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1223.冰雪之城

    在京畿大军出发后,李破军也是传令李震等暗影头领,随军前往西北,暗影人员之前就已经大部前去了西北,进一步打探吐谷浑情报,在茫茫高原上,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川走向、河流深浅及封冻程度、地形地貌以及敌人动向等等,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住唐军建功立业的热情,京畿大军轰轰烈烈的开向西北,而西北之地得了朝廷军令,也是很快就集结起来,凉州李大亮、岷州李道彦、利州高甑生等部,早已经磨刀霍霍,大军集结。

    大唐这么大的动作,吐谷浑即使再糊涂,也是有了反应的,更何况周边唐军的调动根本没有半点隐瞒,兰州、凉州、岷州等边境线上已经摆出了一副开战的架势。

    对此,吐谷浑上下也是暗流涌动,波云诡谲。

    茫茫高原上,正在飘着鹅毛小雪,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正月的高原可是没有半点的生气的,只有寒风与冰雪。

    在广阔的高原东北部,有一个高原上的明珠,那就是华夏最大的内陆湖——西海(即青海湖)。

    在西海的西边、莱济河的南边,有一座高原雪城,这座冰雪之城本是夯土砖石构造的,但此时被冰雪覆盖,便好似那雪域冰城一般,夺目而又坚固。

    只见得这座冰城分为内外两城,整个城池不大,外城有着低矮的城墙,用砾石泥沙堆积而成,再被冰雪一冻,却是足够坚固,墙内着低矮简略的房屋,外边散布着一座又一座、漫山遍野的帐篷。

    内城东西南北不过六七十丈宽,在中原人看来甚至是有点狭小,但容纳此国贵人居住那是绰绰有余。占地颇高,坐落在坡顶之上,足有两三丈之高,足以显示城中之人的高贵和地位。

    城门一开,正对着的便是瓮城,有模有样的瓮城防御体系与中原城池一般无二,要是李破军在这,估计又得吐槽暗骂:这一准又是哪个该死的汉奸为鲜卑人建造的!

    还真没有猜错,西北之地,汉胡杂居,这里分布着许多的汉人,魏晋以来,战乱频频,许多汉人逃亡草原乃至雪域高原,其中不乏匠人,建造出这么一座小城不在话下。

    进了瓮城一条中轴大道,宽约一二丈,略显狭窄,可容数人并马同行,左右便是长宽数丈的小院和房屋。

    这样一座颇为精致坚固的小城便是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

    伏俟城中,到处都是低矮的房屋或小院,但唯独中轴大道的尽头,有着一座颇为华丽的房子,占地颇大,占据整个内城北部,房顶覆盖的是精致的瓦片,墙壁之上,镶金嵌玉,好不奢靡,虽是没有飞檐斗角,殿阁楼台,但在这茫茫高原中,无疑是一等一的豪宅,这就是吐谷浑王宫,慕容家族的住所。

    此时,王宫大殿之中,左右一排排的火盆之中滋滋染着熊熊火焰,整个殿堂里充满着热气,全然不似外面的寒风呼啸、风雪飘飘。

    殿中数名女子卖力的扭动着,左右分列坐着吐谷浑王公大臣,面前是烤的金黄的牛羊肉,金银酒器里装的是劫掠来的汉家美酒。

    “可汗,既然撕破脸了,就休得苦恼,唐狗有多少人来便杀多少,让那些汉狗们看看,我们雪域高原可不是想来就来的,来得了,只怕回不去哈哈…”。

    左列第一人,穿着小袖小胯大头长裙帽的大汉张着黄牙大嘴,撕咬着羊腿,桀桀笑道,甚是狂傲。

    而上首那人,差不多的装饰,只不过帽檐四周镶挂的是金珠宝玉,甚是华丽,约摸五十上下年纪,发丝已显花白,粗眉大髯深凹眼,这人便是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歪坐王位,凛然生威。

    能够坐在可汗下首第一个,隔着这么近,敢这么粗狂的说话,之前说话那人的身份也不简单,那人便是吐谷浑仅次于可汗的第二实权人物——天柱王。

    就像是中原王朝封的亲王,突厥可汗封的小可汗一样,天柱王就是吐谷浑实力最大的王,仅此于可汗,掌管着众多的军队,拥有漫山遍野的奴隶和人口。

    而当代的天柱王可是一个狠角色,他骁勇善战,扫灭周边众多不臣服的小部落,更是逼迫西域的高昌、党项等部落国家臣服,势力直追可汗慕容伏允。

    看着天柱王猖狂不羁的放肆模样,眼里浑然没有他这个可汗,伏允眼中也是闪过厉色,面上虽是带笑,但眼睛开瞌间,尽是寒光,不管在哪里,恐怕一把手都不希望二把手太过强势强大了。

    其实这一次与大唐撕破脸并不是慕容伏允心甘情愿的,伏允虽是桀骜狂傲,但那也是年轻的时候,如今伏允年过半百,饱经风霜雨雪,岁月的磨砺也使得他脾气有所收敛,所谓人老成精,伏允早就看的出来,如今的大唐不是昔日那个大隋末年了。

    当年他虽然被宇文述等人按在地上摩擦,差点身死族灭,但是数年隐忍,最终瞅准机会,打得隋朝且末、西海等四郡人马仓惶逃回中原,重新建立起吐谷浑复国了,注定就不是昏聩透顶的人物,怎么会再如今这大唐兵强马壮,国力富强的时候去撩拨大唐呢。

    主要还是这个天柱王,正值壮年,野心勃勃,想要重现五胡时鲜卑人的荣光,却是勇武有余,目光浅段,更是胆大妄为,在不经过他的允许下,竟是聚兵劫掠凉兰两州,更是怂恿着减少贡品,直接与大唐交恶,现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分兵突进
    1224.分兵突进

    太极宫,甘露殿,李世民正是仔细看着面前这副暗影传回的稍显详细的地图,一旁李破军被李世民要求翻阅奏疏,但是那心思也未在奏疏上,眼睛飘忽,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离誓师出征已经过了大半月了,经过急行军,京畿大军已经到达了西北,六道大军目前集结于鄯州。

    “虎奴,你若是李药师,你觉得应该如何用兵”看着地图,李世民忽的出声问道。

    李破军闻言一喜,放下奏疏,也是思考起来,这时他也是有些遗憾,在后世的时候没有花花心思将这些重点战役好好研究研究,而且时隔日久,一些零星记忆也忘得差不多了。

    对于此次讨灭吐谷浑之战,李破军只记得是李靖请缨挂帅,而后一举覆灭吐谷浑,其中的具体过程也是不知道。

    现在听得李世民发问也只得自己思考了,想了想,看着地图上李世民标注的两个点,拿起笔指着上面两点道:“阿耶你看,我军集结于鄯州,而吐谷浑大多屯兵与西海(即青海湖)周边,我军甚是凝集,而吐谷浑兵马较为分散,西海四周之阔,不下千里,遍布其兵,若是不能一战歼灭其主力,便会使其逃窜,而西海之北为大漠草原,之南乃是高原雪域,一旦敌军逃遁,则难以大胜。

    因为无论是大漠草原还是高原雪域,都不利于我军长途行军追击,而对于吐谷浑,一旦逃遁雪原,无异于虎归山林,待得我军受困于恶劣气候不得不退兵之后,他又卷土重来。所以不能一战而定、灭其主力的话那将造成这种死循环”。

    李世民也是知兵之人,深知李破军所说的情况,也是面色凝重。

    一拳头砸在案桌上,“多少年便是如此了,打输了就逃窜,待得我军退兵,苟且着舔好了伤口便又来撩拨,着实可恨”。

    说罢看着地图上零散的吐谷浑驻兵,也是皱眉慢慢道:“还是要将其聚而歼之才好”。

    “可是吐谷浑边境线甚长,其慕容部兵马主要在伏俟城一带,而各部落分布于西海东北到东南这一长长的防御带上,依据险要地势,防线紧密,这样子不仅利于防守,阻挡我军于其国门之外,更可以迅速逃遁。

    可见这吐谷浑之中亦是有能人调遣布防,早就做好了战局不利的打算,反正他们信奉留得青山在的道理,打输了就跑,怎么会给我们一战而定的机会呢”

    李破军也是挠头道,这一刻他倒是有些怀疑自己的军事能力了,满以为熟读兵书,满以为自己算是军事名家,可是现在面临着问题,也是很棘手啊。

    这吐谷浑说白了,就是菜鸡,防御线很长,各部落各自为战,拱卫着王城伏俟城,要想击溃他们非常容易,不用朝廷发兵,凉州都督李大亮、兰州都督段志玄他们就可以击溃他们,但是击溃容易,歼灭难啊。

    打不赢他们就跑,等你退了他又来撩拨,反正他们闲着无聊就在草原上牧马驰骋,这样子折腾的是大唐兵马,劳兵伤财。

    看着那分散的布防,要想一战歼灭,那就只有……李破军灵光一闪,一拍巴掌道:“有了”。

    李世民也是眼皮子一抬,竖起手掌笑道:“先别说”,说着拿过两张纸,“各自写在纸上,看看我父子二人想的是不是同一策”。

    这倒是有趣,跟瑜亮火烧赤壁定计似的,当即提笔写了两个字。

    待得李世民写完,二人拿起纸张相视一看,便是笑了。

    只见得父子二人都是写的分兵二字。

    也确实被李世民父子给说对了,历史上李靖用的正是分兵突进的策略,一举歼灭吐谷浑主力大军。

    兵分两路,南北两路大军,快速突进,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数战数捷,六路大军打得吐谷浑军队四处逃窜,到处挨打,奔驰数千里,最后两路大军会师大非川,伏允之子斩杀天柱王投降,伏允惊惧非常,最后跑的身边仅剩百余骑,自缢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唐军一举覆灭吐谷浑,会师大非川,茫茫雪原中转战千里,灭国擒王,在此相逢欢庆。而三十多年后,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被吐蕃灭国的吐谷浑,年过半百的名将薛仁贵护送伏允的子孙前往伏俟城复国,五万唐军在大非川遭四十余万吐蕃大军围攻,大败,一代名将薛仁贵只得求和退兵,晚节不保。

    本来大唐讨灭吐谷浑在大非川会师相庆,后来却是为了帮助慕容部落光复吐谷浑,又在大非川惨败,当真是天意弄人。

    与此同时,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陇右道兰州都督府辖下的鄯州(即西宁),鄯州城池高大,此刻,鄯州城外连营数十里,一望无际的营帐连绵着,看似较为散乱,但实则内有玄机。

    营门大开,正对着的便是中军大帐。

    大帐中,李靖端坐上首,身后供奉的是节与钺,下面左右两列坐着侯君集、李道宗等行军总管,苏定方、薛万彻、契苾何力等主要战将齐聚大帐。

    “我不同意”,嗡的一声响,左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献
    1225献图

    鄯州大营里,侯君集提出了分兵突进的策略,而李靖心中也是较为赞同,但仍是要问问诸将的意见。狂沙

    侯君集一双眼里尽是得意,李靖虽没有言语,但是在座的人都不傻,从气氛中就可以感受得到李靖已经中意侯君集的策略了。

    “大帅,末将赞同侯总管的看法,为防敌军逃窜,理分兵击之”。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起道,毕竟侯君集可是兵部尚书,总管天下兵事,可不是谁人都敢否定他的策略的。

    但是,并不是没有人不敢,高甑生话一落下,任城王李道宗也是噌的起。

    “大帅,末将有不同看法”。作为两名副帅之一,又是当朝宗室重臣,李道宗可是不怕侯君集的,何况这是军事,许有不同看法。

    李道宗的分量可是不低,在场之人都不敢轻视,李靖也是眉头一挑,微微点头道:“李总管但讲无妨”。

    “末将以为,我军携必胜之势而来,气势如虹,十余万大军集结在此,当凝成一股绳,出其不意的长驱直入,以战养战,穷追猛打,当可横扫吐谷浑。若要分兵,恐堕了威势,损了士气”。

    李道宗一戎装,颇为威武,一挥巴掌,气势十足的说道。

    这番话颇为霸气,更有轻敌骄狂之嫌,但现场众将都是没人嗤笑,因为确实如此。

    十四万大军可都是百战精锐,都是从数次战争中磨砺出来的老兵,而吐谷浑不过是从全国匆匆集结的十余万军队,其中老弱病残不计,许多人甚至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兵器,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大唐的百战精锐。

    侯君集也是傲气的人,自然也是承认李道宗的话有些道理,十余万大军若是一齐作战,定是铺天盖地,横扫吐谷浑,若是分兵,定然是没有那份威势的,只是各自起的效果却是不同。

    “呵,王爷所言,确实有道理,一鼓作气,当是横扫吐谷浑,但是王爷可别忘了,我等此来,可不是为了夸兵扬威的,而是要一举覆灭吐谷浑,真正的开疆拓土。长驱直入固然可灭之,但难灭之,唯有分兵,方能真正剿灭”,侯君集也是一脸肃然的正面反驳道。

    “而且我军调动,毫无隐瞒,吐谷浑早有防备,其熟悉地形,又据险而守,攻击难度可想而知。而吐谷浑其不坚,若不敌便即刻远遁,届时我军十余万兵马,臃肿笨重,如何能够追歼。再者言,一旦功击受阻,滞留雪原,届时,士气大跌,气候难熬,其后果……可想而知”。

    李道宗听了眉头微皱,似在思量着,都不是昏聩之人,都知道两人说的有道理,但是各有各的理。

    正沉默间,堂下末座的一人弱弱说道:“大帅,末将有些看法”。

    众将一看,却是那左领军卫将军、临清县公苏定方。

    李靖眼睛一亮,正要说话,侯君集却是冷哼一声,“原来是太子手足、大帅高徒啊,有何高见呐”

    众将一听,也是神微尬,苏定方更是眼神一凝,看了看侯君集,打量了一眼,便是说道:“末将不敢当,只是有些看法,烦请指教”。

    苏定方毕竟是年过不惑的人,又不是莽撞青年,虽然侯君集态度有些呛,但是他也不会翻脸生气。

    苏定方出自神策军,乃是明明确确的“太子党”,曾经李破军还曾经说过神策军皆是他的手足,而苏定方又在李破军的牵线之下,拜李靖为师,学习兵法,所以侯君集才有此一言,严格来说,二人还是同门师兄弟呢,不过侯君集的子,才不管你是谁,看你不顺眼那就是不顺眼了。

    李靖深深看了一眼侯君集,眼神带有厉色,继而又是看向苏定方温声伸手道:“苏将军但讲无妨”。

    “末将曾听太子说过,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绝不能少,我军十四万余人,战马、驮马共计二十余万匹,人吃马嚼,每耗粮以万计,但据末将所知,我军马粮似乎不济,即不足以分兵作战,亦不足以长驱直入,此乃当今之紧迫要务”。

    苏定方将自己心中的忧患讲了出来,而众将一听,都是大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简单的道理在座的都是宿将,不可能不清楚,当即都是瞪眼看向了一人。

    李靖也是脸色微动,看向那人直问道:“李刺史,可是当真为何昨你还说粮草俱足”

    “大帅,粮草确实充裕,足够一旬之用,而且后续尚有运来的啊”,下首一人也是急忙辩道,这要是误了粮草,李靖直接把他斩了也不为过。想到这李玄运心底暗自记恨苏定方,怪不得你昨晚过来问我粮草况,我还当你是关心军机,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这人正是此地鄯州的刺史李玄运,奉命征调粮草,主官西征大军的后勤。

    “大帅,此间距离伏俟城数百里之遥,而吐谷浑境内雪域广阔,道阻且长,更何况我军尚有另一个迫在眉睫的要务,那就是报不足,尚不知其境内况,不知湖泊、草场位置,亦不知其屯兵部署,若要征战,为确保万无一失,不至于有断粮之危,最低也要备足一月之用的粮草”。

    李玄运刚刚说完,苏定方便是义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布防图与地形
    1226布防图与地形图
1...286287288289290...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