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创始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古董儿
这时候,后军又过来一人。李善长此番在马上同行,向着王小十拱手施礼。“王将军久违了!”
王小十知道,这定然是徐达不放心将李善长留在滁州,才特意将其待在身边。对于这点,李善长心知肚明,不过他却并不担心。如今他已经彻底倒向了朱元璋,只要此次功成,他非但性命无忧,更兼是地位就此稳固。
三人就局势商议了一番。李善长推断,此时元十英必然已经和集庆的义军交上了手。虽然一时间两相谁也占不到便宜,但集庆义军苦战数月,
第八十三章 至正十六年
数日后,王小十和徐达传回了消息。元十英所部,已经一头扎进了刘福通设下的埋伏。而为防元十英挣脱重围,王小十则仍旧带人驻守,徐达则是回转集庆,准备下一步行动。
攻占集庆,是朱元璋大业的一个转折点。当然,却也不足以令他们沾沾自喜。同李善长、刘伯温商议一番,便制定了下一步计划。
如今,集庆已在手中,正是应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此时徐达回到集庆却是刚好!
“镇江、金坛、丹阳、广德。这几处同属集庆管辖,目前权且掌握在元军手里。如今仗着我方新胜,士气锐不可当之时,正好可以攻而取之。”这是朱元璋同刘伯温两人商议的结果,如今照搬说给了徐达。
“大帅放心。不需几日这几处就尽归麾下。”
朱元璋又道:“还有,要尽快招募兵丁、训练将士。此番虽然攻克集庆,但后面还有的仗打。”
徐达奉命离开,整个人好似就是斗胜的公鸡一般。
也难怪徐达会兴奋。前番朱元璋亲自带兵攻打集庆,使得徐达空有智谋,却无用武之地。而这一次,朱元璋却是完全放开了手脚,将大军交给他去折腾。男儿在世,岂非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善长。你在滁州就曾打理过政事,对此十分娴熟。如今集庆新定,还需要你多多用心,安定民情。”
就这样,李善长也忙了起来。
“刘先生。集庆府库中,元军所备粮饷、军械甚多,还不曾来得及清点,还请先生多多费心。”
“学生领命。”
清点粮饷军械,看似是个肥差,可实则却并不好办。城中都是跟随朱元璋而来的义军,他们都是一些穷苦出身的庄稼汉子,见了这些钱财难保不会眼红,发生私藏、私拿的情况。这便是需要刘伯温注意的地方,也是最为棘手的地方。
可以说,这也算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另一个考验。
又过数日,王小十传回消息,元十英所部全军覆没,马匹、军械尽数被刘福通得去。
至此,朱元璋才算是放下心来。
这几日,集庆被李善长打理的政通人和,百姓也在大战之后的惶恐中逐渐安定下来。徐达那里四处用兵,虽然还不曾传回详细的战报,但总归也不会再有大的变故。
唯一令朱元璋有些不满的,就是这里刘伯温。自从那日在帅府领了将命,负责清点府库中的钱粮后,这几日竟也事情不断。
最初,是数名将领到刘伯温处支取银钱,被刘伯温挡了回来。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将领的不满。其中,不乏朱元璋为以信任的兄弟,当初从淮西跟随朱元璋的将领。这些人自视功勋,又是大帅的“老兄弟”,自然不将刘伯温放在眼底。三两句话谈不到一处,干脆派人生抢,一时间闹的城里沸沸扬扬。
却说这刘伯温也有办法。他情知这样的事情不能够上报给大帅,以免伤了大帅和众位将领之间的情谊。可若是如此放纵下去,慢说是集庆这一处府库,纵然有十座、八座,只怕也不够这些人挥霍。
刘伯温计上心头,命人请来了纪纲,调派锦衣卫的兄弟把守府库。
义军中,刘伯温只与王小十一人相熟。王小十离开集庆前就曾有言在先,若有为难的地方,可以找纪纲帮忙。这下子算是用上了这句话!
锦衣卫的人素来只听从王小十或是朱元璋的指派。再者,便是身为千总的纪纲了。
如此,那些闹事的将领一个个头脑也都清醒了几分。毕竟,王小十的身份、功劳摆在那里,若是无端端打了王小十的人,只怕大家面子上都过意不去。
但这些沙场将领们闲来无事聚集在一起也有主意。你刘伯温不是管着粮饷吗弟兄们借一些出来总是可以的吧。
随后的几日,军中的将领们三五成群的来找刘伯温“借钱”。起初被刘伯温拒绝,这些人也不逞凶,只顾得拉着刘伯温哀求,搞的他不厌其烦,只能是满足了他们。
可这个口子一开,就像是泄了闸的洪水一样,军中大小官职都来找刘伯温借钱。
最后,刘伯温把脸一黑,只借给千总以上的将军们,其余人想都别想。这样的区别对待,自然引得很多人不满,甚至一度闹到了朱元璋那里才算是了事。
这一事件,使得农民起义军的弱势便彰显了出来。一场胜仗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该如何享受,完全不从大局出发去考虑问题。朱元璋明白,这些人或许足以帮助自己征战天下,却终究难成大器。他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李善长、刘伯温等人。
正因他早就看透了这些,才会留下李善长。毕竟,他是有能耐的人。
同样的,他也要依靠徐达、王小十。这两人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渐渐变的不可或缺。
又过了些日子,王小十带人回到集庆。朱元璋大肆勉励了一阵,才让他下去歇息。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徐达也传回了消息。他这一部连克镇江几处要地,正安排人驻守,不日就能够返回集庆。
大事已定,朱元璋身上的担子一轻。这个时候,他才有空想
第八十四章 冲突乍起
对此,王小十也并未真的放在心上。在他想来,世间哪里就有这么巧的事!偏偏徐寿辉所要的人,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地界上,还好巧不巧的与常遇春在那中情况下碰了面。
不过,纪纲能够将两件事情联想到一起思考,其工作时的认真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
纪纲接着道:“还有。最近军中的将领们陆续都将家眷接到了城中,一些路途远的,家眷也已经在路上。大帅听说之后,特准派军士接送。”
“这是自然。日后应天府将是我们的根基之地。将家眷都接到城中,也能使将军们出征时后顾无忧。”
同样的,这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若是将领在外一但有变,这些家眷自然成了朱元璋的人质。
王小十不曾想到这点。而至于朱元璋是否也有这一层打算,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仍旧是相对安定。将军们的家眷都接入到应天府中,自然需要妥善安置。而这一项任务,却又派到了刘伯温的头上。
先前帮着朱元璋清点钱粮,这番又帮着安置家眷,刘伯温这位大才子却实实在在成了朱元璋的大管家。
不过对此,刘伯温没有分毫怨言,反而是每日乐在其中一般。他不单是安置了这些将军的家眷,只要是职位在千总以上,哪怕是孤身一人,刘伯温也为其安排了宅院。
当然,这些宅院不过是普通住户的人家一般。城中的豪宅虽多,却也不能都抢来吧!就只能是大小有别了。
这也体现了刘伯温与李善长的不同,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照比起李善长来更为安于现状。
若是换了李善长,只怕就不会这么干劲十足了。当初在滁州,朱元璋虽然倚仗他处理政事,却对其有所冷落,才使得李善长和郭天叙两人勾勾搭搭,险些酿成大祸。可见,李善长天生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表现的机会。
而刘伯温却不同。他或许自负才学,对于朱元璋是否重用自己并不担心。连续数月里,每每朱元璋召集众将议事时,李善长往往是侃侃而言,大谈时局。反观刘伯温竟都如老僧入定一般,最多也就是点点头而已。
久而久之,旁人都已不将其当做一回事。唯独两个人例外!
一个,自然是王小十。他可与旁人不同,有着后来人的“远见”,又亲眼见过刘伯温的过人之处,哪里敢于轻视。
而另外一个,则就是李善长。这段日子里,李善长在众人面前每每都压过刘伯温一头。可实际上在他心底,却是万分的敬佩刘伯温的“大智慧”。
正因为心中有所忌惮,李善长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强势、显示自己的才华。这同样也是性格使然,并非是谁为了谁去刻意的改变。
这一日,朱元璋又一次召集众将。
朱元璋自称吴国公之后,众人仍旧称之为“大帅”。而私下里,军士们也称徐达为“徐帅”。至于其余众人,仍旧是被称作将军。
徐达被称为大帅无可厚非,他的确是一位帅才,这几年的功绩也是无人可比。
今日王小十自然也在。他观厅上的众将确是少了几位。年后,各地驻守的将领都已各自返程。耿炳用驻守在和州,陆仲亨奉命驻守滁州。而花云那个愣头青最近长进了不少,被朱元璋派往了太平。
常遇春也不在,他此刻正在镇江驻军。
镇江虽然地方不大,却是一处紧要之地,位处在应天以东,与太平一样,可算是应天的门户,大意不得,因此才派常遇春这员虎将去了那里。
议事的时候,一种将领们也没有什么规矩,各自围拢在一处聊天。和往常一样,直到朱元璋露面,这笑声、说话声才有所收敛。
“哈哈!”朱元璋先是一阵大笑。“这个年关一过,你们一个个可都是舒服的不行啊。瞧瞧,这一个个都胖了不少,只怕再过些日子都骑不上马了吧!”
“哈哈……”
朱元璋这番“开场白”,引得众人一阵大笑。李善长也如这些军中粗鲁的汉子们一般跟着附和。唯独是刘伯温,两眼微微含笑不语,显得和义军中的兄弟们有些格格不入之感。不过他素来如此,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好。非常好!”朱元璋压下了笑声。“看你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我这心底就放心了。大军歇息了这么久,兵员充足,也是该有所动作的时候了。今儿个叫你们来,就是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人堆里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帅叫打谁就打谁,弟兄们绝不含糊!”
朱元璋道:“这些日子你们都吃的好、喝的好,可小十却是没有闲着啊。他将应天周边的局势都摸了个一清二楚。”
朱元璋手指着墙面上的地图。“西北方向,是韩林儿、刘福通的义军。东北方向,是张名鉴的义军。东南处平江一带驻守着的是张士诚的义军而西南则是徐寿辉的义军。同为义军兄弟,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打算和这几方发生摩擦。”
“倒是南边,和州及太平以南,直至zj路一带,都在元廷手里。”
李善长适时的站了起来。“大帅,如今您麾下将士数十万,不似从前那般,只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依学生看来,大帅不需顾忌太多。义军也好,元廷也好,终归都是我们的敌人。”
李善长这话很有远见。虽然此时元廷仍旧势大,可各路义军也已经不容小视。既然走上了这天路,便没有了“朋友”这个概念。朱元璋念
第八十五章 刻意收敛
朱元璋所部虽然也每每议事,可真当战事来临,却从来不瞻前顾后。常遇春那里已经和张士诚交战一整夜,若此时这里太过拖延,只怕常遇春这一队人马就要吃亏了。
“徐达,还是你亲自走一趟。要快,汤和负责给你押送粮食、军械,务必要将张士诚堵截在镇江以东。”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朱元璋又道:“其余众人各自待命。传信花云,陆仲亨,耿炳用,要他们多见防备。镇江战事一起,说不准周边各路义军也会有所动作。应天府新立,还需各位多多用心才是。”
“遵命!”众人应诺一声,各自下去备战。刚刚还吵闹不堪的厅上,一时间就只剩下王小十等寥寥数人。
“小十,对于张士诚你怎么看”
王小十道:“人家动手,自然是要打出去。不过大帅刚刚也说过,应天新立,民心一时不稳,加上粮饷也不甚充足,还是能托一时、则托一时的好。”
李善长借机插言。“学生也是这个意思。张士诚此人摆明了是看着大帅刚刚入主应天,想要欺负咱们。对此,我们就要打怕了他,再与他谈判。如此一来,才能争取到话语权。”
“刘先生呢”
“学生以为,王将军和李先生的话有礼。”刘伯温仍旧是这个答复,令朱元璋都有些懒得问他了。
好似烦躁般的挥了挥手,刘伯温和李善长倒是万分识趣的退下。王小十也想着离开,却是被朱元璋一个眼神叫住。
此间只剩下两人,就听朱元璋道:“小十,这里没有外人,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关于张士诚,你到底掌握多少。”
王小十掌握锦衣卫的时间已经不断。虽然期间几经波折,可眼线到底还是都布了出去。只不过,他手下的这些人多是化妆成商贾和逃难的百姓,虽然也能起到些作用,却难以打入各地义军的内部当中去。
“大帅,目前只听说张士诚很会收买部将的人心,他手下将领多是当初跟随他贩私盐的亡命徒,一项都很忠心于他。再多……”
再多的事情,王小十也不清楚了。“再给我些时间,我一定能够探听出更多。”
“真是难为你了。”朱元璋道。看他神情没落,便知其内心是如何的患得患失。
朱元璋投奔起义军,数年间能打下如此之大的基业已实属不易。可现如今看来,他朱元璋的势力仍旧是最小的一个,夹在数方势力之间左右为难,让人不由生出一股心灰意冷之感。
人生总会有一种迷茫的时候。生活不易、前路艰辛,更何况是朱元璋这样通往天下一统的路上。夜半无人的时候,他甚至在怀疑,自己选择是否正确
这一刻,就当着王小十的面前,朱元璋又一次显露出这种落寞的神情。王小十看在眼底,却猜想不透。朱元璋的身上,已经隐隐有了一种观之不透的神秘感。可能,这连他自己都不曾注意到吧。
镇江战事一起,应天府以东便都不太平了。数月之间,徐达常遇春等人同张士诚部大小不下百战,双方各有损伤,但常遇春和徐达都不是常人,硬是挡住了张士诚的西进之路。
随之锦衣卫的眼线得到消息,张士诚已将主要兵力向南推进,攻占湖州、杭州一带。
这一消息传回,朱元璋心底一通振奋。张士诚将战线拉的如此之远,摆明了是不将临近的朱元璋放在眼底。
这段时日以来,徐达等人多是采取守势,不曾主动出击。朱元璋部,始终都在以休养生息为主。此番听说张士诚劳师以远,朱元璋立时派人送了一封信至平江。
信上所书,希望和张士诚化干戈为玉帛。义军之间不应该有无故的厮杀,应合力对付元廷的军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