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李世民没有意识到,他的自称已经变成‘我’了。
终于能有一项被采纳的了,对于殷清风来说,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他后退半步,深深鞠了一躬,“只要大唐兴旺!”
李世民笑意更浓,“如果换了别人,还会再奉承我几句。看样子,你真不适合位列庙堂之上。”
殷清风更是欢喜了,“还是殿下懂我。”
李世民感受到了殷清风那由衷的笑容,“哈哈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因为不能高官显爵而高兴的人。”
“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小子并不在意。”殷清风再次给自己的脸上抹粉。
“哦你说说,你在意什么”殷清风云淡风轻的一句话,登时就把李世民的好奇心给勾了起来。
“小子前几日做了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几百年后的情形,殿下可愿听听”
“你还会作诗几百年后的情形嗯,你且吟唱罢。”
李世民能被评为初唐诗人之一,文学功底自然不会差了。
“诗名曰:忆昔
忆昔初唐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
小民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华夏兴盛望我皇,洒泪江湖身衰疾。”
殷清风盗用的是白大大的忆昔二则里面的一段,只是略加改动了几个字。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快!快写下来!我来给你研墨!”
“呃这个...不如小子口述,殿下执笔如何”
李世民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好,不错!不轻狂。很好!来,今日我就为你研墨,就为了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那小子就惶恐了。”
殷清风也顾不得他那瘦筋体藏不藏拙的事儿了。
既然要展示就好好露一手,所以殷清风站在那里深吸有口气后,挽起袖子挥写起来。
可惜李世民的注意力都在文字的内容上,并没有注意到瘦筋体是多么的独特。
等殷清风写完,李世民干脆的将他撵到了旁边,一边等着墨迹干涸一边俯身诵读着。
等感觉到尽兴了之后,李世民才起身面向殷清风,“即然此诗为你所做,就为我讲解讲解吧。”
“小子这首诗,假托于三百年、两百年、甚至是一百年后一位诗人的感慨,他感慨昔日辉煌的李唐盛世已风光不再。
最后两句,则是小子对当今圣人的期盼,不要出现让后人黯然神伤而怆然涕下的事情。
从战国时期开始,这天下没有纷争战乱段时间,恐怕加在一起也不足百年,而史书上记载的大小政权更是不知多少。
每一个王朝的出现与覆灭,不单是百姓流离失所、身遭屠戮。那些当政者的子嗣血脉,更是刀斧架颈。
强悍的东西两汉的都城,现在又如何了刘氏的血脉呢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刘氏可曾做到了
小子不才,愿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贡献微薄之力。”
“引人深思啊!引人深思”李世民仰着头双目无神的摆出了四十五度角站在了那里。
“除了这首凄婉的诗句,你还要说些什么现在就说说吧。”
李世民是摸清殷清风说话的套路了。
陪着一起傻站了半天的殷清风,先是鞠了一躬然后意气风发的大声说道:“之前的秦、汉、隋被称为王朝,而小子想让大唐被当世人、后世人称为大唐帝国!”
“大唐帝国”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对!没错!大唐帝国!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不会让后人怆然涕下的帝国!一个不必用来怀念的帝国!
因为!她是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
李世民喃喃自语着:“大唐帝国...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
&
第二十一章:无可奈何(四)
“所谓四民论,是将天下之民,分为四个群体。就像《管子小匡》中说的那样,“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也。”
但是,发展到世家大族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士’认为他们是高贵,农工商是卑贱的。
小子认为,评判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劣,是看他能否做到仁义礼智信孝。
而仁义礼智信孝,不是因为是否读书识字才能做到。
读书人之中,就没有斯文败类、衣冠禽兽
小子不能因为这四个字的顺序,去臆测某些人因为认识几个字,就将另外的一些人视为低等人。
小子相信他们不会这么无知,更不会有如此不知廉耻的想法。
没有“农”,就没人给他们提供五谷,让他们果腹。
没有“工”,就没人能给他们建房屋,他们只能幕天席地。
没有“商”,他们就不可能拥有天南海北的奇珍,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富庶。
而,没有“兵”,他们在异族面前,只是一群被屠宰的羔羊。
如果,“士”是这样的一个群体。那,小子宁可是农、是商、是工、是兵。”
“好!”李世民拍桌而起。
从来视自己为武人的李世民,觉得这是最贴心的解释。
虽然现在远不是文重武轻的时代,但殷清风能肯定武人的地位,就是对他最大的赞美。
殷清风眼看着李世民的手抬了起来,但还是被巨响下了一跳。
“所........”
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好像有失礼仪,有些尴尬的看着殷清风,“哈哈,接着说。”
“所以,为君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士”只是用来治理天下的一个工具、“士”也是民。
君王更应该认识到,为了避免“士”的一家独大,就必须提倡“学”。
只有人人都能读书,才能出现人人皆可为“士”,又人人不为“士”的局面。”
“等等。”这次李世民是真的没理解。
殷清风也知道这话有些拗口,“小子倡学的意思,就是要把读书的权利,从“士”的手里夺过来,放到君王的手中。”
李世民眼睛一亮。
“如果二十年后,耕田的、做工的,还有士兵都认识字,“士”还有资格骄傲吗”
“好!真的好!你这想法真的好!”
李世民激动的在地上走来走去。
“你....我该如何行事”
“有人要读书,就得有人来教书。先培养可以去教书的人,再去倡学。从一地倡学,再到全天下倡学。”
李世民听得很清楚,这不是泛泛空谈。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做,人人皆可为“士”,又人人不为“士”的太平盛世,一定会出现。
刚才这小子说‘武,他不能提枪跃马。文,某的麾下豪杰云集。’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自从在洛阳开府以来,某网罗一切可用之才。本以为这世间的文武豪杰,也无人能出其中左右。
现在看来,府内的学士...加在一起....
想到这里,李世民再次打量起殷清风。
仪容上算不得面如冠玉,但剑眉星目中的气度,却是不凡。若不是其年少,定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李世民心中一动,语气和蔼的问道:“教书、倡学,你又打算如何做起”
殷清风心中暗喜,好乖的小李啊,今年最佳捧哏奖就发给你了!
“小子欲求一偏僻之地。
一则,继续验证新式农耕。
二则,繁殖耕牛。
三则,培育学子。
新式农耕想要有成效,还需要畜力。我大唐缺少耕牛,小子想要尝试一下。
学子,将从奴婢的子女中选出。”
李世民感觉殷清风说出再多的言语,他都不激动了。
前面他说的那些,就不提了。现在他对耕牛又有想法
好吧,好吧,不问了,越问越郁闷。可是....
李世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何选奴婢子女又为何不是奴婢之子”
殷清风心里再赞一句。
“奴婢及其子女,地位卑贱。若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做教书育人的教师,想必他们会鞠躬尽瘁的。
自古,男主外女主内。孩童的启蒙一般都是源于母亲。
孟母三迁教子、陶母封坛退鲊,只是无数个母亲中的典故。
举张、王
第二十二章:夫妻夜话(一)
李世民与殷清风狼吐虎咽的结束了迟来的晚餐,李世民将酒杯放下,“地、牛、苜蓿,我来处理。人,你要多少”
殷清风算了算,“牧人,十头牛配一户;农民,千亩配三户。”
这个要求不高,李世民点点头。
“若殿下无事,小子这就告退。”
李世民巴不得他快点走,“来人。”
李晋安推门进来。
李世民指向殷清风,“给他一个通行腰牌,再派人送他进光华门。”
李晋安提着灯笼走在前面,心中却是震惊不已。
身后的小郎君,今天是第三次拜访殿下。
不但与殿下长谈这么久,还一同进餐。
这事儿放在天策府其他学士、将领身上,也算平常。可这小郎君又是凭着什么让秦王看重
看似,凭那腰牌,可以免受巡街武侯的盘问。可,这腰牌却是可以直通殿下书房的!到目前为止,也不超过五人得到吧
看样子,是得了秦王的青睐。
李世民看着已经关上的房门许久,长叹了一声。
他低下头来,将两张纸看了又看。再将他与殷清风交谈的一幕幕,反复回想,又仔仔细细将殷清风说过的话写了一遍。
“哎项橐与甘罗,书籍中也不过提及一二事迹。与这小子相比,又算什么
挥斥方遒、蝇营狗苟、金玉良言、另辟蹊径...还有这字体...此等才学,当世何人能及
马蹄掌、新式耕种、一年两种、钱币改制、耕牛繁殖...良策,自是良策。
世人能得其一策,便足以留名青史。可他....
或许正是少年心性,才敢将这么多的良策莽撞的道出。要是殷开山还活着,都要被他生生气死。”
“也罢!”
李世民再次长叹,将他刚才写的那些内容付烛一炬。
走出书房,李世民接过李晋安手里的灯笼,“去安歇吧,不用伺候了。”
李晋安躬身行礼,却不退开。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走了。
李晋安默默的跟在身后。
从懂事起,他就被安排在世子的身边。
看着世子成亲、跟着世子去雁门关...进了长安城,他自甘净身,守候在秦王的身边。
对于他来说,秦王是主人,也是弟弟。
秦王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
他不知道,也不在乎殷小郎君和秦王说了什么。他只知道,现在秦王不开心。
秦王不开心,他就要陪在身边。
李世民知道身后有个尾巴,这是多年来,他们彼此间的习惯。
在他内心里,身后那个亦仆亦兄,平时又寡言的李晋安,是这天底下,唯二让他信任的人。
他最信任的人,就住在眼前的寝宫里。
全秦王府的夜晚,只有这里才有巨烛整夜长燃。因为,这里住着他最心爱的女人。
按照皇室内宫的规矩,他今晚应该在别的寝宫。而她,应该已经就寝了。
李世民站在那里,犹豫着是否走进。他怕本就身体欠佳的她,听了今天他的经过,会和他一样郁闷、烦躁。
李世民回头看着不远处的李晋安,暗道可惜。陪伴他长大的李晋安只有忠,而没有谋。否则,他倒很想和他诉诉衷肠。
朦胧中,宫女的声音传来,长孙王妃知道,她的二郎又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儿了。
撩开珠帘,李世民看着向床里挪了挪,却没有起身的女人,开心的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