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程剑心
配合维尔将军的军事行动,公开曝光乔治·瓦萨一年前签署的投降书,不只是为了打约顿海姆总督诺福克爵士的脸,更是为了表明己方师出有名,争取舆论支持。
路易·维尔无愧为海蓝名将,北上进军势如破竹,短短一周就拿下亚尔夫海姆军方在德林河谷建立的营地,对坐落在河谷上游的德林镇形成包围之势。
德林镇是亚尔夫海姆南方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农业重镇,一旦德林镇失守,维尔兵团就可以在当地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据点,逐步征服周边村镇,进而打通一条进军殖民地首府莱顿港的坦途。
万一连莱顿港都守不住,神圣亚珊帝国在新大陆南方的殖民统治也就进入倒计时了。
南方席卷而来的战火,使莱顿港的议员老爷和大庄园主们感受到巨大的威胁,眼瞅着自己的身家就要保不住了,哪还有心思隔岸观火,一方面向母国政府紧急求援,同时也赶紧与北方同胞修好。
一夜之间,亚尔夫海姆的权贵们对米德加德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逆转,由原本幸灾乐祸敲诈勒索,变成笑面相迎,什么生意都好商量,简直比亲兄弟更亲。
态度转变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亚尔夫海姆的权贵们心里都很清楚,远亲不如近邻,相比指望远隔重洋的母国派兵增援,还是北方同胞的支持更靠谱一点。
1621年的多事之秋,神圣亚珊帝国在新大陆的两块殖民地同时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剑拔弩张的气氛与日俱增,在战争的威胁下,南北两大殖民地空前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争分夺秒为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劫难做准备。
在此之前,各殖民地老死不相往来,只关心家门口的那点儿事儿。
现在人家海蓝人和斐真人联合起来了,母国的支援又迟迟不至,咱也不能坐着等死吧?
转眼到了1622年1月初,亚尔夫海姆总督约翰·诺福克爵士,应米德加德总督威廉·尼克尔斯爵士之邀,亲自率领一支使团北上米德加德城,出席新大陆有史以来第一届总督级别的峰会。
除了两大殖民地的军政代表,南方和北方的阿萨族土著代表也齐聚米德嘉德城,共同参与这场旨在维持帝国在新大陆殖民统治的盛会。
对于多年来处于一盘散沙甚至相互仇视状态的亚珊属新大陆殖民者和阿萨族原住民而言,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
。
()是,,,,!
第4章 南北联合(Ⅱ)
【】(),
主持结盟会议的米德嘉德总督威廉·尼克尔斯爵士,提出两条倡议。
第一,海蓝与斐真两大强国南北夹击,只靠殖民地的那点驻军根本抵挡不住,母国的援军迟迟不至,为了保卫家园,无论米德加德还是亚尔夫海姆都迫切需要争取阿萨族土著的支持,新大陆的移民应该与原住民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外国侵略者。
这条倡议在亚尔夫海姆很容易通过。
南方的阿萨族土著,主要就是“亚尔冈京部落”,向来与殖民地当局关系良好。
很多出身于亚尔冈京部落的阿萨族人在亚尔夫海姆的军队中当兵,跨族通婚的情况也很普遍,南方移民与阿萨族人事实上已经开始融合同化,双方的合作不存在什么障碍。
北方的情况则大相径庭。
米德嘉德的阿萨族人以石柱镇的“沃尔松格部落”为主,从“感恩节”到“购地案”,沃尔松格部落一次又一次遭到殖民者背叛,双方宿怨已深,可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沃尔松格部落派来开会的代表,齐格蒙·沃尔松格长老,面对尼克尔斯爵士发起的倡议,当场拍案而起,愤怒地表示
“你们这些殖民者,平日里欺压我们原住民,现在要打仗了,才想起我们,怂恿我们上战场,为了你们的利益流血牺牲,门儿都没有!”
尼克尔斯爵士有求于人,面对齐格蒙长老的指责,只能保持笑容,耐心劝说。
“长老,您刚才说的那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您至少应该承认,近年来米德加德殖民者与原住民的关系大有改善。”
“就拿今年来说,柠檬树乡遭遇佩利冬袭击的时候,还有麋鹿镇被来自大雪山的怪物围困的时候,按照您的逻辑,我们完可以对这两个阿萨族乡镇见死不救,然而我们并没有那么冷酷。”
“您说不值得为了殖民者的利益流阿萨族的血,然而在柠檬树乡和麋鹿镇的战斗中,难道没有我们的驻军官兵流血牺牲?他们又是为何而战?”
“退一步说,如果斐真人侵占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成为米德加德的新主人,就凭斐真人对待原住民一贯冷酷残暴的态度,你们沃尔松格部落将来的处境恐怕还不如现在。”
“如今战火将起,无论殖民者还是原住民都面临着家园焚毁的威胁,双方倘若无法达成合作,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被斐真人分别打垮,与其内斗,不如先放下恩怨,一致对外,先把侵略者赶出米德嘉德,然后再和平解决我们双方的矛盾,最终使殖民者与原住民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
尼克尔斯爵士诚然拥有雄辩之才,齐格蒙长老也承认他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仅此而已还不足以消弭阿萨族原住民对殖民者长久以来的怨恨。
齐格蒙长老虽然出席了这场名义上谋求合作的会议,其实发自内心的反感与尼克尔斯爵士结盟,如果非要介入这场殖民者之间“狗咬狗”的争斗,那也要等到帝国和斐真双方先打个两败俱伤,到时候再介入战争,显然对原住民更有利。
尼克尔斯爵士与齐格蒙长老的分歧迟迟无法调和,导致结盟会议陷入瘫痪,眼看着就要不欢而散,一个人及时出面斡旋,于危急关头挽救了结盟会议。
这个再次改变新大陆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就是在家隐居养病的丹德里奇·卡斯蒂斯勋爵。
十多年前,卡斯蒂斯爵士尚未退隐的时候,曾与尼克尔斯爵士在米德加德殖民地政府共事过一段时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勋爵与沃尔松格家族同样建立起了友谊,与沃尔松格家族的新生代领袖洛根的交情尤其深厚。
因为这一层关系,没有谁比卡斯蒂斯爵士更适合出面调节殖民地当局与阿萨族原住民的矛盾,事实上他也的确这样做了。
卡斯蒂斯勋爵先给老友洛根·沃尔松格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老友能够出面劝说齐格蒙长老放下怨恨,尝试接受与尼克尔斯爵士合作。
卡斯蒂斯勋爵在信中说“尼克尔斯与齐格蒙如果能够化敌为友,将为今后原住民与外来移民的深入合作树立楷模,为促进新大陆的民族融合大业开一个好头。”
洛根与卡斯蒂斯爵士志同道合,同样渴望化解原住民与殖民者过往的积怨,促成各族和睦相处。
收到卡斯蒂斯勋爵的来信,洛根欣然接受嘱托,连夜启程来到米德加德城,劝说齐格蒙长老与尼克尔斯爵士捐弃前嫌,并肩作战。
齐格蒙长老当初肯受邀出席结盟会议,就表明无论他情感上如何排斥与殖民者合作,但是在理智上并没有完否定结盟的可能性,之前表现出的强硬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待价而沽,争取最有利的结盟条件。
洛根的到来,给了齐格蒙长老一个趁势下台阶的机会,同意接受卡斯蒂斯勋爵的邀请,前往他隐居的庄园参加午宴,拜会这位传奇人物。
与此同时,尼克尔斯爵士也收到老友的来信,应邀出席卡斯蒂斯勋爵的家宴。
谈判从正式会场,转移到了私人客厅,尼克尔斯爵士与齐格蒙长老的这次会晤,态度都比之前软化了不少。
再加上卡斯蒂斯勋爵和洛根居中调节,双方最后各让一步,终于达成合作协议。
为了拉拢石柱镇的阿萨族勇士参战,尼克尔斯爵士做出书面承诺,战争结束后将维格利德大平原西部的维穆尔河谷地区,一大片肥沃的河谷良田,归还沃尔松格部落。
除此之外,米德加德军方还将为志愿参战的阿萨族战士提供一笔丰厚的佣金。
关于佣金的具体数额,本来应该由拉瓦尔男爵这个军方代表出面洽谈,但是众所周知,男爵阁下因为母亲之死,向来对阿萨族人恨之入骨。
即便收到卡斯蒂斯勋爵邀请,拉瓦尔男爵也拒绝参加这场旨在促成与阿萨族合作的私人宴会,涉及军事方面的合作条款,只能由尼克尔斯爵士代表军方与齐格蒙长老商谈。
。
()是,,,,!
第5章 南方烽火(Ⅰ)
【】(),
齐格蒙长老对尼克尔斯爵士开出的条件还算满意,再加上洛根和卡斯蒂斯勋爵的面子,最终在合作协议上签了字。
阿萨族方面,征招佣兵的事务由洛根·沃尔松格全权负责,训练和指挥也由他一手操持。
这支预定征召人数不低于1000人的阿萨族雇佣军,将以一个“独立团”的形式加入米德嘉德军团,直接向总督阁下负责,与拉瓦尔男爵的嫡系部队协同作战,抵抗斐真入侵者。
……
除了联合阿萨族原住民,尼克尔斯爵士在结盟会议上还倡议新大陆的两块亚珊属殖民地——米德加德与亚尔夫海姆——联合起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紧密合作,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组建统一的军队和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南北两大殖民地取长补短,协调一切资源对抗侵略者。
对于尼克尔斯爵士的这条倡议,来米德加德城出席会议的亚尔夫海姆总督约翰·诺福克颇不以为然。
米德嘉德殖民地无论人口、地盘、军事力量还是经济规模,都比亚尔夫海姆殖民地更大。
现在两大殖民地总督是平级,可要是一起组建“战时联合政府”,相对弱势的诺福克爵士不得不屈居于尼克尔斯爵士之下,给对方当副手。
无论是出于维护个人荣誉考虑,还是维护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相对独立的地位,避免沦为米德加德殖民地的附庸,约翰·诺福克都不能接受威廉·尼克尔斯的这一倡议。
问题在于诺福克爵士的这些考量,大多是出于私心,私下里想一想是可以的,却不好在会场上明说,否则难免给人留下不顾大局的印象。
经过一番纠结,诺福克爵士终于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以组建战时联合政府需要帝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为由,委婉的拒绝了尼克尔斯爵士提出的“全面联合”主张。
尽管尼克尔斯爵士的意图没有完全达到,好在诺福克爵士只是在政治上抗拒联合,在军事和贸易上则认同尼克尔斯爵士的倡议,同意与北方同胞展开全面合作。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诺福克爵士承诺优先供应米德加德军方急需的粮食、被服和军马等物资。
作为回报,亚尔夫海姆军方也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从军工业更发达的米德加德购入南方无法生产的先进武器,比如魔晶步枪和魔晶炮。
……
联合会议胜利闭幕的那天,恰好是米德加德大学正式开始放寒假的日子。
乔安的生活节奏并未因假期到来而改变,依旧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实验室。
除了钻研法术,或者阅读文献,乔安现如今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路过报亭的时候,花上几个铜板,买一份《米德加德论坛报》,看一看当天有什么新闻,尤其是关于战争的消息。
自从去年11月斐真议会通过一份态度强硬的提案,透露出武装入侵米德加德的野心,乔安就一直提心吊胆,唯恐哪天早上一走出家门,就看见满大街的斐真大兵耀武扬威。
然而时间过去已经三个多月了,斐真方面迄今未见采取军事行动,报上有消息声称,之前那份相当于宣战的提案,仅仅是在下院通过,提交上院过后,就被有意搁置了,一直拖延着不肯做出决案。
这件事简直把乔安搞糊涂了!
斐真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度啊?
为啥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此复杂?
议会的权力比国王更大也就算了,还分为下院和上院(贵族院),对外国宣战这样的重大决议必须同时获得两院表决通过,在经过国王本人签署,才能正式形成法案。
换句话说,仅仅是下院通过的宣战提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目前还只停留在“嘴炮”恫吓的层面。
但是这份议案也并非毫无价值,因为上院无权驳回下院的议案,最多只能拖延半年,最终还是要放行。
从斐真上院的拖延态度来看,似乎上院的贵族老爷们对待发动战争这件事比下院的民意代表更慎重,更不情愿与神圣亚珊帝国开战。
乔安自认为脑子还算聪明,可是斐真人这种权力分散到近乎精神分裂的政治生态,还是搞得他满头雾水,不得不花些时间阅读斐真这个国家的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斐真国情,从源头理清为何斐真人会形成如此复杂、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当代那些最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普遍认为斐真人的“立宪君主制”和“两院制”是当代最先进的政治体制,乔安承认这种观点有道理,然而他仍然觉得针对重大事件的时候,这种决策方式太过拖沓,效率太低。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既然学者们都说斐真人是瓦雷斯世界最会“搞政治”的民族,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政务官”和“事务官”选拔体系,他这个外行都看得出来的弊端,难道人家自己心里没数?
可能是为了某些因素,不得不牺牲一些行政效率。
或者从阴谋论的角度来揣测,斐真上院和下院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只是在相互配合着演一出“双簧”。
下院议员反映国内民意,喊打喊杀,咄咄逼人,营造出立刻就要掀桌子开战的气氛。
上院议员则扮演理性、客观、公正的角色,拖延开战议案的同时也向帝国当局做出暗示:如果你们还不肯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我们这边的激进主张可就压制不住了。
另一方面,斐真迟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与海蓝人的立场有关。
斐真与海蓝,在新大陆的殖民地相隔甚远,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天然存在结盟的基础。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也的确结成了一个旨在瓜分帝国在新大陆殖民地的同盟。
斐真人对米德加德怀有领土野心,海蓝人则渴望夺取亚尔夫海姆的丰饶沃土——这可比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的穆斯贝尔海姆戈壁更适合殖民定居。
斐真人迟迟没有进军米德加德,大概是想观望一下海蓝人在南方的作战进展是否顺利,能否吸引亚珊帝国向亚尔夫海姆地区派兵增援。
fp
()是,,,,!
第6章 南方烽火(Ⅱ)
【】(),
如果帝国当局真的出兵增援亚尔夫海姆,那就没有多少余力再为米德加德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了,得益于海蓝人在南方的牵制,狡猾的斐真人将会得到一个进军米德加德的最佳时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