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htt:
第1253章 国贼三人组
征交趾的大军(其实也不大,大几千号人而已)并没有全部留在交趾受封,而是留了一半作为交趾王国的中级封臣,还有一半则被纪忆打发回了开封府。
纪忆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是因为军中有不少人不愿意留在交趾当大爷,想回北方继续在军中效力。还有些人实在不适应交趾湿热的气候,也只能北返。此外,纪忆也有一点自己人要安排。他在海路市舶制置使的位子上那么多年,心腹人情,总有不少,该有地方安排了才好,也乐得放人北归。
所以大约有1200人踏上了北返中原的慢慢长途。而和他们一起返回的,还有原来的交趾郡王李乾德和他的几位后妃。
另外,李乾德的弟弟李崇德并没有落在交趾相纪忆手中,而是投靠了大周国,在周属安南府居住。成了周国安抚安南府的交趾人的一张大牌。
安南府就是红河三角洲那一块,现在被当成了大周在南方的根本之地经营。有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官兵集体转封到了安南府,封出了1600个安南骑士庄园。每个庄园都是2000亩上等的水田,真是富裕的让人眼红。
除了册封安南骑士之外,博士团也大举进入了安南府。在安南府设置了十八所由土地维持的博士团书院,负责教化安南百姓,培养安南武士——只有通过博士团书院考核的交趾士绅,才有资格得到安南武士的身份,也能领受100亩土地,然后加入光荣的大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
以后大周在南洋地区的殖民开拓,就要用安南府汉人打头阵了!
且不说周国在安南府的经营,单说北返的1200新军官兵。他们是乘坐桨帆船北上海州,然后再换乘纲船西进开封府的。在大宋政和五年的初夏,才万里迢迢回到了天下首善所在的开封府。
这可真是了不得啊!灭国的大功,还把人家的国王给揪来了。而且,人人都发了大财。交趾李朝那么多年的积蓄,大多让攻入升龙的宋军给掠了。
交趾虽然不能和大宋比富,但好歹也是南天一国,积攒了那么多年,让万余人(包括水军)的宋军来瓜分,还不是个个大包小包的带回开封府?
而且到了开封府,少不得又是献俘,又是犒赏,又是授官的。
虽然赵佶压根不想灭了交趾,但是下面的人办事太生猛,也没招了。只好给犒赏赐宴授官,有不少人还封了爵,好不热闹。
所有参加交趾之战的武臣和老兵,至少都转五六官儿!这下人人都有了官身!其中的几个营官,更是直接跳到了横班要官,还加了遥郡。
几乎是一步登天,成了大宋的高级武官了。
至于杨可弼张孝纯,一个升到了正任节度使,授了一路安抚;一个升到了从四品的中大夫,加了待制的阁职,职官授了翰林学士都承旨——这可是儒臣之首,尊贵无比,还是通往宰执之路的捷径。
最多干上一年,张孝纯就该入枢密院担任同知了
这场交趾之战,可真是打得人人眼热!特别是一群还在苦苦熬着资历的新军低级军官,还有那些还没毕业的武学生们,简直眼睛都红了。个个都后悔没跟着去打交趾!
交趾没有轮上,北面的女真又不让打,挺好的四方灭金策偏偏不采纳,还倒着出去八十万缗的岁币。这事儿可真是忒气人了!
那三个卖国求荣的国贼,简直是死有余辜啊!
龙图,听说开封府的那帮书生想要伏阙上书,把咱们好不容易谈下来的盟约给搅黄了?
书生意气而已,官家不会听他们的。
是啊,河东这边疲敝如此,怎么可能遂行四方灭金策?
也不是一定不能实行,还可以从朔方昭义进兵
河东,太原府城外的一处接官停内,刚刚圆满完成卖国使命的武好文和他的副使张邦昌,正在和太原府这边的两位疆臣,河东路安抚使宗泽还有河东路转运使吕颐浩把酒言欢。
四人之中,有三人是国贼了!
除了主管河东防务的宗泽,其余三人都参与了和谈,而且都是主和派。
因为宋朝的转运使有时候会拥有移牒外交之权,所以河东转运使吕颐浩一直在负责和金国的交涉,直到武好古张邦昌使金。
而他的观点也和武好古张邦昌一样。都认为不能和金国开战。理由则是河东实在太疲敝了!
河东北部在宋辽战争期间,一度被辽军占领,直到萧干归宋,才勉强收回。好几年沦陷敌手,而且还不断有昭义军支持的义军和辽军拉锯。
几年下来,到处都是满目疮痍!昔日人烟稠密的好地方,现在都是大片荒芜的场面。
而这些荒芜的土地,又没有办法分配给骑士户和府兵户。因为这些土地要么被有权有势的原主索回,要么就被驻河东的诸军将领侵吞,要么就被昭义军支持的豪强占据。想要重新分配,真是难如登天!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河东路转运使吕颐浩和转运使宗泽头疼的事儿。最让他们俩头疼的是萧干的并代军,折家的府麟军这两路军阀之间天天摩擦,同时又对朝廷充满怨气。
萧干是举太原归宋的,本来想捞个河东节度使。结果大宋朝廷却收回了太原府这块在河东来说,绝对一等一的好地方。把萧干一脚踢到忻州代州这些地盘去了。
而府麟军和萧干打了好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好不容易盼到胜利了,好嘛,敌人变成了同僚!而且人家还占着理应属于府麟军将士的土地——府麟军中有不少代州忻州等并代军辖区的豪强。他们抗辽几年,好不容易熬到了胜利,却连自家的土地都收不回,能满意吗?
所以府麟并代两军,这段时间一直在互相斗争。而并代军东面的昭义军也跟着起哄,想要把萧干从代州赶走。
哪怕在萌古人入寇的时候,并代军和府麟军昭义军之间的斗争都没有停止。
而河北路安抚使宗泽,同样对萧干充满敌意——他和昭义军的关系太密切了,当然看不惯萧干了。
总之,整个河东中部北部,不是萧条荒芜就是剑拔弩张,而且朝廷还同时得罪了萧干府州折家和一堆在宋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豪强。
想要依靠河东来支持四方灭金策,根本就不切实际。
不过宗泽还是不支持向金国支付八十万岁币。
大同府的情况如何?宗泽问,应该不比太原府好多少吧?
一片荒芜!武好文道,如果没有咱们的八十万,金人到今年冬天就该断粮了在这之前,他们是一定会铤而走险的!
他们铤而走险,也是咱们的机会啊!宗泽道,只要金人今年秋天掠不到什么,他们在大同府就很难站住脚跟了。明年春天正好遂行四方灭金之策,不求全胜,但求让金人无法安居耕种。至明秋,大同府境内少不得一场大饥。到时候,还怕大同回不到朝廷手中吗?
宗泽用兵,完全是昭义军的风格,不求速胜,只求持久,用持久战拖垮对手就行了。
金兵不是辽兵,未必不能攻坚。武好文只是摇头,而且这么个打法,没有几千万的军费怎么够用?现在不过80万一年的岁币,花几千万出去,不值得。
吕颐浩也说:金人未必粮尽汝霖兄莫忘了还有一个武崇道!他会眼睁睁看着金人被朝廷降伏?唇亡齿寒啊!
武好文只是摇头,不必论了,反正官家也不欲战。花个80万买个天下太平有什么不好的?
等咱们回京向官家复名,北方总能有个十年太平。也能让河北河东恢复一下元气了。
说得也是宗泽摸着胡子,这些年河北河东的确是苦了。
这次的国贼,就是武好文张邦昌吕颐浩三人!
武好文是正使,张邦昌是副使,吕颐浩则是河东转运使,在武好文张邦昌入金前就是他负责和金人谈判的,而且他也一直主和,反对四方灭金策
青城学宫,论道殿中,太学领袖张浚,正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一帮太学武学青城学宫和嵩阳书院的学生领袖。
消息可靠吗?马上有学生提问。
千真万确,咱们在武好文身边安排了眼线。张浚道,河东安抚使宗汝霖是主战的,但是无奈朝廷不支持,转运司衙门也不支持,无可奈何啊!
既然知道了奸臣,那咱们就发起上书吧!
对!上书!伏阙上书,弹劾国贼,反对议和!
弹劾国贼,请诛国贼
底下人沸沸扬扬吵嚷起来了,个个都义愤填膺。张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前这些人基本上可以发动四学中的一半士子了。好几千人伏阙上书,一定可以让天子回心转意。
自己也一定能名扬开封府,三年后的大比,说不定能点个状元
h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第1254章 为诛国贼,杀奸商 上
大宋政和五年,五月初四,清晨。
开封府外城的南熏门刚一打开,守门的厢兵就怔住了。往日这个时候,应该是贩卖猪羊的商人驱赶猪羊入城屠宰的时候儿。南熏门外应该挤满了臭哄哄的猪羊。可是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猪啊,羊啊都不见了踪影。反而有几千个穿着儒服或袍肚的青年,挤在城门外的官道上。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书生和小武官一大清早就在南熏门外等开门?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举行大朝会?没听说啊还有,猪啊,羊啊都上哪儿去了?怎么不见踪影?难不成今天开封府要集体吃斋了?
守门的兵丁正发愣的时候,门外的士子和小武臣们就呼啦啦的向南熏门走去。
南熏门这边是有税卡的,进城的猪羊都要点数收税。所以城门之内,还有拦路的栅栏。士子和小武臣被栅栏拦住了,守门的兵丁也不知道该不该去把栅栏搬开——那么许多的士子和小武臣同一时间都要入城,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对啊!
快快搬开栅栏,放我等入城!
马上就有一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书生嚷了起来,看上去他就是个领头的。
这位秀才,一个四十多岁,生得高大粗壮的监门官立刻满脸堆笑地发问,你们那么多人一块儿进城,是要做什么?
带头的这个年轻书生正是太学领袖张浚。
不瞒监门,我等乃是四学士子,今日入城,乃是要伏阙上疏,乞诛国贼!
国贼?那监门一怔,谁是国贼?
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就是国贼!张浚说,此三人昨日返京,带回来卖国之约,每年要给北虏八十万缗岁币!
八十万?那监门叹了口气,本朝终究不能用兵便是一时振作,终究也是无用功。
这监门官原是个御前猛士,也就是房奴兵。年轻时曾经追随高太尉西征,赚到了一套开封府的房产,还得了官身。后来御前猛士直渐渐废弛,他的年纪也大了,无心从军,就谋了个监门的差遣。
现在看到这群年轻的士子武臣,立即就想起自己当年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顿时心生感慨。
监门哪里话来?张浚道,自当今官家临朝,我大宋国力日盛一日,便是兵事也直追汉唐。只要官家不被奸臣蒙蔽,又何愁北虏不平,暴周不靖?
那监门摇摇头:既然大宋国力日盛,那官家又怎会被奸臣蒙蔽了?难道大宋是在奸臣治理下国力日盛的?
一向能言善辩的张浚居然被一个粗鄙的监门给问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在的大宋,君肯定是昏的!都不怎么上朝听政了,还不昏庸?至于臣奸的也不少啊!要不然大宋四百州军怎么只有十几个发展的不错,大部分地方都日益萧条呢?还不是因为奸臣太多,清官太少吗?
可是大宋的国力鼎盛也是肯定的!虽然大部分地方萧条,但是朝廷的收入有十几个繁荣的州府军支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长。
而且朝廷的军力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一百多年。虽然燕云还是没有能收复,但是西贼河湟交趾都被打得服服帖帖。
其中灭交趾之战打得实在让人目瞪口呆,熙宁年间出了那么多兵马都没打败的交趾,这回朝廷拢共就派出去几千人,再加上海路市舶制置司的水军,三下五除二就把交趾给灭了
搬开吧,快搬开吧!
你这监门还想挡我们四学学生上疏吗?
快快搬开!
张浚一时无语,他身后的士子们却等得不耐,纷纷高声呵斥起来。
那监门也不敢阻拦,连忙命令手下人搬开了栅栏,放一大群书生武臣入了开封府。
开封府城内的早市已经开始了。南熏门内大街的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早饭摊子。一些住在开封府南城的低级官吏,这个时候正在一边吃早饭,一边准备去衙门当值。还有一些开封府城内的士子,多数是府学生和小学生,这个时候也正背着书包上学堂。
看见一大群的士子和小武臣哗啦啦涌来,都觉得要出事儿了!马上就有人高声发问了。
你们是哪里的秀才?
太学武学青城学宫还有嵩阳书院的
一大早入城做什么?
伏阙上疏,乞诛国贼!
谁是国贼?
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便是国贼!
现在开封府城内是有报纸发行的,也不是旬报,而是进化到了日报。而朝廷又是个四面漏风的大筛子,什么消息都存不住。
所以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带回来的卖国盟约,现在已经闹得满城尽知了。
伏阙上疏的士子们一提三人的名字,大家伙儿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去看看!
去看看秀才们怎么弹劾国贼!
这三个国贼太可恨了
好端端的天下,都是叫这些国贼弄坏的!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何况是在宋朝的开封府。
南熏门内大街上路过的小官吏学生,还有一些没事儿可干的闲汉,甚至还有一些地痞,全都来了劲儿。一边起哄,一边加入了伏阙上疏的人群,全都向内城涌去。
上书的人群就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开始不过三四千人,等入了内城上了御道,人数已经过了一万!
御街两侧,都是开封府最繁华,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了。看热闹的人,当然也就更多了。人群一路向前滚动,一路上还有人不断加入,很快就是人山人海了。个个都义愤填膺,恨死了国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