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第五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厍建玉

    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的第一层有4个展室。第一室,里面为接待室、问讯处。第二、三室,专门举办各种专题展览。第四室,为电视录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马克思的出生证书、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婚盟约和结婚证书,还有马克思家庭成员的照片、马克思的英文死亡证书等。

    第二层上的第一展室是马克思父母的卧室,马克思就是在卧室后的小套间里出生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台里,陈列

    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博士证书等。

    第二展室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建立友谊到逝世为止的这段时期的情况。第四、五、六室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革命家们的交往、建立**者同盟、第一国际、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第五展室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铜像。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深邃的眼神凝视着前方。

    &n




第541章 沉思特里尔
    客观地说,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在特里尔西蒙史蒂夫特广场落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6年,中国就提出要送雕像。大概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的原因,在德国出现了杂音。在是否接受雕像上,德国人出现了分歧。在特里尔,也不是一边倒的赞成声音。

    特里尔人认为,因为这座雕像尺寸有点大,高4.9米,加上底座足足有6.3米,特里尔市虽然有个马克思故居,按理说放在那附近最合适。可是呢,马克思故居附近又没有摆放那么大物件的空间,雕像无处安放。

    后来,雕像计划被放置在西蒙史蒂夫特广场。有些市民觉得,这西蒙史蒂夫特广场是为了纪念来自拜占庭帝国的“隐士”西蒙的,不适合在这里放其他人的纪念雕塑。

    还有,当地民众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觉得这座马克思雕像属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一个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上,竖起这么一座雕像,搭配起来不是很合适。

    为了消除当地民众的顾虑,特里尔市政府特地竖起了一个和马克思雕像同尺寸的木板仿制品,放在西蒙史蒂夫特广场上,向民众展示高度。德国《人民之友报》报道说,不少当地人路过时都拿出手机拍照,还说这座雕塑“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特里尔市建筑局局长安德列亚斯路德维希认为,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是该市的一项荣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想到这么小的一个城市,这太棒了。”他说,“每年约有15万中国游客来特里尔,安放马克思雕像后,可能来的人会变得更多。”

    由于意见不一致,特里尔市议会决定投票表决。2017年3月,特里尔市议会以42票赞成、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决定接受中国赠送的一座马克思雕像,特里尔市才算正式接受这个“礼物”。

    然而,马克思雕像揭幕第五天,就遭不明身份人士纵火袭击。当地警方称,这尊铜制雕像旁的一条横幅,在10日早上被人点燃,随后赶来的消防人员将火扑灭,纵火未造成其它损失。由于这是一起明显的纵火案,刑事调查部门立即展开了调查。

    特里尔市发言人对此表示遗憾,他说:“雕像揭幕时,很多人以和平与尊重的态度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还说,“遗憾的是,有人试图从事破坏活动”。

    该发言人还称,我们希望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他希望在特里尔的人们,能够以文明的方式方法表达不同的意见。

    特里尔是两位世界级名人的故乡!一位是君士坦丁,古罗马时期的开明大帝。另一位,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因为有伟大导师的故居,特里尔,便引发了无数东方世界的人们登门拜谒!

    今天,古老的特里尔大打旅游牌,除了那些古罗马遗迹之外,面对越来越富裕的中国游客,马克思自然也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

    古老的古罗马遗迹也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者的故乡也好,对司空见惯的特里尔普通人来讲,虽近在咫尺,但与日常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这里既听不到当年古罗马帝国远征的号角,也见不到“**的幽灵”在四处徘徊。

    如今的特里尔,就是一座极为宁静的边境小城。给人的印象是,整洁干净,绿树成荫,街道如刚刚用水洗过那样的清爽。皮鞋一周不擦也染不了一点灰尘。

    漫步在特里尔,经过一个若广场样的废墟建筑,那是古罗马的斗兽场,那是古罗马的浴场。那个大山坡葡萄园下的废墟,是用斗兽场改建的歌剧场。延续1200多年的古罗马历史,就是那样用战马嘶鸣与歌舞升平的激情,演译着日升月落。

    看了君士坦丁大帝的宫殿与后花园,还有欧洲最古老的教堂。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古罗马已经危机四伏,矛盾四起。当时的宗教五化八门,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引为国教,将全国思想统一起来。

    罗马古国,因为有君士坦丁,因为有基督教,从频临灭亡的边缘,再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后皈依基督教,历史已经翻过了一千七百余年。欧洲的文化传统,与这位大帝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

    “一个幽灵,一个**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今天来到马克思的故乡,我的思绪是冷峻的。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俄国的**人,首先在本国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蓝图。俄国革命胜利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又被历史的航船彻底的转了个弯。以社会主义制度名义的国家所剩无几。

    而中国,这条东方的社会主义巨龙还在蓬勃的发展着。也许,这已经是唯一能够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实践!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中国人的理论开拓精神,都是前无古人的。

    资本主义进入所谓的帝国主义的后时代,但现实的资



第542章 马克思的爱情(一)
    “求学时,马克思与青梅竹马的燕妮私相订婚。出身高贵的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管是困苦,还是贫穷,她始终追随夫君,始终没有动摇爱的信念!她跟马克思生育了七个孩子,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了三个女儿。”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人间情爱的典范,马克思夫妇当之无愧!马克思为德国乃于为欧洲寻找新思想的精神,他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记。”陈总说。

    “实事求是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全面的。从全面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到一系列的哲学专著,要读懂恢宏艰涩的马克思原著并非易事,应该先读马克思曾经读过的著作,才能深入了解他的学说。”陈总说。

    “当然,我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作为喜好这门社会科学论著的人们,怎么学都是自己的事。即使学到那么一句也是好的,只是别让一级组织逼着去啃!当然,这样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时代又掀开了新的一页。”陈总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英勇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名言警句还在中国大地回响!”陈总说。

    “我们都是有具体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全文阅读马克思的那些著作,但我们应该记住马克思的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陈总说。

    “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思想精华之一。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学什么,学多少,不能千篇一律,还是要因人而异。但不管怎么说,思想是自由的!正因为有自由的思想,才有我们的马克思。”陈总说。

    “这就是我参观马克思故居的感想。”陈总说。

    “陈总啊,你一番肺腑之言,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我们先不说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了,你跟我们说说马克思的爱情故事吧。”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说。

    “美女金口一开,我自当效劳。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马克思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不仅如此,站在马克思背后的这个女人,还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女人。”陈总说。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燕妮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燕妮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他们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陈总说。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故乡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望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燕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陈总说。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层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在燕妮眼里,只要有马克思的爱就够了。”陈总说。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陈总说。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陈总说。

    “马克思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陈总说。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陈总说。

    “1841年4月,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一回到特里尔,就赶忙去燕妮家,把博士论文亲手恭恭敬敬地送到

    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陈总说。

    “马克思知道,仅有爱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经济基础。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



第543章 马克思的爱情(二)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都得由她誉写清楚。跟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信,不少由她代办。”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陈总说。

    “马克思说,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陈总说。

    “马克思说,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陈总说。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里,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燕妮活的快乐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陈总说。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陈总说。

    “马克思的小女儿说,父亲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像是即将永别的人。”陈总说。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马克思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马克思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陈总说。

    “马克思写信给最知己的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陈总说。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马克思最后一次来到燕妮身边,从此就哪儿也不去了。马克思活了65岁,燕妮活了67岁。”陈总说。

    “你们谁能背诵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话不长,就1200多字。”陈总说。

    “我记得在上初中或是高中的时候学过,我基本上能背下来。”我说。

    “我能断断续续地背诵下来。”天行健公司董事长梁刚说。

    “我能马马虎虎、结结巴巴背诵下来。”月光县经贸委主任郭杰龙说。

    “我能流利地背诵下来。”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说。

    “那就请高记者跟我们诵读一下吧。”陈总说。

    高迎春清了清嗓子,开始很有感情地诵读起来。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
1...210211212213214...2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