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想通了这一点,李破军也是明白,但是对于厚待突厥降将仍是耿耿于怀,见着李破军一脸吃了翔一样难受的表情,李世民也是摆手道:“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大多也不过只是领一份俸禄而已,大唐总共十二卫,哪有那么多将军让他们当,岂会让他们掌管实权,左右不过只是个名头罢了,你且宽心”。
听得李世民这么说,李破军心中的包袱算是放下来了,只是一个名头而已,不是实权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开凿关道
?
1155.开凿关道
岭南现在就是整个岭南道了,大唐对于岭南的统一是和平手段的,并没有经历过战火,当年盘踞岭南的任瑰,冯盎等人见得大唐统一在即,也是识趣的主动归附了,使得岭南免遭战火,对于这一点还是很有功的,但是这样子的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各种势力都保存延续下来了。
唐初为了招抚这些盘踞岭南的势力,都是极力安抚的,只要求不反叛就行,只要你表示你是大唐的领土就行,为了安抚当地实力,特地设置了许多总管府都督府,要知道总管府/都督府的权力是很大的,督几州的军政大权,完全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了,军政一把抓,而且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发布政令甚至都不用请奏朝廷的,朝廷政令也是下达不了岭南各地。
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半独立王国势力,此如桂州总管李袭志,高州总管冯盎,钦州总管宁长真等等势力,实行的怀抚政策导致岭南一地在政区设置上形成了九大都府(总管府)——广府、循府、南康府、高府、桂府、钦府等等,而且这些都府都是很自然的成了世袭的,此如钦州大总管宁猛力死后,其子宁长真继任,高州大总管冯盎死后,其子冯智戣接任,完全就成了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家族势力了。
为此李世民登基以来也是做了许多手段,此如强势罢废一两个都府,取消都府总管的职权,派遣官员执政等等,温水煮青蛙的当时削弱岭南实力,但是李世民的强势却是激起了越州刺史宁道明等人的数次叛乱,派人去攻打打到一半他就又投降了,嗯,老大我是闹着玩的别当真,要是在中原,这肯定得直接给你剿灭了,造反叛乱这玩意儿还能闹着玩儿但是一来他表示认错了二来大山过不去,这怎么能不让李世民头疼。
要管他吧,他就给你蹦跶,给你找不痛快,你去打他吧又是山高路远,来去不易,武力平定岭南那是需要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不管他吧,岭南名义上统一了,但实际上混乱着各自独立,这让皇权之上的皇帝陛下怎么能容忍,因此,一提到岭南,李世民就是不爽。
李世民直将筷子放下,眉头紧皱,“岭南之地,自秦始皇遣任嚣、赵佗等人率五十万秦军南下平定以来,就是混乱不堪,当地僚任俚帅都是不服王化,三天两头的叛乱,动则杀官自治,绕是朝廷的羁縻政策如何怀抚,他也是不感恩德,着实可恶”。说着李世民那是气的不行。
李破军听得也是了然,也是成竹在胸的笑道:“在孩儿看来,若要解决岭南,并非难事”。
李世民听了就是不爽,眉头一拧直啐道:“狂言妄语!”
“哈哈,阿耶别恼怒,你听我细细道来”见得李世民少有的这些如同孩童一样恼怒,李破军也是笑了。
“在我看来,岭南之所以统而不能治,无非是就是三个原因。其一,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交通不便,不利于沟通交流。其二,岭南多土人,幽居深山,不学经史,不服王化。其三,岭南辖境,地域辽阔,东起浙闵,西至云桂,北达荆楚,南抵交趾,如此大的疆域里的汉人却是寥寥无几,汉人少而多僚越人,这就是根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占城稻的诱惑
1156.占城稻的诱惑
听得李破军的话,李世民一怔,坐直了身子瞪眼问道:“开山修路”
“正是,只要道路通了,岭南就跑不出朝廷的手掌心了”。李破军笃定的点头道。
“胡闹,开山修路那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如今四夷未定国库空虚,哪有国力去做如此大的工程,不见隋开运河的教训吗,劳民伤财,是会动摇国基的”。李世民粗眉一挑,直呵斥道,看样子是对开山修路很是不感冒,毕竟五岭大山太吓人了,自古以来也只有那么几条孔道进去,而这几条孔道毫无疑问的被岭南势力控制在手里了,不从山间平坦孔道过的话那就只能翻山越岭了。
李破军听了忙是说道:“阿耶别急啊,我没说征大唐的徭役啊”。
“不征大唐的,嗯你是说征调突厥人去开山修路”李世民也是明白了李破军的意思。
“是啊,那百万突厥人陈列在大唐北境,绵延数千里,想想就阔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旦突厥骤起反难,那我大唐北疆将无宁日,所以不如将他们征调去南方修路,大唐的官道经过隋末数年战乱,多有破损,正是需要修复的时候,道路不通则经济不兴,修路沟通四方迫在眉睫,而突厥军民正好是个劳力”。李破军也是一脸兴奋的说着。
李世民听了也是沉默了,捻着胡须想着,只是嘀咕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道理。只是如此行事,却是有失仁义了……”。
“啊呀,要个屁的仁义啊,要那不被人记着好的假仁假义还不如捞点实际的。此举一举两得岂不是很好,又不伤我大唐百姓,相反大唐百姓会很振奋的。只要阿耶圣旨一下,说明只要肯去修路,就管饭吃,然后工作满两年就可以加入大唐籍贯,生活在中原,那些突厥人说不定还感恩戴德呢,如有不从的话也简单,大唐的刀锋尚未生锈,战马未放南山,战胜国总该是要有些好处的”。李破军听得李世民说什么仁义也是急眼了,直一脸不屑的啐着,说得李世民直瞪眼,好小子,敢说朕假仁假义的,你是普天之下头一个!
不过说着的李世民也是被李破军的话给诱惑到了,既可以修路沟通四方,还可以永久的削弱突厥,确实是一举两得啊,不过他当中表明要善待突厥,现在又要强征突厥人去南方的深山里修路的话,李世民有点拉不下这个脸。
李破军看着老爹犹豫不决的脸色,心底也是暗笑,这是好处还不够啊,当即又是说道:“阿耶,你可是小瞧了岭南的资源啊”。说着也是装模作样的摇头叹息。
李世民眉头一皱,“有话就说”。
“呃……阿耶,在我看来,岭南之地,简直就是宝库啊,你看,岭南北边靠山,山里面的药材木材这些暂且不提,南边靠着大海,海里面可尽是宝贝啊,海鲜鱼获这都是小的,那无尽的海盐可是了不得啊,还有那靠海的优良码头,海运便利,可通往林邑、水陆两真腊,吕宋,骠国,诸濮,伽没路,金耳天竺,遮楼其等国,海运的发达让来往商业极其的发达,那真是暴利啊。
拿下岭南,先开盐场晒海盐,然后鼓励改进海船通海运,远扬各国,用我们的丝绸瓷器等生活武器去换取他们的金银宝器,到时候国库还能穷了吗,简直是赚翻了啊”。李破军越说越兴奋,作为前瞻者,远洋贸易的好处简直是令人无法忽视。
“哼,居然拿钱财来诱惑我,区区金银之物便是让你如此兴奋,在我看来,那远洋贸易还不如一个海盐对我
有吸引”,睿智如李世民岂能看不出来李破军是想着使劲诱惑他,诱起李世民对岭南的兴趣。
“不不不,岂止是金银啊,还有一种作物简直是宝物啊,我知道占城国有一种稻谷,姑且称之为占城稻吧,这占城稻性早熟,耐寒,粒细,而且还高产,这占城稻也叫早稻,也就是说成熟的早,在江南江淮荆楚等遍稻之地可以配合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誓与占城稻同回
1157.誓与占城稻同回
各自落座之后,李世民便是迫不及待的发问了,“茂约,大唐与林邑关系如何”
唐俭见状面色微讶,这是什么情况,陛下为何有些急切形于色了,当即也是忙说道:“林邑乃我大唐属国,年年朝贡,前几日大典之时,林邑亦有使节到来,现还在鸿胪寺未曾离去。林邑国主执礼甚恭,本为汉裔,与中原本就密切,与大唐更是亲近了”。
李世民听了也是点头,他有印象,林邑传承数百年的王室是汉家苗裔,不管中原如何朝代更迭,林邑国都是主动归附朝贡的,当即也是说道:“鸿胪寺可有熟悉林邑国之人”
听到这句话,唐俭笑了,直道:“有”。
“何人速让他开见朕”。李世民听到鸿胪寺就有熟悉林邑国的人也是迫不及待。
“这人陛下也见过,正是王玄策”。唐俭也是面带笑意,“王玄策曾去过天竺,沿途经过骠国,真腊,林邑等国”。
李破军听得眼中一亮,心底暗道:合该王玄策走运了。上回经过他提醒,朝廷已经准备着手对薛延陀布局了,这次大典薛延陀使者也来了,礼部正打算派使者与薛延陀使节一道回去薛延陀部落,册封夷男可汗的两个儿子为东西两个小可汗,王玄策为这次册封出力甚多,只待事后便可论功行赏了,这次占城稻之事,看来王玄策又要立功了。
李世民听了也是惊异,直惊喜道:“王玄策竟有这般能耐哈哈,好,好啊,大唐人才辈出,何愁不兴,来人,速去鸿胪寺将王卿唤来”。
说罢之后,李世民又让李破军将占城稻之事叙说给二人听,唐段二人听了都是脸色大惊,又是惊喜。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若找到殿下所言的占城稻,那……那不亚于神农播谷之功德啊”。绕是风度翩翩如唐俭,也是目瞪口呆的拍手叫道。
“大唐之幸,黎民之幸啊”一旁的段纶也是唏嘘叹道。
不多时,王玄策又是一脸懵逼的来了,待得了解前因后果之后,也是激动万分,直兴奋叫道:“陛下,占城稻臣在经过林邑之时曾经吃过,口味与中原稻谷一般无异,也知道当地多种此稻,只是不知其习性竟是如此优良,实乃罪过,臣请命前往林邑,势必带回占城稻谷种,誓与占城稻同回大唐”。
王玄策身高七尺余,身姿昂然,面正气凛,说话斩钉截铁,极具有气概,在场之人见得王玄策这般气度也是赞叹。
李世民听得精神大震,一拍案桌噌的起身,“好,王卿有魄力,朕准了,愿王卿成功归来,朕当在承天门口设宴相迎”。说着又是一顿,看向唐俭,“茂约,谋划薛延陀之事可还需要王卿”
谋划薛延陀亦是重中之重,疏忽不得,如果两头都需要王玄策,那就只能取其一了。
唐俭展颜一笑,“陛下放心,薛延迟之事鸿胪寺与礼部已商定,王录事的差事已经完成了”。唐俭自然不会在这卡王玄策,老辣如他,早就看明白
太子殿下很看重王玄策了,而且王玄策也是他欣赏的人,关系甚为亲近。
“甚好,王卿,那你便自主择日出发,愿卿顺利”。李世民走下殿陛,直拍着王玄策的手郑重说道,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王玄策大受振奋,哄然拜道:“臣必不辱命,誓与占城稻同归”。这就是立下军令状了,誓与占城稻同归,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国舅爷
1158.国舅爷
看着面带不解的王玄策,李破军直问道:“不知玄策兄打算如何出发何时出发”
李破军一口一个兄的称呼让王玄策有些局促,忙是恭敬回道:“回殿下,臣在武德年间曾去过天竺,而后途径林邑回来,路上碰上了许多商队,臣想加入某一只商队,随同前往,一来,名正言顺不致使人怀疑,二来商队多有护卫,也较为安全。臣今晚回家收拾行李,明日一早便出发,沿途寻找商队,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李破军听了也是点点头,王玄策在短短时间里就找到了方法,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当即也是点头道:“甚好”。
说罢从怀中掏出两封信,拿出其中一封说道:“此去路途遥远,定是花费不少,若有需要,你可持此信去皇家集团所属商铺取些盘缠”。
王玄策也没有拒绝,忙是道谢,只见李破军又拿出另一封信道:“这是我的介绍信,若有困难,可寻当地官府相助”。
王玄策接过两封信,也是有感李破军为他考虑周全,心底自是感激万分。
叙话一番,李破军目送王玄策离去,心底也是十分敬佩,义无反顾的孤身前去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何其壮哉。只要王玄策成功归来,定是不失公侯之位啊。
长安城,城东升平坊里,高宅林立,其中一座九进大宅更是占地最大,亭榭楼台,飞檐斗拱,甚是奢华,这座宅院在前隋时期的观王府,如今是大唐的观国公府。
后院书房中,熏香袅袅,朦胧烟气中有三人坐着,一老者坐于上首,正是当朝雍州别驾,观国公杨恭仁,两中年人坐于其下。
“叔父,今日朝会听闻李世民对那太子小儿发怒了,可是当真”下首一中年人满脸兴奋的询问道。
“确有此事,但圣人的态度有些令人琢磨,且圣人与太子亲情深厚,应不会因此起了隔阂”。杨恭仁也是眯着眼有些琢磨不透,语气也是有些不确定。
“那就好,甭管有无隔阂,总之现在李世民对那太子小儿发怒了是真,叔父,大好机会,我们不该有些行动吗”杨全节听了叔父的确定回答也是拍手兴奋问道。
这时,另一名中年人却是显得有些犹疑,直道:“自太子回京以来,我总觉得有些不妙,扬州张嵩说是已经死了,但是太子究竟知道了多少东西却是不得而知,若是我们再贸然行动,容易坏事,不如先蛰伏一段时间为好”。
“哎,长孙将军太过胆小了,你这是一朝事败,十年惧怕啊”。杨全节闻言嗤笑的摆摆手直道,
那说话的中年人闻言脸色涨红,“你……”,瞪眼看着杨全节却是不敢奈何,毕竟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
“全节,不得无礼”。杨恭仁也是愠怒呵斥,又是看向那人温声道:“安业且息怒,安业所言,老夫也甚为赞同,如今不知道
朝廷对我等了解多少,却是不宜擅自行动,全节你还是潜伏,三英会帮众要笼络住,必要之时这些江湖人士的力量也很重要”。
杨全节听了只得不甘的应着,那中年人也是捻须点点头,眼中射出闪烁的厉色,似是怨愤,似是不甘,似是仇恨,继而一个呵欠,解下了腰间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地下水道图
?
1159.地下水道图
看向手中酒壶渐空,长孙安业啐骂一声,抬腿直向西市天香楼走去。
天香楼上,掌柜的也知道此人是自家少郎君吩咐过的贵客,忙是将其请上哦楼上包间。
满满的一桌酒菜长孙安业看都没看,只顾着将一杯又一杯的饮着美酒,还一边啐骂着这酒不如西风烈……
正当七分醉之时,长孙安业一个没坐稳,晃荡一声,翻倒在地,头撞在隔间女墙上生疼,大骂一声正准备挣扎起身呢,却是耳朵一动,依稀听得隔壁说话。
“气死我也,我阿史那结社率可是阿史那家族嫡系特勤,那太子小儿竟是当着大唐官员的面如此辱我,大突厥勇士怎能受此侮辱……”。
而后还传来案桌拍打声和碗碟破碎之声。
长孙安业一个激灵,就酒醒了一大般,迷离的眼睛也是咕噜转折,精光烁烁,想了半天则是一咬牙,直狠声啐骂道:“那就先让虎奴小儿去死吧”。
说罢之后,一口干掉壶中酒,擦擦嘴角,踉跄起身推开了隔壁包间。
等李破军再回到甘露殿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和段纶商定好了,段纶将择日出发,亲自带队前往虔州南康县大庾镇(今大余县)勘察探测梅岭,准备凿山修路工程。
待得二人走后,李世民看向李破军心情颇好,“你很看好王玄策”
“阿耶不也是很欣赏他吗,有胆有识,博学多才,深知诸夷国情,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破军也是毫不掩饰的笑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