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家枫竹

    “好多了,看来前两天最为难捱。”

    方长笑了笑,重新躺回竹榻上,继续歇息。

    &nb




87、【写点儿啥好】
    (先更后改)

    方长从屋中走出来,看了看天色。

    今日晴。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都会是类似天气。

    进入夏季以后,云中山结结实实下了几场透雨。

    山中草木被浇灌的茁壮坚挺,还好这几场雨势头连绵不急骤,没有引起山洪等次生灾害,也没有对仙栖崖造成多少影响。

    当雨来临时,方长的窑炉都不能使用,不管是一次性炭窑,还是那用来炼铜器、烧陶器、制砖瓦的大窑。同时,他那亩田里,春天播种的粟苗和高粱苗,还有一些杂色蔬菜,经过雨水滋润后,长势欣欣向荣。

    想必他也会过个丰年。

    顺带说一句,之前那个烧制陶器的小窑炉,被方长拆掉了。

    因为它和后来为铸鼎而建造的大窑,在功能上有些重叠。而且烧陶用大窑来进行,烧制温度更高,让陶器更致密,质量更好。

    由于方长灵觉可以得知何日下雨,他总是在雨滴来临前,将窑炉熄灭、工具和材料放好,并重新疏挖小院中那些排水沟,而后才将躺椅搬回屋里。

    每当雨水在屋外串成珠帘时,方长就在自己这间竹木茅屋里,找舒适姿势或躺或坐,品茶读书,间或按心情做点手工。

    山下现在大致在伏天,但仙栖崖上不仅不觉炎热,反而还有些凉爽,屋中火塘温度正合适。

    日子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过去。

    方长没有日历,也没有记日期,估摸着距离将那批嫩竹投入水坑沤泡,已经大约三个月,他准备去进行处理,造一批纸。

    已经有了墨、砚台、笔,只需再做纸,就能凑齐文房四宝,搞些文事。比起造纸这项高技术含量工程,笔要简单的多,他已经在这段时间里,用竹、胶、兔毫做了几只。

    而且,在下雨时,方长突然浮现灵感,做了把半成品伞。

    主要材料是竹子。

    云中山不缺竹子,这也是方长的幸运,竹子是种用途广泛的好好材料,易获得,易处理,易再生,韧性强度都不错。

    削好伞骨,水浸晾晒后,用些小巧的青铜工具钻孔穿细绳,拼接串联后,就是刺猬一样的伞架。当然,他消耗了三倍的零件,才将这些细骨串好。

    伞的核心技术,叫做竹跳。

    这是一个弯曲的小零件,具有弹性,可以卡住撑开的伞,还能在按下以后,将伞面释放,折叠起来,又废了一番功夫,方长才得到一个可用竹跳,装在伞骨架上。

    但此时,依然只是半成品。

    完成它需要纸。

    方长举起手中竹筒,将其中酒液一饮而尽。

    这是上次下山时所带回的高粱酒,方长隔三差五才饮上一点,今天剩下最后一寸深,干脆就不留了。

    他伸手一抛,把空竹筒扔回屋子中间火塘里,火焰舔舐着竹筒,很快将其引燃。

    “等今年或者明年,田里的高粱成熟了,就自己酿造。”如此想着,方长离开院落,朝不远处的石坑处走去。

    “仙长。”

    见方仙长走出小院,正卧在石环旁看着后山发呆的刘阿牛,立刻惊醒过来,起身出声打招呼。崖边刚找到个体型小一圈配偶的傻雕,被声音惊动,也望过来。

    伸手压了压,微笑颔首算是回礼,方长朝沤竹坑走去。

    手一招,让沤竹坑中一段竹飞进手中,他观察后又捏了捏,虽然自己没造过纸,但看起来,坑中竹段浸泡程度应当已够。

    将坑中竹段全部捞出,正好周围都是石地,取来一根粗木柴作为工具,在坑边轻轻用力敲打。

    梆——梆——梆——

    虽然方长并未用几分力气,但其实势大力沉,每一下似乎都会把木棒打断,受此重击



88、【待客】
    坐在仙栖崖边,看着崖下云雾和远处山川,方长将手中竹笛放在唇下,气轻吐,指轻按。

    很快,清脆悠扬的旋律,便回荡在山间。

    但听到笛声的鸟兽却不为所惊,只当是风穿林叶般自然之音,依然各自奔走觅食,干自己的事情。

    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曲终了,方长放下竹笛,蜷腿坐在石上,看着山下。

    他也只是闲来无事,才做此笛,竟然吹奏效果不错。

    这根竹笛,没有缠丝飘穗镶口,只是简简单单一根直竹所制,以软木做塞,上贴竹膜。

    因为并不专业,所以他也不知此笛是何音调,倒是音阶做的颇准。

    受这次成功鼓励,以后有时间的话,方长甚至准备多制几种乐器使用,比如烧个埙。

    山风吹来,卷起一角白衣,额边几根散碎发丝也随风微荡,只有其背后那柄长剑,巍然不动。

    白日照当空,从此处向山下望去,目力远及处,甚至能看到几缕炊烟,但这与自己无甚关系,方长感受着山中这份超脱逍遥,品味其中意味。

    心中一动。

    “诶”方长回身,看向北面。

    他的视线聚焦在远方,似乎穿过了高耸后山,将手从袖中伸出,指尖轻轻掐动间,即将发生的事情才在心中清晰起来。

    “有趣。”

    方长对自己笑道,语气之间,甚至还有几丝期待。

    “那便去准备注备。”

    他拂衣起身,从崖边走下。

    不远处,牛妖刘阿牛正站在那里,叼着几根嫩草咀嚼,他眼睛盯在田中庄稼上,似乎在思考。

    连方长从崖边走过去,都没有将其惊动,想到这牛妖上崖已经有一段时日,他走上前,关切地询问了下对方修行:

    “阿牛,最近领悟的如何了”

    刘阿牛素有静气,听到声音后,慢悠悠转过头,见来人是方长,开口道:

    “是方仙长啊……这些日子,小妖我一直在崖上,伺候这小块田地,行动间确实能感受到那丝机缘,但总是抓不住。”

    方长笑道:

    “有感觉就好,不要急,机缘这种事情,是求不得的。”

    牛妖低头连顿三下:

    “仙长,田中粟和高粱已经长起来,不再需要照料,小妖粗手粗脚两瓣蹄,那菜地也无法侍弄,每日里只是闲待在这里。故此我准备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去山里转转,待到收割时再回来,寻那机缘。”

    听到刘阿牛向自己辞行,方长略一沉吟,道:“散散心也不错,这山中于你没什么危险,等想回来时候再回来即可。”

    牛妖道:“那么小妖我这就告辞,仙长保重。”

    方长微微颔首,而后看着阿牛走下仙栖崖,钻进崖下茂密草木中,继而不见。

    这阿牛走的挺潇洒。

    …………

    背来几筐地薯,填满厨房的大藤篓后,方长轻轻拍打了下双手,这地薯味道中正,耐贮存,不易坏,他向来是当主食存留和食用。

    继续合计着,看还需要哪些事物,他将粗藤筐重新背在身后,朝门外走去。

    坐在崖边时,方长灵觉之中忽然预感到,将会有客人来到仙栖崖,故此提前作些准备,以期将来客招待周全。

    小院已然大变样。

    这几日里,方长砍木削竹收集茅草,新盖了一间客房。可惜时间不多,来不及以积攒的砖瓦盖房。

    他在客房中间以砖铺地,垒了火塘,又做了几件床桌凳等简单家具,摆在这间屋子里面。崖上条件简陋,他没有被褥可准备,只能铺上一些兽皮。

    这是一年来他打猎所攒,简单鞣制后存下,不过方长打猎只为食用,并不为皮毛,而且只猎野兽,不伤开灵者。

    春日里,方长又赶在清明前,在崖边茶树上采了嫩茶叶芽,轻轻炒制,攒了不少。他的厨房中,油盐不缺,旁边菜地里有各色菜蔬,山中到处都是野兽,现在又囤了



89、【不惧危险三师徒】
    这师徒三人,来自云中山西偏南方向上,距离挺远的礼江府,那里有座南屏山,也算得上灵秀,他们便在南屏山中修行,传到桑子平时,已经是第六代。

    桑子平运气颇佳,收了三位乖巧正直的好徒弟,大徒弟已经出师,按照这派的修行法,在人间混迹。

    他们这次下山,乃是桑子平感觉时机已至,便带着两位徒弟下山修行,顺便去探望下大徒弟。

    只是不知大徒弟行踪,他们几个的行程,其实是在中原大地上兜圈子。

    不久前,他们走到了云中山东面的龙安府,在那里住上了一段时间,打工赚了些盘缠。

    “宁河府云中山里有位仙人”的故事,早已经传到了龙安府,不过不管普通人还是士绅行商读书人,这些凡人们都以其为奇谈逸事,心底其实并不信。

    但是桑子平三人本就是修行人,对于这种消息,能够辨别其真伪,之前听到这个故事时,桑子平曾经对两位徒弟笑道:

    “此事当为真,只是没有人能验证罢了,当然,闲着没事儿干,去山中求仙,碰钉子也属于正常。正因如此,古往今来那些仙人传言,都有些缥缈,毕竟能否走上修行路,看的其实是缘分。”

    如今见二徒弟提议此事,桑子平略一斟酌,便赞同道:

    “好啊,反正对我们来说,往哪里走都一样,那么去山中看看也是同样的。”

    三人行事风格一脉相承,行动力都超强,做出决定后,他们立刻便下了官道,走进了不远处那连绵山脉。

    登上一座山头,桑子平掏出一小点药水,抹进眼睛里,而后持咒捻决,轻喝一声:“开!”

    接着这个小法术,他开始观察四周。

    “那边。”

    说罢他散了法术,指挥着两位徒弟朝一个方向走去。

    “师父师父,你看到了什么”

    “那边那处悬崖,看到了没”桑子平脚步不停,指向远处,几座山头之外有座山崖,依靠着一座更加高大的山峰,耸入云间,缭绕着雾气。

    “嗯,有座山崖。”

    “那可不仅仅是一座山崖。”桑子平对小徒弟说道,“为师开启灵视之后,就能发现这座山崖太过不寻常,非常的……与众不同。”

    “师父,那山崖不寻常在何处”

    旁边魏和也被勾起了兴趣,出声问道。

    卖了个关子,见勾引起了两位徒弟的兴趣,对于传授知识十分有经验的桑子平,乐呵呵的抚着黑胡子,为他们讲解道:

    “首先那座山崖十分灵秀,便是用肉眼也能发觉一丝端倪,用了灵视法术之后,更是能看见此处不凡,这灵气程度,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人间福地。”

    “而后,此山崖成了周围几座山风水地势最优地方,这当不是自然产生,必为大能手笔!若是云中山有仙的传闻不假,那仙人必然会在此崖处。”

    对于师父的结论,两位徒弟一直很信服。

    这也和桑子平很少判断出错有关,而且,若是不信服,他们小时候也尝试过竹板炒肉之类的东西,都知道不听话的坏处。

    见没人有异议,师徒三人认准方向,径直朝仙栖崖走去。

    上去的路不好找,还好他们都有点粗浅功夫在身。并不怕路途艰阻。

    对于在云中山里遇上同道这种事情,桑子平很是期待。毕竟这个世界,交流才会带来进步,各个领域都如此。

    绕过几条山谷,他们来到了崖边。

    慕安宁看着近在咫尺的临时目的,问道:

    “师父,我们就这样直接上去”

    “当然直接上去了毕竟我们只是来寻访,又不清楚具体位置,想来那同道不会怪罪。”对于拜访别人,桑子平也很有经验,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我是说,师父,我们就这样空着手上去,好么”慕安宁耿直的说道。

    &



90、【和同道交流】
    “还好。”桑子平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感,他轻抚了下黑色胡须,向对面方长道:

    “稍有了解的便可知道,最近天地异象,代表有大劫将至,无论多么高明的修行人,都没法推测此次发展,实在有些凶险——但这对我们这一派不同。”

    “噢”

    方长端出个小藤盘,里面尖尖地堆满了坚果:“尝尝这些。”

    年龄最小的慕安宁对于这些零嘴儿,没什么抵抗力,见到对方端出来,眼前一亮,不过他还是先扭头看向师父,待桑子平伸手抓了几粒剥吃,才用力伸出手,在藤盘中满满地抓了一大把。

    拎起小陶壶,给面前三人和自己添上茶,方长问道:

    “刚刚桑先生说,天地大劫对几位所在派别,影响有所不同,却是怎么回事”

    桑子平闻言,抬目定睛,再次观察了下面前这位同道。

    山风宜人,轻轻从亭柱间吹过,在桑子平眼中,面前衣袂飘飘的方同道,外表很是年轻,看起来驻颜有方,与他对方先生修为的印象一致。

    在他看来,刚认识的这位方先生,修为深不可测。
1...2526272829...63
猜你喜欢