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起东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三雪七星
见姬复到来,纷纷向姬复做礼问候,姬复看着他们,很是亲切,这些已经算是他的‘太子党’了,以后燕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他们的辅佐。
“各位辛苦,看座。”姬复对他们道。
姬复坐于主位,他们四人分做两边。
“诸位一起前来,定是有要事相商!闲话少说,就直入正题吧!”姬复看着他们,开门见山的说……如果只是拜访,明天也是不晚的,也不可能来得如此齐全。
他们四人相互看了看,最后由现在职位最高的郭琪说话。
只见郭琪说到:“公子,我等前来,一是听闻您回来,故此冒昧来访,听候公子差遣;二则确实有事情要与公子商议。”
姬复也不多言,示意他继续。
郭琪收到指示,继续道:“自从公子前去即墨查看军情,即墨一直保持稳定,一切有序的进行,百姓归心,都盛赞公子仁义。”
姬复虽然听了心中也很高兴,但面上不动声色,打断了郭琪的溜须拍马之语。
“直接说什么事就好,这些歌功颂德之语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只要你等好好干,我定然不会亏待尔等!”……老百姓真正的感激满足不在嘴上,而在心里,只要真正的为他们好,他们自然会记在心里……而姬复虽然现在感觉这些言语听起来舒服,但还是及时的将这种风气制止,他害怕自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看不清前面的路。……赞美居然代表了百姓对自己的认可,但是当明面上的赞美已经超出姬复为百姓所做的,那么恐怕百姓在心里的感激就会少了……姬复害怕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他从身边的人开始,刹住这种风气,他要让更多的认同留在百姓的心里,那将是他无穷的隐形财富。
看到姬复做色,郭琪他们相互看了看,然后一起对着姬复行了一礼“公子教诲,我等谨记在心!”
“好了,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只是……此风不可涨!……嗯,郭县令,你接着说。”
“诺!入冬以来,城内已经发现了九具尸体。他们……”
“怎么回事”姬复一惊,也不等郭琪将话说完,就插话问道。……这可是大事,姬复第一想法就是有人要生事。
“冻死的!”蒙骜接过话说到,“发现尸体后,臣派有经验的令吏检查尸体后发现这些人都是冻死的。”
姬复听了,沉默不已……在他的治下,居然还有冻死的人。
“怎么回事”最终,姬复还是开口问道。……看来前面制止他们溜须拍马是对了,否则,遇上这事……狗屁的英明神武,百姓感恩戴德。
“他们大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其中也有一个老人。平时还能靠好心人帮助维持生活,但现在冬日到了,天气寒冷,他们很难找到食物和温暖栖身之所。”
姬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叹了口气,说到:“我之过也,看到那些流浪之人我就早该想到会有此事发生了。”
“公子休要自责,这种事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冬天就是要穷人的命呀。”郭琪安慰道。
姬复有些沉痛,与他生活过的那个年代相比,这个时代的人太苦。但是他们又是最坚韧的,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之源,尚武之风弥漫。……这是最坏的时代,百姓朝不保夕,这是最好的时代,百姓斗志昂扬!
姬复想要为他们尽一份力,最少在他的治下,这样的事情尽量杜绝。
“诸位可有解决办法”姬复看着在座的四位问道。
显然,他们已经就此事商讨过了,这次开口说话的是姚睿。
“臣等商议,官府或可发粮给他们,盖些临时住处给他们。如此,当可保证他们渡过这个冬天。”说完以后,小心的看着姬复的反应。
姬复倒是没想这么多,只是有些惊讶他们会想出这么个办法,倒也不是不可行。不过,姬复却还是另有想法。
不过,在他说出想法之前,姬复还要先搞清楚一件事情,他看着郭琪问道:“如今各郡县的府库中的粮食够多少人食用”
“别处不知,不过我临淄县可供五
第四十四章 暖暖冬日
姬复又与他们商量了一些具体的事宜,就让他们下去了。
姬复写了文书,派人连夜送去蓟3城,将他的思路方法向燕昭王汇报。
第二日,消息以临淄为中心开始向外快速扩散,带着姬复命令的信使也向个郡县传达着姬复的命令。
首先,在临淄城内,郭琪开始安置那些无家可归之人,暂时安置之处,就是那些逃往即墨准备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原来的住处。
而郭琪也派人去临淄下的各乡邑进行宣布这项政令。
一天之内,政令已经传遍了临淄。相信者感激者有之,不信者诋毁者有之,犹豫不定者更是占了大多是……姬复也没有强求,本着自愿的原则,贫困者家中子弟优先,人数到五千则封顶(每县)。……姬复其实是多虑了,经过齐湣王时期的反复,百姓对于官府的信誉已经产生了怀疑,他们害怕报名以后被强制性的去白出苦力甚至自带干粮。
所以,经过几天的宣传,最终报名并来到临淄城的也不过百人。……这些来得人几乎全是隶农子弟,身上的衣服破烂单薄,说不定已经是家中为数不多的一件了……他们来更多的并不是处于对官府的认可,更不是对姬复的信任……他们来,只是因为…他们家的粮食有限,已经不够再养活一个了……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最差不过一死,换取自己弟弟或妹妹的存活。
姬复看到这个结果沉默了好久,最终也没有下达强制命令,虽然自己真的为他们好,但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这种命令依然会引发不满。
想起商鞅曾经徙木立信的案例,姬复决定就从这百人开始执行他的‘冬季救助计划’,建立燕国官府在齐地的信誉。
于是,姬复开始命人将这百人与千人流浪者进行分组,首先年轻姑娘或者说女童被划在一起,人数较少,不过八十人,且多以小女孩为主……至于年级大的女孩,姬复自然能够想到他们的处境,不过现在姬复也无能为力就是;其余的人将超过二十岁的分为另一组,他们的人数也不多,有一百一十几人;第三组则是将十岁以下的男童挑出来(全是流浪之人的家属或者只剩他们自己与别人一起讨生活),这部分人也有一百二十多人;剩下的八百多人则全是十岁到二十岁之间的,房中
第四十五章 军训进行时
经过一个月磨合,其实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也可以说是未成年已经适应了每日吃两餐饱饭,然后工作三个时辰,最后再舒舒服服的睡一觉……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是恰意,或者说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他们都比原来健壮了不少,脸上也红润起来。
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这一个月,姬复也没闲着,他让荆虎跳出一半也就是二百五十人,开始对他们进行训练……他们的教官是…姬复!……很难说姬复没有报当年被训的一箭之仇(或者説,多箭之仇,好像不止军训一次)的恶趣味,当年他可是因为身体不协调,喜动,不知被教官纠正了多少次,现在姬复想来……说出来都是泪啊,当典型的滋味不好受!
总之,姬复现在很是享受当教官训人的快感……怎一个爽字了得。
姬复当年的训练还是有成果的,在这具更为壮实的身体上……效果更好。
姬复的训练得比当年军训时还要简单,除去了最难的踢正步。只留下了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齐步走、跑步。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算是这样,这些人也是花费了两个十天左右才勉强掌握,后面那二十天就是让他们熟悉。……他们最难学会的是……停止间转法。
在这期间,姬复充分,享受到纠正别人错误的快感,手拿鲁二特地为姬复做的长木棍,看谁姿势不对就用棍子教授他们什么是对的。……到底是精锐军士,没有一个喊疼的。
那些军士对姬复现在是敬若神明,不仅仅是因为姬复的身份,以及他手中的教棍,更是因为……姬复为他们示范的标准姿势!
一切就绪后,姬复开始制定新的工作表……首先,停工十天,进行训练口令。每个县派去三到四名教官进行训练当地十岁到二十岁的这批人。
这十天,恐怕是他们除了挨饿以外最灰暗的日子……姬复是不禁止打骂的,只要不打伤就好。没有原来姬复自己那个时代训练时的人性化……但,姬复想要培养的是战场上的勇士,些许的打骂都受不了,谈什么上阵杀敌。……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如此很是平常,没有什么不对的。
十日之后,陆续报上来的消息,关于训练口令大都掌握了,能够勉强的做出,对于那些十日之内仍然没有掌握的,姬复也不准备再等,也许他们中有另一个‘许三多’,但是,姬复等不起,也不想等!
第四十六章 招兵
这个冬天下了几场大雪,不过还好,雪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姬复带领他的施工队将危害降到了最小。
已经快要十多年没见过鹅毛般大学的姬复甚至还自得其乐的滑雪,堆雪人,在雪中漫步……有些疯狂,但也可以理解,谁让姬复那时候已经在全球变暖之中呢
寒冷的冬季将要离去,河水化开初虽然没有阳光的时候还会从冻透了一冬天的土地里透出丝丝寒气,走在外面还完全没有春风拂面的舒服惬意,但是春天真的来了,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甚至连姬复都没有注意到。
但是冰雪退去,青草初长,燕子归来,这些都提示这姬复这个冬天真的要过去了。
姬复知道是自己快要离开的时候了,派人将荆虎叫过来。
“公子。”荆虎来后对着姬复做礼道。
“荆虎将军,派人通知每座县城的军士,他们每人能推荐8人在这个冬季表现良好的人从军,只要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岁就行……要两厢情愿才行。”
“嗨!”
“告诉他们,参军者,隶农身免,普通农户可直接入骑兵。”
荆虎一听,精神一震。
只见姬复接着说到,“在现在他们的训练之处直接设定招兵点,将招兵的消息放出去,定为十五日之后,至于招兵的条件,等他们推荐的人抵达后我再行决定。”
“嗨!”
几日后,被推荐的人都聚集在临淄城外,姬复重这些人中挑出了平均身高合适的人,然后又命他们回去。
同样带回去的,还有姬复的筛选条件:一、年龄16到20之间,身高不得低于所选出的兵样子。
二、不能提起200斤(相当于现在50斤)石锁者淘汰。
三、十里奔袭,优先者录取,每县取600人。
荆虎看着姬复的招兵标准有些诧异,一是诧异他选兵的条件很宽,居然不论出身,也不上查三代;二是选兵的年龄过于年轻化,不是壮年,显然不是最好的兵员;三是最后的看谁跑得快,这是要比逃命吗……不过,他还是要认真执行,因为姬复坚持!
……
当燕国要在齐地招兵的消息传出的时候,齐地沸腾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燕国在刚占领齐地不久就进行招兵当然感到惊异和不敢相信,但是另一番感觉却是一种被信任的感觉。
最为兴奋的是那些隶农,他们祖祖辈辈受压榨,当兵也只能当最次等的兵,有功也得不到应有的奖赏。……总之他们的一辈子也就那样了。……现在,姬复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他们现状的机会,虽然参军只是免去了他一个人的隶农身份,但是这对他们而言却也很知足,更何况,立功以后还可以将家族人员慢慢的解救出来呢。
再者,当兵吃饭也是一条生存之路,不管对于隶农还是普通的农户。当然,富裕之家或者说大族大都还在观望之中。……不过,姬复并不在意,在国家机器面前,一切都是渣渣,更何况姬复并不准备来硬的。
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之处,最起码,适应这个时代,那些大族手中的隶农当然不是凭空得来的,也是他们祖先奋斗而得
第四十七章 离开
兵既然已经招好,姬复也开始做离开的准备了。
他派人将郭琪、蒙骜、姚睿和姜璞分别找来,然后就开始交代齐地事情。
四人来后,做礼后就分宾主坐下。
“郭县令,你这一年做的很好我很满意,准备向父王推荐你做中大夫,不知你可愿意”姬复看着郭琪问道。
郭琪一听,先是一惊,然后便是一喜……能进入朝堂任职自然是更上一层楼,自己做什么更易被上面的人发现。
所以郭琪很明智的说到,:“谢公子提拔,臣谨遵公子之命。”
“好,过两日就随我一同离开即墨赴蓟城任职吧!”
“诺!”说着,对着姬复行了一礼。
姬复摆摆手让他坐下。
然后又继续说到,“郭县令一去,这空下来的位置……”
顿了顿,看了看在座的人,最终目光停留在姚睿身上:“就由睿兄接任了。”
姚睿好像早就料到如此,只见他镇定的行礼说到:“诺”
看了看蒙骜,蒙骜看姬复望向他,急切的说到,“愿随公子北去。”
姬复听后,笑了笑,:“骜兄不说,我也会带你,练兵之处,还需与骜兄商议!”
蒙骜脸上露出喜意。
看姜璞也要说话,姬复开口道:“璞兄,你就不要多说什么了,我也需要你的帮助,不过,璞兄还需尽快将我给你定的开店目标完成后再来寻我!”
姜璞听了,先是有些失望,但不久后就振作精神,准备尽快完成手中的任务就去找姬复听凭调遣。
将任命和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之后,姬复心放下来一大半。
想起了什么,姬复又对蒙骜吩咐到:“你的位置你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接任。”
“诺!”声音洪亮,以蒙骜的聪明,自然知道这是姬复对他的信任。
留下姚睿,吩咐其他人下去。此时的议事厅内只剩下姬复和姚睿两人。
姚睿等着姬复发话,只见姬复走过去,对姚睿行了一礼道:“临淄乃齐地根基,是化齐的关键,复在此就拜托睿兄了!”
“不敢当公子大礼”姚睿避过,接着说到,“公子放心,睿必帮公子看好家业。公子回来之时,定还公子一个完整的临淄。”
“多谢!”
姬复之所以让姚睿担任临淄令,一方面是想要提拔历练他一下,获取一些资历;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亲密……有姚姬在,两人是天然的同盟。……任人唯亲固然不好,但是心安啊……更何况,姚睿亲且贤呢。
再者,以临淄人治理临淄,或者说以齐人治理齐人,更能让齐地百姓舒心……更何况,姬复准备将太子府仍然留着,让姚姬在这里坐镇,他哥哥当临淄令更为方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