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嗯”“啊”“什么”

    面对不同的质疑,殷清风轻松的说道:“诚如叔叔的顾虑那样,水泥用来筑城,又简单又方便。但咱们汉人至所以与草原胡人争斗这么多年一直没能彻底消灭他们,就因为他们居无定所。

    一旦他们真的在某地固定居住,以汉人攻城的手段,他们建再高再牢固的城墙又如何只要大军围城,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困也困死他们了。”

    除了李晋安之外,其他三人都有着征战多年的经验,殷清风的这番话,他们只稍微斟酌了一下,便纷纷点头认可。

    薛万均兴奋的说道:“你小子坏心眼儿真多啊!”

    尉迟恭则白了他一眼,对李世民说道:“既然殷小郎君献上如此利器,还请太子妥善利用此物!”

    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眼睛发直想了很久,才对殷清风说道:“这个叫...叫水泥是吧既然是你做出来的,你有什么设想”

    尉迟恭和薛万均心说:“对啊!这小子既然能做出这等神奇的水泥,自然不可能没想好运用的办法。还是看看他怎么说的吧。”

    殷清风当然不会藏着掖着了,“小侄把水泥定义为一种建筑材料。既可以用来筑城,也可以用来架桥、铺路。不管是应用在哪一方面,都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快速、简单、牢固。

    以筑城为例,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水泥,可以在十天之内,再建一个长安城的城墙。”

    “什么”“十天”

    殷清风没去管那两个武将的惊讶,他接着说道:“小侄虽然巴不得突厥人用水泥去筑城,但却不能让吐谷浑、吐蕃和西域诸国得到水泥。否则,我大唐再想征服他们,就千难万难了。”

    李世民点点头,这才是他担心的地方。

    “但是,我大唐却可以通过筑城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蚕食。

    以吐谷浑为例。

    杨广当初遣黄门侍郎裴矩游说铁勒,出兵夹击吐谷浑。但伏允畏惧隋军的强盛,率众西走。第二年,杨广再次西征,又被伏允逃脱。等隋军东返之后,吐谷浑死灰复燃,成为我大唐癣




第一百二十二章:上门找死(四)
    就在三人梦想着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殷清风说道:“但是,兵家有言: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大唐军队越向西拓疆,补给线就越长。我大唐雄军想要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就要先解决粮草的问题。”

    这三人心中一凛,建功立业的心思立刻淡了下来,思路开始跟着殷清风的节奏走。

    他们三个人虽说经历过大大小小数次战役,但基本都是短途行军,补给从来都是就地征讨。要说长途奔袭的仗,还真没打过。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明白粮草不继的后果。

    同样,就算长途奔袭之后可以就地补给,但若是想固化既得的战争果实,就得需要后方持续的支援。否则,一旦敌方纠集兵力反扑,那就只有后退的一条路可以走了。

    就在三人心思未定的时候,就听殷清风说到:“所以,一条畅通的补给线就尤其重要了。”

    三人下意识的点点头。

    “刚才小侄说,这水泥不但可以用来快速筑城,还可以用来修路。”

    “修路如何修”?三人一起看向殷清风。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和通往九原郡的直道。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所谓驰道也好直道也好,为的就是快速运兵和集结粮草。但是,再夯实的黄土路依旧是土路,几场大雨过后,路面就会变得坑坑洼洼充满积水。现在,有了水泥就不一样了!”

    三人眼睛一亮,薛万均刚想张嘴说什么,殷清风又说道:“水泥的坚固程度,叔叔及两位将军已经心中明了。小侄敢保证,用水泥铺设的路面,百年之内不用再修缮了。

    不但如此,在小侄的设想里,马车行驶在水泥路上,每日可达到百里,甚至更多。”

    尉迟恭不淡定的问道:“百里你确定”

    他可是清楚,就算是优良的战马,每日急速行军也不能超过两百里。而要想在保持人力和马力的情况下,每日最多只能行军一百五十里。

    骑兵况且如此,运载粮草的马车每日能行程六十里就算不错了,更何况是百里。

    一日多四十里,十五天就能节省出一个长安到洛阳的距离。那三十天呢三十天就可以节省出长安到朔州的行程了!

    李世民同样清楚这多出来的四十里意味着什么。

    按照以前的行军路程算,洛阳到长安骑兵需要近五天的时间,若加上步卒和运粮草的马车,最少是十二天。若是按照殷清风的说法,那岂不是将会减少到七天的时间

    再往细里算,节省出来的这五天,又能节省出多少粮草来一个士兵每日省两斤粮食,两万的军队就是四百石、五天就是两千石。一个国公一年的俸禄才多少

    李世民越算越兴奋。这水泥路真是能像殷清风说的那样,一年下来节省的军费,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啊!

    “呼”“呼”“呼”

    在李世民长出一口气的时候,他听到两声同样的粗气声。

    李世民满意的看着同样想清楚了这里面重要性的尉迟恭和薛万均,然后用更满意的眼神看着殷清风。

    被李世民三人用饿狼般眼神注视下的殷清风,心里苦笑着:“这才是开胃菜而已,还有更神奇的宝贝等着你们呢”

    殷清风向李世民拱手道:“想要铺设水泥路,还有一个小麻烦。”

    李世民三人点点头,若是真的一点儿麻烦都没有那才奇怪呢。

    “水泥路虽然铺设简单,但是不能直接铺到黄土上,否则就像两个叠在一起的木头块一样,很容易就相互错开或者是断裂。”

    李世民三人虽然清不清楚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但殷清风说的肯定有道理就是了。

    “在黄土与水泥之间,必须要加上一层碎石子。”

    “只是碎石啊”

    李世民三人如释重负。

    见三人并没在意这石子儿的问题,殷清风露出苦笑的表情,说道:“十里、百里的水泥路所需的碎石自然可以轻松解决,但千里万里的呢”

    李世民三人面面相窥,“是哦,既然有了这么快捷的水泥路,自



第一百二十三章:上门找死(五)
    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我却把脚崴了...

    …………………………………………………………

    “瞬间杀死”

    等李世民四个人反应过来后,脑袋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细数这时候的兵器,只有长刀才能将首级、四肢砍掉,但这盒子里装着的显然不是。而且,再快的刀手也不可能瞬间杀死二十个人。

    李晋安有些胆儿颤的护在李世民的身前,“你...你这里面,到底装着啥”

    尉迟恭和薛万均也回过神了,一左一右的站在李晋安的旁边,各自将手放在刀柄上,警惕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苦笑了一下,向后慢慢退了一步,“李叔叔、两位将军,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李晋安、尉迟恭、薛万均三人也不言语,只是戒心重重的盯着殷清风。

    李世民一开始也吓了一跳,“好家伙瞬间杀死二十个人!万箭齐发也做不到啊”

    不过,看到李晋安护在他身前,还有殷清风后退的动作,他才意识到这里面是有误会的。

    李世民拍了拍李晋安的肩膀,“晋安,他可是你侄子。”

    “咦这孩子真会说话啊”

    殷清风还有心思嘀咕李世民的语言技巧。李世民不说自己是他未来的女婿,反倒去说是李晋安的侄子。一句话,就把他和李晋安的叔侄关系坐实了,同时,也让他和李晋安之间升起一个小小的隔阂。

    “牛掰”

    殷清风心里吐槽了一下,不过对于他们这么激烈的反应,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件宝贝,小侄命名为火药。不知叔叔可愿见识一下它的威力”

    李晋安颤抖的说道:“你...想怎么试”

    尉迟恭和薛万均更是紧张的带着李世民向后退。

    殷清风瞅着他们这般模样,心里充满了无奈感,他语气消沉的说道:“那就请叔叔再向后退开一段距离。”

    李晋安紧张的脸上明显的放松了一些,尉迟恭和薛万均则忙不迭的带着李世民向后退。反倒是李世民不紧不慢的向后退去,变现得很镇定。

    殷清风也不管他们现在是什么心态了,他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两个火药管,然后将木盒放到地上。

    在四人紧张的注视下,殷清风缓步的来到水泥板侧面的那块岩石前。

    这块岩石是个一人多高的花岗岩,在其露出地表的三分之一处,也一个狭长的裂隙。殷清风正是注意到了这个缝隙,才决定在这块石头上做实验。

    铺路用的石子一般为石灰石,其硬度要比花岗岩软得多。如果眼前这块花岗岩能被蹦碎的话,那就证明他做出来的火药管足以开采任何硬度的石头。

    殷清风蹲下去将两个火药管塞进缝隙,又低头在地上找了两根枯枝将火药管固定好后,回头看向已经退远的四个人。在估算他们的距离足够安全,他才从身上取出燧石。

    “嗒嗒”几下之后,火绒被点燃。殷清风捡起导火线将火绒凑了过去。当导火线被点燃,他扔下燧石转身就跑。

    细竹管里塞的可不是普通鞭炮里的那种简单配比的黑火药,不但配比是最完美的,连硝石、硫磺都是经过提炼的。

    炮制硝石的方法是: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在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硝石共煮。等硝石全部溶化后取出,滤过后倾出上层液,放冷至重结晶,取出结晶体晾制硫磺也比较有意思: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时取出,取出豆腐后阴干就可以了。

    为了炮制硫磺,殷清风不得不先把豆腐做出来。本来他以为书上记载豆腐是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可是问遍了所有人,都知道世上还有这种食物。

    不过想想也是,六千多首咏物唐诗中,一首也没提到豆腐。反倒是元明清的时候,出现不少关于豆腐的诗句。

    无意间又“发明”一种新事物的殷清风,现在是仓皇逃串。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儿开玩笑。

    他这次实验的对象是硬度很



第一百二十四章:谎言弥天(一)
    山庄的书房里,李世民反客为主的坐在主座上,一脸阴沉的等着殷清风的解释。刚才在山上见到的那一幕,超出他的认知太多太多。而引发这一切的,就是他一直提防的殷清风。

    李世民对于殷清风是又爱又忌。

    他喜爱殷清风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也忌讳他的这些想法。

    如果说以前他还有信心将殷清风掌控在手里,但现在他是一点底气也没有了。一想到那块巨大的岩石,在一声巨响后变成的样子,他心里就忍不住的打起冷颤。

    以前他还能控制自己的杀心,但现在...

    李世民从山上下来的途中就打定主意,只要殷清风的解释稍有破绽,他就毫不犹豫的下令扑杀。不但要亲眼见到殷清风血溅当场,这里所有的人他一个也不会放过。

    他身旁的李晋安依然胆颤心惊的捧着木盒,里面装着的可是能让岩石都瞬间崩裂的东西,更何况是血肉之躯。要不是他看到那竹管还需要用燧石引火,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站在距离李世民这么近的地方。

    李晋安除了惧怕威力巨大的火药管,更为殷清风担心。李世民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他清楚无比。李世民每一个表情代表着什么含义,他更是早就摸透了。

    别看现在李世民一直表现得很镇定,但李晋安知道他怕了。

    每当李世民心生怯意的时候,就会将双手背在腰后两个拇指紧紧相扣。若是李世民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相互摩擦,则意味着,他要杀人。

    下山的时候,他看见李世民是背着手的。现在,书桌后面的那双手,正在用力的相互摩擦。

    他对殷清风的感观一直很好,从见第一面时就很好。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矫揉造作。尤其是第一次喊他叔叔的时候,他更是能够感受到殷清风内心的真诚。

    他伺候李世民将近二十年,也曾有机会被指婚成家。但他一直出于忠心而回绝。等李渊进了长安做了皇帝,他更是绝了当父亲的念头,自请净身留在李世民的身边。

    这么多年以来,从唐国公府到秦王府到太子东宫,他见过太多太多出于不同目而前来拜见李世民的人,但他只在殷清风的身上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亲热。

    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将李世民的子女视为自己的孩子。殷清风是李世民的郎子,也就是他的郎子。

    这个郎子不但帮李世民化解与东宫的危机,更是在治国安世方面给李世民提供极大的帮助。帮李世民就是在帮他!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喜爱殷清风。

    但是,现在李世民要杀殷清风。他的心,乱了。

    他不知该怎么劝说李世民收起杀心,他也不相信殷清风能做出危害到李世民性命的事情来。哪怕,殷清风造出不可思议的火药管来。

    殷清风虽然猜不透对面两个人的心思,但是对于要面对的状况他早就有心里准备。他拱手向李世民说道:“不知叔叔对令先祖老子有多少了解”

    李世民眨了眨眼,不明白殷清风怎么就把话题扯到老子的身上去了,但他还是耐心的回答道:“某的先祖少年聪颖、入周求学、教授孔子、函谷著书、化胡西去。”

    李世民对老子李聃的生平说得很简单,但这就足够了,殷清风只是拿这个做引子。

    李渊建立李唐的时候尴尬了,因为往上数家谱的时候,自己的老祖宗根本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而且,与那些动辄几百几千年的世家相比,陇西李氏的历史就太说不出口了。于是,就有人建议把颛顼拿来当祖宗。

    颛顼再传下来,其中的一个后裔叫皋陶,这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掌管刑法的“理官”。再然后呢,皋陶的后人都姓理了,再再之后呢,又演变出‘李’姓来。于是,李姓的源头就找到了。
1...414243444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