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鸾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云芨
“外婆,在这边等一下,蒋青天很快就来了。”清脆的童声,在窗外响起。
明湘探头看了一眼,却见一个七八岁的女童,领着个瞎眼老婆婆走过来。
“哇,眼睛看不见都要来看……”明湘甘拜下风,简直比她还要执着。
明微也瞧了一眼,却皱了皱眉头。
这对祖孙,只怕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喊冤的。
女童身上萦绕着一股死气,却不是来自本身,显然家里才死过人。老婆婆面露悲戚,握拐杖的手攥得紧紧的,别人都是兴致勃勃,只她紧抿嘴角。
这样的两个人,过来看热闹
“谢谢大叔,谢谢大叔。”却是一个汉子给老婆婆让了座,女童连声道谢。
眼看快到正午,明家三姐弟饿得茶点都啃了好几盘,外头等的人也开始焦虑,官道上终于有了动静。
明湘率先发现,扯明微的袖子:“七姐,你看!”
一行车马,从远处迤逦而来,越行越近。
长亭那边,官员士绅们已经行动起来了,看来确实是他们要等的人。
茶寮外,也有人大声喊起来:“来了来了!蒋青天来了!”
临桌的书生也探头去看,那赵书生惊呼:“哇,竟然是驷车!还有十几辆大车,好大的排场。这真是蒋大人的车队吗”
蒋文峰出身小士绅家族,家底甚薄。何况,这么奢靡的作风,怎么也不像一位被百姓称为青天的清官。
果然,围观的百姓也议论纷纷起来。
还有人说:“置办这些车马得多少钱蒋青天不是个清廉的好官吗”
“是啊!看那辆车,金闪闪的,肯定很值钱……”
先前这些人还大声说着蒋青天如何为民作主,现下话风却变得有些微妙。
在百姓心中,清官是有模子的。必然作风清贫,礼贤下士,与民同苦。
像这种千里巡察,最好是两辆破车,几个护卫,才满足他们的想象。
若是一人一仆,提着个小包裹,骑着头小毛驴,就更好了。
其实,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本朝官员的俸禄并不低,再怎么清廉,也不会比乡间土财主差。
再说,巡按御史出京巡察,手头能没人吗底层官员利益关联最是紧密,就带几个护卫,别说查案,人家随时都能弄死你。
临桌的书生见他们有怀疑偶像的意思,听不下去了,大声说道:“你们别瞎猜了!这大车肯定不是蒋大人的。这次和蒋大人同行的,是明成公主之孙、博陵侯府的三公子,这车定是他的!”
听得此语,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侯府公子啊,难怪了!”
“竟是明成公主的后辈当年公主与驸马征战沙场,为国为民,没想到……”颇有后辈不争气的感慨。
便有人插话:“人家是皇族之后,王孙公子,排场大一些不是应当吗难道也学你骑毛驴不成”
&n
022章 相激
“呔!你这婆子!”挎刀的衙役走过来,指着老婆婆,“要喊冤上衙门击鼓去,今日蒋大人初到东宁,别来捣乱!”
那老婆婆睁着蒙了白翳的双眼,哀求:“差爷,老婆子不是故意来捣乱的,实在是没法子!求差爷给条活路!”
那女童也哭求:“差爷,我娘已经下了大狱,我弟弟还在喂奶,求您给条活路!”
两人说着便跪下来,一个劲磕头。
普通人皆有怜老惜弱之心,这老婆婆不但老朽还眼瞎,颤巍巍来喊冤,众人一见之下,先有了同情之心,又见女童哭得可怜,不免心生不忍。
有村民认出她们祖孙,说道:“这不是蒲家村的米婆婆吗她女儿杀夫被抓起来了啊!”
“是三树村那个吧听说是儿媳因为口角毒死了公公。”
“来蒋青天面前喊冤,不会真是被冤枉的吧”
“这可说不好。米婆婆是那蒲氏的亲娘,当然为女儿说话。”
“我姨婆家就在三树村,说蒲氏平日很孝顺,那日因为猪草打得迟,叫她公公说了两句。为了这点事毒死公公,太儿戏了吧”
“是啊,周围几个村子,谁不说蒲氏为人好真不像会毒杀公公的人。”
言论一起,便有人大声为米婆婆求情:“差爷,她们祖孙实在可怜,就网开一面吧”
“对啊!蒋大人巡察天下,不就是为了平反冤案,为民做主吗”
“就是就是,现在人家来喊冤,怎么能赶走呢”
眼看蒋文峰的轿子到了面前,米婆婆凄声大喊:“大人,人命关天,求您为民妇伸冤!”
茶寮里,明皓瞪大双眼:“蒋大人会接的吧他是青天大老爷,遇到有人喊冤,不能不管吧”
明微道:“他若不管,百姓们定然心生不满。”
临桌的书生也说着这事。却听其中一人叹道:“这事不妙啊!蒋大人还没进城就先审了一桩冤案,不是打东宁官员的脸么他是奉命巡察来的,如果本地官员先有了对立的情绪,想了解当地实情,就很困难了。”
“是啊!”他的同伴附和,“百姓不知内情,咱们可都知道,当个青天大老爷没那么容易。为民做主是应当,可同僚上峰下属都得打好关系,不然,处处掣肘,什么都干不了。”
明皓听得真,挠了挠头:“是这样的吗”
明微点点头:“他们说的没错。”
大道上,官轿果然停了下来。
蒋文峰撩起窗帘,交待了护卫几句。
那护卫便走过来,说道:“老人家快请起吧。你家的案子,便是已经判了,按律也是要复核的。大人奉旨巡察,亦会复核地方案件。你就算不喊冤,这案子大人也会审的。”
米婆婆却不肯起,抓着护卫的手,苦苦哀求:“大人,民妇不敢等啊!民妇可以等,我女儿等不得,我那小外孙等不得啊!求大人做主,求大人伸冤。”
祖孙二人连连叩头。
护卫只得安抚:“老人家别急。大人已经到了东宁,明日就会开衙,你们到时候过去就行……”
米婆婆却认死理,怎么都不肯起来。
她们祖孙不肯起,官轿又不能一走了之,于是,一行人就这么停在了大道上。
这时,一个神态高傲的随护从后面走过来,昂着下巴问:“蒋大人,公子命我来问,何时可以进城!”
轿中传来温和的声音:“有劳公子稍候,遇到了一点突发事件,下官这就解决。”
“你说的解决,就是在这苦劝吗这要劝到什么时候”那随护语气冷硬,“这一路风餐露宿,公子为着皇命,一直将就你蒋大人。现在都已经到了东宁,想尽早歇一歇都不成”
轿中沉默了一息,回道:“是我疏忽了。雷鸿!”
那护卫应声而来:“大人!”
“你将这位婆婆与她的孙女,一起带回衙门。”
护卫刚要应是,后头又缓步行来一个年轻女子。
看她衣着仪态,比之高门千金都不逊色
023章 问案
大堂迅速清了出来,只留了几张桌子,给官老爷们坐。
那些士绅,身份高的还能分到条凳,像明晟这样的小辈,就只能站着了……
幸好明微三人在雅座,倒是不用让出来。
不然被发现,肯定逃不过一顿打……
待蒋文峰、知府等人都进来,那位阿绾姑娘也带着两个侍女进来了。
“店家,我家公子要进来喝杯茶,烦请腾个雅座出来。”她柔声细语。
明湘瞪大眼,一把抓住明微的手腕,压低声音兴奋而急切地说:“七姐!你听到了吧杨公子要过来!啊,我果然没有白来!”
明微瞟了她一眼,轻描淡写:“你不如担心一下,万一人家看中我们的位置怎么办。”
明湘飞快地扫了眼隔着竹帘子的大堂,打了个哆嗦。
幸好这种事没有发生。
那位阿绾姑娘,看中了对面的雅座。
店家过去商榷,那边的客人很痛快地让了位。
阿绾拍拍手,一行侍者鱼贯而入,手中或提或捧。
对面竹帘撩起,侍者们擦桌、清扫,铺上绸布,换上锦凳。而后,自己拿了杯箸出来烫洗——竟连炉子、水壶都是自己带的。
众人看得叹为观止,什么叫讲究,今儿算是见识到了。
最后,阿绾亲自点燃熏香。
“不愧是侯府公子,这派头真是开了眼界。”临桌的书生低声交谈。
另一人却嗤笑一声:“穷讲究!”
说话间,驷车的门打开了。
先下车的是两个美貌侍女,她们恭敬地等在一旁。
“啊!”明湘低叫一声,猛地抓紧明微的手腕。
明微一分心:“……还没出来你叫什么”
“激动。”明湘兴奋得眼睛发亮。
这一打岔,明微转头去看的时候,那杨公子已经下车了。
她不大能认人,但分得出美丑。这位杨公子华服金冠,身段高挑,已是十分的风流。待他转过身来,她听到了明显的抽气声。
“好……好看。”明湘喃喃自语。
确实是好看,无论眉目还是轮廓,都精致完美。而眉心竟生了一点朱砂痣,将这张俊得过分的脸庞,点缀得越发不食人间烟火。更奇妙的是,这样的长相,半点不显阴柔。
简而言之,这是个很好看的男人。
明微低头喝茶。
“七姐七姐,你看到了吗”明湘已经兴奋过度了,迫切地需要跟别人分享。
“看到了。”
“这世上居然有这么好看的人!我现在相信,裴贵妃为什么能宠冠后宫了,杨公子长得像姨母,裴贵妃肯定美若天仙!”
明微的关注点却不在于此。
她发现,这位杨公子看着白皙文弱,实际上步法特别稳。再看他身量、体态,基本可以确定,他习武。
看来,博陵侯府倒不是完全宠着他。明成公主和博陵侯都是猛将,这也算是家传。
随护擎起伞,侍者铺上毡毯。
从驷车到茶寮,短短的一段路,他的鞋连半点尘土都没沾到。
临桌传来低声嘲笑:“这么点路还擎伞,他以为他是女子吗难怪脸白得跟敷了粉似的。”
这次他的同伴没有制止他了,大概觉得他说的没错。
勋贵们虽然世代享尽荣华,真要说到权柄,还是掌握在朝臣手里。他们这些书生,尽管眼下无权无势,却拥有进入这个体系的资格。他们确实不怎么怕得罪贵人。
当然,表面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因此,杨公子进来时,在场的官员都站起来施礼。
这位杨公子什么也没说,只点头还礼,便进了雅座。
竹帘放了下来,隔绝了视线。
许多人长出一口气,心思才回到蒋青天审案这件事上。
蒋文峰在正中坐下,吩咐:“将人带上来。”
&
024章 不成
审案当然不能只看卷宗,还要提审犯人,询问证人,另外现场也需勘验。
蒋文峰当即分批派出自己的下属,一去狱中提出蒲氏,一去三树村。
众人无事,便交头接耳,讨论案情。
明微听得临桌的书生谈论:“这案子审得很清楚啊!原先以为,是永平知县草菅人命,现下看来,可能实情就是如此。”
“是啊!贺大从头到尾没接触过别的东西,只能是汤面有毒。没有别人在场,蒲氏如何自证”
“蒲氏往日再怎么与家人和睦,也不能证明她不会下毒。婆婆只说女儿不会做这种等,哪知道人心复杂!”
“不过,还是有点奇怪。下毒怎么也会留下痕迹吧蒲氏没去买药,这毒从何而来”
“永平知县不是说了吗许是乡间毒物,有些花草带有剧毒,不一定需要去买。”
知府听得众多议论,笑着和蒋文峰说话:“下官方才说过,看了卷宗,确实没有错处。根本找不到其他人,不是蒲氏做的,还会是谁呢不知蒋大人有什么高见若是大人也找不到,只能维持原判了。”
知府的语气夹着几分收敛的得意。
他知道,辖下十来个县,肯定有冤案存在。蒋文峰奉命巡察,叫他查出来不丢人。
可是,按正常程序复核查出冤案,跟半路拦轿喊冤查出来,是不一样的。
百姓半路拦轿喊冤,几乎是走投无路了。一则说明东宁官员不恤百姓,叫他们无处诉冤,二则显得东宁官员无能,竟然屈打成招。
得知蒋文峰前来东宁,知府就怕出这个纰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