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创始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古董儿
老四不肯。因为他一个人独木难支,带走郡主尚且不易,哪里还有空闲去帮一个不认不识的“死人”。在其心中,即便救走了王小十可他如此的伤势却也难逃一死。
而这郡主却不肯就这么算了,眼神中的坚定之色不容人执意,势必要将这半死不活的人带上。
她为什么执意要将王小十带走或许是见他如此的坚强而内心钦佩。或者是不愿让他这样的好汉死在张名鉴这样的反复小人手里。或者更为真实的目的就是出于好奇。好奇这人体内究竟有多少血,什么时候才能够吐光。
没办法,老四将郡主背在上,又俯去拽王小十。这有一拽不要紧,又让老四心下大惊。
手上用力,一股内息直透王小十的体内。老四当感受到,王小十上骨骼尽碎,经脉淤血阻塞,更兼是气息不匀,血脉亏虚。如此伤重之人竟还能够活着
而且看刘伯温他们一行的样子,是要去往大都求医。如此也就说明,这人伤了有一段时间,凭一口气不上不下的吊着才保住了一条命。
不由得,老四也对王小十钦佩起来。扪心自问,若是他自己受了这般重的伤势,也休想安生的活着。
如此,老四更要将这人带走了
老四打俯下,两只手在王小十上摸索了一阵,大致知晓了他周骨骼碎裂的况。而后,便拉着他的两条胳膊将人抱了起来。
若是寻常人如此,只怕会更加加重了王小十的伤势,可这蒙人汉子手法奇特,用的是一股柔劲,并非只有王小十的两臂受力,而是将他整个人轻巧的托送了起来。
后背背着郡主,前抱着王小十,这汉子可谓是满带着重负。但他的脚下仍旧轻柔,不发丁点声响。
“噗”好巧不巧,经过蒙人汉子老四这般折腾,王小十嘴里又咳出了一口血,喷得老四衣服前襟上满是血红。当下,也令闭眼打盹的张明鉴惊醒了过来。
如此,将老四的形暴露,他也就顾不得轻手轻脚,而是快步向着庙门之外跑去。
“轰隆”一声响,庙门口的房顶坍塌,纷飞的瓦砾堪堪落在了老四三人的后,却是将张明鉴的脚步拦住,并且阻碍了其追击的视线。
如此凑巧,当不是偶然。在老四进去庙中之后,刘伯温这弟子也趴到了房顶上。他见王小十被成功带出,虽不知这蒙人是否出于善意,却总好过王小十受困在张名鉴手里。如此,他便帮忙拦住了后的追兵。
老四上带着两个大活人,其中一个还是重伤的病人,自然是多有不便。才出来庙门十余步,后面张名鉴两人就冲了出来。一瞧,对方孤一人竟就将人劫走,张名鉴火气更胜,便追了上来。
老四带人在前面跑,而张名鉴两人在后面追,也已顾不得是否会被人发现。
一前一后,半盏茶的功夫,张名鉴就追了上来。不是老四手太差,实在是带着两个人不得施展。
暗地里,刘伯温那弟子仍在。他有心上去帮忙,却怕反而是添了乱。他形快似鬼魅一般,当算高手中的高手。可唯有刘伯温与其自己清楚,他除了这一鬼魅般的腾挪功夫之外,其余可谓是无所是处。或许,对付一些寻常人还可以,可若是要遇上几个“硬手”,怕就无能为力了。
而张名鉴这人行事虽不敢恭维,手却是好的很。
被张名鉴追上,老四有些疲于应付,便将郡主放下。“郡主快走,我来挡住他们”
“可他怎么办”她说的是王小十。而今王小十重伤,难道就此仍在这里不顾
“郡主若是能够将之带走便带,若带不走就只有将他留下了”这话说的很清楚。若是姑娘以逃命为重,就只有将这人丢下了。
郡主咬咬牙,将王小十背起来。
“哎”老四叹了口气。郡主自幼任妄为,偏偏子又固执的很。她若是决定了的事,纵使万人阻拦却也无用。
郡主背起
第二百零五章 方国珍(2)
外面的人远路追来,自然不愿意被这一句话而挡了架,不愿这样的无功而返。
那男子尚且算是还有涵养,而同行而来的人却道“你是什么人,竟然敢说这话,让我们公子回去”
“一个奴才而已”
“什么样的奴才,敢如此张狂”旁的年轻人就要进屋。而带队而来的男子假意呵斥。“放肆你这样失礼像什么样子”可他嘴上说着失礼,却并没有阻拦。显然,是想要这年轻人就此闯进屋去。
年轻人已经到门口。他以双掌推门,非但是将门推开,更兼是将两扇门板给掀飞到了屋内。
屋子里,人影一闪,刘伯温就已经藏在了架子的后面。他与门外这人是素的冤家对头,还是不要在此时见面为好。虽然刘伯温并不亏心,也不怕这人,可现在却不是冒进的时候。
而桌旁,那大汉犹在,也不制止这年轻人,更加没有任何阻拦的动作,只顾得将面前的酒碗一饮而尽。
“初时节,地下寒气上涌,能喝上一碗烈酒御寒,当是极好”那男子进来了。“不知大人在此,倒是令下人们失礼了”他很客气。
“我不是大人,您才是大人方大人大名,可是连陛下都大加褒奖啊”这蒙人的汉子在刘伯温面前故作粗狂,表现的极尽乖张,好似粗人一个。可实际上,他却是难得的精明人,深谙人世故,更是能够洞悉时局,实乃是一个被埋没了的人才。
眼前这人,就是方国珍刘伯温曾在朝廷为官,曾与方国珍多有交手。当然,原本两人就是各为其主,打来打去也数常事,也并无各人恩怨。
而后,方国珍投降元廷。刘伯温见元廷连方国珍之流都能够招降,便知道元廷已沦为藏污纳垢之处,便辞官回乡,终逍遥田园,与几位方外之人谈经说道,却也乐的清闲。
而当时青田一带匪患严重,更兼朝廷官吏横征暴敛,刘伯温不得已重组青田军,保护地方。
正因如此,方国珍投靠元廷之后才上书元顺帝,称青田军实则与悍匪无异,派兵屡次征缴。而后,王小十亲自上门相请,刘伯温能够如此痛快的答应,也与方国珍有说不尽的关系。
如此,今见方国珍到了客店中,不管其目的如何,刘伯温都悄悄的藏了起来。只是他不知道,方国珍竟是来找那姑娘的。来找那位郡主的
方国珍始终都一副温文尔雅之态,令不熟悉的人难见其本来面目。“您自然是大人当年世祖皇帝忽必烈亲弟入中原武林,化名思汗飞,收了十八名弟子带回漠北抚养长大,视若己出,更胜亲生之人子。而今,令师不在,可尊驾弟兄十八人,却仍旧是朝廷栋梁,方某岂敢不尊称一声大人”
方国珍张口就道出了这人的份。
暗地里,刘伯温也是一惊。起初,他只以为那白衣人是一名将要南下的富家子弟。可昨夜,两人称呼那白衣女子为“郡主”,便知道那白衣人实则是蒙元贵族。而这两个人,则是那白衣女子的护卫。
可不想,今听了方国珍的话,更为令人心惊。非但是这白衣女子的份尊贵,更兼是这两个蒙元的大汉也不简单,竟是当初忽必烈亲弟所抚养长大,视之亦子亦徒。
忽必烈乃是蒙人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大汉,也是称帝的第一人。而当时蒙元兵权,多都掌握在忽必烈自己的手中。而唯一能够在军中权利、威信媲美忽必烈的,就是这位“思汗飞”。
思汗飞,原叫旭烈兀,成吉思汗之孙,托雷之子,与忽必烈乃是一母同胞。忽必烈心志远大,一心期盼着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盛世。而思汗飞则不然,却是一心向武,而不慕权势。只不过出于兄弟之,才帮着忽必烈征战天下。
而其收养的这十八个孩子,亲手教其武艺,亲手调教成人,可算是倾注了其部心血。虽然这十八个孩子受于天赋使然,未曾有一人达到思汗飞的武学造诣,却比之天下间的寻常高手也是丁点不差。
而这十八个孩子,却也是各异。有些在军重任职做一方将领,有些则如那“北刀王”王英一样,在宫中做元顺帝的护卫。而其中这老四与老十两人,则是两者都不喜,一直逍遥与江湖。这次,是因欠了人,才担任起了郡主的护卫。
实则,这两人的份,一点也不必郡主差。介于思汗飞当初的这层关系,就连如今的元廷皇帝都不能随意对他们呼和。
而今,这十八个孩子年纪也都不小了
这些连刘伯温都不清楚的秘史,方国珍竟随口道来,如数家珍一般,可见其早有了解,也已尽数掌握。不得不说,方国珍即要做蒙元朝廷的“走狗”,便做的极其称职。
当然,他也是有野心的,绝不会甘于长久如此。只是他现在羽翼未丰,只能是抱紧了元廷的大腿。
“陈年旧事,还提起来做什么。”这汉子道“方大人在浙江行省,前年你我在大都见过一面,不知今怎么又找到这儿了”
这汉子托大,也不请方国珍坐下。终归方国珍不是来找他的,也不讲究这么多礼数。
方国珍道“此次,本官是自海路北上,亲自护送王英大人回京养伤。顺带,给陛下送来了几
第二百零六章 方国珍(3)
“正好”这汉子道“我也想换一间房住,就将这间房留给方大人吧。”他倒是安的“好心”。这两间房子里,昨夜打斗中墙壁被撞碎,两处房顶被踏破了个大窟窿,今天房门又被方国珍手下的人给掀翻了,可谓弄得千疮百孔。如此的一间房,不遮阳,夜不避风,哪里还能够住人
如此,他非但不是好心,更是扔给了方国珍一个“烂山芋”。
“好说。既然是大人让出了房间,我方国珍却之不恭。”方国珍道“来呀,将咱们的行李都拿进来”
大都,元廷政治权利中心,更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其繁华程度虽不比苏、杭二州,却也是一国之都的盛世景象。
李丰站在城门口,他却已经站了一个上午。昨傍晚,李丰不负所望,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城,又在夜间宵之前赶到了察罕亲王府,将信送了上去。
而后,李丰在门上静等消息。可等来等去,一直等到夜间宵,却也没有得到回应。不得已,就只好在城中找了一家客店住下。
而今一早,他就又去了察罕亲王府上去询问,被一位管事的告知,要他在到城门口等着。于是,李丰就来到了这,并且一等就是一个上午。
“都说京官难见,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这句话”李丰不在想。像他这种人,对于元廷没有任何感,对于那些在元廷居高位的蒙人官员更是充满了恨意。若不是事关者大,受了刘伯温所托,他才不愿意来大都呢
要来,就是带领着兵将,一路冲杀进大都那才该是男儿之志
不知不觉,天已经过了午时,李丰今天起了个大早,现在这肚子里早已是饿得打鼓。本想着先去吃些东西,可又怕来人找不见自己。如此,就先忍着吧
而后不大的功夫,城中出来了一支马队,五个人、五匹马。其中一个,就是察罕王府门前听事的那人。是他,将李丰送来的信递了进去,也是他让李丰等在城外的。而今,他们终于来了
“吁”那男子下马。“这位好汉,多谢您送信。而今,还需要你带他们去寻郡主。”
李丰本就是来此搬兵的。只是没想到,他是义军中人,锦衣卫校尉,竟然会有一天求助到死对头元廷的头上,可这真是造化弄人啊。“没问题。不过,我的马昨夜跑废了,现在没有牲畜代步。”
前夜至昨傍晚,李丰在马上长途奔袭一半夜,再好的马也不住如此的折腾。
“这个无妨,好汉就请驾着我这匹马上路。”他道。原本,这人是察罕亲王府上的人,是一位管事,并非什么江湖高手,自也不需要跟着亲自前往。他座下的这匹马,就是为李丰准备的。
“多谢”李丰上马,一行五人向南而去。
马行起来,李丰当感觉到,胯下的绝对是一匹良驹。四蹄奇快,马行又稳。中原腹地,是养不出如此好马的。而蒙古马虽好,个子却小,不似这匹马的高大,更兼是蒙古马重耐力,不善于长途奔袭。如此,这当是西域的马种。
而西域马却即是名贵马种,自然金贵的很。若是用其奔袭这一半夜的时间,怕是这几匹马也要跑废了。
看样子,察罕亲王为了救自己的女儿,根本未将这几匹价值不菲的良马放在心上。
马匹虽金贵,可若是人出了事却也得不偿失。
这下子,倒是让李丰放肆驰骋,“玩”了一个痛快过。
西域马到底是好,当太阳落下,半的功夫,已将这段路程行了大半,可是比李丰来时要快的多了。而这一路上,他们这一行人之间也没有沟通。那四个汉子都是蒙人打扮,李丰便觉得他们可能是不同汉话,也就没有贸然的发问。
逐渐的天色黑下,赶路也越发的困难。李丰在想,若是这些人能够早点动,而不是拖到今天中午才从大都出发,想必这个时候也已经赶到了。
他却不知,这已经够快的了
昨夜,李丰将信送了过去,察罕亲王就知道了女儿的危险,恨不得当即就出发救人。可他手握兵权,居要职不能轻动。若是派亲信带兵前往,只怕大张旗鼓激怒了那歹人,令其望风逃遁,岂不坏了大事。
可若是派去三、五人前往,又只怕无法将女儿救出来。不得不说,为人父者,无论是蒙人、汉人,都一样怀有一颗仁之心。
有鉴于此,这察罕亲王就打算派出几名武艺高强之人前往。而最为适合的,就是宫廷中的护卫,并且还是那兄弟十八人中的几位,他们在一路上也好配合
但这却也不是察罕亲王一人说了算的。那老四与老十无官无职,而另外十余人却是各自都有官职,不好轻动。如此,察罕亲王就去找到元顺帝借人,将那数名护卫借出宫来。
宫森严,当时正值晚间,纵然察罕帖木儿为亲王,却也不能为了自家之事夜闯宫门。如此,就等到了第二早上。待等见到了元顺帝,将护卫宫廷的数人借了出来,却已经到了午间,这才令李丰在城门外一通好等。
但这其中的一切,李丰哪里能够知道。对于这些朝廷的规矩,李丰更是无从知晓。此刻他只知道,胯
第二百零七章 救人(1)
“就让他小子先动弹着,要他也是朝廷的人,再收拾他不迟”他们当看得出,收拾李丰这一个人,总归是比对付那兄弟四人容易。要容易得多。
再向前,那四个大汉足足奔袭了两个时辰,途中不过歇息了一盏茶的功夫便又一次动。若真的比起来,他四人的体力,也不必寻常的马匹要差。
如此这般,四人已经到了镇子上,也按着李丰送来那信上所写的,寻到了那处客栈。
“店家,可见到一个白衣公子,带着两个大汉来过”
店主人还不知这是怎么了,那白衣的公子是什么人,怎么连续来了两拨人找他们。
有心不告诉,可见这几人凶神恶煞,且一副蒙人打扮,惹了他们保不准把自己的店铺拆了。又一想,今早来的几人岂非就住在了店里,若将这四人留下,又会多赚上一份店钱。
“那位公子是住在店上,是刚刚才回来”店主人道。
“那公子已经回来了”四人暗自对视了一眼。
“的确已经回来了昨晚,那公子被人劫走,可今晚却自己走了回来。”店主人没有撒谎,更何况他也没有必要说这样的谎话。那白衣公子,或者说是白衣姑娘已经回来了,就在今傍晚的时候。“而且她还带回了一个人。一个重伤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