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法师乔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程剑心

    多数公正党议员坚持左派政客一贯的反战立场,主张继续谋求与帝国当局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殖民地的争端,但是也有一部分该党议员声称当前应该搁置党派斗争,以国家利益为重,投票支持执政党的主张。

    这些在野党议员之所以跳反,其实与斐真国内的舆论风向密切相关。

    正如帝国本土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群体大多支持动用武力争夺魔晶矿脉,斐真国内的主流民意同样批评帝国当局没有谈判的诚意,呼吁本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手段维护在殖民地的利益。

    在斐真这个立宪君主国,上院议员都是贵族出身,由国王直接任命,下院议员却是投票选出来的,无论哪个党派的政客都不得不讨好选民(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纳税人),即便是立场偏左的公正党议员,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坚持投出违背主流民意的那一票。

    投票支持采取军事行动的下院议员超过2/3,正式形成提案。

    斐真上院对下院形成的议案没有否决权,最多只能搁置6个月,如果在此期间下院拒绝撤回议案,上院必须将议案提交国王陛下裁断。

    斐真国王理论上可以拒绝签署议案,或者通过无限拖延的方式使这份议案在事实上失效,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斐真王国的历史上,那些跟议会对着干的君王,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这份充满火药味的议案,尽管还没有走完法定流程,暂时还不算是正式宣战,尚未触动帝国当局臃肿迟钝的神经,却足以使米德加德的殖民者们提前感受到这个冬天刺骨的寒意。

    就在斐真人威胁动用武力的第二天,米德嘉德总督威廉·尼克尔斯爵士紧急召见临渊堡驻军司令本尼迪克特·拉瓦尔男爵,闭门协商对策。

    当天稍晚些时候,总督与司令达成的共识送达议会讨论,顺利的投票通过,并于第二天早上公开见报。

    米德加德当局应对战争威胁的议案,主要由三条措施构成。

    首先当然是派遣专使前往旧世界,向母国政府和皇帝陛下寻求援助,设法说服帝国内阁重视米德加德殖民地当前承受的危机与压力,尽快增加派驻新大陆的正规军,提防随时有可能南下入侵的斐真军队。

    来自母国的支援力度有多大,增援部队能否及时抵达,将直接决定米德加德殖民地的命运。

    但是神圣亚珊帝国在历经16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过后,就像一个垂暮老人,庞杂臃肿的官僚体系早已变得笨拙迟钝,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也是能拖就拖,效率低下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更何况,近年来帝国当局对海外殖民地的态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更关注与帝国本土直接相连的远东地区。

    远东叛乱迄今已经过去两年,新成立的寇拉斯政府每一天都在变得更为强大,帝国内阁却还在就要不要发兵平叛的问题跟军方扯皮。

    帝国财政连年赤字,就连东征平叛的军费都筹措不出来,更何况派遣大军远渡重洋,前往新大陆参战。

    特别是考虑到新大陆的殖民者抗税的积极性丝毫不逊于远东反贼,和平时期连一个铜板的国税都不肯交,现在战争要来了,却指望母国政府出钱出兵替你们打仗,指望帝国本土的骑士老爷们为保护新大陆的刁民流血牺牲,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矛盾尖锐的帝国内阁和军方,就新大陆的问题,难得的达成了共识。

    出兵增援不是不行,但是你们米德加德殖民者先得把过往这些年来拖欠的税款部补齐,并且承担派遣部队的给养和军饷,否则免谈!

    当然,帝国政府倒也不至于真的见死不救,但是不让殖民地的刁民吃些苦头,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的依法纳税?

    就让斐真人先去教训一下那群刁民好了,等那群自认为“山高皇帝远”的刁民支撑不住,不得不向母国政府低头服软,再出兵支援也不迟。

    事实上,尼克尔斯爵士和拉瓦尔男爵,早就料到母国政府会是这样一种态度,来自母国的援军,至少短时间内毫无指望,殖民地的居民必须设法自救,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园。

    为此,殖民地政府提出第二条备战方针。由议会牵头,出台一份紧急备战法案,向境内体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者增收税款,用于军费开支。

    没有人愿意缴税,新大陆的居民尤其憎恨纳税,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和家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得硬着头皮掏腰包。

    殖民地议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这笔税款的账目,原则上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招募民兵,购买军用物资,雇佣劳工修缮临渊堡和米德加德港的防御工事。

    之所以特别强调临渊堡和米德加德港的防御措施,是因为拉瓦尔男爵及其参谋部的幕僚们一致认为,如果斐真人发动攻势,那么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只有两条。

    第一条路线是斐真驻军由约顿海姆殖民地的首府“新阿瓦隆”启程,乘船沿维穆尔河南下,横穿“铁森林”,进攻米德加德城。

    如果斐真人选择这条南下路线,临渊堡就是他们进军途中的最大障碍,除非攻克这座要塞,否则斐真人很难在米德加德地区有所作为,甚至还有被切断退路的风险。

    除了这条路线,斐真人还有另一个选择——约顿海姆殖民地的驻军暂且按兵不动,转而由母国派遣舰队,直接从海上进攻米德加德港!

    。

    ()是,,,,!




第2章 战云密布(Ⅱ)
    【】(),

    假如斐真海军舰队控制了港口,整个米德加德城将陷入瘫痪,包括总督府和议会大楼在内的市区完处于敌军战舰的炮口威胁之下。

    如果此时斐真陆军乘机由约顿海姆南下,配合海军舰队围困米德加德城,城里的数十万居民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向斐真人投降,要么逃往南方,结果都是家园失守、一败涂地的下场。

    尼克尔斯爵士和拉瓦尔男爵,更担心斐真人采取第二条进军路线。

    斐真王国在约顿海姆殖民地派驻的正规军,总共不过四千,与米德加德殖民地的驻军数量差不多。

    拉瓦尔男爵不怕在陆地上与敌军交火,但是对于海上的风浪,他真心无能为力。

    斐真王国,拥有这个时代瓦雷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本世纪初,神圣亚珊帝国曾经试图挑战斐真人的海上霸权,结果遭遇惨败,导致帝国海军至今尚未完恢复元气。

    米德加德殖民地的海军舰艇,总共也不过十来艘,大多还是老式风帆战舰,平日里打击海盗和稽查走私都很勉强,根本无力对抗强大的斐真海军舰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斐真军方有着历史悠久的内斗传统,海军和陆军各成体系,积怨甚深。

    海军将领看不起陆军土鳖,陆军将领指责海军只会领着高薪装逼,脏活累活还是要靠陆军承担,军费却只有海军的五分之一。

    约顿海姆殖民地现任总督和驻军将领,都出身于斐真陆军体系。

    海军大臣公开宣称对约顿海姆殖民地的纷争不感兴趣,更倾向于派遣海军舰队维护王国在格拉贝伦地区的利益。

    当然,位于新大陆最南端的格拉贝伦殖民地,向来是斐真海军将领刷资历的自留地。

    斐真军方的内斗,给了米德加德人一线希望,至少就当前来看,斐真海军舰队封锁米德加德港的可能性不大,威胁主要来自他们的北方邻居。

    除了这个北方恶邻,米德加德在南方还有一个邻居,就是同属神圣亚珊帝国治下的亚尔夫海姆殖民地。

    由于陆上交通不便,米德加德与亚尔夫海姆两地的居民很少往来,平时也意识不到对方是自己的同胞。

    如今战事将起,威廉·尼克尔斯爵士终于想起他的南方同胞了,与拉瓦尔男爵制定的第三条备战策略,就是加强与南方殖民地的合作,从亚尔夫海姆的庄园主手中,大量购买谷物、棉麻和牲畜等军用物资,充实军粮、被服和战马储备。

    神圣亚珊帝国在新大陆的两块殖民地,米德加德与亚尔夫海姆,自然禀赋迥异,发展出的经济模式也不尽相同。

    北方气候寒冷,土地相对而言比较贫瘠,但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更为发达。

    南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但是矿产资源贫瘠,传统种植业更发达。

    表面看来,南北两大殖民地的经济模式恰好互补,北方人来南方购买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转而将工业品出售到南方市场上,恰好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贸易链条。

    尼克尔斯爵士一开始也是这么设想的,然而他的南方同胞却另有打算,很快就给北方兄弟上了一课。

    尼克尔斯爵士派往南方收购军用物资的贸易团队,在亚尔夫海姆殖民地首府莱顿港遭到出乎意料的冷遇。

    尼克尔斯爵士本指望亚尔夫海姆人看在同胞的份上,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出售军需物资,没成想对方竟然坐地起价。当地的农牧产品联合会,一个由大种植园主操控的机构,对北方同胞急需的谷物、棉麻和牲畜,标定的价格高得离谱!

    你出不起钱?那就别买。

    我们可以卖给约顿海姆的斐真人,人家出价更高!

    什么?你说这种行为是在发“国难财”,是资敌卖国?

    不好意思,只要能赚到更多的钱,谁特么管你是哪国人!

    亚尔夫海姆的大种植园主们,出生成长在远离母国的大陆上,他们对于母国的情感早就淡漠了,虚无飘渺的同胞之谊或者爱国热忱,在他们心目中连一个铜板都不值!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南北两大殖民地之间互不统属,连个“邦联”都算不上,除了有一个名义上的共同领导——皇帝陛下──之外,并没有什么共同利益。

    在普通居民眼中,亚尔夫海姆与米德嘉德的关系就是两个国家的关系,“民族主义”之类在旧大陆──尤其是远东地区──广受热捧的新观念,在新大陆可没什么市场。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1620年秋天,当亚尔夫海姆殖民地与海蓝属穆斯贝尔海姆殖民地发生冲突的时候,米德嘉德人对南方同胞遭受的苦难不闻不问,更不会出钱出兵支援亚尔夫海姆人。

    如今时间来到1621年冬天,米德嘉德殖民地与斐真属约顿海姆殖民地为争夺魔晶矿藏发生激烈冲突,北方居民积极备战的时候,亚尔夫海姆的居民也照样过自己的安乐日子,甚至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敲诈勒索米德加德人,毫不介意利用北方同胞蒙受的战争威胁和生存压力,大发横财。

    这就是新大陆殖民地的现状,冷酷而现实。

    然而此时谁也料想不到,这种南北割裂的状况,很快就将发生逆转。

    斐真下院通过那份相当于宣战书的议案短短三周过后,瓦雷斯世界的另一大强国“海蓝”,也对神圣亚珊帝国,这个老迈的“泥足巨人”,露出贪婪嗜血的獠牙。

    1621年12月4日,海蓝属穆斯贝尔海姆殖民地的驻军司令路易·维尔爵士,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由前线要塞杜肯堡启程,联合豺狼人女王阿尔法统领的十二支豺狼人战团,北上进入黄铜山口。

    黄铜山口是穆斯贝尔海姆与亚尔夫海姆的边境线,同时也是南北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海蓝兵团悍然越过边境线,在事实上构成了对帝国属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的侵略!

    。

    ()是,,,,!



第3章 南北联合
    【】(),

    维尔兵团挺进黄铜山口的消息传到亚尔夫海姆首府莱顿港,顿时在社会各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原本一门心思等着看“北方佬”好戏的亚尔夫海姆人,怎么也没想到,斐真人对米德加德地区的入侵企图还只是停留在“嘴炮”阶段,反倒是海蓝人更狠,“咬人的狗不叫”,直接开干!

    昨天还在幸灾乐祸的南方庄园主们,如今自己屁股下面也着了火,都坐不住了!

    面对步步进逼的海蓝兵团,莱顿港的殖民地议会和总督阁下都慌了手脚,连夜开会商讨对策。

    次日上午,亚尔夫海姆总督约翰·诺福克爵士公开发表声明,严厉谴责海蓝人不宣而战的强盗行径,要求维尔将军悬崖勒马,立刻撤出黄铜山区,以免引发两国争端。

    色厉内荏的宣言,非但没有吓退维尔将军,反而引来一通奚落。

    同一天下午,海蓝当局公开了一份机密文件,准确的说是一份“投降书”。

    投降书的签署人乔治·瓦萨,是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的一位中校军官。

    去年10月,这位瓦萨中校曾率领一支部队,越过亚尔夫海姆与穆斯贝尔海姆边境的争议地区,进驻黄铜山口,并且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军事堡垒。

    这种裸的挑衅行为,立刻引起穆斯贝尔海姆殖民地当局警觉。

    总督安东尼奥尼伯爵最初还指望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在与亚尔夫海姆总督约翰·诺福克书信沟通过后,为此派遣约瑟夫·维尔爵士——也就是路易·维尔将军的兄长——出任特使,率领一支外交团队前往莱顿港,出席边境划界谈判。

    这支旨在避免战争的使节团,刚刚抵达德林河谷,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瓦萨兵团的袭击,包括维尔爵士在内的体使团成员,无一例外惨遭屠杀,只有一个随行护卫的骑兵少尉侥幸逃脱,并将这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剧揭露出来。

    惨案发生以后,从海蓝本土到穆斯贝尔海姆殖民地,社会各界群情激愤,严词声讨谋杀维尔爵士的凶手。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战争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更何况被谋杀的外交官当中还有一位出身于名门贵族的爵士。

    路易·维尔将军为了替兄长复仇,率军北上黄铜山口,在豺狼人一族和火巨人佣兵的协助下,于1620年10月初攻陷瓦萨兵团驻扎的尼塞西堡垒。

    眼看突围无望,瓦萨中校被迫率部投降。

    维尔爵士对乔治·瓦萨,这个谋杀自己兄长的凶手,恨之入骨,但是出于顾大局考量,他没有屠杀战俘,强忍着仇恨接受了安东尼奥尼总督下达的命令,在瓦萨中校签署投降书过后,释放了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从而为双方和谈奠定基础。

    在这份投降书中,乔治·瓦萨作为亚尔夫海姆南下兵团的指挥官,承认是自己亲口下令,谋杀了约瑟夫·维尔爵士及其使团随员。

    出于促成和谈考虑,海蓝一方没有公布这份令亚尔夫海姆乃至帝国当局蒙羞的投降书。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时过境迁,海蓝人为何公布这份文件?

    答案其实很简单。

    海蓝一方当初释放瓦萨中校等人,是想表达谈判的诚意,可惜帝国一方出尔反尔,当初谈判时签署的条款,比如让出在格拉贝伦殖民地的利益,至今也没有完兑现。

    海蓝人对帝国当局言而无信的行径失去耐心,索性趁着迦南王国对帝国宣战的契机,派遣维尔将军率军北上,以武力保障和谈条款得以落实。
1...526527528529530...6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