻,有番商传言乃坚城大埠

    杨亮节不以为然:琼州一府三军,皆下等军州,公廨尚且寮舍,何来大埠?

    事世无绝对,有时就是那么奇怪,吉阳军城,就是坚城大埠。赵猎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张图纸铺开,请诸臣近前观看。

    这里是琼管,这里是万安军,这是昌化军,这是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猎指着一幅手绘的海南岛图,手指从北而南移动,侃侃而谈,阿里海牙攻取琼管后,晓谕降万安昌化吉阳三军。也就是说,此三军乃不战而降,城池未遭破坏——事实上,昌化军城不过一军堡,万安军城不过一小城,皆板筑土夯,经年失修,俱坍塌矣。唯有吉阳军,乃用砖瓦包砌,周围一里余,计二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开东西南门。更有宁远后河绕流城北,河道长约八里,水源充足

    怎可能!杨亮节第一个叫出声来,其余诸臣皆失惊齐附。因为赵猎给出的数据实在太惊人了,一个地处海天一隅的下等军州,军民户不过几百,而且周围多为獠民,怎可能建这样一座坚城,更开凿河道八里,这得多大工程?在这海天极南角落,有必要有可能搞这样的大工程吗?

    赵猎对宋代或者说古代城池不了解,完全不明白诸臣为何如此吃惊。如果他了解宋朝的城池情况,只怕会比诸臣更惊异。

    宋之前华夏砖石砌城仅三31座,占所知城池4左右。到宋,有据可查的城池为383座,其中砖石城为84座,占18。两宋地方州军财力艰窘,许多官员反对筑城。甚至到明初之前,海南即使州县官署也常限于茅草房。筑城所费民力之巨,异常突出,何况吉阳这样与抗金抗蒙毫无关系的最弱下等州军。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单面包砖与双面包砖,差别巨大,宋代很多砖城也只是向外迎敌一面的城墙包砖,内面依然是板筑。这样自然不耐豪雨。无论琼管也不过单面包砖万安军昌化军更是土夯小城,而吉阳军却是顶级配置——双面包砖。

    琼州四州军中,吉阳军最远僻户最少最贫穷,但配置却不在广南凭何一座坚城大埠之下。而且这情况连朝廷都不太清楚,以至放着一个豪城不驻,反而尽在南恩州(广崖)宁都(历史上苏刘义所择之基地)这些地方打转转。岂非咄咄怪事?

    吉阳军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奇城,立刻引起群臣浓厚兴趣,首先就是要确认赵猎消息来源的准确性。

    先声明,我事先对琼州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些资料,俱来自下面军民,而且经过反复考证,有些消息更是来自曾居于琼州的军属。我相信,这些东西,他们编不出来,也无必要,更不可能。所以,可信度很高。赵猎明确消息来源,让群臣宽心之后,更进一步分析道,眼下驻于琼管的是阿里海牙手下大将琼州总管龙文貌。中万户府万户是阿里海牙长子忽失海牙,副万户是马成旺。管军五千余,其中精锐为一千‘北庭军’,另有两千汉军,两千新附军。整个琼州总兵力就这五千人,除主力驻守琼管外,还要分驻万安昌化吉阳诸军,以防御八番诸獠。根据种种情报显示,吉阳军驻军最多不过千人,分别驻守着汉军与新附军,此乃元军薄弱处。若我避开琼管元军主力,以迅雷之势绕至吉阳,发动突袭,以王师对新附军的震慑力,有心算无备,当可速取此城,以为肇基之所

    最后,赵猎再次提醒:我不知道吉阳军为何会有这样一座坚城,我宁愿把这看做是上苍赐与我大宋的一份厚礼。我希望大家静下心好好考虑,要不要把握这个机会——我要提醒在座诸君,我们没时间了。元军随时会来,晚走不如早走,早走早安全。

    赵猎这个新提议太具诱惑力了。一座少见的坚城,符合文天祥杨亮节的圣后当居坚城大埠的想法,只是地点偏远了点,但胜在安全。

    同时,吉阳军也符合张世杰苏刘义想要的寻一形胜之地筑基,一边屯兵积谷,一边与番人商贾的主张。只是募集四方义勇,整军备战这方面受地偏人稀限制,怕有些难。

    群臣反复商讨,为郑重起见,更招来下面的军民询问,皆如赵猎所言。最后陈宜中一举拍板:正如孟备所言,此乃上苍赐与我大宋的一份厚礼——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诸君切莫自误。

    张世杰与苏刘义找来曾在吉阳呆过的军属,反复核对后这座坚城的情报后,不得不承认,这座城,易守难攻,而且远离元军主力,安全系数非常高。在当下,没有比这更适合的托庇之所了。唯一不足的是,招兵买马挺困难。所谓有一利就有一弊,端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从当前情况看,明显是前者,两人互望一眼,默默点头。

    杨亮节虽然还是对这座城远离传统政权中心不满,但也因赵猎的提醒而意动:孟备所言在理,无论吉阳军如何,此地都不可久留。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文天祥认为南下是逃亡之举,愤然道:当此逆局更应奋进,岂可囿于坚城,耽于安逸?依然坚持北上主张。不过这一次群臣几乎没有支持他的,这些将官都经历过厓山之战,惨痛的教训,使他们更现实也更清醒,再不敢轻言冒进。

    于是群臣一齐上书,请皇太后下旨,攻取吉阳军,定基肇业。而文天祥则洋洋洒洒上疏千言,力证北上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与必要性,请皇太后勇锐进取,逆流奋锥。

    当日,杨太后下旨:着令赵孟备江风烈马南淳北上寻机施救马南宝。全军转而南下,攻取吉阳军。

    半个时辰之后,赵猎带着几桶火药十余块铁锭及一群大宋军器监的能工巧匠登上战船,下令立即出发。

    江风烈讶然问道:我当赵兄要向皇太后讨要军兵器械,为何却是要一群工匠?

    赵猎笑问:你的白衣卫要不要换换装备?

    江风烈似乎想到什么,惊喜不已:赵兄莫不是

    赵猎朝那边围拢一团专注研究燧发枪图纸的郭大匠等匠人笑瞅一眼,微微颔首:没错,咱们要救人,就得先武装起来——给我一队白衣卫,还你一支火枪队!



第六十四章 【暴走的施扬】
    香山马家庄(今广东中山沙涌村)西岭,一群披着匆匆赶制的网兜服的潜伏者正埋伏在一片低矮的树林里。

    丁小伊一目透过瞄准镜观察,一目冷眼看着左前方时不时焦虑挪动肢体的施扬,很是不满,心下嘀咕:还是本次战斗的指挥官呢,这埋伏都不如才练习一个月的少年,要是叫赵大哥看到,不知要没收你几把枪。

    施扬旁边伏着王平安,好几次施扬动作幅度过大,都是王平安把他摁下:老弟,俺知道你急,但干着急也不是事,总得等马管事带回消息才好。

    施扬语气跟他的动作一样焦躁:这都去多久了,眼看天就黑了,万一马管事陷到里边,咱们这干等着舒儿还一心等着咱们来救她呢

    王平安担心地往后面看一眼,压低声音道:赵头领的担心真不是多余,那些庄客的胆气着实差了些,幸好出发前没全说实话。要是让他们知道,马侍郎跟黎招讨使率三百人攻打都败了,十有**得散鸭子。

    施扬咬咬牙:这事我路上想过了,野战肯定不行,不光庄客不行,就算人手一枪的少年也不行。他们都是新手,胆气不足,得有良好的防御缓冲。咱们还是得冲进庄子,打防守反击。

    王平安点点头,看着三个使燧发鸟枪的人:丁小伊黑丸杨正,低低吐出一口气:全指望他们几个了。

    丁小伊与黑丸使鸟枪是经过赵猎批准的,第三支鸟枪交给杨正,则是出发前丁小伊的主意。她认为杨正经过这段时间观察他们练枪,对枪械算比较熟悉了,而且这个人也算跟他们经历生死,值得信任。最重要的是,杨正是除觉远外身手最好的,而他们的鸟枪小组需要一个能与敌人近身相搏的好手,以防万一。
1...3031323334...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