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只希望,在此之前,韦氏能积攒到足够的权势和钱财。

    胡亥坐了七年的皇位,杨广坐了十四年的皇位,大不了韦氏就等着二十八年后李世民灭亡吧。

    在此之前,韦氏一面积攒钱财,一面培养子弟并助其登上高位,一面,坐等风云变幻...

    就是不知,会是谁取代李氏。

    可惜,自从阿耶和二阿兄相继去世后,韦氏在军中再无将领...不对,还有云起!他现在是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若是他能再进一步...

    糟糕...他是阆公房族人!

    殷清风见带头的韦纲和韦津神色木然,他也没调解气氛,随着韦氏族人一起闷声不语把饭吃完。

    他今天带着这些人参观学堂,是有目的的。

    “三皇时代”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到了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的是禅让制度。

    姬姓的黄帝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黄帝的曾孙喾继承;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所以,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天子禅位于外姓。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谁不愿意享受巅峰权利呢但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是主动和被迫将帝位拱手让人的。

    刘婴禅位给了王莽;汉献帝刘协禅位给了曹操。

    接下来,就是一波循环报应杀:曹操的孙子曹奂禅位给了司马炎;司马炎族叔司马伷的后人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刘裕的重孙刘准禅位于萧道成;萧道成侄孙萧宝融禅位与萧衍;萧衍的孙子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

    南方玩儿禅位玩儿的不亦乐乎,北朝的皇帝也不甘示弱。但南朝玩儿的是“外禅”,而北朝玩儿的是“内禅”。

    北魏孝文帝拓拔弘传给了儿子拓拔宏;北齐武成帝高湛传给了儿子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传给了儿子宇文阐。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皇室禅位一次就行了。但杨坚的后人、同获谥号为恭皇帝的杨侑和杨侗,则分两次把天下江山禅位给了李渊和王世充。

    唐朝之前的禅位,即使有拓拔弘那样的内禅,但也改变不了人们对禅位的认知:禅位的皇帝都是被迫的。

    再过一两年,李渊就要禅位了。不管是百姓出自他们自己的认知还是有人煽风点火,李世民多少都要背上骂名的。

    能让这些人闭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凸显李世民的伟光正。

    梧桐新村和梧桐学堂的存在,超越了现




第四百一十五章:地理历史
    襄城夹起鸭蛋黄往殷清风嘴边塞去,“哥哥,我们一会儿去滑冰啊”

    殷清风含糊的说道:“下午去。”

    “为什么啊,我们上午做什么”襄城有些小失落。

    其他妹子也不解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囫囵咽下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上午你们都要备课。想要玩什么,都安排在下午。”

    “备课”襄城指着自己的鼻子,“月丽也要备课吗”

    殷清风反问道:“你当初去山庄时,教你读书的月眉姐姐多大”

    “十三啊,怎么了”襄城有种预感。

    “就是喽。”殷清风说道:“过了这个元日你也十三岁了,从明年开始,你也要做老师了。”

    虽然预感到了,襄城还是吃惊的再次指着自己,“月丽要做教师”

    鱼娘等人对这个决定也很意外,将视线从襄城身上移到殷清风那里。

    殷清风道:“所谓蒙学宫,只是让承乾阿弟他们启蒙。之前教的《弟子规》等和算学已经足够了,剩下他们要学什么,那不是我们的事,而是由你阿耶来决定。

    这些内容你都学两年了,说倒背如流都不夸张,你难道还想再从头学一遍不成”

    听殷清风表扬了她,襄城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嘻嘻,做教师就做呗。”她像是想起什么来了,“幼娘明年也十三了,哥哥要她也做教师吗”

    殷清风点了一下襄城的鼻子,“就你机灵。”他转向月眉等人,“明年新学期开始后,幼娘和妮子去教幼儿堂的孩子,月丽和繁星教算学,月眉和鱼娘教语文。

    明年够七岁的皇子皇孙们,单独一个班级,由月丽和鱼娘去负责;原先那些孩子由月眉和繁星教导。但他们要增加新的学习内容。”

    要给阿弟阿妹和叔叔姑姑做老师的襄城很兴奋,“他们要学什么啊”

    “地理和历史。”

    鱼娘道:“自古文史不分家,学文之人无不读史,但这地理...”

    殷清风道:“如果你从长安出发一直往东直到大海,你会经过哪些州县”

    鱼娘想了想,求助般的看向妮子。

    妮子能说出个大致来,但郎君既然有意要单独成立一个课程,必定有用意的。她说道:“还是请郎君来解惑吧。”

    殷清风冲他笑了笑,“我编撰的地理课本,除了山川河流等,还有城池、交通等内容,以后还要加上气候、民俗、物产、姓氏郡望、居民等。

    学习《地理》的目的,是让人们的视野不局限于一县一村,坐在家中就能知道这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说物产这一项。

    某县缺粮缺丝绸缺纸张,如果他手里有一本这样的《地理》,他就知道应该去哪里买了。

    再比如说,某人想远游,他就可以好好的计划这两年三年内都能去到哪里、能访问哪些名山大川、能欣赏到哪些民风民俗等等。”

    对于妹子们来说,“远游”是一个敏感的字眼儿。妮子有些勉强的笑道:“经郎君这么一说,还真有必要学习《地理》。”

    月眉心里也不好受,但她也是最支持殷清风的人。“郎君的意思是,以后梧桐学堂这边也要增加《地理》和《历史》喽。”

    “嗯。”殷清风道:“所以啊,元月这一个月我们都不会轻松,要挑选一些教师出来跟随你们一起学习这两个课本。等下一批派出去的学生,就可以在各地传授这两门学科了。

    《地理》的内容还相对简单一些,《历史》就不同了。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武德八年,三千年的内容要学习。

    但我的课本可做不到事无巨细,只能编撰一些主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若是有学生喜爱历史知识,他们以后可以从别的夫子、别的典籍那里学到他们想学的。

    学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发觉到他们是如何做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历史,可以懂得如何做人:哪些人是“谦受益”、哪些人是“满招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对普通人来,当某个征兆来临前,就知道某个朝代的国祚不会长久了,他就该想着如何保全他和家人的性命,或者是借机改变身份。

    如,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而对帝王来说,他是选择中兴皇权,还是坐视皇权灭亡。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对有志成为朝堂上肱股之臣来说,他要知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才能;对于帝王来说,他要学会辨别哪些奸佞之臣、哪些是忠君之臣、哪些是有气节而无才能之臣、哪些是有才能而无气节之人,然后再决定用不用他们,如何用他们。

    学习历史,无论是一国一城池,还是一花一世界,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从容。

    人总是急于争辩,淡然下来想想,一时之短长又如何任何一个在当下看来丑恶不堪的人,在他的时间之上,他的历史之中,必定有值得体谅的地方。

    就像鱼娘刚才说的那样,自古文史不分家。《孟子》一书是当做“文”来读还是当做“史”来读

    说它是“文”的理由是,里面阐述里孟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更有修养、礼义、典章制度等的内容。

    如《梁惠王下》所述,孟子在向齐宣王讲述如何实行王政时说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说它是“史”,它具备里“史”的三要素:时间、人物和事件。

    《孟子》书中出现的事件有两种:一种是历史事件,比如汤征葛国之事,是夏朝末年发生的一起重要事件,它是汤接下来进行“十一征”灭夏战争的开端。

    另一种是君臣之间的故事。同样是在《梁惠王下》中记载的:齐宣王向孟子问询“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向齐宣王举了齐景公与晏子谈论君臣同乐的故事。

    对天下读书人来说,无论是“文”还是“史”,都有太多的内容要学习。若是还混在一起学,那可就需要一个人皓首穷经了。

    一个人的寿命有限、精力有限。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将文史分开。

    喜欢做学问的、喜欢研究先人历史的,可以单独学习;而对于一个有志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仕子来说,先把要考核的内容精通了,再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襄城听不太懂殷清风说的那些,要不是因为她崇拜和依赖殷清风,这一会儿早就昏昏欲睡了。

    月眉、繁星和鱼娘的学问也有限,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妮子就不同了,尤其是当她听到最后一句话,她眼睛一亮,“郎君可曾向太子谏议过”

    殷清风歉意的看向四个懵懂的妹子。为了建造一个他理想的大唐,他自己都快魔怔了不说,身边的妹子也跟着受罪。

    “还不着急。事关取士这样的大事,总要先验证一下才能下决定。”

    妮子见殷清风有自己的思量,也就没再言语了。

    上午的时间,殷清风将把准备好的教材发到妹子们的手里,让她们自己先看,有不懂的先记录下来,最后集中讲解。

    午睡起来后,襄城就嚷着出发去滑冰。等到了鱼塘时,宽阔的冰面上已经满是玩耍的孩子。

    唐代的史学家杜佑所撰的《通典》里记载:早在春秋时,堪察加半岛上就



第四百一十六章:除夕训妹
    学堂的操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在为上元节游街排练着百戏和傩戏。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相对宫廷歌舞的民间诸技的统称。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

    包括杂技、角抵、幻术、游戏等,尤以杂技为主。

    具体的内容有:战国时已很流行的飞丸、传自波斯的“安息五案”、叠案倒立、踩高跷、鱼龙曼延、高空走索的高絙、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的寻橦、起源于与汉代舞龙灯等等。

    五个妹子平时不是读书就是教书,此时见了这么热闹的场面,只恨一双眼看不过来。

    同样看得有滋有味的殷清风见天色已暗,他该回去做饭了,“你们是在这里继续看着,还是跟我回去”

    “呀”看得入神的襄城一声惊呼,“都化了。”她伸出小舌头去舔食手上的糖汁。

    “二十三,糖瓜粘,灶神要上天。”。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过后,许多地方的孩子们就高兴地唱起了这样的歌谣,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

    民间对于过年前的准备,各地都有地方特色的顺口溜。

    如:东北地区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北京地区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作豆腐...

    这些地方百姓口中的“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粘性很大的糖。拉制成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糖棍,就叫“糖瓜”。

    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南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为“胶牙饧”。在蔗糖没有普及之前,是古代最主要的甜食。

    见襄城的小女儿态,其他几个妹子笑了。繁星掏出丝帕帮她擦拭,“谁叫你贪嘴,拿了最大的那一块。”

    襄城含含糊糊的回道:“本来是能吃完的,刚才看着看着就忘了嘛。”

    妮子站起来,同时也拽起襄城,“走吧,明日再来看。咱们回去帮郎君洗菜做饭。”

    “嗯、嗯。”襄城的小嘴巴始终不离开胶牙饧。

    欢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一日早晨,襄城总算等到殷清风下楼了,“哥哥、哥哥,今夜要守岁了,月丽要吃好多好吃的。”

    看着襄城娇憨的模样,殷清风开心的笑了。现在的襄城会主动的表达自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总是隐藏自己的心思。

    “那你都想吃什么啊,你总得告诉哥哥,哥哥才能给你做啊。”

    襄城伸出手数着,“月丽要吃油炸小麻花、肉丸子、萝卜丝丸子、鱼丸子、藕丸子、红枣糕、酱驴肉、酱鹿脯、鸡蛋羹、饺子、小笼包、千层饼、馄饨...”

    有些是这时已经有的,更多的都是殷清风做过的。

    殷清风笑呵呵的看着襄城数手指头,妮子在他身后伸手点了下襄城的额头,“就算你的清风哥哥给你做了这么多好吃的,你就不怕胖成小猪啊”

    猪和王八一样,在此时还不是骂人话。唐人如果被谁说是猪或王八,他会乐呵呵的道谢。

    在营养不良的先秦时期,体态圆滚滚的猪象征着体魄健康;而猪一窝能生十只小猪仔都不稀奇,所有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1...18818919019119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